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野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生活化策略

2022-04-07 21:46:11江西科技师范大学邱春露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2年20期
关键词:生活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邱春露

在新课改教育理念的要求下,初中语文教学的目标和任务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逐渐在课堂教学中凸显出来,所以教师要将创新元素融入课堂教学中,推动核心素养教学目标的达成,培养出当前社会所需要的综合型人才。教师在进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时,除了完成教学大纲所要求的教学任务之外,还应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同时,把日常生活融入语文阅读教学之中,可以指导学生透彻地了解和读懂教材内容,因此,教师可以将生活和教材进行整合,指导学生从生活的角度学习语文知识并巧妙地应用到生活当中,从而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学观念落后

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授课,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布置的阅读任务。由于班级人数多,上课时经常会出现学生之间交流不足等问题,这样学生就不能与教师进行有效互动。学生没有学习语言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导致教学效果不明显。学生上课互动时间短,这样就使他们难以发表阅读意见,只为聆听教师讲解而阅读,阻碍了学生读写能力水平的提升。另外,课堂氛围不够活跃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从而影响教学质量,同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不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

(二)阅读教学不被注重

现如今,有些学校仍对阅读教学不重视,导致阅读教学不高效,学生语文综合素养不能得到有效提升。那么,如何才能让语文阅读教学变得高效呢?首先要重视课堂教学教师的引导作用,其次还要关注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阅读教学是语言教学的基础,也是语言教学的核心。然而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很多学校都忽视了阅读教学,甚至有些教师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语言课程时间是有限的,因此教师要创新教学思维方式,去替代对学生来说最为高效的“喂养”方式,增强教学效果,将学生直接引入“精髓”,让学生能在测试中取得理想成绩,具备丰富的阅读策略。

(三)信息化程度不够

目前,信息技术已渐渐走进课堂并且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多媒体的应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有助于教师增强课堂的活跃性,使得教学能紧跟时代的脚步,教学方法更加新颖。但也有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过于依赖多媒体,让学生单纯地阅读课文,以电子课本阅读取代书面阅读,而不能正确地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这样既不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阅读能力,也无法提升阅读教学的成效。阅读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能更好地提升感悟能力和写作能力,但在目前的部分教学中,教学方法太过呆板,仅仅只需要学生理解和背诵文章当中的字词和句子,这就使学生忽略了词语的趣味性,呆板的教学还会使得课堂枯燥无味,不利于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

二、语文阅读教学生活化的相关内容

(一)素养走进课堂

作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不仅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还应了解阅读教育。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语文阅读教育对学生来说至关重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新课程标准对初中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让每一个初中生都能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所需的人才,必须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是对传统教学的颠覆,这代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培养,为其养成符合终身发展以及社会需求的优秀品格及能力奠定基础。

(二)学生走近阅读

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从来都不囿于课堂之中,若仅仅依靠单一的语文教材,很难提高学生阅读水平。阅读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而且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但是目前初中生的阅读现状却不容乐观,他们没有养成主动进行阅读的良好习惯。为强化学生阅读能力,使他们爱上读书,教师可鼓励他们多读一些积极向上的人生小故事或名著,学生不必去做与读书有关的功课,这就能强化他们读书的自主性,使读书走进他们的内心。教师还可在上课时常讲些好书,让学生有想读书的欲望,以激发他们的读书兴趣,引导他们养成爱读书的良好习惯。此外,教师在授课时还应多注意对故事情节的解释和剖析,让学生在不经意间就能将此情节烂熟于心,让学生可以更加热爱阅读,进而促进学生阅读效率以及语文素养的提高。

(三)生活走近文本

其实很多文学作品都和学生的现实生活相去甚远,难免会有距离。因此,教师要留心观察学生的现实生活,指导学生阅读自己所处时代背景下写的文章,勾起他们的感情和回忆,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教育最基本的含义就是人生的改变,人生没有时间不变,也就是人生没有时间不包含教育。”如果说生活就是教育,那阅读就是生活,语文阅读教学可应用多种手段贴近生活、充实生活,使学生能在阅读中透过语言感受到生活之乐、感悟人生之美、发展语文素养、提高阅读水平。教师要善于捕捉教材中的素材,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情境,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如在学习《繁星》一课时,教师请学生回忆七八月份的晚上,繁星、明月如何令人心醉,重要的是怎样把人生和阅读契合起来,怎样把学生和作者拉近,怎样引起学生与作者的共鸣。

