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 坚,孙小悦
(太原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4)
随着数字信息与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以网络媒体、手机媒体与数字广播电视为代表的新媒体形式正在深刻影响着生活、社会的方方面面,渗透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新媒体作为新技术的产物,具有快捷性、即时性、交互性等特点,成为大学生提供了获取信息和表达思想的巨大空间。
爱国主义是历史的、具体的。毛泽东指出:“爱国主义的具体内容,看在什么样的历史条件之下来决定。”[1]520在中华传统文化当中,爱国主义主要是从“君权神授”传承并发展而来的,爱国主义教育的雏形是由宗族、部落、血缘、地域等构成的部落情感、祖先崇拜、图腾崇拜和地方情感。奴隶制时期,统治者利用伦理道德对人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并把爱家天下、爱朝廷、爱国与对天的崇敬、对祖先的崇敬、对图腾的崇敬相结合[2]。封建社会在此基础上对爱国主义教育进行了扩展,实行天命论思想教育、继续宣扬孔孟儒学、并渗透着“中庸尚和”的精神等。近代我国处于内忧外患的境地,顾炎武最先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之兴亡,肉食者谋”,之后梁启超将其解释概括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意为每一个普通人都有对国家的兴盛和衰亡有着义不容辞的自我承担和社会责任。新中国成立以来,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3]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应深刻理解这一本质要求,引导青少年深层次的通晓热爱祖国才是成才之基、立身之本,应胸怀忧国忧民之心、奋力建功新时代。
新兴媒体平台的广泛开发及应用,虽然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宣传提供了新的教育环境以及丰富的教育资源,但在此环境下,各类思潮的相互激荡,每个人都可以在新媒体平台进行信息发布和交流,这种信息的无屏障性,导致信息传播的失控和传播权的滥用。由于现有的网络法律法规还需进一步完善,网络监管技术基础薄弱,存在利用虚拟身份发表言论、发布非理性视频的情况,对网络信息源头的监控带来挑战。政府部门、各个平台以及相关组织机构无法将其完全掌控并进行有效管理。总体来看,绝大多数视频创作者能够严格遵守新媒体平台管理条例,创作的视频中包含了社会主流舆论方向和正确的价值观念,但同时也存在个别无视法律法规和输出内容价值偏倚的情况,充斥着多元价值取向,对于把握关键和权威信息的传递有一定困难,这种现象增加了新媒体平台危机处理难度和监管难度,需要以恰当的技术和制度规范发布内容,促进和谐的网络秩序的构造。
马克思强调:“一切历史冲突都根源于生产力和交往形式之间的矛盾[4]。”根据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来考察当下新兴媒体平台,其传播技术属于生产力范畴,通过新媒体的不断进步发展,将导致其中交往关系的变化[5]。利用新媒体时代信息和用户之间的精准高效匹配,创新思政教育方式方法成为思想政治工作者的首选。对新媒体平台进行有效利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当代大学生对第一时间掌握多元化信息的需求,增强互动性,引导大学生积极探讨并对信息作出反馈。但新媒体平台在优化、拓展传统爱国主义教育途径的同时,也使爱国主义教育的主体关系发生解构。在传统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中,思政教师拥有绝对的权威和对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掌握,师生互动性较差。如今各类新媒体平台相继崛起,信息更新频率和信息流动速度加快,使传统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更新速度相对于新媒体平台信息更迭的速度有些滞后,信息传播失衡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权威性和可信度提出了挑战。
在新媒体时代,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和内容更加便捷化和多样化。新媒体平台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构成了纷繁复杂的网络世界,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世界观的形成。大学生在网络媒体或社交平台的言论表达较为自由,爱国主义情怀的非理性言论和娱乐化的表达呈增长趋势。在爱国主义相关视频下,受亚文化中的话语习惯,往往对视频的认知不够深刻,存在偏差,停留在感性阶段,有时甚至变成了娱乐和游戏。观众通常在视频观看过程中,运用幽默、吐槽式的言论在娱乐氛围里找寻同感与认可,易在弹幕文化营造的戏谑氛围中,以调侃的方式解读权威,忽略了自我理性的约束,形成“绝对自由”的错觉。某些视频或视频下的言论追求娱乐的倾向被放大,从而导致主流价值观的缺位,影响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模糊了对娱乐内容、娱乐对象等的界定,陷入“泛娱乐化”的现象。大学生容易被视频中错误的社会思潮所误导,失去理想信念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对党和国家的政治情感漠不关心,爱国主义教育的传播效果将大大降低。
