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彩虹
(厦门市妇幼保健院儿童神经康复科,厦门,361003)
小儿脑瘫是指发育过程中小儿脑部非进行性的运动及姿势发育持续性障碍综合征,可引发活动受限及运动障碍,出现知觉、感觉异常及继发性肌肉骨骼等问题[1]。研究指出,脑瘫患儿因长期疼痛、社交障碍、异常体位等问题而引发睡眠障碍,表现为入睡困难、易醒、睡眠过度等,其生长发育、康复受到严重影响[2]。西医以镇静、安眠等药物治疗为主,但长期用药不良反应较多。因此,需在治疗的同时配合积极的护理干预。中医对小儿脑瘫有较深的认识,常见的特色技术包括耳穴压豆、针刺等,已被证实治疗脑瘫引起的睡眠障碍有效。基于以上背景,为探究耳穴压豆结合针刺治疗的效果,本研究选取我院10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观察耳穴压豆结合针刺治疗脑瘫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厦门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小儿脑瘫睡眠障碍患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排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3~11岁,平均年龄(6.89±2.05)岁;护理前每日睡眠总时长为6~8 h,平均每日睡眠时长(7.16±0.55)h;病程4~12个月,平均病程(8.54±2.31)个月。观察组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3~11岁,平均年龄(6.58±2.03)岁;护理前每日睡眠总时长为6~8 h,平均每日睡眠时长(7.05±0.52)h;病程4~12个月,平均病程(8.42±2.24)个月。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
1.2 纳入标准 1)符合《实用小儿脑性瘫痪康复治疗技术》中关于小儿脑瘫诊断的患儿;2)符合《CCMD-3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中关于睡眠障碍诊断的患儿[3-4];3)符合耳穴压豆、针刺治疗适应证的患儿;4)对研究知情同意,自愿参加本研究的患儿。
1.3 排除标准 1)合并心、肝、肾等器官功能损害的患儿;2)合并精神疾病的患儿;3)合并严重癫痫的患儿;4)存在耳穴压豆、针刺治疗禁忌证的患儿。
1.4 护理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包括饮食护理、用药指导、康复训练等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加用耳穴压豆结合针刺干预。1)耳穴压豆。取穴:神门、交感神经、内分泌、皮质下、心作为主要穴位。心脾两虚者可加脾;肝郁气滞者可加肝、胆;心肾不交者可加肾。患儿取仰卧位,使用探针于患儿耳廓后由上至下进行刺激,确定耳穴刺激敏感部位,患儿出现压痛点则为压豆部位。两侧交替,20 s/穴,力度以耳穴微红为宜,3次/周。2)针刺。使用华佗牌一次性30号毫针(0.3 mm×25 mm)进行治疗,三针组穴:四神针:百会四周旁1.5寸;脑三针:脑户及两侧脑室;智三针:神庭及两侧本神;颞三针:耳尖上方2寸(首针),耳尖前方1寸为第二针,耳尖后方1寸为第三针;手智针:内关、神门、劳宫;加涌泉、安眠。肢体障碍者加手三里、足三里、合谷、曲池、飞扬、阳陵泉;语言障碍、吞咽障碍者加舌三针。针刺得气后留针30 min,行针3次后出针。隔日1次,3次/周。2组均干预2周。
1.5 观察指标 观察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睡眠质量、临床有效率。1)睡眠质量:分别于护理前(入院当天)、护理后(护理后2周)采用儿童睡眠问卷(Children′s Sleep Habits Questionnaire,CSHQ)进行评价,由患儿家长进行填写,该问卷涵盖就寝习惯、入睡潜伏期、睡眠持续时间、夜醒、睡眠焦虑、异态睡眠、白天嗜睡、睡眠呼吸障碍8个维度,共33个条目,每个条目1~3分,分值越大睡眠质量越低[5]。2)参考文献制定疗效评定标准:显效:CSHQ评分<45分,醒后精神状态佳;有效:睡眠时间延长,但增加时间<3 h;无效:睡眠无明显改善[6]。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2.1 2组患者护理前后睡眠质量评分比较 护理后,2组患者CSHQ评分均较护理前降低,且观察组降低程度大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护理前后CSHQ评分比较分)
2.2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00%,对照组为72.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由于小儿的睡眠-觉醒功能尚未发育成熟,易出现睡眠障碍问题。良好的睡眠质量是确保小儿正常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可促进其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和成熟;而睡眠障碍将对患儿的身体器官组织发育产生不利影响,进而导致其学习能力、认知能力发育障碍。因此,加强脑瘫患儿睡眠障碍的干预对于疾病的康复、机体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我国中医学的不断发展,在临床小儿疾病中得到良好的应用。耳穴压豆、针刺具有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等优点,在小儿脑瘫引起的睡眠障碍中取得较好的效果。
中医认为睡眠障碍属“不寐”范畴,多由于阴阳失调、气血失衡所致,而脑瘫患儿多存在先天肝肾亏损、精血不足等,故治疗应以补肾健脑为法。耳穴压豆是在中医基本理论基础上建立的一种特色技术,主要是通过在耳部穴位进行按压刺激,加强神经、血管、脏器之间的联系,从而影响脑神经发挥镇静催眠的作用。中医经络学认为,耳部是手三阳、足三阳经脉及相关脉络的聚集地,而三阴经则与耳相通;通过刺激神门、心、脾等穴位可发挥宁心安神、补肾健脾的功效[7]。针刺主要是针刺皮肤或组织对相应的穴位产生刺激,发挥调节阴阳、健脾益气、补肾平肝等功效,从而达到改善患儿睡眠质量的目的,同时,还能减轻患儿的脑部损伤,促进脑组织细胞的修复,积极改善病情,进而改善睡眠情况[8]。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2周后,加用耳穴压豆结合针刺护理组的CSHQ评分较护理前降低,且低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用耳穴压豆结合针刺的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92.00%,高于常规护理对照组的7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耳穴压豆结合针刺能够显著改善患儿的睡眠情况,较好地控制病情。分析原因在于: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耳穴压豆结合针刺治疗,2种技术能够从不同的途径产生协同作用,从而强化治疗效果,提升临床疗效,故改善患儿睡眠情况的效果更为显著。申思[9]在针刺的基础上对患儿进行耳穴压豆,结果显示临床有效率达到92.90%,高于单纯针刺组的8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研究结果相似,证实耳穴压豆结合针刺能够提升临床疗效,在小儿脑瘫睡眠障碍中应用疗效确切。
综上所述,对小儿脑瘫睡眠障碍应用耳穴压豆结合针刺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其睡眠质量,提升临床疗效。但本研究的缺陷在于未对治疗的安全性进行评价,故在今后的研究中尚需进一步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