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瑞霞,张长英
(1.喀什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新疆 喀什 844000;2.江苏理工学院 教育学院,江苏 常州 213001)
随着积极心理学的不断发展,众多学者对青少年的学习投入状况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学习投入是学生以充沛的精力进行学习,真正认识到学习的意义,内心对学习充满热情,以较好的心理韧性应对学习困境,沉浸于学习中的状态[1]。据前人研究与总结,学习投入由专注、奉献和活力三个要素组成:在学习时真正体会到乐趣,并沉浸其中,这体现学生学习的专注程度;学生理解并认识到学习本身的意义,勇于接受学习中的挑战,体现了学习投入的奉献程度;学生进行学习时充满热情、精力充沛,对学习时遇到的困难积极应对并坚持学习,这展现了自身的活力[1-2]。目前,对中职生进行的研究发现,中职生的学习状况存在若干问题,如学习目的不明晰[3]、学习兴趣不高[4]、学习方法不当,存在明显的学业倦怠和习得性无助[5][6]34,仅有14.9%的中职生认为自己学到了实用技能[7],上课能坚持认真听讲的中职生也只占少数。
影响中职生学习投入的因素主要包括学生个体和外在环境(主要指家庭、学校)两类[8]。学校是中职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有些研究者对学校气氛与中职生的学习投入进行了探究,学校氛围是中职生学习投入的重要外在环境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中职生的学习投入[9]。班级又是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职生主要且直接接触的学习环境。班级心理气氛是在班集体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师生交往、同伴交往所形成的一种心理风气、态势;是一个班级中处于优势的个体的某些态度和情感的综合表现;是班级的情绪和情感倾向的集中反映[10]163。班级心理气氛是个体的“认知变量”,所以即使处于同一个班级,不同个体知觉到的班级心理气氛也是不同的[11]4,它直接影响班级全体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由于受社会环境和考试制度的影响,中职生一直受他人刻板印象的威胁,处于被忽略的边缘化地位。随着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国家强调职业教育是类型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高质量发展所必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但目前中职生在学习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日益严重且影响了他们对知识、技能的获得和良好职业态度的形成,从而影响了未来一线技工的培养质量。因此,本研究将以中职生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学习投入现状及与班级心理气氛的关系。从班级环境的角度探讨对中职生学习投入产生的积极影响,从而为职业教育工作者更好地教学和管理提供一些建议和启示。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法对中职生的学习投入与班级心理气氛的现状和关系展开调查。
采取整群抽样的方式,随机抽取常州某3所职校的中职生,对 396个样本进行统计可知,男生211人(53.28%),女生185人(46.72%);一年级162人(40.90%),二年级173人(43.69%),三年级61人(15.41%)。
本研究主要调查工具包括学习投入量表和班级心理气氛问卷。
学习投入量表使用Schaufeli在2002年编制、国内学者方来坛2009年修订的中文版学习投入量表[12]。该量表包含奉献(5个题项)、专注(6个题项)、活力(6个题项)三个维度。量表使用李克特7级计分,“1”到“7”分别表示从“从来没有过”到“总是”,程度依次加深。三个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77(活力)、0.74(奉献)和0.75(专注),此修订版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0。
班级心理气氛问卷使用2004年江光荣编制的班级心理气氛问卷[13],该问卷包含五个维度,分别是秩序和纪律(8个题项)、竞争维度(7个题项)、学习负担(7个题项)、师生关系(8个题项)、同学关系(8个题项)。该问卷采用李克特5级计分制,包含6个反向计分题,“0”到“4”分别表示“从不如此”到“总是如此”,程度依次加深,该问卷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8。
中职生学习投入现状从学生总体特点、性别差异以及不同年级之间的差异三个方面来解释。
1.学习投入总体特点
中职生学习投入的总体情况见表1。由表1可知,中职生学习投入总分均值为3.306,此量表为7点式量表,总体学习投入水平较低。中职生在奉献维度均分为3.474,表明中职生不太能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专注维度的均分为3.257,说明他们缺乏对学习的专注性;活力维度均分为3.217,表明他们缺乏一定学习动力。
