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高明,付贵龙,杨青,邱四君
(宁乡市人民医院,湖南 长沙 410600)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炎性滑膜增生为主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会导致患者出现低热、体征减轻、关节僵硬等症状,最常累及患者手足等小关节,严重者可致关节功能丧失、关节畸形甚至残疾,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及日常生活[1]。来氟米特片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常用药物,能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但长期使用会引发患者出现较多不良反应,因此,患者依从性较差[2]。基于此,本研究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82例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究三痹汤加减联合来氟米特片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82例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奇偶数原则分为两组,每组41例。对照组男13例,女28例;平均年龄(54.20±5.66)岁;平均病程(4.25±2.01)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病情评价(DAS28)平均评分(3.88±3.14)分。观察组男15例,女26例;平均年龄(54.64±5.90)岁;平均病程(4.34±2.12)年;DAS28平均评分(3.91±3.23)分。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符合《类风湿关节炎诊断及治疗指南》中的相关诊断标准;中医辨证分型均为寒湿痹阻新;患者入组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关节严重变形的患者;失去行动能力的患者;精神疾病的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来氟米特片(美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0047)口服治疗,每次10 mg,每天2次,连续治疗4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本院自拟三痹汤加减治疗,基本方:杜仲、黄芪各30 g,白芍、茯苓、人参、当归、防风、续断、肉桂各20 g,生地黄、独活、牛膝、川芎、秦艽各15 g,细辛5 g,生姜3片,大枣3枚,甘草10 g。伴有严重瘀血的患者加红花15 g,桃仁10 g;疼痛严重的患者加延胡索15 g,威灵仙15 g,阴虚患者加枸杞、熟地黄、菟丝子各15 g,桑葚10 g。每天1剂,水煎取汁300 ml,早晚两次温服,连续治疗4周。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中医症候积分、炎性改善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①疗效判定标准:临床治愈,患者中医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关节活动功能恢复正常,症候积分减少>95%,能正常进行日常工作及学习;显效,患者中医症状、体征部分消失或明显好转,关节活动功能基本恢复正常,症候积分减少70%~94%;有效,患者中医症状、体征有所好转,关节活动功能有所好转,症候积分减少30%~69%;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甚至病情加重。总有效率=(临床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②中医正侯积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中相关内容评估患者症状,包括关节疼痛、肿胀、压痛、屈伸不利、晨僵和功能障碍6项内容,其中关节疼痛及肿胀的评分按照无、轻、中、重4个等级分别计为0、2、4、6分,关节压痛、屈伸不利、晨僵和功能障碍的评分按照无、轻、中、重4个等级分别计为0、1、2、3分。③炎性指标:使用全自动血沉仪,采用光电比浊法或红外线扫描法测定患者红细胞沉降率(ESR),采用免疫透析比浊法测定患者C反应蛋白(CRP)水平,采用通过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患者白介素-1(IL-1)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24%,高于对照组的75.61%(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Table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two groups[n(%)]
2.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比较 治疗后,两组疼痛、肿胀、压痛、屈伸不利、晨僵及功能障碍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比较(±s,分)Table2 Comparison of TCM symptom scoresbetween two groupsbeforeand after treatment(±s,score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比较(±s,分)Table2 Comparison of TCM symptom scoresbetween two groupsbeforeand after treatment(±s,scores)
注:与对照组比较,a P<0.05
组别对照组(n=41)观察组(n=41)时间治疗前治疗后t值P值治疗前治疗后t值P值疼痛4.50±1.08 3.31±1.21 4.698 0.001 4.48±1.10 2.21±1.37a 3.853 0.001肿胀4.48±1.25 3.32±1.61 3.644 0.001 4.52±1.19 2.34±1.07a 3.246 0.002压痛2.35±0.54 1.62±0.78 4.927 0.001 2.39±0.57 1.10±0.46a 11.277 0.001屈伸不利3.30±0.23 3.01±0.22 6.629 0.001 2.44±0.51 1.12±0.34a 13.789 0.001晨僵2.41±0.48 1.59±0.63 6.204 0.001 2.36±0.38 1.20±0.41a 13.287 0.001功能障碍2.62±0.54 1.34±0.48 11.344 0.001 2.71±0.60 0.63±0.24a 20.610 0.001
2.3 两组治疗前后炎性指标比较 治疗后,两组ESR、CRP、IL-1及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炎性指标比较(±s)Table 3 Comparison of inflammatory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and after treatment(±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炎性指标比较(±s)Table 3 Comparison of inflammatory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and after treatment(±s)
注:ESR,红细胞沉降率;CRP,C反应蛋白;IL-1,白介素-1;TNF-α,瘤坏死因子-α。与对照组比较,a P<0.05
组别对照组(n=41)观察组(n=41)时间治疗前治疗后t值P值治疗前治疗后t值P值ESR(mm/h)77.56±7.65 30.53±5.46 32.041 0.001 78.05±7.25 22.01±3.57a 44.403 0.001 CRP(mg/L)29.35±6.47 21.75±5.26 5.836 0.001 28.84±6.35 15.62±5.38a 10.171 0.001 IL-1(ng/L)87.56±9.65 58.02±8.30 14.860 0.001 87.63±9.37 45.68±8.15a 21.630 0.001 TNF-α(μg/L)3.30±0.23 3.01±0.22 5.834 0.001 3.31±0.18 2.29±0.14a 28.641 0.001
2.4 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出现恶心呕吐2例,反酸症状4例,肝功能损伤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95%(9/41);观察组出现恶心呕吐、轻度腹泻症状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8%(2/41)。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5.148,P=0.023)。
西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主要以非兹体类抗炎药、糖皮质激素等药物为主,能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但长期使用患者会出现脱发、骨髓抑制、皮炎、肝功能损伤等不良反应[3]。类风湿性关节炎在中医学中属于“痹症”范畴,认为其病因主要是由风、寒、湿三气侵袭导致气血凝滞、经络痹阻所致[4-5],临床治疗主要以祛风散寒、祛邪止痛、扶助正气为主[6]。
中药三痹汤出自《妇人良方大全》,具有止痹痛、祛风湿、益肝肾、补气血的治疗功效,黄芪具有益卫固表、利血通痹的功效,细辛、肉桂、独活能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散寒,当归、川芎、白芍能活血通络、养血活血,牛膝、续断能滋肝补肾、养血柔筋,诸药合用共奏祛风除湿、散寒止痛、养血除痹的功效[7],还能促进患者关节滑膜细胞的增生,缓解患者疼痛及肿胀,减轻患者痛苦,同时,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用药安全性[8-10],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24%,高于对照组的75.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疼痛、肿胀、压痛、屈伸不利、晨僵及功能障碍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ESR、CRP、IL-1及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三痹汤加减联合来氟米特片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炎性反应,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