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而不拓”:关于初中语文拓展教学的点滴思考

2022-04-07 08:21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32期
关键词:范进重难点诗词

薛 萍

(苏州市第二十四中学,江苏 苏州 215000)

1 初中语文拓展教学的“三化”

(1)拓展环节只安排在课堂教学的结尾,呈现模式化。一直以来,教师经常会在整个教学过程的结尾处安排拓展教学,而在其他教学环节很少有拓展教学,长此以往,习惯成自然,误认为拓展教学只能出现在结尾处,具有一定的模式。

(2)拓展内容远离教学目标,呈现形式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开展的拓展内容天马行空,没有围绕教学目标,没有围绕文本,纯粹为了拓展而拓展,这种现象很多见,特别在部分公开课中更加多见,课堂拓展看上去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热闹而新颖,仔细研究这样的拓展对于学生的成长却是收效甚微,只是无效拓展而已。

(3)拓展教学可有可无,没有也无所谓,呈现随意化。教师对拓展教学的意义认识不够,觉得只要有文本的教学就行,只要对文本的解读深入周到、全面细致就行,整个教学过程不安排任何的拓展,更多的是照本宣读,片段化教学,解剖式教学。

2 初中语文拓展教学的实践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树立“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这就需要教师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巧妙地设计拓展环节。在语文教学中,对已有教材进行适当的拓展,不仅能使学生增长知识积累,更能使学生得到能力的训练、修养的熏陶、灵魂的净化,有利于更好地实现语文教学的目标,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那么,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巧妙地开展拓展教学,笔者有以下一些感受[1]。

2.1 拓展要自然恰当

孔子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在学生想要了解的时候去启发,去补充,去拓展,才能起到好的作用。语文教学的拓展不能根据教学过程的预设,而要以学生为本,根据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反应,在学生与文本充分对话碰撞过程中,寻找拓展的好时机,适时的开展拓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印象。

例如:教学《范进中举》一文时,分析范进这一人物形象,有同学说范进想借钱去参加乡试,却被他老丈人骂得狗血喷头,但他仍然坚持要去,说明范进对自己很有信心。这个时候补充关于范进考试的背景,即从20岁一直考,当时已经是54岁,中间已经考了20多次,学生对范进就有了新的认识,能够意识到范进不是对自己有信心的问题,而是对功名到了痴迷的状态,为学生理解这篇小说的主旨打下基础。这样的语文拓展,发生在学生需要了解的情况下,自然恰当有水到渠成之感。教师只有在学生有疑但不得解的时候,在学生理解有困难的时候进行顺时、顺势切实为学生读懂文本,掌握知识提供帮助,才能让学生客观地正确地去理解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2.2 拓展要关注文本

语文学科是一门工具性与人文性结合的学科,有着与其他学科不同的独特性,这种特点注定了语文教学的拓展要立足于文本。只有立足文本,关注文本的语言、文本所涵盖的文化,才会具有语文味,才是真正的语文课,真正的语文教学。语文教学中的拓展是语文教学过程的一部分,必然不应脱离文本,否则就如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2.2.1 关注文本语言,在语言精彩处拓展

阅读理论曾研究证明,揣摩语言是阅读理解的基础。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选取一些语言精彩之处进行拓展,引导学生揣摩,训练学生的能力。例如:茅盾的《白杨礼赞》的第7段用“难道——难道——难道——难道——”这样的句式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逐层揭示,不断深入,处处表现出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表现作者对北方农民、士兵的坚强、朴质、力求上进的精神和坚强意志的赞美。课堂上我们可以让学生模仿这样的句式来写一写自己想赞美的一种事物。这样的拓展既训练了语言的表达又训练了有层次的写法,学生的能力也可以得到训练[2]。

2.2.2 关注文本重难点,在重难点处拓展

每次教学我们都有要实现的教学目标,要关注的教学重难点,而教师对于教学重难点的把握和处理方法直接关系到一节课的教学成效,直接影响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因此,在教学中,紧抓重难点进行适当补充和拓展是很有必要的,一方面增加学生的知识积累,增长见识,更重要的是能化解难度,突出重点,帮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拉近与知识之间的距离,使学生看得真切,悟得透彻,从而有效地提高教与学的效果。例如《爱莲说》这篇课文的教学,“托物言志”是学习的一个重点和难点。这时适时补充黄巢的《菊花》、于谦的《石灰吟》两首诗词,在理解两首诗词意象的同时,感受到诗词中寄托的作者志气,学生对托物言志的写法也能更易地理解和掌握[3]。

2.2.3 要关注文本内涵,在内涵丰富处拓展

《语文课程标准》清楚地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深刻影响。”语文拓展也应关注文本内涵,通过挖掘文学作品中丰富的内涵来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道德情感和精神领域的素养。例如在教学《林中小溪》这篇课文时,让学生自己静心想想并大胆说说自己如果是小溪流经森林时的那种感受,然后跟随作者的步伐一起走进文中的小溪,想象小溪流经森林时的表现,体会作者的感悟,思考作者悟出的人生意义,对于自己是否有一些启发,从而了解和明白,文学与生活其实是紧密相连的,我们学习语文如同走在生活的大道上,一路上我们看到世事变迁,岁月轮回,感受到人生的酸甜苦辣,悲欢离合,无所不有。我们学习语文就是在品味丰富多彩的生活,甚至比生活更加的生活,它能丰富我们的情感,提升我们的境界,进化我们的心灵,从而使我们与语文更加靠近[4]。

2.3 拓展要助力思维发展

语文教学很重要的一项就是要引领和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并借助拓展把学生思维发展引向深入。

2.3.1 引导联想想象

联想和想象是扩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有效途径。在拓展教学中,老师可以安排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有效地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情境,走进文本人物世界,通过联想和想象,向学生内在的感受和思维延伸。例如:在教学《孔乙己》一文时,让学生想象《孔乙己》离开咸亨酒店后的情节,并激发学生思考“孔乙己在现今的社会命运会怎样,为什么?”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孔乙己的悲惨命运,同时深切感受封建科举制度对人的毒害以及封建社会的冷漠及黑暗的现实,也对现实进行一些思考,在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的同时,思维得到进一步扩展[5]。

2.3.2 创设活动平台

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在拓展教学中多为学生创设一个充分表现自我的活动平台,使学生通过参与、体验、思考等过程,促进思维发展。例如可以组织开展班级诗词大会活动。中央电视台的诗词大会反响热烈,曾掀起了一股诗词热潮[6]。简要模仿这一大会形式,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活动前教师准备一些诗词问题,大致分为几类:关于作者的、关于诗词内容理解的、关于诗词补充的,活动中主要采用必答与抢答结合,最后计算得分。通过这样的活动,一方面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中国诗词独特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中国诗词的兴趣,另一方面学生的知识面得到拓宽,思维能力也得到深化[7]。

总之,初中语文教学单单照本宣读是行不通的,需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开展有实效的拓展,做到“拓而不拓”,即从文本出发拓宽学习内容,但决不脱离文本,设计自然巧妙又有助学生思维发展。拓展教学的有效开展能使教师的教学思路变得更宽广,教学内容变得更充实,教学方法变得更多变,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猜你喜欢
范进重难点诗词
诵读100句,记考纲重难点词汇(二)
范进一日游
化学平衡重难点知识突破
诗词之页
范进减肥
Units 13—14重难点☆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