何茂海 日照港引航站
随着日照市的快速发展和土地资源日益紧缺、环境承载力约束加大,日照港石臼港区的布置与日照市的城市发展出现了很多不协调现象,如港口岸线与城市岸线距离较近、港区主要集疏运铁路穿越城市生活区、港区陆域面积有限、港区作业给城市环保带来较大压力,泊位通过能力已不满足货物运输要求等问题。
为缓解港城发展矛盾、改善城市环境、适应新的铁路集疏运体系的要求,满足新增货运量、淘汰部分老旧泊位的需要,石臼港区对局部功能布局进行了规划调整,以适应新的外部环境与发展形势。在港区规划调整中,港区功能布局由“散集混合”调整为“北集南散”,靠近城区的石臼港区东、北、西作业区逐步变身为洁净货物作业区,大宗散货作业功能将全部调整到远离城区的南作业区。
经审批南作业区现已建成并投入使用1个25万吨级(14#泊位)和1个30万吨级(15#泊位)通用散货泊位。
泊位位于石臼港区已建南防波堤的最南段西侧,码头前沿走向与防波堤平行,即轴线走向为0°~180°,码头前沿线与已建防波堤轴线间距163m,泊位总长838m。
14#泊位位于北侧,可靠泊25万吨级散货船,泊位长度435m,停泊水域底高程为-22.0m,停泊水域宽度为120m。
15#泊位位于南侧,可靠泊30万吨级散货船,泊位长度403m,停泊水域底高程为-24.5m,停泊水域宽度为120 m。回旋水域位于码头正前方,回旋水域直径为678m,水深-22.0m。
航道长度:从# 6 引航站(119°50.0′E,35°11.0′N)到航道入口S01/S02浮距离约为2.9海里;从航道入口到港池距离约为14.8海里,共计约17.7海里航程。其中航段S39、S41、S43为转向段,进口航向由297°转向为330°再到000°。
涨潮时流向自东北流向西南方向,落潮时流向基本按照涨潮流向原路返回(见图3)。
图3 航道、泊位附近流水情况
4.1.1 船舶资料
图1 泊位尺度
图2 航道情况
船名:合瀛(HE YING);预靠泊位:日照港南15#泊位;船长:327米,船宽:55米;船速:10节;总吨:151161.00;净吨:53787.00;载重吨:297679.00吨;实际载货:铝矾土271703吨;船舶吃水:F=20.23米,M=20.29米,A=20.23米。
4.1.2 天气水文情况
由表可知,矿石中的钨主要分布在白钨矿中,约占78.35%,黑钨矿中钨仅占4.12%。通过对主要钨矿物化学分析,白钨矿中的钨为60.81%,黑钨矿中的钨为58.22%。钨矿物粒度整体集中在0.1~0.01 mm,粒度较细,可通过浮选对金尾矿进行综合回收。
2021年7月4日,高潮:1341/408cm;低潮:0728/174cm;能见度良好,预报浪高:0.5米,周期:4.5s,S风3-4级。
4.1.3 登轮时间及地点
登轮时间:1110左右;登轮地点:6#引航站(119°50′E35°11′N);登轮速度:5—6节;引水梯放置:左舷水面以上4米。
4.1.4 拖轮使用及带缆方式
拖轮数量:协助作业使用6 艘5000马力以上拖轮;拖轮带缆方式(如图):
船尾正中1艘,船首左右舷各1艘,船尾左右舷各1艘,左舷船中1艘,带缆拖轮以大马力拖轮为主。
4.1.5 计划实施过程
0910,引航员乘拖轮出发,途中与大船保持联系,令其按预定计划驶向引水指定登轮地点,并随时观察南航道情况;
1110,引航员在指定地点登轮,登轮速度5-6节,登轮后核实船舶状况并向船长交待引航方案,指挥船舶加速驶向日照港南航道;同时安排其他拖轮到航道指定位置随时注意航道中视线变化情况;
1240,大船平S31,航速控制在9节左右,开始减车控速;
1320,大船平S41,航速控制在5节左右,并开始利用船尾中间和船首两侧带缆的拖轮协助降速;
1340,大船平S48,航速控制在2-3节左右,大船开始倒车降速,随时注意倒车偏转并及时利用拖轮克服;
1345,大船驶入南15泊位港池,利用拖轮协助顶推入泊;
1420,大船靠妥南15泊位。
7月4日天气晴朗,偏北风3级、视线约2海里、浪高小于1米,引航员乘坐防疫专用拖轮“日港拖31”出发;
根据制定好的引航方案,另外5条拖轮分别为:日港拖:16主机输出功率5600马力、日港拖27主机输出功率6800马力、日港拖29主机输出功率6800马力、日港拖30主机输出功率6000马力、岚港拖63主机输出功率6000马力。
1100hrs 引航员在#6引航站登轮,引航操作中相关数据记录见表1。
表1 引航操作数据表
此次靠泊平稳、安全、流畅,方案科学、合理,操作指挥、口令从容协调。
(1)吃水大,船舶加减速需要更长的空间和时间,尤其减速要有充分的提前量。
(2)受流的影响明显。吃水增加,船体水下侧面积增大,相应流水作用面变大,流水对船体侧压力增大。幸好当日为小潮汐,流压在3-4度左右;若大潮汐时段靠泊,流水的影响千万不能大意,抢好上流,保持船位是首要任务,但是还是要注意的是,要时刻注意流水的变化,应及时调整航向,保持好船位,避免船位过度偏近于航道一侧。过了浮筒S39,大船进入转向航段,转向要早一些,距离S41的横距不要过大,以免持续向右转向致使船尾向左横移,同时,受到涨流水的左压作用,往往会造成船尾距离S44过近的尴尬或危险局面。
图4 拖轮带缆示意图
(3)船舶操作笨拙,随着吃水增大,航向稳定性变好,旋回性变差,应舵性缓慢,一旦来了旋转趋势,旋转惯性很难立即克服、消除,尤其大角度转向时。要想准确转到预定的航向和理想的船位和态势,应该做到“三早”,即早用舵、早回舵,早把定,合理掌控好船舶转势,能及时有效地利用和控制好船舶转头惯性,缓慢柔顺地转到理想的航向和态势,这要求操作者要拿捏好转向、用舵的时机,个人认为,宜早不宜晚,宜小不宜大。
(4)速度的控制。本次靠泊速度控制较为合理,平S41号浮筒,船速还有4.1节,离泊位1.4海里。
(5)高潮点时的船位控制。当日高潮点为1341/408,按照方案计划通常高潮点时大船平S48S号浮筒。但是实际操作中1330平S28浮筒,比计划提前了10分钟左右。个人认为高潮点时,船位控制在S48前后较为合适。但是应注意S41到S44之间的涨流水左压影响,大船平S48后很快就受到拢流的影响,出现首尾受流方向不一致而出现船身偏转,一定要有预判和防范措施,同时横距不能过小。
(6)拖轮配备和位置布置的建议。以后拖轮位置配布要有所创新,可改船尾正中拖轮配带于右舷船尾,即增大拖轮减速的力度,四艘拖轮可同时拖拽减速,又提高了拖轮协作的的机动性。
(7)从6#引航站登轮后,距离航道口2.9海里,转向角45°,要控制好速度和转向角度和时机,顺利转入航道,这是考验引航员的关键操作点之一,尤其在大潮汐时段进港。
由于笔者水平有限,理论尚浅,以上所述船舶操纵方面的理论和见解欢迎探讨指正,以求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