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文福,陈志勇
(1.福建师范大学 学生工作部(处);2.福建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福州350117)
“短视频是区别于传统长视频而言的,在时长、内容、生产和传播等方面具有新特征的短片视频”[1],是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而兴起的一种媒介形式,它既融合了传统媒体的文字、图片、音频等元素,也具有强传播、强互动、强体验等新的形态特征。“截至2021年6月,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为8.88亿,占网民整体的87.8%。”[2]近年来,中国短视频行业覆盖的用户规模不断扩大,网络短视频已成为新的舆论聚集地和流量池。抖音发布《2020抖音大学生数据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抖音在校大学生用户数已超2 600万,占全国在校大学生总数的近80%[3]。以抖音、快手等为代表的网络短视频平台迅速发展,并广受大学生群体青睐,“刷抖音”“玩快手”已成为当代部分大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短视频塑造的生活、学习、工作新形态深刻影响着宣传思想工作,既给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一定程度的冲击。如今,“短视频+”的热潮方兴未艾,高校必须在网络短视频使用热潮下更有效地提升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质量和成效。
与传统媒体相比,短视频为拓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渠道,促进宣传思想工作方式变革,打破宣传思想工作时空局限,促进宣传思想工作主客体之间的广泛互动等带来了新的机遇。
短视频的兴起和广泛使用进一步打破了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时空局限,成为继微博、微信之后的另一个重要宣传场域,为宣传思想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新载体。如今,不少著名高校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等纷纷通过开设抖音官方账号,讲述青春故事、展现校园风貌。各高校通过抖音等新兴短视频平台,与外界进行实时沟通、分享校园精彩,能够更有效地提升社会民众对大学校园生活的了解和对大学文化的认知。截至2020年12月,已有799所高校入驻抖音短视频平台,开通官方账号。部分官方账号长期活跃,而且影响逐渐扩大。这些短视频平台延伸了宣传思想工作触角,延展了主流价值传播和思想引导渠道,已经成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新的重要场域。
短视频场域是集文字、图形、音频和影像等于一体的全息媒体深度融合空间,是一种新的信息传播载体。其强烈的视觉张力在吸引受众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也成为了大学生新的网络娱乐、消遣、交友等平台以及知识获取空间,强化了学生的主体意识,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独特个性,为促进学生主体性、能动性作用的发挥提供了新平台。如今,短视频正在深刻影响和改变着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环境和内容生产,影响着教育对象接受信息的方式,也倒逼着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方式革新,促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以短视频的媒介形式展现宣传内容,创新主流价值表达路径,突出可视化,增强体验性,提升吸引力。
在5G、算法推荐等技术的加持下,通过短视频进行信息传播能够达到零时差、共进度的效果。高校师生通过短视频和直播平台,可以在第一时间获取时政信息,了解重要事件。比如,通过短视频大学生可以第一时间了解疫情期间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造的进度,知悉神州十二号、十三号载人航天飞行航天员的最新情况,等等。大量的主流声音、主流文化、主流动向都可以通过短视频得到迅速传播、分享和转发,使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影响力持续扩大,不断激发大学生的家国情怀,增强大学生对主流文化和主流价值的认同感。
宣传思想工作是一种人际互动的过程。短视频具有广参与、强社交的特性,已经成为全民互动的网络新场域。在短视频场域,“人人都是麦克风”“人人都是传声筒”,人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评论。短视频的这种全民互动性提高了大学生参与互动交流的积极性,为增进教育主客体间互动创造了有利条件,这无疑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带来了契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可以充分利用短视频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通过培养师生网络意见领袖、网络评论员、网络文明志愿者等,营造积极健康的短视频场域互动氛围,激发大学生参与主流思想宣传的意愿与行为,引导学生对主流思想和文化进行深入的学习、交流和讨论,进而增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实效。
“短视频+宣传”的空间延展推动短视频成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场域,但短视频与宣传思想工作之间的共生融合还存在着较多的现实隐忧,短视频场域与宣传思想工作“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存在一定的冲突。
