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部学习平衡的形成及其对绩效的动态影响研究

2022-04-06 01:20李树文罗瑾琏
财经论丛 2022年4期
关键词:动态性环境能力

一、引 言

当今世界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交织叠加,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加速演进,外部环境处于常态化的变动之中,而如何管理和应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成为企业面临的核心挑战。组织学习被认为是有效应对环境动态性与复杂性的重要方式,能够为组织获得持续竞争优势提供知识动力。但在组织学习进程中,内部学习与外部学习是两种具有相反张力且相互关联的学习活动,企业若采取任何单一学习活动均会陷入“自我强化”的循环困境。为此,企业如何有效平衡内部学习与外部学习以实现均衡发展则是当前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为了解决内外部学习间如何实现平衡的问题,学者们从知识层面的外部视角广泛探讨了学习平衡的影响因素,如外部知识分布、知识网络等等,但却忽视了企业内部能力对学习平衡的影响。近期部分学者强调组织容错能力作为一种反映组织为员工提供容错环境、鼓舞先行先试的内部能力,其很可能促使组织成员间进行内部对话与外部互动,实现内部资源分享与外部资源攫取间的平衡,并在平衡中创造绩效。而Huy更是直接指出诺基亚在智能手机市场的失利源于学习惰性,而构建容错机制、营造容错氛围、塑造容错能力是有效激发组织学习活力的重要途径。为此,本文的首要目的在于试图从组织容错能力视角解析动态环境下组织内外部学习平衡的形成机制。

进一步,从内外部学习本身来看,当前研究借鉴结构性与情境性双元的观点提出了组织学习共时性平衡与序时性平衡的概念。其中,序时性平衡是指当企业由于资源有限等原因只能在时间维度上排列内外部学习,并致使内外部学习间在组织学习的两端形成难以调和的替代效应;而共时性平衡是指企业可以同时兼顾内外部学习。尽管这一观点从内外部学习间关系方面揭开了学习平衡的形成机理,但企业应当何时选择哪类学习平衡及其如何推动企业获得绩效优势的问题尚未得到解答。为此,本文第二个目的在于试图从生命周期视角剖析这一问题。

二、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一)内外部学习及其平衡与绩效的关系

从知识来源属性看,组织学习可以被分为注重效率性的内部学习与注重创造性的外部学习。近期,众多研究指出,由于内外部学习间的不同职能及对组织资源的不同需求,对二者进行平衡显得尤为重要。学习平衡是指内部学习与外部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形成一种相对匹配与协同的学习状态。根据王凤彬等学者的创新平衡观点,当平衡度较低时,内外部学习处于一种不平衡状态,此时体现为“高外部-低内部”或“低外部-高内部”;当平衡度较高时,内外部学习处于一种平衡状态,“低外部-低内部”属于低能平衡状态,“高外部-高内部”属于高能平衡状态。

根据动态能力的观点,当在“高内部-高外部”组织学习平衡状态下,组织可以同时通过外部重构与内部整合两种途径获得知识资源。组织绩效的获得源于组织对内部既有知识的整合与优化,并通过隐性知识外显化或显性知识社会化过程将整合后的知识应用于组织活动中。部分研究指出,组织在知识资源配置过程中需要兼顾内部整合与外部互动两个过程,如员工通过跨边界互动带入外部知识以及推动知识在组织内部传播的过程,为组织拓展产品、优化流程提供前沿知识资源;而员工通过共享、协作等方式整合内部既有知识的过程,为维护绩效稳定提供异质性资源基础。当在“低外部-低内部”组织学习平衡状态下,组织有三种学习策略,分别是优先提升外部学习、优先提升内部学习及同时提升内外部学习。优先提升单一学习会打破组织的低能学习平衡,而同时提升内外部学习能够促使组织从低能平衡直接转向高能平衡。相比“低能-不平衡-高能”的平衡路径,“低能-高能”的平衡路径更能快速、显著提升组织绩效。路径依赖研究显示,单一强化任何一种学习均会致使组织陷入特定学习不断强化的恶性循环怪圈,而同步强化两种学习很可能为破解这一怪圈提供新思路,进而由于两种学习间的交互效应而扩大绩效优势。为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为了达成进一步解决上述问题,城市不仅有建筑,还要有基础设施和地理信息,这三方通过合流,把这三者模型化叠加起来就是CIM。因此,这是智慧城市的基础。与建筑同构,城市也包括物质构成、空间构成、性能构成和文化构成。(如图2所示)

