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五力”,让党史故事直达人心

2022-04-08 00:56:14曾红梅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33期
关键词:五力长征党史

曾红梅

“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讲好党史故事,是引导学生学好党史,提升学生对党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的重要途径,是落实思政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本质要求。让故事触动学生心灵是讲好党史故事的基本要求。那么怎样才能让党史故事直达人心呢?

一、用明确数字提升党史故事的说服力

观点有了证据的支持才更具说服力,倘若言语空洞,泛泛而谈,是难以让人真正信服的。数字作为一种证据,相对于其它证据更明确直观,因而具有一种说服人心的神奇力量。我们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与建设的历程中,取得了辉煌胜利,也经历过巨大的艰难险阻。讲述党史故事时,教师如果善于运用数字对党获取的成果或遭遇的困难进行佐证,往往能迅速撼动学生之心,达成教育效果。

例如,长征是世界三大远征之首。它一共穿越了中国15个省区,翻越了20多座崇山峻岭,走过了30多个急流险滩;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一共遭遇了400多场战斗,平均每3天就发生一场遭遇战。即使如此,仍保持了平均每天25公里的行军速度。红军一方面军长征总耗时12个月零2天,86000人最后到达终点时不到7000人,平均每天牺牲215人。红四方面军长征总耗时1年7个月,出发时有10万人,最后到达终点时只剩下不到3万人,平均每天牺牲121人。二万五千里长征路,每300米就是一具尸体。

如果要问学生“长征难不难”,他一定会回答“难”,但是至于怎样难,他根本就没认知,因而也就无从理解长征精神的伟大。但是如果像上述例中一样以无可辩驳的事实为长征的艰难提供证明——把长征走过的路、经过的战斗用数字列举出来,把红军的巨大牺牲以计算的方式算出来——就能深深地触动学生:长征真是惨烈呀!革命前辈们打江山真是不容易啊!毛主席却还说“万水千山只等闲”,这是何等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二、用生动细节提升党史故事的吸引力

英雄模范人物的故事是把红色基因植入学生血脉的最好素材。但是,教师在使用英雄模范的素材时,不能只是把人物抽象地介绍给学生。无论是口头描述还是文字展示,都要注意在素材中融入生动的细节。只有这样,英雄模范人物的形象才会丰盈充实、具体可感,才能触及学生心灵深处那根柔软的弦。

例如,张桂梅,中共党员,点亮贫困山区女孩梦想的校长妈妈。45年来,张桂梅和别人不一样,不是一步步走向大城市,而是一步步走向贫困山区。她扎根贫困地区40余年,创办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帮助1800多名贫困山区女孩圆梦大学。募捐办高中时,她被人笑话和放狗咬过,脚上鲜血直流;也曾被人怀疑是骗子、被人朝脸上吐口水。为了省钱办学,她每顿饭仅吃两毛钱一份的小菜,长年不吃肉,后来“吃点肉就会呕吐,就会难受”。她家访行程近11万公里,哪怕在悬崖峭壁摔断过肋骨、迷过路、发过高烧、旧病复发晕倒在路上,始终无怨无悔。张桂梅没有孩子,她说1000多个学生就是她的孩子。她家中没什么家当,最醒目的是40多项荣誉的获奖证书:全国十佳师德标兵、全国十大女杰、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最美乡村教师、全国三八红旗手……

如果把张桂梅校长作为范例讲给学生听时,只用忠诚奉献、坚韧执着、克勤克俭、无私无我等形容词对其作抽象概括式地介绍,是无法在学生心中激起波澜的,正是“被狗咬、被吐口水、吃肉会吐、家访艰辛”等细節的加入才在学生心中树立起了一个拥有大爱情怀的伟大共产党员和教师的形象,使学生的心灵受到触动。

三、用熟悉榜样增强党史故事的亲和力

运用生活化资源缩短党史故事与学生的距离,增强党史故事的亲和力,是触动学生心灵的有效途径。在讲述党史故事时,教师可以挖掘本地的历史资源或身边的榜样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认识到先进党员就在自己身边,从而唤醒学生向善崇德的愿望。例如,可以组织学生探访自己生活地方的革命遗迹;可以调查学生是否有参与革命或为社会积极作贡献的共产党员亲人,让他们亲临班级或录制视频进行事迹讲述;也可以介绍学校优秀党员教师的事迹,等等。

对于空间距离远的时代楷模,也可以利用学生熟知的榜样拉近与他们的距离,增进学生的亲近感。例如,学习“传承优良家风”这个内容时,如果列举出“七一”勋章获得者李宏塔的名字,学生会因为很陌生、很遥远而缺少感觉,但是一旦告诉学生“他是李大钊的孙子”时,这个名字就能迅速在学生心中激活,调动起他们的强烈兴趣。此时再跟学生讲述李宏塔继承父亲李葆华、祖父李大钊遗志的事迹和他们祖孙三代人的故事(李大钊的遗产仅一块大洋、李葆华拒绝调新房、李宏塔与自行车的不解之缘),就能深深地打动学生。学生不仅会深深认同李大钊一家坚守初心、牢记使命、全心为民的优良家风,也会对李宏塔生发出由衷的敬仰。

