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孝红
(四川护理职业学院,四川 成都 610000)
“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的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成败。思政课要取得预期效果,离不开实践教学这一特殊而重要的环节,尤其是定位于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高职院校,其实践教学的水平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建设思政课虚拟仿真实践中心,将虚拟实践与思政课教学相结合,能够提升思政课的影响力、吸引力和亲和力,有力地推进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进步。
无论是从适应党和国家工作要求和社会发展潮流的角度看,还是从契合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和提升育人质量的角度看,高职院校都有必要积极探索与建设思政课虚拟仿真实践中心,把虚拟仿真技术积极融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之中。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高校思政课建设,要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思政课实践教学活起来。201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大力推进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提升思政课教师信息化能力素养,推动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思政课教学中应用,建设一批国家级虚拟仿真思政课体验教学中心”。[1]建设思政课虚拟仿真实践中心,推动虚拟仿真技术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的运用是落实党的最新教育方针和有关工作部署,积极顺应教育现代化、信息化发展潮流的产物[2]。
传统的思政课实践教学为学生参与活动提供了一定空间,但仍存在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有一定程度的脱节,实践教学内容空泛、模式单一、成本过高、投入不足,学生参与面小、实践教学基地数量不足等普遍困境,这些都是传统思政课实践教学亟待突破的瓶颈。虚拟仿真实践教学以其时空的无限性和交互的便利性,能够解决传统实践教学受环境、场地、成本等条件限制的问题,从技术手段上破解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难题。思政课实践教学与虚拟仿真技术的深度融合能够拓展实践教学空间,丰富教育教学资源,有效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进一步促进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
将虚拟仿真实践中心作为教学教育基地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能够充分利用“00后”高职学生注重自我感受、精通网络、动手能力强等优势,让他们运用虚拟仿真技术自主参与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在特定时空和角色的转换中,促使学生利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认识和分析不同的历史问题与现实问题,以课堂的趣味性、生动性激发学生对思政课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思政课由“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为中心”转变、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更好地承担起育人使命。
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改革传统教学育人手段、创新思政课教学模式为目的,根据课程特点与技术优势,学校从建设理念、基本架构、管理体制、建设内容、开放共享模式等方面对思政课虚拟仿真实践中心建设进行深层次的探索与实践,打造集学习性、探究性、趣味性、实践性于一体的新时代智慧教育教学中心。同时,充分发挥平台的作用与功能,结合思政课教学实际与专业特色,进行虚拟仿真实践教学课程建设,研究打造一批开放共享的思政课虚拟仿真实践教学项目,将更多优秀的思政教育教学资源引进学校、引进课堂,突破传统教学的局限性,探索思政课虚拟仿真实践教学模式,通过沉浸式、交互式体验教学使学生化被动为主动,让实践教学变得容易、高效,从而推动思政课在教学内容、形式、方法等方面改革创新。
以四川护理职业学院为例,该校在建设思政课虚拟仿真实践中心之初,成立了以党委书记、院长为双组长的思政课建设领导小组,建立了思政课实践教学层级管理体制,制定了相关管理制度,不断规范思政课虚拟仿真实践中心的前中后期建设规划、课程建设开发利用、学生成绩管理流程等,逐渐完善以全过程为导向的管理体系,为中心建设做好宏观指导。
四川护理职业学院的思政课虚拟仿真实践中心由主题展览厅、VR体验厅、360度全沉浸式体验厅三部分组成,集合互动大屏系统、VR课堂教学系统和沉浸式投影系统三大系统作为学习载体,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同信息技术的高度融合,利用丰富的思政教学资源、沉浸式的思政教学环境,为全院学生提供强化理论学习、创新实践交流的平台,引导学生加强体验、认知、感悟,用“智慧”点亮学院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
主题展览厅运用互动大屏技术回顾总结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百年医疗卫生领域的发展历程和重大成就,集中展现了四个不同历史时期发生的重大事件和涌现的重要人物,引导学生细细品读党史中的卫生健康事业。VR体验厅依靠虚拟现实技术的硬件设备和思政教育教学的软件资源,还原祖国各地优质的红色教育基地实景,带领学生搭上数字技术的“时光机”,追忆革命英雄的先进事迹,感悟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凝聚团结奋斗的精神力量。360度全沉浸式体验厅运用360度环屏投影技术,从视觉、听觉上对特定场景进行模拟,打造全新的、逼真的沉浸式、交互式、情景式体验空间,突破时间、空间限制,让学生实现感情共鸣、心灵同频,得到全新的思政学习体验。
基于思政课的课程性质、地位和功能,要建设思政课虚拟仿真实践中心、把虚拟仿真技术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应坚持以下“四结合”原则:
