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世纪上半叶中国唱歌游戏教科书编撰史简论

2022-04-07 06:27胡明凯蒋立平
文教资料 2022年23期
关键词:唱游教科书唱歌

胡明凯 蒋立平

(淮阴师范学院 音乐学院,江苏 淮安 223300)

2022 年4 月,教育部公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其中规定小学低年级的艺术课程为“唱游·音乐”,对于唱游的界定为:“以歌唱为主,融合演奏、声势、律动、即兴表演、舞蹈表演等多种表现形式及其活动内容,以趣味化的游戏方式开展的音乐活动”[1],其内容包含“演唱、演奏、歌表演、律动、音乐游戏、舞蹈、戏剧表演等七类内容”[2]。唱游课首次出现于建国后的教育法规中是1988 年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小学音乐教学大纲(初审稿)》。此次再度加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说明唱游课适应小学低年级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其实,唱游课程在中国的开设已经有100 多年的历史,至1948 年国民政府颁布第二版唱游课程标准时,该课程就已经形成了以唱歌游戏、表情唱歌、听音动作、击节乐、舞蹈游戏等为主的课程内容体系。在该课程内容演进、形成的历史过程中,中国近代的音乐教育家对这一课程的不懈研究以及由他们编撰的大量教科书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20 世纪初——唱歌游戏教科书编撰模仿期

从目前的史料看,唱游课程最早出现于清末,借鉴自日本的军国民主义教育中的体育游戏课。此时出版的唱游教科书也大都直接从日本引进然后翻译出版。如1906 年由蒋维乔翻译的《唱歌游戏》[3]与1907 年徐绍曾编译的《表情体操法》[4]。唱歌游戏类似于民间流行的儿童游戏《丢手绢》,一般有游戏规则,需要一遍唱歌一边玩游戏,游戏的节奏一般不需要和拍,需要参与游戏的儿童互相配合完成,此类教科书中通常都配有游戏站位图解。而表情体操实际是后来表情唱歌的最初形态,其特点在于为每一句歌词加上表情达意的肢体动作,一般以学生独立完成动作为主,以其他学生配合为辅,肢体动作需要符合音乐的节奏。当然,从蒋维乔编订的《唱歌游戏》中可以发现,唱歌游戏和表情唱歌处于一种互相交融的状态,既有群体性的游戏也有歌词表情达意动作,这说明表情唱歌是在唱游课程的发展过程中从唱歌游戏中逐渐分离出来,成为一种独立的唱游课程内容。但两种唱游课程的共同点是都需要唱歌,而且歌曲的选编均采用“取彼国之善本,易我国之歌词”的方式。不难看出,唱游课程歌曲的编撰跟清末学堂乐歌的选编方式类似。从歌曲的题材看,以上两本教科书有大量以体育游戏名称命名的歌曲,例如《唱歌游戏》中的掷球、送球竞走、豆囊竞争、跳绳、落帽游戏、围龙夺球、蛇目竞走、盲人伏毯等大部分歌曲都为体育游戏,歌词内容实际就是游戏的规则。也有个别文明礼仪类歌曲,例如《揖让》。而《表情体操法》中大部分歌曲则多半以“发达儿童军事思想”为目的,所以歌词内容大都跟军事训练和鼓吹军队的斗争精神有关,例如扬子江、出军(8 首),军中(8 首),练兵(2 首),海战(2 首),旋军(8 首),雪中行军等歌曲。从音乐特点看,因为歌曲服务于体育游戏和军事思想宣传,所以歌曲大都采用2/4 拍或4/4 拍。歌曲大都为乐段结构,除蒋维乔翻译的《唱歌游戏》的歌曲为原样引进。《表情体操法》中的歌曲大都直接选用欧美歌曲旋律,填上中国的歌词,这就是早期学堂乐歌的依曲填词式的创作手法,例如当时甚为流行的、由王引才填词的《扬子江》以及由石更填词的《中国男儿》,也有我国近代作曲家自己创作的歌曲,如沈心工的《体操》(又名《男儿第一志气高》)。歌曲多采用F 调和G 调,旋律进行多以级进和小跳为主,风格上看多为进行曲风格,词曲结合方面采用一字对一音。这一阶段的唱歌游戏教科书的编撰无论是题材和旋律均处于模仿阶段。歌曲的题材显然是服务于军国民教育的,歌词的内涵不适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带有政治教化的意味。

