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鸿云
(四会万隆医院内一科,广西 四会 526200)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其在临床上较为常见[1]。此病患者可出现呼吸困难、活动受限、体液潴留等临床表现[2]。射血分数减低的心力衰竭是指左室射血分数(指心脏每次收缩时的射血量与心脏收缩前充盈量的比值)<40%的一类心力衰竭。射血分数减低心力衰竭的危害较大,需对此类患者进行积极的治疗[3]。临床上对射血分数减低的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治疗的关键在于改善其心脏的泵血功能,提高其左室射血分数,预防其出现严重的并发症[4]。近年来,中西医结合疗法在射血分数减低心力衰竭的治疗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将90例射血分数减低的心力衰竭患者纳入本研究,探讨用诺欣妥联合参附汤对此类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及对其心室重构及射血分数的影响。
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将我院收治的90 例射血分数减低的心力衰竭患者纳入本研究。其纳入标准是:病情符合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制定的射血分数减低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各项临床诊疗资料真实、完整、有效;入院的时间为2019 年5 月至2020 年12 月;年龄为30 ~60 岁;生命体征平稳;自愿参与本研究。其排除标准是:合并有肺动脉栓塞、心脏瓣膜病、严重的肝肾疾病、恶性肿瘤或传染病;合并有精神疾病或存在认知功能障碍,不能配合开展本研究;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或生命体征不稳定;同期参与其他临床试验或存在其他可能影响本研究结果的因素。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和诺欣妥组,每组各有患者45 例。在常规组患者中,有男性24 例(占53.33%),女性21 例(占46.67%);其年龄为40 ~59 岁,平均年龄为(54.58±4.26)岁。在诺欣妥组患者中,有男性25 例(占55.56%),女性20 例(占44.44%);其年龄为40 ~60 岁,平均年龄为(54.35±4.28)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的开展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的要求。
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吸氧、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扩张血管等治疗,并用螺内酯、阿托伐他汀、美托洛尔等药物对其进行治疗。嘱患者在治疗期间尽量卧床休息,保持低盐、低脂的饮食,避免情绪激动及用力排便。在此基础上,用诺欣妥(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对常规组患者进行治疗。此药的用法是:口服,初始剂量为25 mg/ 次,2 次/d,每2 ~4 周将用药量加倍1 次,维持剂量为200 mg/d。用诺欣妥(其用法同上)联合参附汤对诺欣妥组患者进行治疗。参附汤的组方是:人参15 g、附子15 g。将上述中药材用清水浸泡30 min,先用武火煎煮,再用文火煎煮,共煎煮25 min,取药液200 mL 为1 剂。嘱患者每天服1 剂,分早晚2 次服用。连续治疗30 d 后评估两组患者的疗效。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心功能指标和血生化指标。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和左室收缩末期内径越大表示患者心室重构越严重)和6 min 步行距离,血生化指标包括血清脑钠肽、基质金属蛋白酶-9 和超敏C 反应蛋白。用显效、有效、无效评估两组患者的疗效。显效:治疗后患者的乏力、心悸、气短、肢体水肿等症状明显减轻,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降低≥2 级,左室射血分数提高>10%。有效:治疗后患者的乏力、心悸、气短、肢体水肿等症状有所减轻,NYHA 心功能分级降低1 级,左室射血分数提高5% ~10%。无效:治疗后患者的乏力、心悸、气短、肢体水肿等症状未减轻,NYHA 心功能分级未降低,左室射血分数提高<5%。比较两组患者用药期间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
用SPSS 22.0 软件处理本研究中的数据,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 表示,用χ² 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诺欣妥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56%,常规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0.00%,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6 min 步行距离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诺欣妥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常规组患者,其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和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均小于常规组患者,其6 min 步行距离远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的对比(± s)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的对比(± s)
组别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mm)左室收缩末期内径(mm)6 min 步行距离(m)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诺欣妥组(n=45)36.26±4.10 53.45±5.02 63.26±4.15 46.19±4.42 54.25±5.10 35.82±3.34 191.52±29.35 535.28±28.92常规组(n=45) 36.10±4.28 42.18±4.06 63.11±4.29 50.01±4.76 54.13±5.29 41.92±4.03 190.98±29.10 475.94±21.62 t 值0.18111.7100.1693.9450.1107.8180.08811.024 P 值0.8570.0010.8670.0010.9130.0010.9300.001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脑钠肽、基质金属蛋白酶-9、超敏C 反应蛋白的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诺欣妥组患者血清脑钠肽、基质金属蛋白酶-9、超敏C 反应蛋白的水平均低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生化指标的对比(± s)
表3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生化指标的对比(± s)
组别血清脑钠肽(pg/L)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pg/mL) 血清超敏C 反应蛋白(mg/L)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诺欣妥组(n=45) 659.54±42.15457.52±40.3886.65±3.3546.98±4.4110.26±2.354.78±0.44常规组(n=45)660.27±42.28569.68±51.1986.39±3.2478.23±7.7610.18±2.139.45±0.92 t 值0.08211.5400.37423.4870.16930.719 P 值0.9350.0010.7090.0010.8660.001
用药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表4 用药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对比
老年人是心力衰竭的高发群体。近年来心力衰竭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升高[5]。此病患者的心功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从而可导致其射血分数减低。与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相比,射血分数减低心力衰竭的危险性更高,因此临床上应对此类患者进行积极的治疗[6]。目前临床上多采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等药物治疗射血分数减低的心力衰竭,但部分患者的疗效不理想。诺欣妥是近年来临床上新研发的一种治疗射血分数减低心力衰竭的药物。此药中含有脑啡肽酶抑制剂沙库巴曲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缬沙坦。沙库巴曲可抑制脑啡肽酶的活性,缬沙坦可阻断血管紧张素Ⅱ的1 型受体,二者联用可有效抑制醛固酮的释放,进而起到抗心力衰竭的作用[7]。研究指出,诺欣妥可显著降低射血分数减低心力衰竭患者的再住院率和死亡率。参附汤出自《妇人良方》[8],由人参和附子两味中药组成,是现代中医治疗心力衰竭的经典名方。方中的人参可大补元气、益气固脱,为君药;附子可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为臣药。参附配伍,能上助心阳,下补肾阳,中健脾气,气阳同救,温而兼润,补而能固[9]。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参附汤可增强心肌的收缩力,提高心脏射血的效率,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的血流量,减少心肌细胞的耗氧量,纠正心律失常,抑制血小板积聚,降低血液的黏稠度,进而可起到治疗心力衰竭的作用[10-11]。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诺欣妥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诺欣妥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常规组患者,其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和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均小于常规组患者,其6 min步行距离远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诺欣妥组患者血清脑钠肽、基质金属蛋白酶-9 和超敏C 反应蛋白的水平均低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在对射血分数减低的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用诺欣妥联合参附汤对其进行治疗能显著提高其疗效,改善其血清脑钠肽、基质金属蛋白酶-9 和超敏C 反应蛋白的水平,延缓其心室重构,提高其左室射血分数,且治疗的安全性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