表1 总体学习投入的基本情况
2.学习投入的性别差异
在本研究中,以性别作为自变量,中职生学习投入总分及活力、奉献、专注三个分维度作为因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得到的结果见表2。
表2 男女中职生学习投入状况的比较
由表2可知,男生和女生在活力、奉献和学习投入总分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即女中职生的学习投入显著高于男中职生。
3.学习投入在不同年级上的差异比较
将年级作为自变量,活力、奉献、专注和学习投入总分作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方差分析结果见表3。
表3 不同年级中职生学习投入的比较
由表3可知,不同年级(包括一、二、三年级)中职生的学习投入并无显著差异。
中职生总体班级心理气氛属于中等水平,结果见表4。
表4 总体班级心理气氛状况的基本情况
由表4可知,中职生班级心理气氛得分M=2.111,总体呈中等水平。在这五个维度中,得分最高的是师生关系,最低的是学习负担。
首先分析班级心理气氛高低分组是否具有差异,然后对学习投入及各维度与班级心理气氛及各维度进行相关分析,并对相关显著性结果做进一步的回归分析。
1.中职生班级心理气氛上的高分组和低分组的差异比较
按照班级心理气氛总分进行升序排序,再进行高低分组,将高分组和低分组作为分组变量,以学习投入总分及各维度为因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如表5所示。
由表5可知,高分组和低分组在学习投入总分及各维度上均有显著差异(P<0.001),表明中职生知觉到的班级心理气氛越好,越能认识到学习的意义并愿意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表5 班级心理气氛在学习投入上的差异比较
2.中职生学习投入与班级心理气氛的相关分析
对学习投入各分量表和班级心理气氛进行皮尔逊相关分析,检验结果见表6。
表6 中职生班级心理气氛与学习投入的相关分析
由表6可知,除了班级心理气氛中的秩序和纪律、学习负担这两个维度与学习投入总分及三个维度不存在显著相关,其他变量之间均呈显著相关(P<0.05)。
3.中职生班级心理气氛与学习投入的回归分析
为进一步研究班级心理气氛与学习投入的关系,以学习投入总分以及各因子为被预测变量,班级心理气氛总分以及各因子为预测变量,采用强制进入法进行回归分析,统计结果见表7。
表7 学习投入总分及各维度对中职生班级心理气氛及各维度的回归分析
由表7可知,0<决定系数(R2)<1,决定系数越大说明回归模型的效果越好,则该因素所起的作用越大,且当P<0.05时,说明该模型是有意义的。班级心理气氛总分与学习总投入的R2=0.089,P<0.001,表明总的班级心理气氛与学习投入回归模型作用虽然不大但具有统计学意义。
中职生班级心理气氛总分与学习投入总分的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见表8。
表8 中职生班级心理气氛与学习投入回归分析
据表8可知,总的班级心理气氛可以对中职生的学习投入状况进行预测,所得线性回归方程为:学习总投入=1.898+0.667×气氛总分。
与统计结果相对应,从中职生学习投入现状、班级心理气氛特点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与讨论。
本研究利用整群抽样对中职生的学习投入状况进行调查,发现目前中职生学习投入总体处于较低水平,由此可见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并没有全身心地投入。一般而言,中职生大部分是中考落榜生,为了未来发展进入职校学习一技之长。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状态相对而言比较差,从而学习投入程度较低,这与武凯悦对中职生学习投入研究所得结论一致[14]13。其原因一是中职生群体来源于初中学业失败未能进入高中就读,为学习一技之长进入职业学校的学生,他们本身学业自我效能感较低[14]10;二是受到社会、家长外界刻板印象的影响,他们学业被重视程度较低,得到的学业支持较少,对自身缺乏自信心,导致整体学习投入水平较低。
研究也发现,中职生在学习投入分维度中,奉献的得分显著高于均值,活力和专注维度得分较低,表明多数中职生奉献程度较高,能够真正理解学习的重要性,愿意在学习过程中奉献自己的热情,全神贯注进行学习[15]67,但是他们在学习中缺乏该有的毅力,面对学习困境时缺乏一定的心理韧性。姬玉美在对中职生的厌学调查中也发现中职生的自我控制和意志力较差,易出现逆反和对抗心理[16]。这是因为中职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对自我认识不完善且缺乏自我管理能力。因此,职业学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知识和技能,还要注重培养中职生学习的意志力,教会中职生学习的方法和技巧,使中职生学会自觉、主动积极地学习[17]。