宣传思想工作应承担“举旗帜”的使命任务,就是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如今,短视频已经成为一种新的传播力量和影响空间,已成为多元思潮的汇集地,意识形态斗争的新阵地。境内外敌对势力和不良媒体利用短视频进行侵袭的图谋始终存在,特别是利用短视频等新媒体新技术对我国大学生进行历史虚无主义、享乐主义等错误思潮的渗透现象时有发生,“历史虚无主义与信息杂糅化、媒介叙事情感化、舆论去中心化的‘后真相’现象耦合”[4],企图消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大学生的引领力。短视频场域还是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展演场”,充斥着部分与主流文化相异的亚文化。 短视频场域中的消极亚文化与完成“举旗帜”的宣传思想工作使命任务还存在一定的矛盾冲突。
宣传思想工作应承担“聚民心”的使命任务,就是“要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唱响主旋律,壮大正能量,做大做强主流思想舆论,把全党全国人民士气鼓舞起来、精神振奋起来,朝着党中央确定的宏伟目标团结一心向前进”[5]。短视频的制作门槛低,参与度高,人人都可以是短视频内容的生产者和传播者,“去中心化”的分散式网络结构深刻塑造了网络空间多元话语的权力结构。但一段时间以来,短视频场域中各类虚假信息、低俗内容铺天盖地,污染了网络舆论环境,离主旋律高昂、正能量强劲的正确舆论导向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各种舆论和思想的去中心化冲击、削弱了主流价值的主导性地位,不利于主流思想舆论的壮大。大学生如果长期接触各类非主流短视频,他们的价值观念会明显受到短视频场域内多元价值观的冲击,变得日趋多样化,从而加大价值共识形成的难度,导致对主流价值认同的游离和迷茫。因此,短视频场域的去中心化与完成“聚民心”的宣传思想工作使命任务还存在一定的矛盾冲突。
宣传思想工作应承担“育新人”的使命任务,就是要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短视频的时长较短,内容精炼,更新频率快,具有明显的碎片化、浅显化、快餐化等特点。在短视频场域中,存在不少断章取义、片面解读事实真相的内容,极易误导受众,造成受众对主流价值的片面认知和歪曲解读。而且这种“短、平、快”的碎片化内容呈现和思想传播方式冲击了主流意识形态的完整性,会加大系统性价值认知构建的难度,这就“好比作茧自缚,不知不觉中便会失去总体性的视野”[6],不利于大学生系统观念和辩证思维的形成。大学生在刷短视频时容易失去时间知觉,一旦沉浸其中,就难以快速从短视频内容中抽离出来,这样会加剧与现实世界的脱钩,诱发存在性焦虑。青年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阶段,社会行为效仿性强,如果长期接触这些短视频,其审美观、道德观、世界观以及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等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趋于片面化、狭隘化、惰性化。因此,在充满碎片化内容的短视频场域中难以激发大学生新时代的使命担当,短视频场域的碎片化与完成“育新人”的宣传思想工作使命任务存在一定的矛盾冲突。
宣传思想工作应承担“兴文化”的使命任务,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5]。而“泛娱乐化现象是一种裹挟在享乐主义、消费主义之中的以娱乐包装一切、衡量一切的社会现象,已经成为影响大众文化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7]。短视频是媒介技术迭代的产物,主要靠技术特效、背景渲染、动感音乐以及通过吹嘘浮夸等方式吸引受众关注。在资本和商业利益的助推下,短视频场域总体上呈现重娱乐消遣、轻深度叙事的形态,部分视频内容哗众取宠、无底线恶搞,使得主流文化的理性逻辑被短视频场域内的泛娱乐化内容消磨,导致主流文化的传播和影响力受到消解。此外,在短视频场域中,还经常出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娱乐化解读、无厘头调侃等乱象,破坏了主流文化的严肃性和厚重感。因此,在短视频场域中,主流文化容易被“娱乐狂欢”屏蔽,泛娱乐化现象突出的文化环境与完成“兴文化”的宣传思想工作使命任务还存在一定的矛盾冲突。
宣传思想工作应承担“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就是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5]。短视频平台众多、类型各异,如以“快手”“抖音”为代表的社交类短视频,以“虎牙”“斗鱼”为代表的游戏类短视频,以“西瓜视频”“梨视频”“秒拍”为代表的资讯类短视频等。而且随着资本的涌入,这些短视频平台和用户规模不断扩大。但短视频场域中的内容良莠不齐,同质化严重,大量行为存在盲目跟风效仿,真正面向国际社会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原创性的优质短视频相对较少。因此,短视频场域的内容同质化与完成宣传思想工作“展形象”的使命任务还存在一定的距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读者在哪里,受众在哪里,宣传报道的触角就要伸向哪里,宣传思想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就要放在哪里。”[8]短视频场域中,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需要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趋利避害,从主体、客体、介体、环体四个方面着力,有效应对短视频场域中的消极亚文化、去中心化、碎片化、泛娱乐化和同质化现象对宣传思想工作的负面影响,使新时代高校党的宣传思想工作更加自觉地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
