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晓青,吴纯纯
(1.合肥师范学院 教师教育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2.塔畈中心小学,安徽 安庆 246300)
思维导图是一种以网状的结构和图解的形式为特点的思维工具,可用于储存、组织、改善优化和输出信息[1](P56)。传统语文教学从满堂讲到满堂问,再到满堂论,始终不能跳出内容分析的套路,教学方式单调[2],课堂教学效果有限。思维导图应用于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不仅能够促进学生自主思考,理清文章的思路,提高阅读兴趣,还可以帮助教师构建高效阅读课堂,提高教师阅读教学效率。
阅读是小学中段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公共载体。小学中段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是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时期。思维导图以线条、色彩、图像等方式直观形象地呈现思维的过程[3],比较符合这一时期学生认知发展特点。相比小学低段学生,他们掌握了一定学习方法,理解能力强且能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独立自主学习;相比小学高段学生,他们对新型学习工具兴趣更高、接受能力更强。因此,本研究基于问卷调查和访谈内容①,以小学中段学生为研究对象,以思维导图为切入点,探究其在小学中段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寻找改进策略。
部分教师对思维导图的认识停留定义和类型层面,也很少参加相关培训,对思维导图认识还不够深入。换句话说,大部分教师都知道思维导图对于课堂教学来说是一种有效教学工具,但是对它是什么、到底怎么用、怎么将它更好地与语文阅读教学课堂相融合等问题还是云里雾里。在访谈中,提及思维导图绘制软件,教师们表示几乎没有接触过。教师们对于专业思维导图绘制软件了解微乎其微。有的教师在应用思维导图辅助教学时,通常会采用在黑板上手绘思维导图的绘制方式。手绘思维导图有时会出现错误,需要大面积地修改。对于刚开始接触思维导图的教师来说,他们对思维导图了解不深入,绘制起来也就比较麻烦,渐渐地,在课堂上应用思维导图积极性也就不高。
思维导图在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渐趋形式化。一些教师只是在上公开课时追求形式新颖而去使用思维导图,平时对于它的教学实践及反思并不多;有的教师在利用思维导图辅助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时候关注只是思维导图本身,忽略了思维导图优势必须与阅读文本和学生有效融合才能发挥最大;有的教师对思维导图了解不多,再加上缺少应用思维导图经验,他们在课堂上应用思维导图把握力不够,并不能将其有效、合理地融入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有的教师虽然能够将思维导图融入课堂教学中,但是教学效果不甚理想,影响了积极性,进展缓慢。
问卷调查显示,22%的同学表示老师在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经常使用思维导图,9%的学生表示他们的老师从来没有使用过思维导图。可见,教师们在课堂上使用思维导图频率较低。运用思维导图进行课堂阅读教学对于教师备课要求高,教师不仅要认真研读文章,准确把握文章重点,提前设计好图形优美、色彩塔配赏心悦目、框架结构合理的思维导图,还要思考如何促进思维导图与阅读教学课堂深度融合,时间成本高。有的老师说,他之所以很少在课堂上应用思维导图是因为学生绘制思维导图耗时太长,影响教学进度。很多教师为了追求教学便利性也就不愿意使用思维导图。
调查中,92%学生认为自己了解思维导图;随后随机选取部分同学进一步提问,发现他们对思维导图的认识有限。就思维导图是什么进行了提问,大部分同学认为思维导图是一种帮助自己归纳总结的学习工具,应用思维导图梳理知识点更清晰;有些同学将思维导图绘制与简单的知识点列举、归纳混为一谈。当问到思维导图类型时,只有极少数学生回答出来了三个以上类型,大部分同学只知道树状图这种类型。
学生能够认识到思维导图是一种辅助学习工具,但是并不能熟练地运用。他们对于思维导图应用停留在教师的任务层面,教师布置任务让他们绘制就绘制。大部分学生在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复习和课外阅读时并没有主动采用绘制思维导图方式的意识。日常实践较少、要求不高,影响学生使用思维导图的主动性和频率,更别提熟练地绘制思维导图了。
很多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时都出现了耗时长、关键词提炼不准确的问题。他们不理解思维导图是什么,不知道怎么绘制标准思维导图,只是仿照网络搜索或者教师提供的范例绘制,缺乏专业指导。许多教师没有经过思维导图绘制专业培训,难以对学生作品进行指导和评价。访谈中,有老师让学生在课堂上绘制某篇课文思维导图,一些学生用了一节课时间都没有完成;有些学生虽然能绘制出来但是效果不理想,达不到要求。小学中段学生由于概括能力和理解能力有限,如果没有有效、及时的引导、指导和评价,思绘制维导图的意义也就不大。