统计结果表明,男女生的学习投入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女生在活力维度、奉献维度和学习投入总得分上高于男生,说明女生相比男生更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受传统文化男主外女主内的影响,社会普遍认为女性应以家庭为重。由于这种性别刻板印象,在择业和就业过程中,部分工作的就业机会对于女性来说是不平等的。因此,为了使自己在就业过程中更具优势,女生相比男生会更努力地学习,全神贯注投入学习中,努力提升自己[18]。这与王思思调查得出中学生男女学习投入水平无显著差异的结论不一致[19]33。原因可能是由于学生在入学时很少人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所要学习的专业,通常大部分人随大流或者依靠家长参照或者社会的趋势,认为女生应该从事一些文字类的工作,如英语、会计等专业,男生将来应该从事一些逻辑思维较强的工作,如计算机、机械等专业;对于不能依据自己兴趣选择的专业,女生较男生更易接受和适应,导致女生的学习投入水平显著高于男生。
本研究的结果表明,中职生班级心理气氛总体上处于中等水平,低于高中生的班级心理气氛水平。有研究者调查得出高中生班级心理气氛处于中等以上水平[20]。中职生和高中生都是完成初中学业之后继续进行学习,且处于同一年龄段,但班级心理气氛水平存在差异。一是管理方式不同,高中生全封闭管理,秩序和纪律方面要求更严格,中职学校对这方面管理较为宽松,例如:大部分高中明确禁止学生带手机,一旦发现将按照学校规定从严处理,且对其他各方面问题乃至发型、服装都进行了统一规定,这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学校秩序和纪律,班主任落实这些规章并监督学生,也有助于班级心理气氛的和谐。二学业要求不同,高中生面临高考,学业负担较重,竞争氛围较强,教师支持、父母支持较多。相比较之下,中职学生进入职校主要目的是学习一技之长进入社会参加工作,中职生的学习包含知识和技能两方面,与一直学习书本知识的初高中生相比,升学的压力较小[21],故竞争以及学习负担处于中等以下水平。因此,中职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秩序和纪律的管理,构建良好班级心理气氛。中职生在师生关系维度中的得分呈中等以上水平,是中职生感知到的班级心理气氛最高的一项,由此可知,中职生的师生关系较为和谐,中职生与教师之间相处融洽。这与大部分研究结论一致,中职教师与学生互动风格较为亲和,班主任的管理方式较为民主[22],师生关系是和谐的。
根据勒温的群体动力学理论,群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个体之间都是互相影响的。在良好的同伴关系、充足的班级凝聚力以及教师的正确领导之下,班集体成为一个有活力的整体。此时班集体就是一个强有力的心理场,这个心理场是由班级中每个个体的心理和行为构成,同时也影响着每个人的心理和行为。良好的师生和同学关系,可以使中职生在学校和班级中快乐地生活,高效地学习。
从班级心理气氛与学习投入的相关分析结果可以发现,班级心理气氛中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和竞争这三个维度与学习投入存在显著相关。同伴关系对中职生的学习投入既可能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也可能起到消极的阻碍作用,此结论与燕良轼等人所做研究的结论一致[23],这是因为在同伴关系中,同时存在同伴支持和同伴压力。同伴支持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投入水平,同伴压力则会降低学习投入水平。当中职生与全身心投入学习的同伴(学习投入水平高于自己)进行交往时,获得同伴支持多于同伴压力,同伴关系可以提高他的学习投入水平;而大部分中职生一般倾向选择与自己学习投入水平相当的同伴交往。因此,教师和家长应共同引导和帮助中职生建立有利于提高学习投入的同伴关系。
师生关系与中职生的学习投入也存在显著相关,中职生这样的青少年更需要父母以外的重要他人的支持,而教师就是主要的支持来源[24]。这也与大部分研究结论一致。教师提供的安全感越多,学生学习投入也越高[25],且师生关系可以正向预测学生的学习投入。此外,教师对学生的支持度、期望等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努力度和坚韧性,所以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非常必要的。
同学之间适当的竞争也会激励中职生更加投入学习,竞争与学生的学习投入存在显著正相关[26]30,同时竞争也可正向预测学习动机[27]24。营造合适的竞争氛围,形成较好的班级心理气氛,利于中职生提高学习动机,增加学习投入,积极主动全身心地进行学习。本研究证实了班级环境对于中职生的学习投入具有重要的影响[28],直接影响学生的良好身心发展与个性的形成[29]。
班级心理气氛可以预测中职生的学习投入状况,良好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和积极的竞争态度促进学生全神贯注进行学习。这一结论也验证了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理论,班级属于学生学习和生活直接接触的微观系统,内隐潜在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习。
