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古诗群文阅读的议题设计

2022-04-08 16:19陈桂枝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群文议题古诗

陈桂枝

摘 要:古诗群文阅读的议题,是师生讨论的话题,是为达成教学目标而生成的古诗群文阅读的教学设计线索,是课堂教学点,是师生活动的出发点和围绕点。古诗群文阅读的议题设计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知人论世的意识,明晰古诗的知识体系,活用语文教材的古诗。

关键词:初中 古诗 群文阅读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2.05.009

就现阶段的教学现状看,初中语文古诗教学存在着教师重识记积累、轻鉴赏运用分析,重预设目标问题,无课堂动态跟踪等问题,较多学生走入古诗学习的误区,认为古诗的学习就是“死记硬背”,不注重理解、品味、感悟,学习兴趣不浓厚。基于这些,笔者在初中古诗教学中尝试设计古诗群文阅读的议题,开展古诗教学活动。

一、古诗群文阅读的议题界定

中国台湾的赵镜中教授说过:“学生的阅读量开始增加,虽然教师还是习惯于单篇课文的教学,但随着统整课程概念的推广,教师也开始尝试群文的阅读教学活动,结合教材及课外读物,针对相同的议题,进行多文本的阅读教学。”这些话语非常明确地指向了群文阅读的教学要求:相同议题、多个文本、阅读教学。

许双全教师在《群文阅读教学的性质特征》一文中指出:“在群文阅读中,议题就是教学的一组选文中所蕴含的可以引发教师和学生展开讨论的、探讨的话题,一组选文中可以具有一个或者多个议题。”许教师《在管窥群文阅读的课型特征及操作肯綮》一文中还认为:“议题是每次阅读的核心,决定着每次阅读活动应重点关注的内容和教学目标指向。”由此可见,议题是群文阅读的一个重要核心点,也是区别于单篇阅读的一个重要特征。

于泽元教授等人在《群文阅读:从形式变化到理念变革》一文中谈到议题具有“可议论性和开放性”特征,于教授还在关于“集体建构”的认识中特别强调“不事先确定议题的答案”,并在“文本结构”中提出议题的三种类型:语言议题、内容议题和形式议题。

解讀专家们的理念,可以定义古诗群文阅读的议题,它指向语文古诗教学课堂,是师生讨论的话题,是为达成教学目标而生成的古诗群文阅读的教学设计线索,是课堂教学点,是师生活动的出发点和围绕点。议题的设计是为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服务的。

二、古诗群文阅读的议题设计

初中古诗群文阅读要求师生根据相同议题,组合多首古诗,在单位时间内生成共识。古诗群文阅读是立足教材,组合相关联的古诗,围绕议题建构开展教学。古诗群文阅读的议题设计直接影响古诗的教学。如何设计古诗群文阅读的议题呢?

1.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语文教学中,古诗单篇阅读是最常用的一种阅读方式。一首古诗的讲授,常常是教师带领学生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满堂灌,往往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要求,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古诗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体验、理解和感悟,要关注学生的参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阅读的自主权主动权还给学生。议题要围绕学生的学情设计,以学生的学为主,“导学”“引学”“让学”“会学”,教师只做适当的指导,围绕议题或朗读诵读、或思考探究、或评价迁移的阅读等教学实践,都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从美好的情境、美好的情感中获得审美鉴赏力的提升和情感的熏陶。

七年级下册的《竹里馆》《晚春》《游山西村》三首古诗都有景物描写,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知道了或描绘竹林幽深清明的自然世界,或描绘万紫千红的灿烂春天景象,或描绘一次出游的绚丽的田园风光,都感受到了三首古诗中营造的美好情境。通过赏诗析句,把握了诗中抒发的情感,三首古诗呈现的都是积极乐观的人生感悟。学生通过对诗歌美好情境的探索,对诗歌的美好情感的涵泳,在润物细无声中获得了独特的感悟。学生自己读,在阅读中习得知识和方法,获得阅读的体验,怡养阅读的兴趣,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这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会更高。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语感。

一方面古诗群文阅读议题的设计拓宽了古诗阅读的选择面,一些相关联的古诗会走进课堂,必然会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和阅读欲。另一方面,由于古诗素材的丰富,学生对诗歌的解读、体会与理解也相应变得更为丰富,促使师生互动更频繁,生生之间的讨论更深入,使得课堂生成更加快捷,课堂效果会更高效。