H1:相比“低内部-低外部”学习平衡,“高内部-高外部”学习平衡更能带来高组织绩效。

在“低外部-高内部”不平衡状态下,企业有两种学习策略予以选择:一是持续强化内部学习的“取长”策略,二是提升外部学习的“补短”策略。在“取长”策略下,组织更趋于采用整合与优化既有知识的方式获得绩效,着眼于在“红海”市场中深度嵌入,如通过成员间持续对话、共享知识、参与决策等活动来提升知识稳定性,进而维护现有绩效优势。但长期强调内部学习可能会致使组织在内部知识维度上不断自我强化,并表现出一种内部学习方面的“过犹不及”效应。为此,众多学者在平衡研究中更主张“补短”策略。在“补短”策略下,组织更倾向于采用攫取与探索前沿知识的方式获得绩效,着眼于在“蓝海”市场中广度拓展,如通过鼓舞组织成员进行跨边界互动、组织外部冒险等活动来提升知识异质性,进而拓宽绩效来源渠道。

H3:当内部学习弱于外部学习时,两者未达到平衡前,加强内部学习有利于绩效提升。

与上述情况类似,在“高外部-低内部”不平衡状态中,企业仍然可以选择持续强化外部学习的“取长”策略或提升内部学习的“补短”策略。在“取长”策略下,虽然持续进行外部学习能够为组织带来更多前沿知识,打破组织内部固有知识结构以及拓宽知识场域边界,但这仍难以打破路径依赖效应,并表现出在外部知识维度上进行自我强化带来的知识获得成本过高,这不益于组织获得长期绩效优势。而在“补短”策略下,适度内部学习的知识提炼能够一定程度上降低外部学习的知识获得风险,并与外部学习的探索性知识形成交互效应,进而提升绩效。基于这一分析,提出如下假设:

H2:当外部学习弱于内部学习时,两者未达到平衡前,加强外部学习有利于绩效提升;

由上述分析可见,污泥热裂解产物中有很多可以再利用的成分,除了可以用作制备燃料外,还可以作为化工原料,实际应用中可根据所需要的目标产物选取合适的热解反应条件。

随着消化道疾病发生率的升高,无痛胃肠镜检查具有广阔的使用范围,通过胃肠镜检查,临床医生可清晰直接的观察患者的病变情况,提高检查全面性及准确性[2] 。但由于多数患者胃肠镜检查不够了解,导致患者对检查出现抵抗心理,致使检查无法顺利进行,影响检查结果,对救治造成延误[3] 。因此,有效的护理干预对无痛胃肠镜检查患者显得尤为重要。常规护理仅能满足患者常规护理要求,对患者心理护理及健康指导较少,不能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需护理人员探讨更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

(二)组织容错能力通过学习平衡对绩效影响的周期演进过程

组织容错能力是指组织塑造实验和容错环境、鼓舞员工先行先试的能力,是一种典型的组织动态能力。基于动态能力的观点,组织学习能力形成源于组织内部的制度结构,而容错能力作为情绪构面组织深层结构的具体体现,其所产生的组织共享逻辑以及关于组织价值的共有信念,能够推动组织内部及组织间产生知识互动,并获取学习增益效应。例如通过提供容错环境、鼓励安全试验触发组织成员冒险或内部对话,形成高质量的群体决策,进而影响组织绩效。Huy最初基于情绪层面提出了组织容错能力的概念,并指出容错能力能够直接导致组织学习,例如组织容错能够促使未经审查的尝试或错误合法化,降低组织成员的学习成本与创新风险,进而提升组织绩效。Akgün等学者进一步指出,组织的容错能力可以降低成员冒险的心理风险,进而激发其新构想发展意愿,并提升高绩效工作动机。为此,我们主张组织容错能力能够为群体成员提供学习环境,提升内外部学习平衡,并提出如下假设:

H4:组织容错能力对学习平衡具有正向影响。

(2)以小组为单位摆出不同的边长不同的正方形或长方形图案,并以表格的形式记录其长、宽和面积,观察三者之间的关系。

H5:内外部学习平衡在组织容错能力与组织绩效间起中介作用,且在初创期与成熟期学习平衡为序时性平衡,在发展期为共时性平衡。

外部环境是影响组织行为链条的重要权变要素,它的变化决定着组织配置资源的方式与途径。在复杂环境中,环境动态性被认为是关注外部环境稳定性的典型构念,指供给波动、产品需求及整个供应链带来的环境不确定程度和环境变化速度。当前众多动态性环境的研究主张高动态环境在组织行为链条中发挥“鲶鱼效应”,它能够刺激组织资源流动,调动一切资源提升环境稳定性。但也有少数研究在积极影响的基础上提出,在“鲶鱼效应”的背后还存在“分流效应”,即高度不确定迫使组织调用组织内部资源稳定环境及增加战略确定性,进而减少了组织用于其他活动的资源总量,这不益于提升组织绩效。部分学者认为这种不一致很可能是由不同生命周期的企业在应对环境动态性时的资源可供性决定的。具体而言,高环境动态性更不益于初创期与发展期企业获取绩效,这是因为它们具备的资源不足以同时应对高度不确定与组织发展,即动态性环境稀释了组织通过营造容错环境平衡学习活动的资源。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众多中小企业无法满足动态环境的资源需求,进而纷纷宣布破产。而在成熟期,组织具备充足的资源,且组织结构相对健全,能够稳健应对外部环境带来的不确定性。反之,低动态性环境更能使初创与发展期企业获得生存与发展机会,进而在短期内通过先行先试的资源攫取与集思广益的资源整合获得绩效优势。为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6:在初创与发展期,环境动态性对学习平衡的中介过程具有负向调节作用。

为了更形象地揭示内外部学习与组织绩效的关系,本文以外部学习为X轴,以内部学习为Y轴,组织绩效为Z轴,拟合构建了图2所示的三维模式图。由图可知,从“低外部-低内部”学习(前角)到“高外部-高内部”学习(后角)大致呈直线上升关系,而从“高外部-低内部”学习(右角)到“低外部-高内部”学习(左角)大致呈倒U型关系。同时,与“高外部-低内部”学习(右角)或“低外部-高内部”学习(左角)相比,“高外部-高内部”学习(后角)具有更高的组织绩效。这表明当内外部学习处于不平衡状态时,“补短”更能带来高绩效。假设H2与H3得到支持。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低外部-高内部”学习(左角)与“高外部-低内部”学习(右角)、“低外部-高内部”学习(左角)带来的组织绩效并无显著差异,为此当处于“低外部-低内部”学习的低能平衡状态时,提升任何一种学习方式,均不能带来更高绩效。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调查

本研究的调研对象为北京、上海、天津、河北省、山东省等区域的科创企业管理者。研究为了保证数据质量,降低填答偏差,在收回问卷后,按照以下标准筛选调研企业:在技术研发等领域形成一定特色;要求每家企业须至少3名高层管理者填写问卷,并在数据分析部分做平均值处理。最终收集初创期企业问卷76份,发展期企业问卷201份,成熟期企业问卷164份。组织特征如下:电子通信行业企业占17.8%,机械制造占22.1%,生物医药占15.6%,化工食品占32.0%,软件服务占7.7%,其他占4.8%;企业规模25—50人占15.6%,50—200人占21.1%,200—500人占21.9%,500—1000人占10.5%,1000人以上占30.9%;企业所有制性质中国有企业占38.2%,民营企业占28.9%,三资企业占32.9%;样本企业市场份额远远小于最大竞争对手的占6.1%,小于最大竞争对手的占35.7%,与最大竞争对手相当的占32.9%,大于最大竞争对手的占18.9%,远远大于最大竞争对手的占6.4%。管理者特征如下:男性占60.1%,女性占39.9%;高中学历占6.6%,大专占17.8%,本科占50%,硕士占20.6%,博士占5.0%;工作年限1—2年占22.6%,3—5年占34.9%,6—10年占25.7%,10年以上占16.8%;年龄小于25岁占17.9%,25—35岁占57.2%,35—45岁占11.8%,45—60岁占13.1%。