第一,中职生的学习投入属于较低水平,学生的奉献、专注和学习动力都处于较低水平;女生的学习投入水平显著高于男生。
第二,中职生的班级心理气氛处于中等水平,其中师生关系较好,学习负担较低。
第三,班级心理气氛与学习投入存在显著相关,其中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和竞争三个分维度也与学习投入总分存在显著相关。班级心理气氛越好,中职生就有越高的学习投入水平。通过回归分析可知,班级心理气氛对中职生的学习投入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根据研究结论及中职生学习现状,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投入,营造良好班级气氛,主要提出以下建议。
1.提高中职生的自控力和专注程度
针对中职生的学习投入处于较低水平,中职生在学习时精力和专注程度较低、自我控制力差的问题,任课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教会他们学习策略,使学生摆脱依靠长久的时间和耗费大量的体力来提升成绩的烦恼,寻找适合自身特点和现在学习状况的方式方法进行学习,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任课教师不仅在课堂上传授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还可以通过帮助学生设立合适的学习目标,通过提升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以及自我效能感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投入水平。有研究表明成就目标定向影响学生的学习投入[26]30。班主任应开展相关的主题班会,指导学生尽早根据自身优势、周围环境以及社会需要做好职业规划,并将计划落实到每一天的学习中,使学生真正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从而增加对学习的专注程度,并抵制学习过程中的各种诱惑,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
其次,女生学习投入水平高于男生。针对这一性别差异,教师可以设置男女生互相合作或者一对一互助小组,学生之间互相监督,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投入水平。学校也可以在学生入学一年之后,推行转专业政策。学生进入学校学习本专业一年后,感觉对此专业学习兴趣不大,与家长沟通并获得家长同意,且通过转专业资格考试,在二年级时可攻读自己喜欢的专业。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投入水平,也能避免学生先前不了解所学专业导致学了并不擅长也不喜欢的专业却无法改变的问题。
2.营造合适的班级竞争氛围
根据本研究,中职生班级心理气氛处于中等水平,其中竞争维度得分处于中等以下水平。在相关分析中,竞争与学习投入存在显著相关,适当的竞争氛围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投入[30]。因此,任课教师可以依照中职生本身技能性较强的特点探索合适的教与学的模式。采取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改变以往的“一言堂”的“静止”教学模式为“实践交互自主”的三维动态教学模式,集知识学习、技能培养、职业精神培养为一体,将课堂讲授、小组学习、个体学习相融合,创设线上线下混合教学、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等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有机联动,从而凸显出“实践中创智慧”“交互中得共进”“自主中激发展”的有活力的三维立体课堂特性[31],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竞争氛围。在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的同时,既能避免高竞争状态下的紧张和焦虑,又能激发适当程度的竞争氛围,使中职生在合作中拥有适当程度的竞争,提高学习投入水平。
3.增加学生多样化学习任务
中职生的学习负担较低,可以通过增加多样化学习任务适当充实他们的学业,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依据新课改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中职生本身特点以及社会对中职生提出的要求,布置多样化学习任务,促进中职生全面发展。中职生作为社会发展的后备技能型人才,技能操作和理论知识的学习都非常重要。因此,任课教师不仅要认真备课授课,提高课堂效率,更要统筹兼顾学生理论与技能的学习。首先,任课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增加游戏型学习任务,通过设计生动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参与其中,高效愉悦地完成学习;其次,对中职生来说,学习和掌握技能操作尤为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训练学生的操作技能,布置相应的操作性任务,在完成任务过程中,使学生不仅掌握了操作技能,也增强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最后,针对不同知识储备的学生,布置阶段化、层次化的学习任务。