促进短视频场域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创新发展,首先要回答好谁来宣传的问题。要坚持以师生为中心开展宣传思想工作,增强短视频场域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引领力。
一方面,要充分发挥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者的主导性作用。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者主要包括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党团干部、辅导员等群体,是参与短视频场域宣传思想工作的主导力量。因此,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者要有政治强、格局大、视野广、情怀深的基本素养,要有高度的理论自觉、理论自信,自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理性分析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下多元文化与社会思潮的表现与影响,在明辨是非的基础上强化对大学生的思想引领。要积极关注大学生较为活跃的短视频平台,能够透过短视频等媒介,把握好大学生的心理与行为特点,了解他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对大学生正面的短视频创作或传播行为要给予肯定和支持,对于消极的短视频分享行为要给予正确的引导和纠偏。高校要加强师生的网络媒介素养教育,引导广大师生增强对各类短视频内容的分析辨别能力,能够正确认识短视频场域泛娱乐化内容带来的负面影响,学会自觉抵制错误短视频内容的影响,在短视频场域中主动传播真善美,敢于揭露假恶丑。高校教师在引导大学生享受短视频所提供的“情感按摩”的同时,也要把握尺度,避免学生过度消费,防止视频依赖。
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高校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如今,大学生已成为短视频创作的“生力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坚持发挥朋辈榜样作用与学生能动作用。一要充分发挥学生骨干的朋辈榜样作用,引领校园文明新风尚。可以鼓励学生党员、优秀团员、优秀学生干部、学术达人以及其他各类学生先进个人入驻抖音等大学生活跃的短视频平台,使之成为“青年意见领袖”;要引导鼓励大学生用短视频记录美好校园生活,鼓励他们发起舆论引导话题,制作以勤学、修德、明辨、笃行、健康等为主题的向善向上的系列短视频,通过这些短视频传颂学生身边的好榜样和先进事迹,引领校园网络文明新风尚。二要强化激励,促进学生能动性作用的发挥。高校宣传、学工、团委等部门要把相关奖励或荣誉纳入学生评优评先范畴,通过举办“校园短视频创作大赛”,评选“校园短视频达人”,开设涉及短视频运营的新媒体新技术人才培养班等举措,更好激发学生参与主流思想文化类短视频创作的热情和积极性。
促进短视频场域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创新发展,要回答好对谁宣传、宣传什么的问题。短视频场域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对象主要是大学生群体,而思想性和内容性是宣传思想工作的核心。因此,“主流”应该成为短视频场域最鲜明的特质和最亮丽的底色。促进短视频场域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创新发展,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引导短视频回归价值理性,防止高校师生的思想价值观念和道德判断受不良亚文化的消极影响。其一,要善于通过短视频宣传主流思想文化。高校要通过短视频厚植学生的家国情怀,增强学生的主流价值认同,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及伟大的建党精神、脱贫攻坚精神、抗疫精神等主流文化和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融入短视频创作和传播过程中。要善于在宣传工作中融入主流价值类短视频,不断壮大主流声音,消解短视频场域不良亚文化对大学生的冲击和影响。例如: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学习强国”平台推出了系列微纪录片《百年求索》;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之际,新华社推出了短视频《110秒纪念辛亥革命》。这些短视频按历史脉络微缩宏大叙事,展现民族精神,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高校要依托短视频场域中的算法推荐技术为高校师生自动推送这些主流价值类短视频,增强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以及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信心。其二,要善于通过短视频宣传重要热点内容。要结合重要的时间节点,比如,开学季、毕业季、教师节以及清明、五一、端午、国庆、中秋等节日,兼顾热点内容价值和学生兴趣,精心制作脚本,巧妙设置议题,利用短视频讲好文化故事、历史故事,传承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防止学生受各种民粹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文化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的误导。要突出社会重要事件和典型人物,以短视频的形式进行“微呈现”,激发大学生的使命感和担当意识。其三,要善于通过短视频宣传校园文化生活。高校要坚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做好短视频场域宣传思想工作,善于把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融入短视频,以短视频的形式宣传校园文化活动,打造更多充满思想性和趣味性的校园短视频文化产品,避免内容的同质化,防止学生审美疲劳。要利用短视频讲好校园好人好事、同辈青春励志故事、校史校情趣事,围绕大学生日常的学习科研、文体竞赛、志愿活动、社会实践、创新创业、心理健康、寝室文化等,创作并推送更多与大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短视频文化产品,促进短视频场域校园文化与主流文化协同发展,以增强学生的归属感、获得感、幸福感。