(二)数据测量

组织容错能力采用Akgün等发展的量表,共3个条目,Cronbach’s alpha系数为0.829。环境动态性采用Jansen发展的量表,共3个条目,Cronbach’s alpha系数为0.806。组织学习中的外部学习、内部学习采用Alegre修订的组织学习量表,共6个条目,Cronbach’s alpha系数分别为0.737、0.903。组织绩效采用Jimenez-Jimenez修订的量表,共4个条目,其中“1=远低于竞争对手,5=远高于竞争对手”,Cronbach’s alpha系数为0.787。企业生命周期借鉴陈红等学者的研究,采用财务上的界定标准,即经营、投资与筹资活动的净现金流量组合为负、负、正时,表明企业处于初创期,为正、负、正时,处于发展期,为正、正、负时,处于成熟期,为负、正、负时,处于衰退期。本文借鉴已有研究,将所属行业、组织性质、组织年限、组织规模等设置为组织特征控制变量。

四、实证结果分析

(一)因子分析

本研究运用Lisrel 8.7结构方程对构念间的区分效度进行检验,分析结果见表1。由比较可知, 在各因子模型中,五因子模型的拟合度最好。其中,χ=399.31,df=77,RMSEA = 0.096,小于阈值0.1;GFI=0.90,CFI = 0.94,NFI = 0.92,大于阈值0.9。除五因子基准模型外,本文对变量间组合的四个竞争模型(四因子模型、三因子模型、二因子模型、单因子模型)进行检验,其拟合优度均弱于五因子模型,表明本文的五个变量之间具有良好的区分效度。此外,研究进一步采用因子载荷、平均萃取方差(AVE)、组合信度(CR)等指标测量构念间的效度。结果显示,组织容错能力、内部学习、外部学习、环境动态性、组织绩效的因子载荷分别为0.835—0.907、0.872—0.952、0.671—0.893、0.790—0.924、0.731—0.826,均大于阈值0.5;AVE分别为0.755、0.840、0.660、0.728、0.611,均大于阈值0.5;CR分别为0.902、0.940、0.852、0.889、0.862,均大于阈值0.7,这表明各构念间具有良好的收敛效度。

(二)描述性统计分析

表2列示了研究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及相关系数。结果显示,组织容错能力与各变量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而内部学习与外部学习具有中度相关关系(r=0.228, p<0.01)。这符合理论预期,为假设检验奠定了数据基础。

1.1 资料来源 对西电集团医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8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纳入标准: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性激素6项检查,均初步证实有盆腔疾病存在;排除标准:将其他因素引发的不孕等患者排除在外。依据治疗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腹腔镜术联合GnRH-α治疗组(联合组,40例)和单纯腹腔镜术治疗组(单独组,40例)两组。联合组患者年龄24~41岁,不孕时间1~9年。单独组患者年龄25~41岁,不孕时间2~9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三)假设检验

1.内外部学习平衡的内部机制检验

为了明晰组织绩效导向下内外部学习在内部如何实现平衡,本文首先采用多项式与响应面分析检验内部学习与外部学习在不同水平下组织绩效的变化情况,结果如表3所示。在假设检验前,依据响应面分析的标准,本文对样本分布比例进行统计。结果显示,外部学习大于内部学习的样本比例为61.18%,二者一致的样本比例为18.64%,外部学习小于内部学习的样本比例为20.18%,均大于阈值10%。这表明本文的样本结构可以采用响应面分析方法。遵照以往研究建议,构建=++++×++的回归方程,其中为常数项,等均为回归系数,e为误差项,为外部学习,为内部学习。表3结果显示,沿一致线(=),横截面的斜率为正(斜率=0.32, p < 0.01),说明“高外部-高内部”学习比“低外部-低内部”学习能够带来更高的组织绩效;一致性曲率不显著(曲率=0.00,),表明“低外部-低内部”学习与“高外部-高内部”学习存在线性关系。假设H1得到支持。沿不一致线(=-),横截面的斜率并不显著(斜率=0.06,),这表明“高外部-低内部”学习与“低外部-高内部”学习间带来的组织绩效并无显著差异;不一致性曲率显著为负(曲率=-0.10,p < 0.05),表明“高外部-低内部”学习与“低外部-高内部”学习间存在倒U型关系。