三、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生活化策略

(一)将生活化情境导入课堂

初中生正值青春期,对身边的事和感情有了新的理解,当思维被释放的时候最易出现困惑,这使得学生对一件事很难有较长时间的关注,若是盲目采用传统方式开展阅读教学,则有可能使学生的知识仅仅局限于课本中,很难有兴趣去阅读,进而对学生核心素养提升会有严重影响。教师可结合生活化内容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能在情境之中感受到阅读并进一步深化认识,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师在教《背影》这节课时,可借助多媒体设备给学生展示一些照片或者视频影像,给学生展示不同人、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时间的背影照片,再让学生思考并进行小组讨论,说说不同背影之间的区别,加深学生对背影的理解。在这生活化的情境下,教师带领学生开始学习文章,使学生对文章当中背影的描述有一个“记号”,注意对父亲行为的刻画。通过细读,学生可以知道文中4次提到爸爸的背影,着重写爸爸买橘子的情景,从爸爸的体型、衣着、行走姿势和动作等几个方面描述爸爸对儿子的深厚感情。纵观本部分可以发现作者没有套用奇妙的修辞方式,简单地采用白描,用朴实而简练的表达方式表现父子俩之间最为真切的感受,借助课前生活化的情境铺垫,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接触生活,透过父母日常生活中一些微妙的动作和习惯,让学生感受父母无私的关爱和关怀,激发学生的感情共鸣,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又如,《故乡》一文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教师可以通过生活化情境导入,如桃花盛开、小桥流水、牧童短笛等,激发学生对故乡的热爱之情,让学生体会到浓郁的民风人情,思乡之苦和辗转之累会使人产生无限的怀念。教师可让学生观察家乡有什么美丽的景色,让学生进行交流。通过生活化的情境,学生开阔了眼界,丰富了想象力。

(二)创设情境,丰富情感体验

选入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大多可读性较强,有的语言优美,有的感人肺腑。这些作品不仅可以陶冶学生的性情,还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可以丰富学生的人生阅历和知识,能给学生以强烈的情感体验和精神共鸣。教师若能巧妙地创设教学情境并指导学生在其中朗读、体味和领悟,就可以让学生不断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

例如,在教授《我的叔叔于勒》时,教师为带领学生进入若瑟夫内心世界,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如果你前面有个天平,一头放钱一头放亲情,你们认为他们哪个更重要呢?”然后带领学生深入到小说文本中思考问题,读到菲利普夫妇自私冷漠和唯利是图的性格,体会若瑟夫心中的情结和苦闷,当人们痛苦和怀疑时,他们会去追究、去感叹。最后通过讨论,教师让学生分析“亲情”与“金钱”对主人公若瑟夫及家人的影响。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地对教材中的一些影视片段进行适度拓展和延伸,如让学生了解莫泊桑笔下的“小市民”;再如,让学生阅读《羊脂球》和《项链》中的主人公玛蒂尔德,这些人物形象都是他们在家庭和社会生活中所处地位的真实写照,也折射出莫泊桑作品深刻的思想内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这可以深化学生对菲利普夫妇这一形象的认识,也可以让学生在实质上反思资本主义制度中金钱所疏离的亲情和人际关系。

(三)联系实际生活,培养阅读能力

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正确书面语的表达能力,为进一步发展学生创造思维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阅读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进行阅读实践练习,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实际阅读水平,丰富教学内容。但由于有的学生阅读能力比较差,所以教师要能抓住文本内容与实际联系紧密的点,与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体会到文本语言中所蕴含的知识,明白作者所表达的情感,进而提升学生的读写水平。

例如,在教授《春》这节课时,朱自清以自己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洞察力,描画出春草、春花、春风、春雨等,学生读每个部分的时候,都是在欣赏作者给大家展示的一幅春色工笔画作品。作者以身心相统一的状态来描画出春天里的种种风景,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既能使学生体会到作者创作春天所给予的心情和希望,也能体会到春天里的美景,并通过教师的指导和教学加深学生对春意的理解和感悟,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之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围绕故乡的秋这一主题展开实践阅读活动,寻找故乡秋的特征,将其与《春》进行比较和分析,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从而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四)深入教材,感知生活意蕴

在阅读教学的实践中,教师可从典型的细节出发,带领学生感悟生活意蕴,使学生在文本阅读的过程中学会观察,思考和体悟美的能力。因此,教师应注重挖掘教材中的细节资源,为学生提供生动具体的感性材料。

例如,在教授《回忆我的妈妈》这节课时,作家朱德通过回忆妈妈一生中的主要事件来颂扬妈妈的品德,抒发他对妈妈养育之情的感恩和对妈妈的崇敬。教师可让学生联系自己妈妈在生活中的日常行为,谈谈妈妈对自己的关怀照顾和对自己的影响,归纳妈妈身上有什么好品质是值得自己学习的,培养学生感恩的意识,并试着用“妈妈是……”的形式说出一句话,要求归纳课文内容,这样才能立体展示妈妈身上的好品质。又如,教师要使学生对《春天》一文中的细节有个大致的认识,由于作者描绘出的春天是万物复苏,因此教师可以带着学生去户外走走,去感受春天里的种种变化,去观察植物的生长,并通过举办户外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将体验和课文内容相联系,从而促进学生开展学习活动。

四、结语

当前,初中语文课堂在系统上不断得到优化,教师针对生活化教学的运用,可以根据科学思路、科学方法为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给予更多保障。同时,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意识不可以松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和学生进行交流、沟通,从学生角度考虑。教师应将生活元素融入初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将教学内容和实际情况相结合,在这一基础之上,可以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初中语文课堂素材收集应进一步强化,高度重视学生反馈,并坚持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创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是引导者,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很强,教师要做好学生的榜样,努力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社会培养出更加优秀的接班人。

猜你喜欢
生活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井冈教育(2022年2期)2022-10-14 03:11:04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甘肃教育(2021年12期)2021-11-02 06:30:12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1:38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5:56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5:20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 07:42:34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 12:48:58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8:04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