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专业本科生职业使命感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2022-04-07 07:17李梦媛任静婕冯亚如
卫生职业教育 2022年8期
关键词:使命感护理学本科生

李梦媛,任静婕,侯 睿,冯亚如

(郑州西亚斯学院,河南 郑州 451150)

职业使命感是指个体在受到外部环境影响时,体现出的既有利于他人又满足自身对精神生活及人生目标追求的积极感受[1]。职业使命感是一种高度个人化的体验,可出现在医生、护士、教师等多种职业中,而学生对职业使命的承诺对帮助他们明确未来目标和履行职业选择格外重要,并可影响其学习态度。引导护理学专业本科生正确认识护理学专业的本质、拯救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勇于面对困难与挑战、增强承担社会责任的意愿,对其明确职业道德、树立职业目标、坚定职业理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旨在探索护理学专业本科生职业使命感现状及应对策略,为提高其职业使命感提供教学建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于2021年2—4月选择河南省郑州市某高校的359名护理学专业大一至大四本科生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学籍在册的护理学专业本科生;无认知障碍及理解障碍;对本研究知情且自愿参与调查。排除标准:休学或病假超过3个月;有精神或心理障碍;拒绝参加或中途退出。

1.2 研究工具

本次采用的研究工具有一般资料调查表和职业使命感量表。

1.2.1 一般资料调查表 在大量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由研究者自行设计而成。该调查表主要包括年龄、性别、年级、生源地、是否为独生子女、亲属职业、是否为学生干部、护理学是否为第一志愿、护理职业社会地位认知等。

1.2.2 职业使命感量表 本研究使用张春雨[2]编制的中国文化下的职业使命感量表(Chinese Calling Scale,CCS)评价实习前护生的职业使命感,该量表共包括3个维度11个条目,分别为利他贡献(4个条目)、导向力(4个条目)、意义和价值(3个条目)。采用李克特5点计分,“完全不符合”计1分,“完全符合”计5分,得分范围11~55分,得分越高表示职业使命感越强。该量表的克隆巴赫α系数为0.872,总体上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1.3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使用Excel录入数据,并使用SPSS 22.0进行数据整理与统计分析。对于一般资料的数据和CCS的得分采用频率、构成比、均数、标准差等进行描述性统计,不同组别护理学专业本科生职业使命感差异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推断性统计,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4 伦理学考虑

参与本次研究的护理学专业本科生均需签署知情同意书且为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所收集到的资料除课题研究外不做其他用途,使用不记名问卷,充分保护研究对象的匿名权和隐私权。

2 结果

本研究共发放问卷370份,回收有效问卷359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7.03%。

2.1 一般资料情况

本研究调查的359名本科生,年龄18~25岁,平均(20.80±1.33)岁;男生 35人(9.7%),女生 324人(90.3%);大一 98人(27.3%),大二 96人(26.7%),大三 89人(24.8%),大四 76人(21.2%);生源地为农村 181人(50.4%),城镇 178人(49.6%);独生子女114人(31.8%),非独生子女245人(68.2%);有亲属从事卫生系统工作的73人(20.3%);担任学生干部的21人(5.8%);第一志愿选择护理专业的207人(57.7%);认为护理职业社会地位高于一般职业的154人(42.9%),与一般职业持平的148人(41.2%),低于一般职业的57人(15.9%)。

2.2 护理专业本科生职业使命感得分情况

本研究调查的359名护理学专业本科生中,职业使命感得分最高分为55分,最低分为38分,平均(49.36±4.92)分。护理学专业本科生职业使命感各维度得分见表1。

表1 护理学专业本科生职业使命感各维度得分情况(±s,分)

项目 最低分 最高分 总分 条目均分利他贡献 1 5 2 0 1 7.2 5±1.2 7 4.3 1±0.3 2意义和价值 1 0 1 5 1 3.0 6±1.8 6 4.3 5±0.4 4导向力 1 3 2 0 1 7.0 5±2.0 9 4.2 6±0.3 7