综上所述,本文提出图1所示研究模型。

201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2]文件,指出“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这是新中国成立62 a来中共中央首次系统部署水利改革发展全面工作的决定。文件强调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要建立“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为今后的水权改革指明了方向。

2.内外部学习平衡的外部机制检验

为了明晰组织绩效导向下内外部学习在外部如何实现平衡,本文根据响应面分析结果,将系数代入=++++×++回归方程,计算得到集区变量——学习平衡,并采用层次回归分析方法检验组织容错能力如何实现学习平衡,进而提升绩效。首先,本文进行整体样本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在M4基础上,M5显示组织容错能力对学习平衡具有正向影响(β=0.265, p<0.01)。假设H4得到支持。在M6基础上,M7与M8分别显示组织容错能力对组织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β=0.316, p<0.01),学习平衡对组织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β=0.164, p<0.01)。在M7基础上,将内外部学习及平衡引入方程,发现学习平衡对组织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β=0.149, p<0.01),且容错能力对组织绩效的影响由0.316降为0.187,这表明学习平衡在容错能力与组织绩效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假设H5得到部分支持。

经过多年努力,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已经成为最大的碳减排国,各项约束性指标基本如期实现,建立起较为完备的应对气候变化顶层设计,能力建设不断提高。

研究采用Bootstrapping法检验调节作用,结果如表5所示。表5的左半部分条件间接效应显示,在高环境动态性下,组织容错能力通过学习平衡对组织绩效的影响效应为0.127,95%CI为[-0.113, 0.416],包含0,这表明高环境动态性在学习平衡中介作用中不具有显著调节效应。在低环境动态性下,其影响效应为-0.209,95%CI为[-0.336, -0.089],不包含0,这表明低环境动态性在学习平衡中介作用中具有显著调节效应。但这并不能说明高环境动态性与低环境动态性间具有显著差异。为此,本文对INDEX指标进行了分析,表5右半部分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显示,INDEX为-0.243,95%CI为[-0.468, -0.088],不包含0,这表明高低间具有显著差异,即环境动态性对容错能力通过学习平衡对组织绩效影响的间接关系具有显著负向调节作用,假设H6得到支持。

为了更形象地解释环境动态性的调节作用,研究通过运行Johnson-Neyman方法计算出95%置信带的具体显著域数值,如图3所示。当环境动态性的取值大于3.55(满分为5分)时,容错能力通过学习平衡影响组织绩效均是显著的。

既有研究将学习平衡分为共时性平衡与序时性平衡。近期众多研究者开始从企业生命周期视角探索平衡的动态演化规律,他们认为企业生命周期能够作为平衡演化的时间因素。具体而言,初创期企业具有资源稀缺性特征,有限的资源总量不能同时满足内外部学习的资源需求,企业只能在两类学习活动间予以权衡,并将资源用于其中一种学习活动,形成内外部学习的相互替代,进而采用时序性平衡模式。相较初创期企业,发展期企业具有更完善的组织结构与更强的资源基础,这能够保障企业通过情境性分离策略同时兼顾内外部学习,如建立多个部门来分别承担不同的学习职能,形成内外部学习的相互协同,进而采用共时性平衡模式。相较发展期企业,成熟期企业更强调多元化市场开拓,这要求企业需以外部学习作为市场开发的基础性工具,以内部学习作为辅助性工具,进而采用先外部学习、后内部学习的序时性平衡模式。综合假设H4,提出如下假设:

为了验证假设H5及更准确地解释组织容错能力对学习平衡的影响,本文进一步在企业生命周期各阶段分别检验其影响作用。借鉴既有研究的方法,本文以“∣外部学习-内部学习∣”表示内外部学习的共时性与序时性平衡模式,二者的差值越大表示共时性程度越小,序时性程度越大。表6列示了各生命周期阶段检验的结果,结果显示,各阶段组织容错能力对学习平衡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但M16、M18和M20表明,在初创期组织容错能力对组织绩效具有显著负向影响,而在发展与成熟期却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同时,M17显示∣外部学习-内部学习∣对组织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β=0.261, p<0.1),且该变量的平方项对组织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这表明外部学习与内部学习差值越大,组织绩效越高。可见,初创期企业不宜追求内外部学习的同时平衡,而应允许两种学习方式存在一定程度差异。为此,该时期应选择序时性平衡。同理,M19显示∣外部学习-内部学习∣越大,组织绩效越低,此时发展期企业更宜选择二者的共时性平衡。与初创期类似,成熟期企业应选择序时性平衡模式。假设H5得到支持。

医学模式是人类在认识自身生命过程,对抗疾病的实践中获得的对医学的总体认识。不同时期,人们对健康、疾病、致病因素等认识上存在着差异,便形成了与医学发展程度相适应的不同医学模式。人类历史上,医学模式多次更替,从神灵主义医学模式到自然哲学医学模式,再到生物医学模式至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2]。

在墨西哥,竹建筑是反映社会不平等现象的象征,居于社会底层的土著居民是唯一认识到竹子优良的环境和力学性能的群体。但是,随着最近国内政治制度的改变,人们更多地关注社会的不平等现象,竹子将有助于缓解墨西哥当前面临的经济、生态和社会问题。

本文进一步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采用法检验环境动态性的调节作用差异,结果如表7所示。在初创期低动态性环境下,组织容错能力通过学习平衡影响绩效的条件间接效应为0063,95为[-0002, 0188],包含0,而在高动态性环境下,该效应为-0400,95为[-0778, -0035],不包含0,且为-0032,95为[-0582, -0032],不包含0,这表明高低间具有显著差异,环境动态性具有显著负向调节作用。在发展期低动态性环境下,组织容错能力通过学习平衡影响绩效的条件间接效应为0063,95为[0042, 0092],不包含0,而在高动态性环境下,该效应为0023,95为[-0004, 0050],包含0,且为-0032,95为[-0066, -0008],不包含0,这表明高低间具有显著差异,环境动态性具有显著负向调节作用。在成熟期低动态性环境下,组织容错能力通过学习平衡影响绩效的条件间接效应为-0012,95为[-0074, 0028],包含0,而在高动态性环境下,该效应为-0003,95为[-0032, 0007],包含0,且为0006,95为[-0013, 0055],包含0,这表明高低间不具显著差异,环境动态性不具显著调节作用。

类似地,图4绘制了环境动态性的有调节的中介效应示意图。可知,在企业的初创期与发展期,环境动态性始终具有显著负向调节效应。

区域地层主要有大哈拉军山组(C1d)、阿克沙克组(C1a)、下二叠统铁木里克组(P2t)、中~下侏罗统水西沟群(J1-2Sh)、第三系(N),以石炭系为主体。

综上所述,本文总结如图5所示的外部环境下容错能力通过学习平衡影响绩效的周期演进过程。

细胞凋亡检测:用含有不同浓度雷公藤内脂醇的培养液培养PC3细胞24 h后收集细胞,分别收集2×106 个细胞,用PBS洗涤3次后将细胞充分混匀,再用75%的乙醇固定,4 ℃静置一夜。用PBS洗去乙醇后加入5 μl Annexin.V液和5 μl PI液,混匀,4 ℃避光染色,15 min后立即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

五、结论与启示

组织学习是应对和驾驭环境不确定性的重要手段,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形成具备持续创造力的组织,才能在环境变化中不断谋求绩效优势的新途径。内部学习与外部学习作为组织中两种不可或缺且截然不同的组织学习方式,组织时常会陷入如何对二者进行平衡的困境。为了解决学习平衡的问题,本文从三个方面着重开展研究:一是从学习平衡的外部视角来看,引入容错能力与环境动态性,试图揭示复杂环境下容错能力对学习平衡的影响;二是从学习平衡的内部视角来看,探索了从不平衡到平衡、从低能平衡到高能平衡的过程;三是引入企业生命周期这一表征时间的变量,试图揭示不同阶段学习平衡的类型及其演化规律。