二、20 世纪20 年代至30 年代——唱歌游戏教科书编撰繁荣期

新文化运动加速了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步伐。欧美的一些教育理念在近代中国的传播非常活跃,其中以杜威的儿童中心论思想和克伯屈的设计教学法为最,随着杜威来华为期两年的演讲及胡适、陶行知、蒋梦麟对其教育理论的传播,杜威的儿童中心论在近代中国影响巨大。其学生克伯屈在其基础上提出了设计教学法,认为应该摈弃教科书,废止分科。1912 年,时任国民政府教育部部长的蔡元培基于王国维的“四育”,提出了“实行军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五育并举的主张,首次将美育真正推向实施。20 世纪20 年代相继颁布了初中、小学音乐课程纲要,但是在小学1—2年级音乐和体育仍然沿用之前唱游课的开设方法,将音乐和体育合科教学。直到1936 年,国民政府颁布了专门的《小学低年级唱游课程标准》。唱游课程的内容扩充为唱歌游戏、表情唱歌(歌表演)、听琴动作、舞蹈游戏等四大类。

这一阶段,大量的唱游教科书涌现出来,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表情歌舞小学教材》《表情唱歌》《歌表演》《表情唱歌游戏》《中国童谣表情歌》《表情儿歌》《表演歌曲》;游戏唱歌类教材有《唱歌游戏(甲编)》《唱歌游戏(乙编)》《初小模范唱游教科书(四册)》《听音动作》《听琴动作》《舞蹈游戏》等。此时教科书的歌曲题材方面转向儿童的实际生活,以胡敬熙的《唱歌游戏(乙编)》为例,歌曲题材大致分为自然景物、日常生活、思想引领三大类,其中日常生活类比重最大,有20 首,自然景物12 首,还有8 首为政治活动类。而柯政和编撰的《初小模范唱游教科书(四册)》共包含歌曲57 首,歌曲内容大致可以分为自然景物、日常生活、身心修养、思想政治四大类,其中自然景物占比最大,有22 首之多。由此可以看出,此时唱游教科书在歌曲题材方面更加注重贴合儿童的实际生活,从而引起儿童的兴趣。同时,这一时期的唱游歌曲创作也注重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例如《乌鸦让巢》中写道:“我的朋友们,躲在巢里好得意。可怜只有我,没有巢儿呀呀啼!喂,我的朋友快飞到这里。飞到这里来,我的小巢让给你。”[5]歌词考虑到小学低年级儿童主客不分的心理特点,在描写动物时采用拟人化创作手法。同时,救国思潮成为中国近现代文化、教育各领域影响最为深远的思潮,儿童教科书的编撰概莫能外。例如,胡敬熙教材中的《捐钱造枪炮》:“同胞不要忘了,国仇尚未报!快快捐出钱来,去造枪和炮。我们赞成,我们赞成,捐钱造枪炮。大家捐出钱来,去造枪和炮。”以及《大家要用中国货》:“我们都是中国人,大家要用中国货。抵制仇货能齐心,比了枪炮凶的多。”与20 世纪初期的唱游歌曲题材相比,这一时间歌曲几乎已经看不到军国民教育类的歌曲以及体育游戏类的歌曲。

从歌曲的旋律特点来看,这一时期唱游歌曲的创作手法在延续20 世纪初期“依曲填词”式创作方法的同时,留学回来加上我国自主培养的音乐家开始参与到儿童歌曲的创作以及唱游教科书的编撰中去,儿童歌曲的风格开始多元化。以胡敬熙的《唱歌游戏(乙编)》和柯政和的《初小模范唱游教科书(四册)》为例,虽然歌曲的结构仍然多以单一部曲式为主,但是歌曲所用节拍除了惯用的2/4、4/4 拍,开始加入3/4、3/8、 6/8 等,歌曲的风格由原来的单一进行曲风格,开始有了舞曲风格的歌曲。在节奏型的使用方面不同于20 世纪初多使用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以及均分型的节奏型,这一时期的歌曲开始使用附点、切分,以及不完整小节,以及各类休止符,节奏较前一时期复杂。歌曲的音域方面大部分歌曲使用d1—d2,但是也有部分歌曲的音域高音到达g2,超出了小学低年级儿童的接受程度。