2.树立知人论世的意识

“知人”是指阅读古诗时要了解作者的身世、经历、思想状况及写作动机等信息,“论世”是指联系作者所处的时代去阅读古诗的主题。

教材中的古诗距离现在年代久远,联系作者和作品关联的景物人情,有助于学生学习古诗,有助于学生学习古诗群文阅读,更助于学生选择古诗群文阅读的议题。在教学时,引导学生学习知人论世的阅读方法,树立学生知人论世的阅读意识,是非常有必要的。要树立学生知人论世的意识,教师需要先做好示范。教师可以适当补充教学资料,介绍诗人及其所处的时代,教会学生把其生活经历、写作背景与诗歌的写作内容联系起来阅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情感,把握诗歌的主题。在教学中,教师也要引导学生主动“知人论世”,布置预习时可以指导学生利用网络、书籍等,在课前查阅诗人相关的资料,熟悉诗人的身世和写作时的历程乃至时代背景,课中引导品析诗句、把握情感等,要结合诗人的资料深入研讨,读其人读其诗,在课后布置相关阅读作业,链接诗人的其他诗歌,或同时代或同主题的诗歌,以此不断强化“知人论世”的古诗阅读意识。

在教学七年级下学期《登幽州台歌》《望岳》《登飞来峰》时,以“登高望远”为议题进行三首古诗的群文阅读,学生知人论世,课前对陈子昂、杜甫和王安石的资料做了充足的预习,课上对三首古诗内容情感主题进行解读分析。通过阅读,学生明了:陈子昂随军进谏被贬,在“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惆怅孤寂中念的是壮志难酬、怀才不遇之情;青年杜甫裘马轻狂漫游望的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俯视群山而小天下的蓬勃豪迈朝气;仕图得意的王安石宣的是“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的政治理想和大无畏精神。

古诗群文阅读的议题选择要树立知人论世的意识,知人论世,论世第一,知人第二,师生有了知人论世的意识,才能对古诗做出准确的阅读和评价。

3.明晰古诗的知识体系

《考试评价建议》中提出古诗阅读的教学要了解古代诗歌的文学样式,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也就是说。古诗教学要注重内容理解、情感把握、表现手法、词语锤炼和名句鉴赏等。

从古诗的体裁方面设计古诗群文阅读的议题。古诗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指唐代以前的诗歌,包括楚辞、乐府、“歌”“行”“引”等,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近体诗包括格律诗,即绝句、律诗、词和曲。

教学八年级上学期的《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五首诗时,我抓住编者在教材中把它们编排在同一课,抓住五首古诗都是唐代律诗,选择了群文阅读的议题:律诗的章法结构与诗歌思路。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了律诗篇幅短小,有五律和七律,讲究声律、对偶,是初唐至中唐的作品,讲究起承转合,结构有章法的特点。律诗一般由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四联组成,往往遵循起承转合的布局。首联点题,一般以叙事为主,交代人事物,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颔联紧承首联意思,或写景或叙事,是首联的延伸;颈联诗意转折变化,由事及人及景,或生情;尾联以抒情、议论为主,抒发情感,点明诗歌主旨,收束全诗。这样的章法结构,一方面避免内容的平铺直叙,增强诗意的波澜。一方面,首尾呼应,前后相承相续。学生了解诗歌的这些章法结构,理顺了五首律诗的结构章法,把握了诗歌的思路和主题立意。

从古诗的主题类型方面设计古诗群文阅读的议题。古诗按主题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以边塞战争、边塞的风土人情为主要描写对象,一般抒发战争带来的离别思乡、壮志难酬和爱国忧民等矛盾情感的边塞征战诗;对自然美景情趣、闲适山水田园的喜爱或向往之情的山水田园诗;执着追求爱情,表现对爱人的绵绵相思之情的美好爱情诗;从旅人身边的景物起兴,因一事、一物而生发对故乡亲人的思念和漂泊的悲哀孤独之情,也有对朋友亲人的依依难舍的离愁别绪的怀人怀乡诗;借景物或历史事件来抒发内心的情感,表现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空有抱负却生不逢时、无从施展的无奈的咏史怀古诗;关心国家命运,为国戍守边疆,渴望为国奉献,抒发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之心的忠君爱国诗;关心百姓疾苦,表达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的忧民爱民诗;就景物发表感慨、抒发情感,有表达远大志向和对理想的坚守,有感慨人生命运,有展现胸襟抱负,传达消极感伤或乐观积极的即景抒情诗等。