(一)理论贡献

本文的理论贡献体现为三方面:首先,虽然以往研究曾从知识分布、知识网络等视角探讨了学习平衡,但却存在两方面不足:一方面,以往研究将学习平衡作为一种知识组合结果,认为不同的知识特性导致了学习平衡状况。但事实上,无论从华为等组织管理实践还是动态能力理论来看,学习平衡的形成不仅仅局限于知识层面,而且更重要的是组织自上而下的赋能,如提供必要的支持性环境、给予鼓励性政策等等。为此,从知识层面向能力层面的转变是当前学习平衡研究的关键议题。另一方面,组织持续存在于打破平衡与形成新平衡的动态过程中,尤其在复杂环境下,这种动态过程更加明显。然而,现有研究却始终停留在学习平衡形成的静态视角,而忽视了学习平衡的动态变化,这限制了对学习平衡形成的深度理解。为此,本文突破了以往在传统知识组合框架下的静态研究,将生命周期与组织容错能力引入学习平衡形成机制中,弥补了以往研究不足,推动学习平衡研究向深度情境化、动态化方向发展。

其次,创新平衡观点将不平衡向平衡的转换过程简单归结为“补短”策略,而创新下的学习平衡观点将两种学习平衡归结为创新目标差异。但在组织绩效目标下学习平衡如何形成,却尚未进行深入探讨。为了解答这一问题,本研究发现在绩效目标下“补短”策略是有效实现内外部学习平衡的有效手段,但与创新平衡不同的是,低能平衡向高能平衡的转换过程并非遵循“低能平衡-不平衡-高能平衡”的提升路径,而是从低能平衡直接上升至高能平衡。这一结论不仅丰富了有机平衡理论,而且从学习分类层面为强化组织学习提供参考借鉴。

最后,以往部分研究强调平衡可分为序时性与共时性两种类型,但在复杂环境下的学习活动中,何时采用何种平衡,却尚未可知。本文通过引入环境动态性,结合企业生命周期,构建了外部环境下容错能力对学习平衡影响的周期演进过程模型,揭示了不同生命周期阶段企业的外部环境、采用的平衡策略均有所不同。这拓展了学习平衡的分类研究,从简单的分类视角拓展至生命周期与学习平衡分类的匹配视角,也为未来学习的动态平衡分类研究提供了更清晰的思路。

(二)管理启示

本文对管理实践的启示主要有三点:第一,企业要营造鼓励尝试、探索的组织氛围,容忍先行先试的人犯错,为组织成员创造一种安全、融洽、包容、受保护的组织环境。企业营造的容错环境能够促使员工兼顾集思广益的内部学习及先行先试的外部学习,且企业要考虑自身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初创与发展期企业要降低动态性信息扩散,维护供应链稳定,成熟期企业则无需关注动态性环境变化。第二,企业要结合自身情况选择学习平衡策略,若企业在内部学习(如内部讨论)与外部学习(如外部互动)均低的状况下,需要同时投入资源提升两种学习水平。如企业仅在内部学习或外部学习一方面低的状况下,则需要补短板,优先将资源配置于弱项。第三,企业要结合自身所处周期阶段选择学习平衡类型,如初创期与成熟期企业要选择序时性平衡,即短期内(如项目期内)学习水平提升具有先后次序,而发展期企业则要同时提升两种学习水平。

(三)不足与展望

虽然本文在学习平衡的形成方面具有一定贡献,但仍存在以下不足,以期未来研究进一步探讨。首先,本文仅讨论了组织容错能力对学习平衡的影响,但组织情绪研究显示,在情绪层面组织能力还体现为认同能力、鼓舞能力等等,未来研究可以继续检验其他能力对学习平衡的影响机制。其次,本文引入企业生命周期作为时间变量,但这并未准确反映特定企业在学习平衡选择上的动态变化规律,未来研究可以通过质性研究跟踪特定企业,以揭示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平衡选择策略。

猜你喜欢
动态性环境能力
环境清洁工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你的沟通能力很好吗?
支持节点协同的工作流模型构建方法研究
初中思想品德“动态生成教学”的研究与发展
不确定性环境内涵及维度构成研究
漫观环境
论环境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