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互聘机制实践探索
——以辽宁开放大学法学专业为例

2022-04-07 01:21郭忠美
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法学专业机制交流

郭忠美

(辽宁开放大学〔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辽宁沈阳 110034)

教师互聘是高校实现优质师资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举措,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互聘的教师作为兼职教师参与其他院校的教学交流,是实现专兼职教师“双元”育人的有效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渠道。

一、教师互聘的内涵与意义

高校教师互聘是高校为促进师资队伍建设,实现兄弟院校间资源共享、能力互补,而开展的一种互聘教师的交流合作行为。教师互聘可以使高校相互促进,做到教学相长;通过充分吸纳行业内“双师型”教师参与互聘,深化产教融合,形成互兼互聘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机制[1],实现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

高校实施教师互聘机制,不仅有利于校际教师双向流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学历、职称、教学经验等各有所长的教师提供交流互促的成长平台,促进双向引智,实现显性资源与隐性资源共建共享,而且能极大地提升学生的技能实践水平。

作为一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实施远程开放教育的新型高等学校,辽宁开放大学要根据自身教育特色,完善治理结构、提升治理能力,在教育改革浪潮中不断探索新的发展路径。实施高校间教师互聘机制,推进优秀师资共享,不失为一种创新尝试。

二、辽宁开放大学教师互聘工作开展情况

2021年10月以来,辽宁开放大学开放教育法学专业教师互聘工作进展顺利,已经开展了课程教学管理、在线授课、法律实践环节交流、专业团队培训和课程团队教研等活动。

(一)专业课程建设稳步进行

法学专业建设稳步发展,不仅组建了由30余名教师构成的专业团队,而且成立了30 多个课程团队,其中参与互聘的有8 名教师,管理民法学、刑法学、商法、法理学、房地产法、国际贸易法、劳动合同法等20 余门课程。团队成员建设了课程教学大纲、实施方案、考核要求等教学文件,布置了省开课程作业,开展了面向省内各地学生的网上辅导。

(二)在线授课进展顺利

在线授课包括统设课和省开课两种模式。

统设课程以网上辅导为主。教师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手段,根据不同课程的需要,在国家开放大学教学平台开展3至6次不等的线上辅导。辅导主要从课程导学、课程重难点、作业、期末复习等方面展开。

2022 年上半年,新冠肺炎疫情又有局部反弹。沈阳大中小学全部调整为线上教学,这种空中无界的教学方式与课堂教学的融合度越来越高[2]。根据疫情防控要求,省开课程的授课全部通过雨课堂直播方式进行。法学专业课程团队已经进行了8 门省开课的雨课堂直播授课。团队成员半数为“双师型”教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在授课中能结合具体案例和工作经验展开教学。教师互聘的优势在省开课教学中显现出来,既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才结构性短缺问题,提高了教学质量和专业建设水平,又对当地法治化水平和法治治理能力提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实践教学有序开展

法律实践教学是法学专业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不同的教师,其法律实践能力、水平不尽相同。“双师型”教师实践能力强,业务水平高,在授课或交流中向他们学习,取长补短,对学生和教师都是一种激励。团队成员除指导当地学生完成法律实践外,部分教师参加了校际实践环节论文指导工作,还有教师作为答辩主持人参与校际法律实践答辩工作,在学生论文写作、指导、答辩等环节与师生充分交流,提出中肯意见,保证学生论文水平,提高实践环节整体质量,推进实践环节工作顺利完成。

(四)专业培训与课程团队建设扎实推进

法学专业积极吸纳、聘任兄弟院校教师,组建专业团队和课程团队,集思广益,共同开展团队建设,促进团队合理、高效运行。致力于构建学习型教师组织,发挥名师引领作用,团队成员彼此启发、互相学习,促进团队共同发展。

定期组织法学专业教师参加培训,交流探讨专业建设与课程教学方面的问题。在课程团队活动中,教师侧重于课程教学内容、期末复习要求、教学方式方法、思政育人的交流研讨,对课程教学提出意见和建议,着重培养学生的德行,提升教学质量。

