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水兴波情意重,伏脉铺陈文贯通
——记叙文写作铺陈技巧升格例谈

2022-04-07 09:26策划李卫强执行张海岩陈金华
高中生之友(中旬刊) 2022年2期
关键词:伏笔马头琴铺垫

○策划/李卫强 执行/张海岩 陈金华

主题导读

精彩好看、余味无穷的考场记叙文,要有尺水兴波的效果:八九百字中动静相宜、张弛变换、伏脉千里、富有波澜。这就需要借助一定的铺陈技巧。这里所谈的铺陈,指在讲故事时通过前文的铺叙,使文章首尾呼应、回环多变。这种铺陈的具体做法有:设悬念、做铺垫、埋伏笔、设对比、加转点等。设悬念,即在文中设置疑问,使读者产生急切期待和强烈关心的心理。做铺垫,即在前文描述事由,为后文情节蓄积气势。埋伏笔,即在前文埋下线索,使后文情节连贯合理。设对比,即描述主要内容的对比事物,使其形成对照,以突出主要内容的特点。加转点,即设置情节时加入新信息,从而改变故事的发展方向。讲究铺陈,文章浑然一体,随着故事展开,读者总会在前文找到可寻的线索和迹象,这些线索和迹象如同草蛇灰线,隐秘却饶有趣味。

文题展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不少于800字。

反转,指事情向相反的方向发展,或对事物的认识产生颠覆性转变。

2020 年是充满反转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国得到扼制,却在全球疯狂蔓延……其中虽然有一些颠倒黑白的“白转黑”事件,让人惊诧,但更多的是化危为安的“黑转白”事件,给人带来温暖和希望,让人看到人性深处的善意、勇气与力量……

反转留给人们的可能是劫后余生的侥幸和释然,但更应是对社会人生的反思与参悟。

请以“反转”为题,展开联想,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合乎情理,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写作点拨

这是一道以社会现实为思考起点且限定文体为记叙文的作文题。考生审题立意时应该关注以下几点:

一、审概念,明要点。文题首先给出“反转”一词的解说,这个解说包含两个方面,提示考生既可以写客观事情发展方向的转变,也可以写人们主观认识的转变。“相反”“颠覆”两个词提示考生要特别注意转变的程度,即考生选择叙述的客观事情或主观认识,其发生的转变都应该是巨大而强烈的,要讲一个情节跌宕的故事。

二、审材料,明方向。文题中的材料为2020 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现实事件,举出“反转”的两个现实表现:“白转黑”和“黑转白”。值得注意的是材料中“但更多”三个字,指出题目的价值取向:考生在选材时,应该注重正能量的传递与阳光心态的传扬,要讲一个思想健康的故事。

三、审提示,重思考。文题提示语是一个转折句,“但更应是”提示考生作文立意要特别注重“对社会人生的反思与参悟”。考生行文要设计故事或人物认识的“反转”,更要挖掘“反转”背后给读者的启迪,要讲一个内涵深刻的故事。

原文呈现

反 转

〇一考生

“叮——”我坐在阳台上弹着吉他,为几周后的大赛准备着,看到一旁的手机有推送消息。只是一瞥,我便不禁呼吸急促,急忙拿起了手机。

“震惊!小镇从前闻名遐迩的特色马头琴文化濒临消亡!”这个消息赫然映入我的眼帘。标题下,视频里的老人诉说着优秀传统文化快要消亡的心痛,满含泪水的眼睛期待一次反转。

这位老人是我的爷爷,我家乡的马头琴文化就要消亡了。

“爷爷,我以后一定会一直拉琴的。”幼时的我向爷爷诉说着梦想。可随着年龄的增长,外界的新事物不断冲击着我。“这琴有谁会听,我再也不拉了。”怒气冲冲的我第一次独自出远门,给爷爷留下了一个毫不留恋的背影。

虽说过再也不碰马头琴,可这次我内心开始挣扎,记忆里爷爷慈祥的面容和幻想自己比赛获奖后被别人仰望的场面,不断在脑海中交错。要不要回小镇?若回去了,我的比赛怎么办?反复看着视频,爷爷的泪水刺痛了我。