八年级上册的古诗教学,我按主题进行归类:八上古诗词共18首,边塞征战的《使至塞上》《雁门太守行》;山水田园诗的《野望》《钱塘湖春行》《饮酒(其五)》《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怀人怀乡的《黄鹤楼》《渡荆门送别》《庭中有奇树》;忧国忧民的《春望》《梁甫行》《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即景抒情的《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赠从弟》;咏史怀古的《赤壁》和托物言志的《龟虽寿》。以主题分类为议题进行古诗群文阅读教学,便于学生梳理诗歌的内容、情感的脉络,易于达成识记理解链。

从古诗的表现手法方面设计古诗群文阅读的议题。表现手法是指在诗歌创作中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方法。常见的有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白描、渲染、烘托、虚实结合、托物言志、点面结合、动静结合、比兴、对比等。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运用白描和衬托的表现手法,用简练的语言描绘了秋天的景象,以乐景写哀情,抒发游子漂泊在外的孤独思乡之感。如“黑云压城城欲摧”通过写环境烘托渲染敌兵来势汹汹,敌众我寡的战前紧张气氛。

以表现手法为议题进行古诗群文阅读教学,学生通过学习古诗,从词语的锤炼到诗句的赏析到内容情感的理解,达成了思维的训练,培养了古诗阅读的语感。

从古诗的修辞手法方面设计古诗群文阅读的议题。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对偶、夸张、反问、设问、借代、反复、用典、双关、通感、互文等。李商隐的《无题》“春蚕到死丝(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谐音双关。林升的《题林安邸》“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则是语义双关。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巧用“闻笛赋”和“烂柯人”两个典故,丰富含蓄地表达物是人非、恍如隔世的怀旧和无限悲痛怅惘的情感。《木兰诗》“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运用互文修辞手法,上下文意互相交错,互相呼应,互相阐发补充,整体上说的是一件事。诗歌修辞的妙用,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也有利于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和熏陶。

从古诗的表达方式方面设计古诗群文阅读的议题。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描写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白描等。抒情分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有借景抒情(触景生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借古讽今、托物言志(情)和叙事抒怀(即事感怀)。记叙、抒情、描写、议论的表达方式往往在诗歌的表达中占有很大比重,是古诗群文阅读议题设计的抓手。

4.活用语文教材中的古诗

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底蕴,有很高的教育价值。现行教材在古诗选编上进行了很大的创新,其编写理念、编写内容、编排结构都有崭新的呈现。

教材中古诗词总计84篇,占总篇目比值为34.9%。其中课内古诗篇目增加至36篇。此外,在编排上注重分配学习强度,讲究课内外古诗阅读的有效衔接。在助读体系和作业体系方面,课文前预设“预习”部分,设置预习任务以,还有注重学习方法指导;注释排版讲求实用性,都设置在古诗原文的右边,便于直观。有的古诗原文下方还有艺术性和审美性兼具的插图,大多选用名家书画作品。与此同时,也进一步细化了课后练习,包括“思考探究”和“积累拓展”两个板块,而且习题在表述上更注重思维引导和学习方法指导。习题下方空白处还出现了有关古诗知识的阅读。

全面深入把握现行教材古诗的选编特点和要求,对古诗群文阅读教学议题的设计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指导学生学习七年级上册《观沧海》时,设计“古诗中的借景抒情”议题,集结本课中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组合四首古诗进行群文阅读教学,课后布置八年级上册的《龟虽寿》与之展开扩展阅读,以“曹操的情怀”为议题自主阅读,学生结合曹操的时代背景阅读曹操,认识到曹操生活在汉末动乱的时代,作为政治家和军事家的他善于以汉乐府诗歌抒写政治理想和远大抱负,体现雄心壮志,诗中充满奋发进取的积极乐观精神,不愧为建安风骨的代表。

古诗群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育改革视域下的一种尝试。设计开放的、多角度的、能预见成效的议题进行古诗群文阅读教学,有利于学生促思增智,化知培能,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蒋军晶《让学生学会阅读——群文阅读这样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课题“初中古诗群文阅读的教学策略研究”,立项批准号:FJJKZX21-031)

猜你喜欢
群文议题古诗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例谈群文阅读中议题的确定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初中群文阅读的文本选择及组织
“拟古诗”之我见
科学议题欢迎君子之争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群文活动
品读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