1.缺乏专业培训。教师对新型教学工具认识主要来源于学校开展专业培训和自主学习。根据访谈调查了解到,部分学校几乎没有开展过全体教师关于思维导图专业培训。这直接影响了教师对于思维导图理论知识掌握以及思维导图应用重视程度和专业程度。教师理论知识不足,很难在实际运用中取得成效,渐渐地失去应用热情。同时,部分学校几乎没有思维导图绘制软件专业培训,很多教师不会操作思维导图绘制软件,只采取手绘方式,绘制方式单一,绘制效率低。
2.组织教学实践次数少。在进行问卷及访谈调查学校中发现,部分学校只进行了一次关于思维导图教研活动,而且只是简单理论分享,并没有落实到实践指导。 “实践出真知” ,教师们没有在阅读课堂教学实践中应用思维导图的过程,也就很难发现思维导图应用中出现问题,从而引发思考、积极探索、推动思维导图合理应用、有效应用、高效运用。
3.未建立统一评价标准。对于思维导图到底绘制得如何,目前没有一个统一评价标准。部分学校没有建立统一思维导图绘制评价标准,教师评价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只是根据教师主观意识以及学生间的比较。而思维导图具有发散性,每个学生对同一篇文本理解也不同,教师对于学生绘制思维导图评价可就比较困难了。
1.教师不够重视思维导图。思维导图在阅读教学中的实践不仅需要教师自己会使用这一工具,更要能教会学生去应用[4](P34)。可是,部分教师对思维导图重视程度并不高。一些年龄大的教师不愿意接受新鲜事物,再加上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对思维导图这种新教学工具没有探索和应用热情。也有一些教师虽然对思维导图有兴趣,但是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缺少钻研。本次调查中,大部分语文教师不仅要负责语文教学工作还要进行班级管理,在实际教学中很少有时间和精力去探究思维导图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应用。而且,教师教学工作具有重复性,由于自身惰性或者时间、精力不足,教师们长此以往就缺少了教学创新性,也就很少会主动钻研新教学方式。
2.教师对文本钻研不深入。思维导图应用于阅读教学对教师要求更高。在访谈中,有的老师说,自己有时候不知道某篇文章该用什么类型思维导图,怎么将思维导图融合进这篇文章课堂教学中。这一方面是因为教师没有真正了解思维导图,另一方面是因为教师对文本研读不够深入,不能系统地把握教材。部分教师在备课时过度依赖教参,没有 “吃透” 教材文本,分析文本时缺乏逻辑性,再加上对思维导图又不够了解,就更不知道该怎么利用思维导图进行阅读教学了。所以,很多教师无法在课堂阅读教学时合理、科学地使用思维导图。
3.缺少及时反馈和评价。学生自主绘制耗时太长,课堂时间有限,教师们常常只是简单地对学生作品进行展示、评价。而且很多教师在评价时主要关注的是已经完成的、优秀的思维导图作品,而对于未完成的或者需要修改的作品没有进一步指导与追踪,这也导致很多学生作品只画不改。所以,很多学生在思维导图绘制方面还是没有进步,把握不住思维导图绘制重点。
1.学生不够重视思维导图。学生对思维导图的了解大多源于教师的讲解[5](P46)。教师对思维导图不够重视,就不会在平时课堂上加以引导,学生也就不会重视。思维导图绘制对于很多学生来很麻烦,他们不愿意去尝试和应用。所以即使教师在课堂上教授了思维导图,他们也很难在课下主动使用,更没有把思维导图迁移到其他学科学习的意识。
2.传统阅读教学模式的束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 “关于阅读教学的建议” 为:阅读教学应该引导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体验,使学生产生感悟和思考[6](P14)。 在课堂阅读教学时,教师通常会采用 “导入-初读-精读-悟读” 四个环节来设计教学。这种阅读教学模式采用传统的线性思维模式,先阅读文章,再分段,接着分析每个部分,最后总结文章主旨。这种教学方式中,教师往往不是在帮助学生理解、感受某一篇文章而是直接将他们的理解、感受告诉学生,常常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渐渐地,学生的思维出现了惰性,他们不愿意主动思考,思维变得僵硬。而思维导图这种学习工具在应用的时候恰恰需要学生自主思考、总结。学生缺乏自主思考的热情,也就不愿意在课下去使用思维导图。
3.学生缺乏专业指导。小学中段学生的年龄小,对新事物有热情,但是缺少主动探索能力。他们喜爱思维导图,但要在他人的指导下慢慢地学习如何使用思维导图。这种指导通常来源于教师,可是,很多教师自身就缺乏对思维导图的专业认识,也很难给学生提供专业的指导。
1.加强专业培训,引起重视。学校的态度影响教师,教师的态度影响学生及学生家长,所以,学校要加强对思维导图应用于课堂阅读教学的重视,如定期组织专业人员对全体教师进行思维导图相关知识系统培训,促进全体教师对思维导图认识更专业化。不仅要加强相关理论知识培训还要加强对于思维导图绘制软件操作培训。
2.积极组织教研,鼓励交流。学校不仅要重视理论知识普及,还要注重实践,积极组织思维导图教研活动,鼓励教师们应用思维导图。 “三人行,必有我师。” 单靠某个教师个人的力量可能很难设计出完美教学,构建高效课堂。学校可以组织校内思维导图应用于课堂阅读教学的教研活动,并组织教师们进行听课、评课。除此之外,学校与学校之间也应该密切合作,积极组织展示课,同行之间互相交流、研讨。
3.建立统一评价机制。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建立一份评价标准表,统一评价标准。教师可以在应用时根据评价标准表给学生绘制思维导图打分,学生也可以根据评价表完善自己的作品。