歌曲歌词与动作配合方面,这一时期的唱歌游戏教科书的动作与游戏规则的设计方面仍然和表情唱歌存在交叉,例如,潘伯英的《唱歌游戏(甲编)》和邓铸成的《唱游教材与教学法》实际属表情唱歌教材,每首歌曲的歌词配有队列排列说明和歌词表演说明,所有歌曲的队列相对固定,而歌词的表演说明实际就是表达歌词的含义,因此此类唱歌游戏教材实际是表情唱歌或者歌表演教材。而胡敬熙的《唱歌游戏(乙编)》则属于唱歌游戏教材,因为其为每首歌曲编写的说明中都有预备(队列说明)、游戏说明、游戏结果(角色轮换),其中有角色分工、游戏的玩法和角色轮换的规则等,并没有为每句歌词编写表演说明。从其游戏的内容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的唱歌游戏真正回归儿童游戏趣味性本身,不再像20 世纪初的唱歌游戏教科书那样更像是体育训练和军事训练,缺乏童趣。

总之,这一时期唱歌游戏教科书的编撰、儿童歌曲的编创开始注重符合儿童心理和实际生活,歌曲在艺术性方面较20 世纪初显著提高。歌曲的创作开始注重培育儿童的美感,引导儿童健康成长,培育儿童的协作精神。陈独秀认为,“选用歌词不可文雅,哥哥妹妹,小猫小狗,树著花,蝴蝶飞,这些眼前事象都是歌词底好材料”[6],也就是说在歌词的创作方面要注重结合儿童的实际生活,而不是采用政治训话式或者迷信式的抽象名词。这也体现了杜威的儿童中心教育思想对儿童歌曲创作的影响。在歌词的动作说明和游戏规则说明方面,这一时期的唱歌游戏教材与表情唱歌教材仍然存在交叉,但这一时期的唱歌游戏教科书整体在回归唱歌游戏教科书趣味性的一面,摒弃以往功利性、政治性的一面,歌曲的艺术性也得到显著提升。

三、20 世纪40 年代——唱歌游戏教科书编撰曲折发展期

1937 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全国的经济、文化、教育的发展遭遇重大挫折。国民政府教育部于1942 年 对小学课程标准进行修订,在小学课程实施中再度将音乐和体育两科分开,分别颁布了《小学音乐课程标准》和《小学体育课程标准》,但是从40 年代的一些教育类文章中发现小学唱游课程仍然在实施,而且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中央苏区教育部门颁布的小学课程标准中也出现了唱游课,说明唱游课在中国的影响相较之前继续扩大。1948 年7 月,国民政府再度将小学1 年级至2 年级的音乐与体育合并为唱游,颁布《小学生低年级唱歌游戏课程标准》。虽然这版课程标准并没有来得及实施,但也足以证明这类课程的影响力之大。

受抗战影响,国内出版行业的经营遭遇挫折,特别是1937 年至1945 年期间教科书的出版受到严重影响。所以这期间出版的唱歌游戏教科书相较前一阶段偏少,目前能够搜集到的有陈韵兰的《唱游》,革命根据地出版的《小学生唱游集》,顾绶卿的《唱歌游戏》等。另外,还出版了两本唱歌游戏教学法教科书——《小学低年级唱游教学法》和《小学唱游教师手册》,20 世纪40 年代的教育家已经在探索唱游课程的教学理论。

在题材方面,这一时期唱歌游戏教科书的编撰仍然在延续20 世纪30 年代的编撰思路,例如邓铸成的《唱游教材与教学法》中的歌曲歌词多取材于儿童生活中熟知的事物和景物。由于当时我国正处于抗战时期,所以抗战救国类的歌曲不可避免地出现在教科书中。例如《旗子飘飘》:“旗子飘飘,鼓声咚咚,看我小兵,何等威风。喇叭一吹,向前冲冲,打倒敌人,何等奋勇。”[7]《保家国》:“同胞同胞,同把国家保。我们人人要知道,大家都把国家保。国家好我们也好,衣裳够穿饭吃饱。快快活活,快快活活,没有一点烦恼。”[8]但是此类歌曲的数量比较少。受战争影响,教科书的出版和编撰均受到影响,有些唱游教科书的编撰则采取“拿来主义”方式。例如顾绶卿《唱歌游戏》中的大部分歌曲都直接选自柯政和的《初小模范唱游教科书(四册)》、胡敬熙的《唱歌游戏(乙编)》以及邓铸成的《唱游教材与教学法》,真正原创的歌曲较少。