一是坚持政治性与导向性相结合。高职院校在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同时,也肩负着价值引领的重要任务。思政课是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高职院校思政课虚拟仿真实践中心建设必须确保其政治性和导向性,其教学资源、教学内容必须与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匹配,引导学生认知、认同并践行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二是坚持实用性与同步性相结合。高职院校思政课虚拟仿真实践中心建设既要符合互联网快速便捷的优势和思政课的学科特征,又要立足学生思想实际、知识实际与心理实际,选择易于学生接受的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同时还必须与理论教学同步、与时政热点同行,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开发利用优质资源。
三是坚持主体性与主导性相结合。开展思政课虚拟仿真实践教学时,学生以主体的角色参与并完成学习活动,教师虽退居“幕后”,但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促进、协调、鼓励、引导作用应当更加凸显。教师需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与思维方式,创设符合学生实际需要的虚拟实践场景;应做好虚拟仿真实践教学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做好课堂设计与优化,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应采取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合理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四是虚拟教学与现实教学相结合。从本质上说,虚拟实践是对现实实践的虚拟,并不能完全独立于现实实践之外,也不能完全替代现实实践,高职院校思政课虚拟仿真实践中心建设要正确处理好虚实关系,不能撇开课堂、撇开现实实践教学而单纯依靠虚拟仿真实践教学,应按照“能实不虚、以实代虚、以虚助实、虚实结合”的教学要求,注重现实教学与虚拟教学的互动融合,各取所长,形成最大合力,增强教学实效性。
思政课虚拟仿真实践教学队伍由经验丰富的专家和优秀的思政课青年教师共同组成,负责实践中心的教学与管理,在专业技术人员的系统培训下,团队共同协作,创建实践课程、利用优质资源、优化中心管理,为思政课虚拟仿真实践中心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同时,教师是思政课虚拟仿真实践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对教学效果起着关键作用。因此,高职院校思政课虚拟仿真实践中心建设注重培养思政课教师的信息素养,提升教师将虚拟仿真技术与思政课教学深度融合的能力水平,从而使思政课教师能够较好地利用相关技术和功能来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思政课虚拟仿真实践教学运用前沿科技革新传统思政课教学方式,其根本任务仍然在于引导学生立德成人、立志成才,增强使命担当,成为勇担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因此,中心建设的关键在于探索以铸魂育人为主线的课程体系,着力提升思政课质量和水平。
3.5.1 课程体系立体化
根据“思想道德与法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等不同思政课的特点,进行实践课程的内容设计,形成相互衔接、递进式的立体化思政课虚拟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思想道德与法治”的虚拟仿真实践课程重在通过模拟社会生活环境、相关法律案件场景等,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虚拟仿真实践课程重在通过重现历史、延伸现实、展望未来,帮助学生感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丰富历程,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形势与政策”的虚拟仿真实践课程重在根据时政热点,虚拟重现重大事件的情境,帮助学生深刻领会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胜利、面临的历史性机遇和挑战等。
3.5.2 教学活动项目化
思政课虚拟仿真实践教学设计不仅要根据课程特点进行课程设计,还要根据教学内容进行专题设计,打造系列化、项目化的“菜单式”实践教学项目库,实现不同课程之间优质项目资源的开放共享。利用虚拟仿真技术沉浸性、交互性的功能优势,可实现的虚拟仿真实践项目包括VR(虚拟现实)体验项目,如通过虚拟经典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或走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模拟还原历史过程,感受历史变迁,感悟人生道路,穿越时空,与历史和现实真情对话,深深读懂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360度全景沉浸式项目,如通过模拟审判,现场扮演法官、原告、被告,开展模拟审判,改变照本宣科式的说教。情景模拟可以促成学生换位思考,如模拟社会环境,让学生融入虚拟场景中讨论社会问题,在身临其境参与体验的过程中达到自我教育、自我提升。
在具体实施层面,依靠技术优势,从“课前准备—课中操作—课后反馈”全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形成自主化、创新化的思政课虚拟仿真实践教学模式。
3.6.1 教学过程自主化
教师课前对实践教学项目的具体实践操作方式、实践流程、实践时间、注意事项、过后总结等进行设计和要求,从而避免学生因虚拟而产生学习过程与效果大打折扣的现象。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学生可根据自身意愿和课程需要完成实践教学项目,由学习小组策划并完成项目任务,撰写学习汇报,完成学习自评、小组互评后将成果提交给相应指导教师,经指导教师检查、审核、反馈,学生修改完善后提交至教学中心。
3.6.2 教学模式创新化
充分利用VR虚拟现实技术、360度全景沉浸式虚拟仿真技术等,探索将前沿科技融入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施路径,实现“专业讲授、沉浸体验、个性讨论”相融合的创新教学模式。首先,由教师通过视频、图文、多媒体等手段,进行主题式授课,让学生参与主题讨论。其次,学生参与沉浸式、交互式的与体验主题内容相关的虚拟仿真实践项目,置身于历史、现实与未来的不同时空,身临其境地感触历史厚度、思想深度、民生温度。最后,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畅谈感受,学生代表进行发言和总结,形成文字图片类的学习成果。
本研究从建设意义、目标、路径三个方面对思政课虚拟仿真实践中心建设进行了探讨与总结。实践证明,结合思政课教学实际与专业特色开展虚拟仿真实践教学,能够将更多优秀的思政教育教学资源搬进学校、搬进课堂,让思政课从内容到形式全部“活”起来。思政课建设要向改革创新要活力,充分运用虚拟仿真等数字化新技术服务于思政课实践教学,是推动新时代思政课创新的有力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