三、教师互聘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互聘管理办法缺失,课程团队作用发挥不到位,教师参与积极性不高

教师是教学团队的主要成员,优秀的教学团队离不开优秀的师资[3]。教师互聘最直接的交流方式就是教学上的互动。近两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教师更多通过雨课堂等直播工具开展教学活动。实践证明,由于没有相关约束机制,参与雨课堂直播教学的互聘教师人数较少,法学类课程只有房地产法与实用法律基础动员了团队教师开展直播教学,其他课程未实现直播。因此,团队成员参与直播教学的比例较低,直播授课开展得不够深入,团队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师资优势也没有完全显现。

(二)“请进来、走出去”做得不到位,教师自我发展能力不足

“活到老,学到老”,教师要想在教学、科研、服务社会方面发挥引领作用,自我发展能力、终身学习理念必不可少。培训、调研、学习是提升教师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因新冠肺炎疫情,一些互聘教师线下交流有限,也未参与师资培训、进修、实地考察等活动,未能真正实现“请进来、走出去”目标。

(三)激励机制有待健全

教师互聘的关键在于教师参与。但目前一些参与教师互聘项目的高校,尚未建立明确的激励机制。教师参不参与相关活动,参与程度和质量如何,只简单适用与其他教师一样的考核评价办法,要么根据职称计酬,要么按本校工作量考核办法计酬。教师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参与互聘做的是基本工作量以外的事情。虽然也是很多教师自我提升的契机,但因没有明确的激励机制而挫伤了一些教师的积极性。

(四)互聘教师考核评价机制不健全

考核评价机制能为教师积极主动参与校际教学交流提供制度保障。目前的状况是,一些互聘教师在完成本职工作后参与校外教研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因没有相应的考核评价机制,即使不参与相关任务,也不会承担任何考核不利的后果。所以,高校教师互聘机制初衷是好的,为了践行这一初衷,要不断健全完善相关制度和机制。

四、完善教师互聘机制的路径

(一)完善互聘教师管理办法,为深入开展教师互聘提供制度保障

目前,一些教师互聘交流仅停留在表面的合作上,因没有明确的规制办法,并未展开深入的交流。法学专业团队成员均为相关课程团队成员,在做好自身课程管理与教学任务后,应积极参与团队建设,疫情下的直播教学就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制定了明确的管理办法,互聘教师会更热衷于参与团队建设,在团队交流学习中实现自我价值和团队价值。

(二)凸显培训、调研、学习的重要性,构建教师终身发展服务体系

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是高校教师的基本任务。在发展专业的基础上,高校还应以更宽广的视野和胸怀去关注教师人本主义发展、终身发展的自觉和能力[4]。通过组织教师参加日常进修培训、学术交流、实地调研和团队建设[5],形成一种良好的、共享的组织文化,打造教师共同体,发挥教师与高校的核心竞争优势,构建教师终身发展服务体系。

(三)完善教师互聘激励机制

如前所述,如果教师互聘激励机制不健全,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教师间的交流,有碍教师互聘目的实现。而健全的激励机制,不仅会激发教师主动参与教学科研的热情,提升教师专业与实践综合素质,还会最大限度地实现教育公平,使教师发自内心地要做好工作。有了这样的动因,高校教师互聘会走得更长远,未来的路会更宽广。

(四)健全互聘教师工作考核评价机制

高素质技能型、融合发展的教师队伍,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互聘高校要根据各自的实际发展需求,共同商讨,有针对性地建立科学合理的互聘教师工作考核评价机制。明确双方责权利,根据教师完成工作任务的数量、质量等进行考核,做到有理有据,也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

综上所述,教师共引共享、互聘互用,可以促进校际教学交流,提升高校综合服务能力与竞争优势,更好地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因此,高校应充分利用好教师互聘这一优势项目,实现优质师资共建共享,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猜你喜欢
法学专业机制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高校书法学专业实践教学课程构建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论法学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培养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第五节 2015年法学专业就业状况
第三节 法学专业培养方案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注重机制的相互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