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化解企业“用工难”

2022-04-08 01:02周冰
人力资源 2022年3期
关键词:招工大丰用工

周冰

每年春节后都是企业用工高峰。疫情防控让大规模线下招聘大幅减少,但由此催生的网络招聘、直播带岗、微信送岗等各种“花式招聘”层出不穷。笔者所在的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以下简称“本地人社局”)为帮助企业招工,在招聘方式上推陈出新,为企业提供了各类保障体系。不止在春节期间,近年来,为进一步优化为企业招工服务,切实解决企业用工难等问题,我们在服务企业用工各个环节出实招、出真招,多方位多角度用劲,不断创新用工服务举措,尽心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企业招工用工取得积极成效。

笔者所在的地区全区共有461家规模以上企业,有用工需求的210家,比2020年上半年调查的198家规模以上企业缺工情况有所增加。企业缺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客观上是本地区人口老龄化加快以及企业发展扩大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有企业用工结构调整以及其他因素导致员工离职。调查中发现有146家企业认为“员工流失率较高”,2021年年底有30家较大规模的企业硬性减员达到约1534人,其中大部分属于主动离职,企业停产以及向新经济业态产业转移等是主要因素。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前多年的就业、招工“两难”的结构性矛盾快速转化成招工、满产达工的“新两难”。截至目前,大丰区不少企业用工高峰期的出现,使这种矛盾主要转向招工难发展。结合本次区统计局调研结果和上次区人社局组织的调研情况,发现这种发展既显现了全区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下劳动年龄人口减少,也反映了技工缺少的短板,还凸显了经济新业态快速发展的潮流。大丰区的用工难仅仅是全国用工现象的一个缩影,但却具有个别和整体的统一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人口老龄化趋势加速,人口红利逐渐消失

人口老龄化加速对就业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新成長劳动力由过去的无限供给慢慢向有限供给至零星供给过渡,特别是2020年疫情防控稳定后部分企业出现用工高峰以来,即使相关部门出台了鼓励在外农民工“返乡就业”“就近就业”的政策,部分企业还制定了补贴性措施,但还是出现一工难求的局面,凸显农民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是宝贵的人力资源,不再是以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蓄水池”。为此,大丰区人社局把从中西部和其他地区招引劳动力作为一个重要渠道。但是,随着我国产业向中西部地区梯次转移,中西部地区外出就业人数减少和东部沿海地区用工竞争加剧交织叠加,招工的难度日益加大。

●新增就业“进三退二”特点明显

从这次的调研情况分析,工业企业员工逐渐减少。除了少数退休等正常的自然减员外,大部分属于主动离职,不少都是青壮年,离职的理由是自主创业或到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就业,出现明显的三产“增”、二产“减”的现象。这一现象的出现反映了经济社会发展下就业观念的变化,给企业用工带来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新业态迅猛发展导致制造业“招工难”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或将成为我国数字经济催生新业态发展的一个重要时间节点,本地为数不多的新生代劳动者有相当一批投身到快递、外卖、网约车服务、家政服务和网络营销服务等现代服务新业态中,“缓就业”“慢就业”现象较为突出。此外,还有不少中生代劳动者从制造业和建筑业中分离出来,投身到新业态中,正如上述分析的“进三退二”的特点,出现了新业态就业人员“增”与制造业用工“减”和招工“难”并存的局面。

●高校(技校)毕业生“出多进少”

历年来,从本地走出的高校学生毕业后大部分都选择去一线城市就业,能返回当地的学生多数选择考公务员或考事业单位,进本地企业的少之又少。与此同时,本地企业自身缺乏系统化技能人才培训体系,缺乏同职业院校、技工院校的深度合作,这些都加剧了本地企业技能人才的相对短缺、用工的结构性矛盾。

●企业招用工缺乏竞争力

有的企业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特别面对当前劳动力对薪资待遇期望值较高的现状,开出的薪资在东部沿海城市中没有明显优势,影响了招用工的效果。另外,部分企业用工理念和当前企业发展的环境和态势不相匹配,还没有做到“以人为本”,没有认识到员工是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留住员工才是最高性价比的招工,存在“重产品轻员工”“重效益轻保障”的思想,在为员工提供充分的生活保障、暖心的人文关怀、畅通的晋升渠道等方面存在短板,给招用工带来一定的影响。

●产城融合不到位

大丰区的几个经济开发区离城区都有一定的距离,特别是港区规模大、跨度大,而大丰区目前产城融合尚不到位,导致园区有的企业用工面临“存量存不住、增量增不上”的窘境。另外,由于全区区镇园上下和部门单位间在企业用工要素方面缺乏协同发力,没有形成合力,部分企业对用工市场化趋势认识不够,存在“我来投资兴业、用工要素政府兜底的思想”,这些都导致市场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打造企业用工监控的网络体系