歌曲的音乐特点方面,这一时期的歌曲延续30年代唱游歌曲的音乐特点的同时,为方便教师因材施教,这一时期的教科书增强了选择性。以邓铸成的《唱游教材与教学法》为例,在歌曲调性方面,除大部分歌曲采用G、F、C、D 等自然大调为主,还包括♭E 大调、A 大调、♭B 大调等几首调性相对复杂的歌曲,教师可自行选取予以教授。从音程特点看,大部分歌曲采用二度、三度、纯四度、纯五度、纯八度的音程,有一小部分歌曲中含有六度、七度音程,在教师合理指导下学生也能进行学习。音乐结构方面,多采用单一部曲式,以方整性乐段为主。

四、20 世纪上半叶唱歌游戏教科书存在不足

作为一门“舶来”的课程,唱游课程在中国化的道路上必然面临诸多问题,唱歌游戏教科书的编撰同样如此。特别是20 世纪初期的一些唱歌游戏教科书,采用西方歌曲曲调配以中国歌词,往往存在着词曲结合生硬的问题。而20 世纪20 年代至30 年代以后,唱歌游戏教科书中由我国作曲家创作的部分歌曲存在着不通顺、不规范的地方,有些歌曲的音程跨度过大,音域过宽,不适合小学低年级儿童的演唱。在歌曲自身的系统性方面,在上述列举的教科书中,唯有柯政和的《初小模仿唱歌教科书(四册)》注意到了儿童音域问题,在编写教科书时,根据儿童生理发展逐渐扩大音域的范围。其他唱歌游戏教科书在歌曲调性、音域设计方面系统性欠佳。在上述唱歌游戏教科书中使用的曲调几乎都是直接移植或模仿西方音乐曲调创作的,缺少以中国传统音乐元素、曲调创作的歌曲。由于教科书短缺,中国近代国民政府对于出版行业的管理并不严格,使得一些出版社在教科书的审校方面把关不严,导致20 世纪上半叶出版的教科书中存在诸多歌词、曲谱、翻译等谬误。

五、结语

纵观20 世纪上半叶唱游课程与唱歌游戏教科书的编撰史,唱游游戏教科书的编撰从最初的模仿、移植,侧重体育训练,逐渐提高了其原创性、趣味性和艺术性,使得唱游课程从侧重于体育训练的课程发展成为培养学生综合美感的跨学科艺术实践课程。不难发现,各个时期的音乐思潮、文学思潮、教育思潮、政治思潮都或多或少反映在教科书的编撰过程中。但是教科书编撰以儿童为中心,即歌曲内涵、音乐与动作难度符合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这一编撰思想在20 世纪20 年代以后的唱歌游戏教科书编撰中基本达成共识。通过唱游课程内容的演进可以发现,唱游课程实际包含唱歌游戏、表情唱歌、听音动作、舞蹈游戏、歌表演等不同类别。而唱歌游戏教科书中一般都有游戏规则、角色分工,需要班级配合完成,并且配有游戏图示。我们今天在编撰不同类型的唱游教科书时需要根据不同内容、不同用途编撰相应的唱游教科书。在歌曲和游戏的创作方面,应该秉持守正创新的原则,创作基于中国传统音乐的歌曲和民俗活动中的游戏,凸显新时代唱歌游戏教科书的中国特色。回顾20 世纪上半叶的唱歌游戏教科书编撰史,许多音乐教育家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基于新版艺术课程标准的唱游教科书编撰也应该继续发扬音乐教育家甚至是各地教育、文化部门的作用,征集各类民间儿歌和民俗儿童游戏作为唱歌游戏教科书编撰的 素材。

猜你喜欢
唱游教科书唱歌
唱游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综述
《备急千金要方》:中医急诊教科书
对一道教科书习题的再探索
被藏起来的教科书
谈“唱游”教学在高职学前教育声乐课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