1.学习交流,积极反思。教师要想把思维导图这种学习工具教给学生,自己首先必须要对思维导图有足够的了解。教师要积极参与学校组织思维导图相关培训和教研工作,不断地更新思维导图理论知识,积极探索思维导图与课堂阅读教学融合;还要积极进行教学实践,不仅能够在上课、听课、评课过程中加强对思维导图了解与思考还可以通过教学实践切身体会和同行间交流促进自我反思,进一步优化应用思维导图教学阅读课堂。
2.注意引导,加强训练。首先,循序渐进,熟能生巧。学生在课堂上的读书学习有别于成人的读书,其应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的自主学习[7]。绘制思维导图重点不是在于它的线条、颜色、符号等,而是在于对中心的把握以及思维发散。绘制思维导图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最后一张图,教师不能把绘制成功思维导图作为最终的教学目标,而是实现目标的一种手段[8]。教师要注意循序渐进,平时教学时要注意对学生思维导图绘制训练,引导学生找准中心、把握文章重点,提炼准确、全面的关键词,绘制思维导图,熟能生巧。其次,及时评价,监督修改。教师评价学生思维导图绘制作品通常采取批改打分,对优秀作品进行展示的方式,这种评价方式没有让学生参与进去。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根据评价标准表进行自评,打出对应分数。接着,让学生互评,互相打分,并写出优点和不足之处。这样让学生有直观的感受,知道 “改” 的 “所以然”[9]。 既可以及时评价学生作品,还促进学生间的交流。学生在评价同时既知道思维导图的标准,又可以知道从别人作品中取长补短。与此同时,对于未完成或者完成不理想的作品,教师在课后要加强监督,一定要让学生知道需要改进的地方并督促学生修改。最后,举一反三,重视启发。在阅读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思维导图分析、归纳、总结、升华阅读收获[10]。但是,课堂上的使用也只是起点,思维导图的使用不仅仅局限于阅读课堂之中[11](P75)。教师在日常的课堂阅读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要注重启发学生。比如,在讲完某一篇文章后可以选取同一类型的文章让学生举一反三,主动思考,绘制思维导图。
3.因 “材” 施教,灵活运用。因 “材” 施教这个 “材” 指教科书的课文和学生实际情况。其一,教师要深入研读教材,灵活处理教材,能够判断课堂阅读教学的文本是否适合应用思维导图以及适合哪种类型的思维导图。其二,教师要根据学情判断本节课这个班级适合什么样类型的思维导图教学,适合什么样的绘制方式。教师要根据课文和学生实际情况采用最适合的思维导图,合理地、灵活地进行阅读教学。
1.提高热情,主动接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给学生普及思维导图时候不能只是枯燥地讲解,可以利用观看小视频、比赛等各种形式调动学生对思维导图的兴趣,让学生了解到思维导图的魔力。学生自身要积极突破思维固化,主动接受思维导图,积极地使用它辅助学习。
2.探究学习,积极反思。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主动地探究应用思维导图。而且学生在应用的过程中要主动思考,积极地反思,发现问题和不足,加以改进。
3.学会迁移,有效学习。学生在应用思维导图的过程中要学会迁移。思维导图阅读应当成为学生的一种学习方式[12],应用思维导图不能局限于课堂上,课下预习时可以通过思维导图整理文章框架,了解文章;复习时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整理、总结,加强记忆。在语文学习中,思维导图不仅能应用于阅读,还能应用于写作、识字、口语交际等;在学科学习中,思维导图不仅能应用于语文学科,还可以应用于数学、英语等其他学科。
思维导图对小学中段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有促进作用,能够发散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但是,现阶段思维导图在课堂阅读教学中的应用频率却不高,而且应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何在小学中段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发挥思维导图的最大优势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注 释:
①学生问卷采用扬州大学孙莹硕士论文 《思维导图在小学中年级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营口市某小学为例》中的问卷,采用不记名问卷调查方式,随机发放给合肥市包河区A小学200名小学中段学生,共收回问卷200份,有效问卷198份。为更清楚地了解思维导图在小学中段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应用情况以及出现的问题,在这所小学又随机选取了12名小学中段语文教师就 “学校是否组织过有关思维导图的教研和培训工作以及在阅读教学中是否会应用思维导图、应用中遇到哪些问题以及对思维导图绘图软件了解多少” 等问题进行了面对面访谈,其中2名教龄超过20年,8名教龄在10~20年,2名教龄低于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