2.3 不同特征本科护生职业使命感得分比较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生源地、是否为独生子女、是否为学生干部等特征的本科护生职业使命感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级、亲属职业、护理学是否为第一志愿、护理职业社会地位认知的职业使命感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特征护理学专业本科生职业使命感得分比较(±s,分)

表2 不同特征护理学专业本科生职业使命感得分比较(±s,分)

项目得分 F/t P年级 45.07±2.80组别大一n大二大三45.46±2.35 7.981 0.000 46.55±1.98 53.66±0.96亲属职业 53.31±1.02 7.470 45.84±3.77护理学是否为第一志愿 49.29±4.85 4.560 44.73±3.09护理职业社会地位认知 52.48±1.12 43.75±5.25 5.804 0.003大四有从事卫生系统工作无从事卫生系统工作是否0.000 0.000高于一般职业与一般职业持平低于一般职业98 96 89 76 73 286 207 152 154 148 5742.90±3.02

3 讨论

3.1 护理学专业本科生职业使命感处于较高水平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学专业本科生的职业使命感得分为(49.36±4.92)分,处于较高水平,与王冬华等[3]的研究结果一致。护理学专业本科生的职业使命感反映了其对学习护理学专业知识、基础临床技能以及未来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意愿,较强的职业使命感可使护理学专业本科生在学习过程及临床实习中体验到强烈的价值感和意义感[4]。该结果产生的原因可能是护理学专业学生就业方向较为明确,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定位和职业发展较为清晰,特别是由于近年来护理学专业蓬勃发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和社会成长中逐渐形成对于职业价值的认同,也可能是由于新冠肺炎疫情下,抗疫一线护士的身先士卒精神使护生对护理职业有了全新的认识。而护生的职业使命感越强,他们对在校学习及生产实习的学习动机就越强,对将来的临床护理工作更容易充满热情与期待。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职业使命感量表的3个维度中,意义和价值维度条目均分最高,原因可能是在课程思政背景下,大量专业课教学中融入了思政案例、增加了思政元素,特别是抗疫事迹,使本科护生在临床实习前就能对护理工作有较清晰的认知,使其职业兴趣得到有效激发,使其职业发展得到有效引导[5]。其次为利他贡献维度,这可能是由于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邵洁等[6]研究显示,社会支持可促进利他行为的产生,本科护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家人的支持、社会的肯定、舆论的正向报道,均可促进其产生利他行为的意愿。尤其是近年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抗疫一线护士在疫情中做出的贡献受到社会各界好评,其勇于奉献的事迹也广为报道、广为流传,护生的父母亲友也有可能通过此途径了解到护理行业的职业价值,对其职业选择更易持肯定态度。在本次研究中,导向力维度条目均分较低,可能是由于本次受调查的护理学专业本科生多还未进入实习阶段,对于临床工作缺乏具体认识,且多数人的亲属中没有从事卫生系统相关工作者,对于实际临床护理工作的代入感不强导致导向力不足。

3.2 护理学专业本科生职业使命感的影响因素分析

3.2.1 年级对护理学专业本科生职业使命感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年级护理学专业本科生的职业使命感有统计学差异(P<0.05),大四学生职业使命感得分明显高于大一至大三学生。原因可能是大四学生已进入临床实习,在实习过程中对护理专业的价值内涵产生了客观认知和高度认可,在临床与病人、护士、医生的相处过程中使其感受到作为医疗团队的一员应如何面对工作,并且感受到自身工作对他人和社会的重要价值。护生在临床实习中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可切身体会到临床工作的重任在肩、感受到其他行业所不能带来的巨大成就感,从而加深对护理工作的了解和认同。这提示医院在临床带教过程中可有意识地加强实习生的思想教育,激发其职业兴趣,增强其职业使命感。

