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新问题与新技巧

2022-04-06 08:25周文龙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38期
关键词:新问题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周文龙

【摘要】小学的语文阅读教学在整个学校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虽然在新课标理念的教育中,不少教师开始强调阅读教学,但部分学校语文教师仍然用讲读的方式教讀,致使阅读教学没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学生也不能把所学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出现的许多问题,背离了新课程改革和语文教学的性质和目标的要求。因此,教师和学生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找到各自应该承担的平衡点,找出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应对技巧,才能实现语文阅读教学的高效率,才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新问题;新技巧

学校语文教学的最基本目的在于训练学生的读、写作能力。而阅读教学的优劣也直接影响着语文素养的优与劣,由此可见,阅读教学在语文课堂中的重要性。目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相当多的教师已经重视了阅读教学。体现在课堂教学中,感情诵读已经有了一定的分量;在课堂教学中,也能注意培养中小学生有感情朗读的实际能力。但有的语文教师仍然用着过去讲读的传统教学方法,致使感情阅读教学没能取得预期成效,而小学生也并没有完全从学习知识转变为实际能力。主要体现在:一是将诵读当成了唯一的一种教育形式;二是对学生“自主学习”的领悟有偏离,忽略了教师“导”的真正意义;三是在做好诵读的同时,却忽略了学习者对重要字词的品味与掌握。从而背离了中国新课改的基本特点和传统语文教育的基本性质、目标,致使课堂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一、语文课味儿并不浓

所谓语文课味便是在语文课教学的整个过程中,以共存互学的师生为基础前提,主要是借助教学情景激发情感和语言品味为重要手段,使学习者所感受到的那种使之沉醉的审美愉悦。当人们听到优质语文教师的授课,人们往往都会被他所创造的丰富语文教学情景和精湛的语言表达技艺所折服。反观我们的阅读教学,人们似乎极少看到有语文课味儿的课文,往往会看到教师重视于语文课的相关学科知识而轻语言表达,教师们也常常会侧重于以传播语文课常识的视角来进行教育,帮助学习者疏通课文、理解课文,似乎正是这样阅读教学的任务也就完成了。在学校整体教育中,只关注于课文的内容重难点,不重视于学生在表述时语句的准确度和完善程度,而对于如何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质,就更少关注了。

二、阅读教学目标模糊、指向不明

布鲁姆说过:“假如不想在不甚重要的事务上浪费时间与精力,就必须清楚地设定好教学目标,是至关重要的。”阅读教学更是如此。在这种关键性的目标上,我们却忽略了,在教育中有着一定的盲目化、随意化现象。《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是语文教育的纲领型文本,对语文教育的总体目标有明确要求。但一些教师却放弃了《课程标准》,对语文教育的基本目标知之甚少。但也有许多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出于一个良好的想法,想要通过一段课文使学生了解许多的东西,面面俱到,却不得要领。其结果,教师费了劲、学生也费了劲,但到头来,学生就是一头雾水,甚至什么东西也没有掌握好,使得学生的读写能力也没有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标准。

三、缺少系统性,整体观不强

主要体现是大语文课堂教学并没有系统化。教师们更多的是注重于每一课的教学内容,自以为完成好这每节课的教育任务就够了,在思维上却缺乏对“大语文”的整体意识,没有把整个小学阶段的语文课程联系起来。有的教师备一课教一课,而能备一单位教一单位的教师就算好了。因此,教师对上课时的目标定位也常常只是“一课”或“一单位”的定义,而没有“一册”“一个”“全部小学阶段”的教学总体目标意识。因此,在语文教材中“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现状也时有发生。

长此以往,这样就忽视了语文能力的培养,造成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浮在浅表、不够深入,造成知识缺乏连贯性、系统性。因此,积极应对、改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新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渗透了词句练习。一个又一个词句往往是文章的建筑材料,是文章灵魂的细胞,而关键词句也往往是编者用心所在、字字传神。阅读教学中基本思想感情的渗透,都离不开这种能够单独运用且活跃的小文字单元。通过阅读教学中要掌握的词汇和句型,就可以更好地掌握主要内容和基本思想感情;要自觉运用所学词语和组织出所需要的句子,才能更好地准确表达真实感受。在平时的课堂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扣好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尤其是抓住重要词语咬文嚼字。教师也可以让每个学员先预习课文,不理解的词汇,读读拼音,如果有对词汇不清楚的地方,就查找词典。如果还是实在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互相交流识记体验,探讨好的识记方法在班上推广。使学习者在掌握词汇、句型的基础上进行课文的正确诵读,达到正向转化,直至积累运用词汇、句子。

在阅读课堂中激发学生质疑,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阅读课堂中,只有教师询问、学生进行解答,而每个学生却始终处在被动的状态。所以,我们需要通过一个文字课堂,让每个学生能够掌握读写的知识,从而形成了读写能力,锻炼中小学生的读书习惯。对于锻炼中小学生的读书能力,教师必须找出办法让中小学生不知道这个问题,使中小学生阅读更加主动。在课堂中,教师指导和启发中小学生把他们没有掌握的知识,例如句子、自然段落和某些内容等。有时候,如果学生真的说不出来,教师问学生一个字词、一句话,或者一个意思懂不懂,这就让学生慢慢地形成了学生在看书时,会自我发现不知道的地方并自我指出问题的习惯。学生若提出疑问,由教师尽可能鼓励学生互相解决。如果学生真的无法处理问题,才由教师解释,这样可以逐步提高学生理解文字的能力,并提高体验。

课堂教学也从课内延伸至课堂之外的复习。学习国语教材是阅读教学的基础,上课是教材的主体,课外读书则是对课堂阅读的扩展。在课堂上促进课外学习,由课堂内延伸到课外学习的发散迁移读书,才能进一步提高阅读理解水平。如,学习《麻雀》一课后,就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壁虎的爱》一篇,这样学习者就对爱情的真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学完了《齐天大圣之战二郎神》以后,也可以让学员读读《西游记》里的一些神话故事,还可以引导他们互相交流,在巩固了课文所表达的内容的同时,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除了上好的阅读教学课,还要给中小学生提供或介绍优质的少儿图书。要针对中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介绍阅读的书目。由于中小学生还处在认识事物的阶段,所以在挑选、介绍读书材料时,应该适合中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最低层次应该选择或推荐寓言、童话叙事一类的书籍。如,《格林童话故事》《十万个问题》《白雪公主》;中高年级的中小学生有了初步的经验,在小学也累积了一定量的科普知识,应该读那些通俗的成语神话故事,如,《班门弄斧》《初出茅庐》《掩耳盗铃》及其它许多闪烁智力的书籍;高年级学生也有了相应的思维技能,而认识能力也随着年纪的扩大,可阅读那些具有思想和时代背景的读物,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居里夫人》等书。同时,教师还可让学生自由挑选自己感兴趣的书目,感受浩茫的书海,感受读书的乐趣,从而丰富认识,使每个学习者在浓浓的书香中影响一生。

阅读也是一种力量,但只有经过大量的实际活动后才能产生。为满足未来社会的需求,我们应该重新反思自身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缺陷,并采取各种有目的、有战略、有方式、循序渐进的训练方法,去培育和发展中小学生的读写能力。

责任编辑  梁国胜

猜你喜欢
新问题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当前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新问题及对策
新媒介环境下信息技术课所面临的新问题及新途径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