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淑兰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妇幼保健院,山东 淄博 255400)
新生儿黄疸是指在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升高,从而使皮肤、黏膜、巩膜出现黄染及肝功能损伤等情况,是新生儿中最常见的临床问题[1]。若不及时降低患儿胆红素水平,会引发胆红素脑等并发症,严重威胁患儿生命安全。临床常用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通过蓝光照射改变胆红素结构,促进非结合胆红素排泄,缓解患儿临床症状[2]。临床发现连续多天蓝光照射可能会引发患儿大便次数增多、发热、皮疹等不良反应,影响治疗效果。研究[3]表明,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属于调节肠道菌群的活菌,能加强肠蠕动与肝酶活性,促进胆红素的排泄,调节肠胃功能,缓解患儿腹泻症状。本研究旨在探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辅助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10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男26例,女24例;日龄3~24 d,平均日龄(9.55±3.22)d;体质量2.2~5.7 kg,平均体质量(3.12±0.82)kg;Apgar评分7~10分,平均评分(8.94±1.42)分。观察组男27例,女23例;日龄3~26 d,平均日龄(9.67±3.26)d;体质量2.1~6.5 kg,平均体质量(3.35±0.85)kg;Apgar评分7~10分,平均评分(8.76±1.23)分。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足月正常新生儿,且出生后只给予母乳喂养;患儿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存在严重先天性肝功能障碍及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患有感染性疾病患儿;肾功能不全患儿。
1.2 方法 两组均采用郑州迪生仪器仪表有限公司蓝光治疗仪(BL-60D),蓝光波长400~550 nm。蓝光照射具体方法:首先,让患儿裸体躺于蓝光照射箱的正中央,使光源距患儿体表50 cm,然后将患儿两眼及外生殖器官用一块干净黑罩或黑布遮盖。患儿蓝光照射期间,需保持箱内温度30.0~32.0℃,医护人员每小时测腋温1次,保持患儿体温36.5~37.2℃,根据患儿的病因、病情程度及血清中胆红素浓度减退的程度确定蓝光照射的时间,一般情况下每天照射8 h,5 d为1个疗程。观察组在蓝光照射基础上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内蒙古双奇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19980004,规格:0.5 g×24片)治疗,6个月内婴儿每次0.5 g,可将药片碾碎后溶于温奶送服,每天2~3次,5 d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胆红素相关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治疗5 d后,患儿临床症状全部消失,胆红素水平下降幅度>85%;有效,治疗5 d后,患儿临床症状有所缓解,胆红素水平有所下降,但下降幅度<85%;无效,治疗5 d后,患儿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胆红素水平无明显变化。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使用静脉血生化法检测总胆红素(TSB)、直接胆红素(DB),使用经皮胆红素仪检测经皮胆红素(TCB)水平,分别检测3次,观察新生儿眉心中间、面部和前胸的胆红素状况,取平均值作为结果数据。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热、腹泻、皮疹)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治疗前后胆红素相关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TSB、DB及TC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TSB、DB及TSB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胆红素相关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胆红素相关指标比较(±s)
注:TSB,总胆红素;DB,直接胆红素;TCB,经皮胆红素。与对照组比较,a P<0.05
组别对照组(n=50)观察组(n=50)时间治疗前治疗后t值P值治疗前治疗后t值P值TSB(μmol/L)167.90±22.30 28.60±2.32 30.90<0.05 166.30±21.58 19.99±2.13a 34.43<0.05 DB(μmol/L)80.60±3.39 10.67±1.30 96.40<0.05 81.05±3.13 8.22±0.96a 98.96<0.05 TCB(mg/dl)19.26±2.85 6.88±0.91 21.72<0.05 18.33±2.45 5.10±0.72a 25.90<0.05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新生儿黄疸属于临床常见疾病,与胆红素的代谢特点密切相关。研究[4]显示,新生儿黄疸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类,生理性黄疸是由于新生儿出生时胆红素的产量大于排泄量,因此,约60%足月儿和80%以上的早产儿会出现生理性黄疸,通常于出生后2~4 d出现,通常足月儿血清总胆红素水平<220.6μmol/L(12.9 mg/dl),且多于2周内消退。早产儿总胆红素水平一般<255μmol/L(15 mg/dl),可延迟至3~4周消退;病理性黄疸是由多种原因导致血清胆红素水平异常增高,包括胆红素生成过多、肝脏对胆红素代谢障碍或胆汁排泄障碍等,需及时干预,预防胆红素过高导致脑损伤[5]。
据相关资料[6]显示,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原理是蓝光进行照射时,皮肤表层里的胆红素吸收蓝光光线,使其结构发生变化,胆红素脂溶性变为水溶性,能使胆红素的排出途径发生变化,可直接经胆汁和尿液排出,加快排出速度,减轻新生儿黄疸症状,避免出现胆红素过多而引发胆红素脑病[7]。单独使用蓝光照射治疗可有效降低患儿体内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及经皮胆红素,但长时间使用蓝光照射,患儿易出现发热、皮疹、腹泻等不良反应。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TSB、DB及TSB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12.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资料[8]显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是消化科常用的益生菌类药物,主要成分包括长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及粪肠球菌,具有直接补充正常的肠道细菌及调节肠道菌群调节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因肠道菌群失调引起的腹泻和腹胀,也可治疗重度急性腹泻及慢性腹泻[9]。报道[8]显示,服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可在肠黏膜表面形成一道防御屏障,阻止致病菌、腐败菌的入侵,并发酵糖类,产生大量乳酸与乙酸,维持正常肠蠕动,促进多种维生素及生物酶的合成,增加人体对铁、钙及维生素的吸收,增加机体免疫力。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新生儿黄疸采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蓝光照射治疗,能有效降低TSB、DB及TCB水平,具有较高的治疗有效性与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