当地人社局利用人社业务省级一体化经办平台,加快推进政府公共数据互联共享,在此基础上,切实打造集监测、分析、预警于一体的用工动态监控体系,为研判企业用工、就业趋势,制定有针对性的就业用工政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一是织密监测“一张网”,积极打造用工监测平台、余缺调剂平台、就业用工服务平台等载体,建立用工监测网络,密切关注全区473家规模以上企业和重点项目的用工情况,充分发挥各镇、区园人社服务平台的作用,要求每月报送辖区内规模以上企业、重大项目用工需求和失业动态监测数据,并紧盯重点时段、重点领域问卷调查,切实提供数据支撑。二是编制用工“晴雨表”。人社部门负责汇总多维监测数据,形成统计数据报表,研究分析全区重点企业用工个性化和共性问题,按月进行动态监测分析,编制全方位、全天候、全周期的企业用工情况动态图,靠前研判用工新形势,提早制定解决措施,及时开展风险预警。

●多渠道推进供需方面的有效对接

充分发挥基层人社平台和区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在促进就业方面的作用,加强各层级就业信息部门的互联互动,拓宽劳动力市场信息渠道,建立信息共享平台,丰富人力资源信息库,在此基础上盘活就业登记系统中约4400名有就业意愿的人员,特别是对进行失业登记的近5000名失业人员“存量”,根据各类人员的择业意向、专业技能以及企业招工需求等,一方面有针对性地在系统中进行人岗匹配,线上进行岗位推送,另一方面组织灵活多样的“线上 + 线下”招聘会,确保线上招聘“24小时不打烊”,疫情稳定后适时开展10场次多层次、多领域、多形式的专场实体招聘会,对失业登记人员要求至少参加三次招聘活动,以满足企业用工需求。同时,在巩固原有的甘肃、河南、陕西、贵州等外省劳务基地劳务对接成果的基础上,到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四川、云南等地对接交流,再建立5个新的劳务输入基地,进一步拓展劳务合作关系,为大丰区企业招工提供广阔的外引平台。

●進一步加大技能培训的力度

调查中部分企业反映年轻学徒工流动性大,技术类人才技术水准低,部分岗位技能人才稀缺等等,这些也是企业招聘难的重要因素。为此,本地人社局下一步继续和盐城市技工学校、大丰职教中心以及全区有资质的培训机构合作,进一步加大技能培训力度,大力实施技能提升行动,依托部分企业已有的培训体系、本地技工学校及培训机构,全面推进岗前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职业转换能力培训、“金蓝领”和新型学徒制培训,对企业缺工较多的岗位和市场热门岗位进行重点培训,提升求职者和劳动者就业能力水平,增加人力资源的有效供给和共享,为企业输送高素质的技术工人。

●促进校企合作向纵深推进

人社局积极引导全区部分规模企业,开展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建议学校专门为企业委培所需人才,学校将一些专业班级冠名为企业班,由冠名企业承担相关培养费用,委培学生优先满足本企业用工需求,余量学生在其他企业中进行余额调剂,用工共享。由政府牵头,制定用工招引优惠政策,设立用工服务专项经费,由区财政统筹安排,为开展用工招引、加强校企合作、建立区外人力资源输入基地等提供经费保障。向企业发放招聘补贴、外来务工人员交通和生活等补贴,鼓励企业招用外地职工,吸引外来人员就业。2020年下半年,本地人社局与甘肃省资源和环境学院、四川省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常州机电学院等职业学校联动,一方面推动企业与各类职业院校开展毕业实习或校企定向委培合作,让学校根据企业需要的专业技能要求组织招生和实施教学,企业向学校提供场地,学校把课堂办到车间,通过学生顶岗实习、“订单式”培养缓解技工人才招聘难的矛盾;另一方面组织缺工企业直接进入校园,开展宣讲招聘等活动。

窥一地而见全貌,导致企业出现用工难的原因有很多,笔者所在的地区可以作为全国各地用工难的典型代表。作为窗口部门,上接招聘方,下接求职方,要将劲儿用在巧处,全方位多维视角分析原因解决问题。我们欣喜地看到,各地相关部门都在为解决企业用工难做着各种各样的努力,笔者仅以自身所在部门的经验与同行进行交流,期待能继续为更多的企业和求职者服务。

作者单位 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劳动就业管理处

猜你喜欢
招工大丰用工
大丰麦秆画
以“灵活用工”破解用工荒是有益尝试
大丰瓷刻:镌瓷琢画显匠心
留守媳妇
将安全培训融入招工就业全过程
招工景象
“用工难”困扰西部地区:费力气招人 干一个月走人
儿子签了『用工合同』
如此招工
OUTPUT MAXIMIZATION CONTROL FOR VSCF WIND ENERGY CONVERSION SYSTEM USING EXTREMUM CONTROL STRATE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