我收拾行李,连夜踏上了返乡的火车。从前,家乡的人相信马头琴的声音具有神性,能够消灾保平安,所以每到重大节日,爷爷都会被人们簇拥着在广场拉琴祈福。我回到了家里,爷爷看着我,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我重新拉起了那把旧琴,并时常去广场中央的舞台上拉给路过的人听,期待着马头琴命运的反转,期待着人们像从前一样聚拢在舞台下。面对台下冷清的广场,我的心仿佛掉进了冰窖。我曾在黑夜中睁着疲惫的双眼,想要放弃,但脑海中又浮现出爷爷落泪的样子,我知道坚持拉琴是我的使命。

“我给你拍个视频,咱们发到网上去。看了视频,说不定就有人感兴趣了呢!不用难过,爷爷相信你。”爷爷拍着我的肩,他的手苍老却有力。

视频发到网上后,真的有人来到小镇找我学琴。渐渐地,视频越来越多,马头琴的名声也越来越响。

“马头琴文化再现辉煌!”手机屏幕亮了起来,我抬起头看到了爷爷带着笑容的面庞,马头琴的命运从此反转。

升格建议

原文优点主要有两个:一是立意符合材料内涵,紧扣“反转”这个核心词展开故事情节,既有客观事情的反转,也有主观认识的反转;二是选材面向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思考与传承意识。

但是,文章在讲故事的铺陈技巧方面存在不足。

一是反转因素不足。文章反复强调视频中爷爷落泪的画面触动了“我”,反转的内驱力主要是爷爷对马头琴文化的态度打动了“我”,而“我”内心对传统技艺的坚守与传承的内驱力不足。

二是矛盾设置不突出。文章虽有对比项,如吉他和马头琴的对比、祖孙对马头琴的认识的对比、“我”的前后行为的对比,但是这些对比均不突出,缺少震撼力。

三是内容铺垫不够。前文缺少必要的铺垫和伏笔,因而人物的反转不够自然,缺少环环相扣、引人入胜的效果,不足以打动人心。

升格建议:

一、添加转点,让反转更合理。建议在原有的亲情驱动的反转因素之外,增加文化认同、文化传承的因素,让“我”对马头琴的认识反转和回乡传承马头琴文化的行为反转来得更真实合理。

二、突出对比,让反转更鲜明。进一步描写“我”弹吉他的感受、离家的场面、回家后的场面等,突出反转的巨大变化。

三、设计铺垫和伏笔,让反转过程更动人。如文章写对马头琴文化的传承,就要增加“我”的特殊身份这一伏笔:“我”因是内蒙古大草原中的一员,所以对马头琴才会怀恋。“我”的反转过程是一个认识逐渐清晰、情绪逐渐积蓄的过程,因此需要加入促发“我”反转的多个情节的铺垫。

升格佳作

反 转

我抱着吉他发愣,指尖有些痛。为了几周后的大赛,我已经苦练多时,但是依然找不到想要的感觉,好似走入了死胡同,再也没办法前进。(开篇设置悬念,为后文“我”放弃吉他回归故里埋下伏笔。)

“叮——”放在一旁的手机有推送消息:“震惊!小镇从前闻名遐迩的特色马头琴文化濒临消亡!”标题下,视频里老人满含泪水的眼睛期待一次马头琴命运的反转。

“爷爷,您还那么执着吗?”我心里默念,思绪回到了五年前。(改为呼唤语气,情感热烈,“执着”一词呼应前文视频中爷爷含泪的画面,又为回忆昔日自己与爷爷之间的冲突埋下伏笔。)

那一年,电视机里摇滚乐队火爆全场的镜头让我做出了一个震惊全家的决定:我要去南方,追逐自己的乐队梦。“你跟我学了这么多年家传的马头琴,就这样放弃吗?”爷爷的询问中带着劝说。我下定决心,坚信外面世界的精彩是已经过时的马头琴永远给不了我的。那一年,我不顾爷爷担忧与失望的眼神,离开草原,毅然登上了南下的火车。(添加“我”与爷爷冲突的回忆内容,增加转点,明确“我”的草原人身份,为后文写草原人的情怀埋下伏笔。回忆弃马头琴学吉他的经历,交代开篇练习吉他参赛的由来,与后文回归故乡并重拾马头琴形成对照。)