政府要发挥管理引导作用,引导各个平台树立爱国主义相关信息传播意识,促进新媒体平台爱国主义相关信息传播保障体系的完善。国家网信办在2017年出台《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法规,将媒体管理纳入法治化轨道。2020年9月,中央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强调“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6]。针对互联网的相关政策仍在继续完善,政府监管网络,是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出现的一种新型政府管理形式,在此基础上政府能够增强对网络舆论的控制,规范网络行为,明确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完善媒体空间的治理体系,加强抵制新媒体平台违法违规行为。在互联网的帮助下,普通公众拥有了表达的权利,可以在短时间内形成强烈的舆论。但同时也有不少国内外不法分子借此机会散布不实信息,以此影响青年大学生的三观,引起网络上的信息震荡,达到非法信息宣传的目的。面对网络舆情危机,政府应增强危机意识,做好舆情监测工作,通过新媒体平台及时发声,有效控制不实信息的传播,让不法分子的违法行为处于政府相关部门和群众的监督之中。网络视频平台作为交流平台,其地位和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新媒体平台对于网络监管有着较为妥善健全的处理机制,在青年大学生之间的沟通起到了桥梁作用,它让各类信息汇聚传播, 也让爱国主义教育在此得到良好的宣传和教育。各级政府部门要准确认识新媒体平台的功能和性质,清晰不同视频平台对大学生的作用,对其制定合理的定位,提高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宣传和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的完善。
学校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场所 ,爱国主义是校园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一环。校园爱国主义教育要准确把握当代大学生当前的思维模式和认知习惯,创造性地运用新媒体传播平台,提升爱国主义教育途径[7]。首先,通过拍摄和制作短视频的教学形式,有效丰富了实践教学内容,高校应该充分利用技术优势,运用新媒体平台,打造爱国主义教育新阵地,例如鼓励高校思政工作者积极利用新媒体平台视频发布、直播等功能,在新媒体平台上建立有影响力的账号平台,在平台上宣传、讲述爱国主义的相关内容,丰富教育形式和途径,寓爱国主义教育工作于无声处。其次,思政教师既可以将爱国主义相关短视频融入课堂导课和结课,也可以将其作为案例教学的素材,坚持历史性和时代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紧跟时代热点,利用网络的开放性和交互性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例如加入近期热播的主旋律影视作品片段,加深学生对爱国主义教育知识的理解,巩固教学效果。通过线上线下引入爱国主义短视频,提高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是实现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最后,高校教育应重视提高大学生媒介素养和信息辨别能力。大学生知识体系和思考模式还未成熟,正处于完善自身价值观的阶段,是容易被煽动和跟风的群体。 高校教育要引导大学生做到客观分析国情,认清形势,形成对爱国情怀、爱国情感的理性认识,理智爱国。第一,培养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引导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立场看待爱国主义相关问题,用辩证的历史观来看待近代外国侵略的影响,避免形成“二元对立”的简单化思维,推动构建理性爱国的网络环境。第二,培养当代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辩证对待当前国际新形势,精准认识新时代的新发展格局,指导大学生在新时代继往开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
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既然是环境造就人,那就必须以合乎人性的方式去造就环境”[4]。加强新媒体平台爱国主义相关内容建设,应适应大学生特点和新时代背景。首先平台应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建设,例如引进爱国主义相关影视作品、鼓励视频制作者创作相关视频等。大学生对于网络热点关注度较高,作为中国大学生应摆正自身在新时代背景下的社会身份和社会角色,视频制作者可以将视频内容同当前网络舆情相结合,增强事件的可观性、感染力。视频内容中应加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相关内容。在视频创作过程中要注重视频内容的真实性,避免“泛娱乐化”倾向,掌握严肃与活泼、理性与感性、正统与风格之间的平衡、提高视频的含金量,强化大学生的文化认同。同时,平台应强化网站首页推送,使大学生有更多渠道和机会观看收藏此类视频。其次,平台可以细分受众精准匹配举办爱国主义相关活动。依据大数据技术对受众信息进行收集与分析,了解用户感兴趣的视频类型,有利于新媒体平台爱国主义相关视频的有效传播。现如今许多大学生们主动加入新媒体平台博主行列, 可以鼓励大学生自己制作剪辑爱国主义相关视频,成为内容制作者的同时也是内容分享者。平台可以举办一系列有关爱国主义视频竞赛,通过核心生产力的转变,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深度的探究学习,激发大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最后,建立健全平台的监管机制,在融媒体快速发展的今天,新媒体平台应该加强对视频内容的审查,提升审核人员对视频的判断力,合理安排监管部门工作机制,严格监控在网络视频平台上发布的视频内容质量,对视频内容加强审核,对过于娱乐化的现象加强监督,优化视频内容,设置相应的举报通道,建立多方协作的监管机制,旗帜鲜明地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政治方向,提高新媒体平台的管控能力。
综上所述,基于新媒体平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大学生理智爱国,不仅要利用好新媒体的传播功能和信息价值,还要不断创新形式。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更应该在实践中提升自身,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树立起强大的爱国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奉献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