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佳,贺成功,王先志,代言静
(1.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 合肥 230000;2.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老年病三科,安徽 合肥 230000)
机体生理功能的正常活动可表现为出汗,而汗液外出有利于维持机体体内的温度,散发热量,从而保持健康。而多汗、盗汗、半身汗等异常出汗者均可归属于中医学“汗证”范畴。若患者出汗不受环境、情绪等外在因素影响,时时汗出,劳累后更甚者称之为自汗,若患者出汗局限于睡眠状态下,苏醒后汗出自行停止者称之为盗汗。本病相当于西医多汗症。目前,国内外的西医尚无针对性的药物及治疗方法,主要以口服镇静剂、抗胆碱能药物或外涂止汗剂为主。而艾灸疗法作为祖国医学几千年传承下来的灿烂瑰宝,治疗汗证具有极大的优势,不仅收效快、不易复发,并且对人体安全无副作用,是值得推广与发扬的方法。
蔡圣朝(1957-),安徽省针灸医院主任医师,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周氏梅花针灸代表性传承人,安徽中医药大学硕士、博士导师,周氏梅花针灸学派代表性学术传承人,全国第五、第六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者,从事临床、科研工作47 a,精通中医医理,擅于综合运用中药、针刺、艾灸、放血等疗法治疗内外妇儿等多种疾病,拥有渊博的理论知识及临床治疗经验。笔者有幸跟随蔡老学习,在跟诊期间发现蔡老用通脉温阳灸治疗汗证疗效显著,现介绍其经验如下。
卫气职司腠理开阖,津液疏泄,《灵枢·本脏》云:“卫气者,所以温分肉,肥腠理,司开阖也”。肺主气,合皮毛,主一身气,宣发卫气以充养腠理、肌肉,司汗孔之开阖调节汗液排泄,汗孔开则汗液得出。脾胃为后天之本,是气血生成的来源,若脾胃亏虚,气血不足,则卫气失源,腠理不固。若患者素体不足,或过度劳欲、久病耗伤气血导致体虚久病,则见营卫不足,阴虚生内热,迫津外泄,则可见夜寐盗汗。卫气不足,腠理不固,阳不摄阴,津液外泄,则可见时时汗出,动辄益甚[1]。《灵枢·营卫生会》云:“此外伤于风,内开腠理,毛蒸理泄,卫气走之,固不得循其道,此气剽焊滑疾,见开而出,故不得从其道,故命曰漏泄。”此外,肾主藏精,主水液。精神过用则可见精血亏虚,虚火内生,阴津不能自藏而外泄作汗。若劳倦太过,耗伤肾精,蒸腾失职,肾不纳气则汗出[2]。
肝主升主动,可调畅气机,若患者情志不舒,气机不畅,进而气滞、气结,肝郁化火,或饮食偏嗜,喜食辛辣厚味,饮酒过度,损伤脾胃,均导致邪热内生,迫津外泄[3~4],或肝失疏泄,津液输布障碍,汗出无度[5]。《素问·经脉别论》言:“疾走恐惧,汗出于肝。”如《素问·经脉别论》言:“饮食饱甚,汗出于胃。”此外,“汗多则损于心,心液为汗。”若思虑耗伤心血,阴血不足,则虚火内生,迫津外泄而见阴虚盗汗。
通脉温阳灸是蔡教授在传统铺灸基础上创新研制的温灸器灸法[6],解决了传统铺灸艾烟污染的问题,改善了操作环境,具有激发腧穴功能、调理脏腑、通脉温阳、平衡阴阳、引热外出[7~8]等功效。
操作:取老生姜1 000 g,切碎约黄豆粒大小备用,选取精细、柔软、纯净的艾绒200 g。患者取俯卧位,充分暴露施术部位,予以常规消毒后,在督脉段,上至大椎穴,下至腰俞穴,两侧至膀胱经第一侧线区域内的皮肤上侧涂抹蔡老自制药酒(冰片、蜈蚣、黑附片、红花、全虫、川芎、当归等按一定比例浸泡,取上层清液),施术部位铺无菌纱布,通脉温阳灸治疗器放置于上,将备好的姜末平铺于治疗器内,姜末上层平铺艾绒,以止血钳持95 % 酒精棉球点燃艾绒,燃尽后艾绒更换2次,每次治疗1 h~1.5 h,每周1次,2次为1疗程。
林×,女,33岁。初诊时间:2018年7月27日。主诉:经期提前1 a余,伴潮热汗出。现病史:患者1 a前劳累后出现汗出异常,手足心多汗,伴潮热,月经异常提前,周期21~27日,经期4 d~7 d,经量偏多,颜色较暗,质地黏稠伴有深色血块,行经前及经期偶有下腹隐痛。现为求中医综合诊治,至安徽针灸医院老年病三科门诊就诊。刻下见:潮热、汗出,经前及经期腹痛不适,伴神倦乏力,腰酸软,头晕心烦,口渴多饮,食欲不振,寐时多梦,大便干结,两日一行,小便短黄,舌红少津,苔薄黄,脉细数。辅助检查:甲状腺彩超示:弥漫性甲状腺损害。甲状腺功能FT4(游离甲状腺素):56.12 pmol/L;FT 3(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21.45 pmol/L;TSH(促甲状腺激素):0.001 IU/mL;A-TPO(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203.2 IU/mL;A-TG(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379 IU/mL。妇科彩超示子宫内膜0.52 cm,双侧附件未见明显异常。西医诊断:桥本氏甲状腺炎并甲亢,月经不调;中医诊断:汗证,阴虚火旺证。治法:予通脉温阳灸治疗,每周1次,每次1.5 h,同时服用六味地黄丸。