3.2.2 亲属职业对护理学专业本科生职业使命感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有亲属从事医疗卫生工作的本科护生职业使命感得分高于没有亲属从事医疗卫生工作的本科护生(P<0.05)。原因可能是有亲属从事医疗卫生工作的本科护生有更多机会获取护理行业相关专业信息、提前接触更多护理专业从业者,在耳濡目染中对护理工作产生了更深刻的理解[7],体会到护士作为白衣天使所承担的崇高使命。该结果提示高校应关注无亲属从事卫生系统工作的护生,通过各种方式为此类护生提供更多了解护理专业的渠道,如举办相关讲座、定期开展专业答疑、分配学业导师等,培养护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和积极的专业态度,从而增强其职业使命感。

3.2.3 护理学是否为第一志愿对护理学专业本科生职业使命感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第一志愿选择护理学专业的本科护生职业使命感得分高于非第一志愿选择护理学专业的本科护生(P<0.05)。其原因可能是由于第一志愿选择护理学专业的本科生在填报志愿前已经主动了解过护理学的专业特点和职业发展,并对护理学的专业定位和职业价值较为认可,有决心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将来对社会做出更大贡献[8]。而非第一志愿选择护理学专业的学生通常由其他专业调剂而来,对护理学专业不感兴趣甚至有抵触情绪,导致该类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积极,对职业发展也较为迷茫,提示高校和医院应加强此类学生的职业使命感教育,培养其积极的职业态度。

3.2.4 护理职业社会地位认知对护理学专业本科生职业使命感的影响 研究结果显示,认为护理职业社会地位越高的护理本科生其职业使命感得分越高(P<0.05),原因可能是对护理工作的态度越积极肯定的本科护生,其对护理专业的意义和价值就越认同[9],从而更容易激发其对护理职业的热情和兴趣,使护生更强烈地意识到其作为护理工作者所肩负的社会责任与职业使命。该结果提示应从各方面提升护士的社会地位,体现护理工作的技术性、专业性、重要性,促进护士队伍稳定发展,营造良性职业氛围,以提升全社会尤其是护生对护理工作的认可度。

3.3 对策与建议

高校和医院可从以下方面入手,增强护理学专业本科生的职业使命感:(1)加强护生的入校教育,尤其是对护理学专业不够了解的调剂生,可为其建立相关档案,帮助护生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价值取向和人生目标。结合护生的不同特点开展相关辅导活动,定期组织其学习希波克拉底、南丁格尔、白求恩等医学界典型人物的突出事迹,为护生树立榜样,使护生对于救死扶伤的内涵有更加具体的认识,培养其爱岗敬业和仁爱奉献的职业精神。(2)在医学专业课程教学中,可多邀请优秀临床一线医护人员前来授课,以丰富的临床案例触动护生的内心,使护生在学习过程中寻找职业价值,激发职业热情。同时可强化课间见习,鼓励护生在见习期多与患者沟通,通过患者的反馈,感受护理工作所带来的社会贡献和个人成就。(3)高校和医院应加强针对护生的思政教育,如可组织护生学习疫情期间抗疫一线护士的突出事迹,了解事迹背后的故事,如参与抗疫的原因,护理新冠患者时的心理历程,体会护理工作的艰辛、伟大和对社会的重要性,激励护生在未来的工作中努力提升个人价值,增强个人荣誉感及使命感,寻找职业目标。

猜你喜欢
使命感护理学本科生
能为与应为:从本科生成绩单看绩点制的功能
《护理学报》第六届编辑委员会成员名单
幼儿教师感恩特质与职业使命感的交叉滞后分析*
One Heath视角下昆明市高年级本科生抗生素认知与行为
《护理学报》举办“护理科研与论文写作”高峰论坛的第二轮通知
《护理学报》举办“护理科研与论文写作”高峰论坛的第二轮通知
《护理学报》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2019版)
“Without Contraries is No Progression”: Contraries in William Blake’s “The Sick Rose”
An Analysis of the Absence of Maternal Care in The Bluest Eye
雄关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