这几年凭着音乐天赋,我在乐队里从学徒做到乐手,这条路走得很顺畅。

夜里我又做起那个熟悉的梦,梦里我拉着爷爷那把心爱的马头琴,琴声在草原上飘荡,梦里还有喷香的奶茶、雪白的哈达、嘹亮的歌声、热情亲切的草原乡邻。梦里我成了草原人传说中的那个少年,我畅快地挥动长鞭,兴奋地驭马疾驰。那匹白马……我内心突然悸动,传说里,那匹白马为保护主人而身中长箭……手上的马头琴就是草原人的恩人哪!(描绘梦境,添加故事转点,强化作为草原人的“我”与马头琴的渊源和深入灵魂的热爱,这是后文“我”理解爷爷以及对马头琴的认识发生反转的内驱力。再铺垫一处。)

从梦中惊醒,我拿起吉他,感受不到它的温度,如同我把哈达换成领带一样不适。原来,马头琴是草原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亲人。(对照蓄势。)

视频里爷爷的泪水刺痛着我,您在担心心爱的马头琴日后没有懂它的人来爱吧!(照应第二段,点明爷爷落泪的原因,解释第四段“我”与爷爷的冲突,“我”开始理解爷爷,为后文回乡埋下伏笔。)

我收拾行李,连夜踏上了返乡的火车。我要赶在燃灯节前回到那里,因为,每年在这一天,爷爷都会在广场拉琴祈福。他说,这声音能消灾驱邪……

阔别多年,归来时映入眼帘的亲切的草原画面,才是我的世界。夜晚,酥油灯照亮了草原上的世界。灯火中,爷爷拿出他的传家宝——马头琴,如同抚慰着他的老战友,脸上充满无限深情,眼中有晶亮的泪光在晃动。我心里一阵酸楚,向前迈上一步,接过爷爷手上的马头琴,温暖传遍周身。在爷爷的眼神中,我看到他对草原文化命运反转的无限惊喜。(呼应标题“反转”,描写爷爷对马头琴的爱,再次强化“我”对爷爷、马头琴、草原文化的新认识。写自己接过马头琴,与前文“我”弃琴而去形成对比,突出对草原文化认识的反转。)

“爷爷,今天我来演奏,浪子归来,再不离开!”(用“我”的话作结,亲切、坚定,突出反转的强烈情感,与前文离开故乡形成对比。)

升格启示

升格文主要从铺陈技巧方面做了调整与修改,通过设悬念、做铺垫、埋伏笔、设对比、加转点等技巧,解决了原文行文散漫、情节失真、难以动人等问题,使文章故事更完整、情感更真实、立意更有高度。本次升格给我们如下启示:

一、整体构思,环环相扣。升格文构思着眼全篇,使用铺陈技巧,使每一段情节在文中均有照应。从出走他乡弹吉他,到因爷爷痛惜马头琴没落的视频而回忆离家场景,到梦中变为传说中马头琴的弹奏者,到明确作为一个草原人与马头琴的血脉亲缘,再到回乡传承马头琴文化,每一段情节都不可删除,可谓步步铺垫,层层积蓄,自然反转,顺理成章。

二、深入体悟,铺陈到位。铺陈技巧的运用,最终的目的是使文章情感真实、情节动人。因此,在使用铺陈手法时,作者要进入情境,体会文中人物的心理,设计符合人物身份的情节,如升格文中除了保留原文中爷爷打动“我”的情节外,还通过回忆离家场景、回乡梦境、蒙古族传说等情节铺垫,更深刻地揭示了作为草原人传承民族文化基因的内驱力。这样内容更加深刻,引人深思。

猜你喜欢
伏笔马头琴铺垫
伏脉千里的“草蛇”
——学会运用伏笔
我的年度汉字
——宅
那一夜的雨
出 气
下雪了
设置伏笔,增加细节描写
退路
马头琴
我的苦
草原上的马头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