2018年8月9日二诊:盗汗及手足心出汗较前减轻,体力较前恢复,但仍诉烦躁失眠,腰酸腿软,食欲较前稍好转,二便可,舌淡红少苔,脉细数。嘱患者清淡饮食,均衡营养,保持心情愉悦,劳逸结合。治疗同前。
2018年8月13日三诊:盗汗较前明显缓解,无手足心汗,月经于6日前来潮,经期5 d,周期29 d,经量较前减少,色红无血块,腰酸稍不适,无痛经及乳胀,纳眠可,二便调,舌红,苔薄白,脉弦。原方案维持治疗2个月后,复查甲状腺功能已恢复正常。随访月经周期基本维持在27~29日,汗证已愈。
按语:患者诊断桥本氏甲状腺炎合并甲亢,该病属于中医“瘿病”范畴,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月经先期、恶热汗出、烦躁不安、多梦易惊、舌红少津、脉弦细数等。本病病机主要为肝肾阴虚、火热燥盛,中医予通脉温阳灸温补肾阳,调理五脏六腑,并用滋阴补肾基础方六味地黄丸以滋阴清热,契合本病病机。其中通脉温阳灸可温补肾阳,六味地黄丸可滋补肾阴,一为外治法,一为内治法,内外结合,益气固表,滋阴清热,标本兼治。
多汗症属于中医学“汗证”范畴。记载汗证最早的文献为《黄帝内经》,书中称其为漉汗、炅汗、漏泄等,后世医籍亦多称“汗症”,虞天民在《医学正传·汗证》统称为汗证[9]。汗证临床可见自汗与盗汗,历代医家多持“自汗多属气虚,盗汗多属阴虚”这观点。蔡老以为,该观点有所偏颇,自汗、盗汗各有阳虚、阴虚之别,不可局限于阳虚自汗,阴虚盗汗这单一观点。古代医籍《临证验舌法》云“阴虚出盗汗,阴言手太阴也,虚言肺气虚也”。现代文献亦可查明,阴虚盗汗也可见于手太阴肺经气虚不足[10]。《医法圆通》记载:“汗证一条,有阳虚者,有阴虚者,有太阳风伤卫者,有阳明热盛者。”《景岳全书》强调以阴阳为本论治汗证,从脉象辨别阴阳[11]。津液之输布排泄由脏腑阳气的温煦与气化功能共同配合完成,生成、输布、排泄任何一环节的功能异常均可导致阴阳平衡失调,毛腠失固,发为本病。蔡教授表示,汗证的病因多端,总归于本虚、标实,肺气亏虚,卫外不固,津液外泄,或虚火、实火、湿热迫津外泄[12],其基本病机为阴阳失调,腠理不固所致汗液外泄失常,病变涉及五脏[13]。治疗当以调和阴阳为治疗大法。
《备急千金要方》记载:“汤药攻其内,针灸攻其外,则病无所逃矣。”《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曰:“一切气疾久不瘥,悉皆灸之。”灸法作为中华医药库的一朵奇葩,在治疗汗证上也具有其独特优势。刘琼[14]运用推拿配合艾灸治疗小儿汗证总有效率达92.85 %。研究[15]表明采用督阳灸治疗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汗证能有效改善汗出症状,提高临床效果且安全可靠。蔡老以为,通脉温阳灸为平和之法,具有通调五脏阴阳、行气和血之功,无论阴虚、阳虚皆可适用,其治疗热证在于两点,一为调整阴阳虚实,宋代窦材《扁鹊心书》云:“人之真元乃一身之主宰,真气壮则人强,真气虚则人病,真气脱则人亡,保命之法,灼艾第一。”通过温通脏腑、刺激五脏六腑的背俞穴来调整五脏六腑阴阳,补益脾胃之不足或肾精之亏损,清补肺气,以使营阴内守,卫外固密,使得机体“阴平阳秘”。此外通过平衡阴阳,补养心血亦可治疗心血不足,虚火内生所致之盗汗。二为引郁热外出。常小荣指出灸法具有引热外泄、引邪外出之功效[16]。《医学入门》曰:“虚者灸之,使火气以助元阳也;实者灸之,使实邪随火气而发散也……热者灸之,引郁热之气外发,火就燥之义也。”《明堂古经》曰:“热病汗不出,灸孔最三壮。”通过艾热同气相求之理论或艾灸引火化气、透发泄热之性来引内在之郁热透达肌表,散热祛邪。
汗证病机纷繁复杂,蔡教授认为,有效的治疗必须追根溯源。通脉温阳灸治疗汗证疗法是蔡老深刻分析汗证的病因病机后,结合自身多年的临床经验提出的具有明显疗效的独特疗法,期冀能够为临床医者治疗本病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