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天之
(辽宁开放大学〔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辽宁沈阳 110034)
在我国高职教育发展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双高计划”,于2019 年由教育部、财政部正式发布。“双高计划”是新时代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计划不仅聚焦当下急需人才、高素质专业技能人才培养,以及相关人才培养机制改革,还引入创新驱动发展国家战略及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目标[1],从全局高度擘画了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全面健康发展蓝图。基于此,本文以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困境为研究视角,分析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发展策略。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开展得如火如荼,但一些形式化问题依然未能解决。分析其原因,一是理念更新不到位,未能从思想意识上认识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内涵。对于如何上好创新创业课程,一些教师往往抱有随性态度,关注度和重视度有待加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创新创业教育健康发展。二是教育定位把握不准,未能真正意识到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没有充分认识创新创业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价值,也未能把人才培养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显然,形式化问题是影响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短板,对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培养高素质专业技能人才产生了制约,也是高职院校无法形成办学特色、高质量发展步伐停滞不前的原因之一。
近年来,社会各领域对高端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在客观上对高职创新创业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由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全国职业高等院校校长联席会议编制的《2021 中国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显示,我国一些高职院校学生毕业后,多集中在一些职业能力要求相对较低的行业就业,如餐饮服务、娱乐休闲、销售等行业[2]。不难看出,“双高计划”启动实施的目的,并非简单意义上的扩大就业数量,而是从根本上提升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职业发展能力。部分高职学生的就业状况,显然与“双高计划”愿景产生了本质上的背离。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之所以面临明显的质量之困,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缺乏与之匹配的高素质专业师资力量。一些高职院校教师队伍整体教学能力有待提升,不仅制约了高职院校育人水平,还会影响学生对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层次理解和认知。此外,一些高职院校师资力量较为薄弱,对有效实施教学产生了一定影响,容易出现教学模式陈旧、创新教育不足、教学质量不高、实践性教学缺位等现象。以实践性教学为例,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如果过度强调理论学习,缺乏实践活动支撑,教学效果势必会大打折扣。
“双高计划”旨在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和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十分强调高端人才培养。这是职业教育服务国家战略、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是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也是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高职院校如果缺乏专业特色,不坚持与时俱进,不全面审视和理解高职创新创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就无法满足社会各领域对高端人才的迫切需求。以线上教学为例,在实践中,一些高职院校线上教学课程开设数量并不多,往往只涉及一些简单意义上的知识性、理论性课程,且多为新冠肺炎疫情时期采取的被动应对策略。可以看到,一些高职院校对线上教学缺乏深入的理解和认知,也并未意识到线上教学对发展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
“双高计划”为新时代我国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创新创业教育在本质上并非功利行为,而是基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我国教育事业现代化发展内在要求提出的前瞻性政策指引。当然,其核心点在于,“双高计划”建设背景下的高职创新创业教育是立足长远的,一些人浅显地认为形式化模式“可圈可点”,是未能准确把握新时代我国高职教育新发展特征的缘故。
基于此,笔者认为,从长远来看,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重心在于理念更新。把落实创新创业教育纳入高职教育长远发展规划的范畴,摒弃短视思维,不以形式化教育去“搪塞应付”,代之以积极行动,把“双高计划”与教育教学紧密结合起来[3],以教育引领者的身份,为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与时俱进的现代教育理念。从学生层面来看,首先要明确高职院校育人的根本任务,落实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和终身职业发展的目标,主动变换角色、改变课堂,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并善于运用现代化教学策略辅助课堂活动,让学生真正实现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得、学有所长。通过日积月累、润物细无声的影响,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其次,要立足于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及核心素养,一方面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创新创业技能,另一方面不断激发他们的意志品质,培育其敢于创新、勇于挑战、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
针对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教育部曾提出明确要求,引导广大教师知行合一,做实干家,把社会实践作为解决实际问题的生动课堂,将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引向深处。教育部强调了两个重点问题:一是更新办学理念,优化学科专业生态体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打造一支创新型、高水平专业师资队伍,夯实创新创业教育保障基石,使广大学生获得更有实效的实践性教育教学引导。二是必须加强社会实践,让学生成为有用的人。形式化教学模式早已落伍,教师要主动适应智能时代要求,不断提高育人能力和水平。
加强师资力量建设是新时代对高职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广大一线教师要不断提升自我,加强学习培训,在教学实践中突出人才培养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和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的有机融合,争做有益于全体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四有”好老师。笔者认为,要实现这一要求,首先要建立相应的教师培训机制,坚持常态化培训,认真分析本校的师资力量情况,为实施分类培养打下坚实基础[4]。其次,教师要不断提升思想认知,加强自我培训,快速成长为智慧型、创新型教师,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和开阔的视野、胸怀,能在更多层面上给予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指导。最后,要强化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社会实践属性,远离书本式教学。把社会实践作为重要的衡量和评价标准,并通过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不折不扣地落实下去。如可以与本地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积极开拓第二课堂,丰富教学实践性。
当前社会已经步入信息智能时代,拔尖人才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要素。从“双高计划”实施背景中可以了解到,培育职业教育高素质优秀人才,已成为推进我国各领域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与之对应的是,“双高计划”高度关注的拔尖技能人才培养,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一直以来我国高职教育整体质量和水平不高的情况,以及对全社会创新创业能力提升不够的反思。因此,解决好人才培育问题,无疑是“双高计划”的重中之重。
笔者建议,在今后的建设和发展中,高职院校要进一步加强数字资源整合力度,突出数字资源优势。数字资源与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可以有效扩大教育教学空间,丰富课堂组织形式和呈现方式,这也是“互联网+”优化资源的一种创新型建设模式。相比于静态、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引入数字化教学思维和理念后,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变得多元、动态,完美实现数据共享与交互性体验[5],为有效教学提供了极大便利。尤其是在后疫情时代,相比于传统教育模式,线上教学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综上所述,“双高计划”启动实施,对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和深远的意义。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现存的一些问题,如教学模式形式化、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实践教学活动较为欠缺及前瞻性、发展性视野延伸不力等,在“双高计划”具体要求中都可以觅其影、寻其踪、溯其源。因此,新时代的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只有深刻领会“双高计划”的实施背景,从意识形态高度构建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大视野观,更科学、系统、全面地统筹安排好各项教育教学工作,才能为高职创新创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提供巨大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