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布置基础性的学习任务,让他们掌握基础的知识和技能即可,对于学习效率高、知识储备好的学生在完成基础任务的基础上,布置有相对难度的任务,进一步提升这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取消考试排名,避免唯成绩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摒弃先前的结果性评价,对学生采取过程性评价和增值性评价方式。
4.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本研究中,师生关系与中职生的学习投入存在显著正相关。当学生感知教师支持越强烈,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学习投入越大。同样,教师对学生态度亲和,与学生合理沟通,对学生有所期望,学生的学习投入水平越高[32]。构建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主要有以下几种措施:首先,教师加强班级制度建设。教师应加强班级的环境、设施以及制度等方面的建设,为学生创建一个和谐的良好班级氛围。利用好榜样作用,对于班级中遵守纪律各方面做得好的学生给予及时的奖励,并通过与班级学生建立契约,师生共同遵守契约以更好地管理班级。其次,教师做好言传身教。作为教师要明确自身的职责,关心、爱护学生,不管是在学习还是在生活中,言传身教,成为学生的榜样和良师益友。社会学习理论提出,人的思想和行为不仅受直接经验的影响,还受到间接经验的影响。他人行为得到奖励会促使个体也发生这种行为,同样,他人行为受到惩罚,个体也会抑制自己不去做出这种行为,所以教师一方面做好榜样,在言行举止上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要求学生不迟到早退,教师也要按时上下课,高质量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最后,形成民主型班级管理风格。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管理者,除了管理班级,与学生之间的相处方式也很重要。有研究表明,班主任的互动风格影响学生的学习投入水平,班主任与学生互动时亲和性越强,学生的学习投入水平越高[33]。因此,作为班主任一方面需要加强对班级的管理,监督学生遵守纪律,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学习习惯;另一方面班主任也应注重班级管理的方式方法,形成亲和性较强的民主型管理风格。
5.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本研究发现同伴关系与中职生的学习投入存在显著相关,同伴关系对中职生的学习投入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同伴支持对中职生的学习投入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同伴压力则对学生的学习投入具有消极影响[34]。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促进彼此的学习。中职生正处于青春期,正值自我意识的“第二次飞跃”。膨胀的“自我”更容易造成思考问题偏激,同学之间更容易出现一些冲突和矛盾。作为教育工作者尽可能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关注学生此阶段身心发展的特点。班主任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也要关注学生的平时生活,对于学生人际交往发生的一些问题进行深入全面的调查,开展相关主题班会,传授学生情绪调节以及人际交往的技巧;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针对学生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开展相应主题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共同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除以上因素外,在个体的学习与成长中,家庭也尤为重要。家庭氛围、父母教养方式等都影响着个体的思想和行为,有研究发现亲子沟通与中职生的学习投入之间存在显著相关,父母与孩子的沟通内容越倾向于学习,越能正向影响中职生的学习投入水平[34]。因此,职业学校管理者需要发挥家庭教育的积极性,给家长传授良好的教育方法和技巧,积极引导家长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通过家校共同合作,促进中职生健康积极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