促进短视频场域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创新发展,要回答好怎么宣传的问题。“不能低估图像文化,尤其是动态图像文化,由于它们通过图像作用于情感,从而已经并将继续对表述与价值系统施加深远影响。”[9]因此,要善于运用“视频”元素融入到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全过程,促进短视频与宣传思想工作有机耦合。
一要善于把短视频与传统媒体相融合,以再中心化破解去中心化困境。短视频的兴起引发了网络信息传播新的嬗变,高校已有的“两微一端”官方平台已经无法全面覆盖教育群体,抖音、快手、B站等新媒体新应用对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倒逼着高校网络宣传思想工作迭代升级。高校要在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各类平台开设短视频栏目,开通视频号、直播号,打造“短视频+直播”“短视频+文案”的宣传模式。要建立和完善高校融媒体中心建设,推动短视频场域的信息再中心化,确保高校各类官方媒体平台都能够借助短视频的强用户黏性扩大主流思想传播的覆盖面和持久影响力,以有效应对短视频场域去中心化带来的价值共识凝聚难度。
二要善于把短视频与课堂教学相融合,以系统化教育应对碎片化危机。短视频内容无论如何生动、立体,终究是一场拟态化的媒介真实。因此,不管技术如何革新,都不能放弃对课堂教学主渠道地位的坚持。高校思想政治教师要“将宣传和教育紧密结合起来,统一于意识形态安全工作全过程”[10],一方面,要主动适应短视频场域多元话语并存的实然,围绕社会时政热点、学生日常关注焦点、学习成长难点等,打造汇聚知识、传播思想的短视频思政微课,通过转换课堂教学话语风格、创新师生互动方式等开展生动活泼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要树立系统教育观念,善于整合网络资源,促进传统课堂与云课堂的翻转与融合,打造智慧课堂,引导学生树立辩证思维,进而善于全面、客观地看待问题。既要让思想政治课堂更富时代感、体验感和吸引力,也要防止学生受碎片化信息影响导致的思维片面化和狭隘化。要创新教学方式,让短视频融入思政课堂,使之成为思想政治课的有效补充。比如:在讲述“十四五”规划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融入人民日报客户端推出的短视频《3分钟看未来5年生活如何改变》,强化学生对“十四五”规划的直观认识,使叙事宏大、意义深远的思想价值变得更为立体、鲜活。
三要善于把短视频与对外宣传相融合,以积极正面宣传抵制负面舆论抹黑。高校是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在面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理应承担好“展形象”的使命任务。高校汇聚着大量的海外留学生,要充分发挥优势,讲好中国故事。要针对不同留学生群体,推出英语、日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等多语种的宣传短视频,并融入到留学生日常学习的课程内容中,增强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识。要引导留学生、国际友人等创作大量传播中国正面声音的短视频,通过短视频传播中国在消除绝对贫困、疫情防控、改善民生、环境保护、冬奥会筹备等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让世界人民对中国产生更真实、生动、直观的认识,防止中国形象被污名化。
促进短视频场域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创新发展,除了要回答好谁来宣传、对谁宣传、宣传什么以及怎么宣传的问题之外,还要回答好宣传环境、宣传机制的问题。促进短视频场域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创新发展,需要有良好的网络环境和制度保障。首先,要完善短视频场域相关法律制度。近年来,党和政府通过不断强化制度化建设净化短视频场域宣传思想环境。针对短视频场域出现的一些乱象,主管部门已经采取过一定的措施,但短视频场域存在的一些问题依然突出,相关制度的执行机制有待完善,亟待建立更高层级的法律法规。要不断完善《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网络短视频平台管理规范》《网络短视频内容审核标准细则》等相关法规的执行机制,落实平台和用户责任,并能够根据技术的发展及时修订相关法律法规。此外,高校相关职能部门要制定校园网络短视频制作、发布细则并纳入学生手册,规范校园网络短视频分享行为。其次,要加大对短视频场域乱象的整治力度。监管部门要加强对短视频场域的监管,常态化约谈各类短视频平台主要责任人,大力处罚信息审核不严的短视频平台,严厉打击发布色情、诈骗等违法违规内容的用户,及时清理不良信息,不能让短视频成为滋生乱象的温床。要限制资本力量的过度涌入,防止短视频场域生态受到资本裹挟,防止短视频内容生产和传播被资本垄断和控制,不能任由不良短视频无序、野蛮增长;要及时批判、修正和治理短视频场域的各类消极亚文化现象和泛娱乐化现象,让短视频场域真正成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集散地。第三,要加强对短视频场域舆情的监控和引导。随着短视频的广泛使用,短视频场域必然成为网络意识形态斗争的新阵地。境外敌对势力和不法分子很可能通过短视频等方式传播历史虚无主义、民粹主义等错误思想,散播虚假信息,混淆大学生的视听。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和高校必须加强对短视频场域的舆情监控,了解最新舆情动态,及时揭露和批判错误内容,并主动设置议题,引导短视频舆论向正面舆论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