四、用理性思维提升党史故事的引领力

“故事是一种话语,其背后是思想,是‘道’。”每一个党史故事都是承载一定的价值理念和思想的。思政学科是对学生进行正确价值观和思想道德引领的学科,教师要增强育人意识,善于挖掘党史故事蕴含的思想内容,通过组织学生思考感悟引领学生精神成长。

学习《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时,教师播放了视频《崇尚劳动的习近平》,视频由2015年时隔36年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名义表彰全国劳模及先进工作者展现党和国家对劳动的重视入手,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各个时期身体力行参与劳动的事迹。播完视频后,教师组织学生思考交流:(1)从视频中可以看出习近平总书记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2)习近平总书记对待劳动的态度是怎样的?为什么他会这样做?(3)你喜欢劳动吗?你是怎样看待劳动的?习近平总书记的做法给我们什么启发?三个问题思考交流完后,教师说:“党和国家非常重视劳动,表彰劳模,今天我们也来表彰我们班热爱劳动的同学。”于是,课堂进入下一环节:点赞我们班的劳动者。

学生思考交流后达成共识:习近平总书记不只号召全国人民努力劳动,自己更是崇尚劳动、身体力行,他是热爱劳动,具有“三牛精神”的典范。劳动是个人幸福和国家繁荣富强的源泉,我们要向习近平总书记学习,崇尚劳动,热爱劳动,成为光荣的劳动者。对习近平总书记劳动故事的理性思考,使习近平总书记热爱劳动的形象深入学生心灵,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并将劳动内化为自己的行动自觉。

五、用教师情感强化党史故事的感染力

“感人心者莫乎情。”激发学生对党对国家的情感认同,除了选择具有感染力的教学素材之外,教师本人在课堂中的情感融入也非常重要。例如,学习《高扬民族精神》时,两位教师在引入环节都播放了包含黄继光堵敌人枪眼、邱少云忍烈火焚烧、杨根思抱着炸药包冲向敌阵等的英雄壮举的视频。

师1:学生观看视频时,教师站立一旁等待。视频播完后,教师面色自若、语调轻松地提问:“大家看完后有何感受啊?”一个学生回答了之后,教师引入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民族精神。”

师2:与学生一起观看视频,眉头时而紧锁时而舒展,表情随着画面变化,情感随着情节起伏,既有对英雄遭受痛苦的不忍和对英雄牺牲的痛惜,也有对战士冲锋陷阵和大无畏革命精神的敬仰。看完后,以庄重的语气问学生:“同学们,相信大家看了刚才的视频都有很多的感触。视频中哪些情节和画面最打动你,我想找同学谈谈。”在学生分享的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饱含深情地生发:难道邱少云不疼吗?难道黄继光没有自己的亲人吗?难道杨根思想死吗?不!他们为什么能作出这样的牺牲?只是因为他们有对祖国的深厚情感。祖国利益在他们心中高于一切,哪怕要他们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他们身上燃烧着中华民族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不难看出,师1的不当表现使他的教学效果打了很大折扣。教师真情投入,与党史故事同频共振,才能增强党史故事的感染力。否则,轻则使党史故事的教育效果打折扣,重则使学生质疑教师的政治思想和信仰,会给学生起到不良的示范作用。

总之,学好党史,是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砥砺品性、做好革命接班人的必然要求。教师要采取恰当方式讲好党史故事,充分发挥其影响和激励学生的独特魅力,引导学生爱党爱国,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

参考文献:

[1]蒋涵.榜样教育在中学思政课中的应用研究[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21(12).

[2]杨尚上.课程开发需“三意”,提升课程亲和力[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1(6).

[3]王运钦.高校思政课讲好中国故事的教学策略探析[J].现代教育科学,2020(3).

责任编辑  胡春华

猜你喜欢
五力长征党史
五力齐发筑同心 汇智聚力促发展
华人时刊(2023年19期)2023-11-16 12:33:26
我们为参加“七大”走了一次“小长征”
中央企业提升国际传播“五力”的思考
第一次学党史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当代陕西(2021年13期)2021-08-06 09:24:22
射洪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五力”齐发 拓宽就业扶贫路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党史上的今天
海峡姐妹(2021年12期)2021-01-01 03:58:58
长征五号首飞成功
太空探索(2016年12期)2016-07-18 11:13:43
加强“五力”学习 增强发展后劲
学习月刊(2016年2期)2016-07-11 01:5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