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边城》和《黑骏马》是分别创作于两个特殊时代背景下的作品,前者描绘了善良淳朴的湘西世界,后者则表现了草原人民的顽强与勇敢。沈从文与张承志同为少数民族作家的代表人物,二人巧妙地将本民族最具特色的文化烙印深深地印在小说创作当中,以生动的笔法和精彩的故事情节诠释了少数民族地区所体现出的真善美以及人性的美好。本文将对两部中篇小说从地域文化、小说中关于爱情与亲情所表现出的人性美等几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找出两部小说中所体现出的人性美差异。
关键词:《黑骏马》《边城》人性美
沈从文与张承志在早期的作品中所体现出的创作风格是十分迥异的,沈从文是静谧哀伤,张承志则是热情悲怆的,但是在二人所创作的《边城》与《黑骏马》这两部中篇小说中,都触及了本民族生命中最为本质的人性美,并将其进行了完美阐释。《边城》是沈从文于1934年创作的一部中篇小说,小说以中国西南川湘交界的一个小城茶峒为故事背景,用优美抒情的笔法描绘了当时湘西地区独特的人文风貌和风土人情,借船家老人的孙女翠翠身上发生的爱情故事展现出人性的善良与美好。《黑骏马》则以一首民歌作为故事的主线,以辽阔的内蒙古大草原为背景,描写了蒙古族青年白音宝力格的成长历程,以及他与青梅竹马的索米娅的爱情悲剧。两位作家都是少数民族作家的代表,湘西于沈从文以及草原于张承志,不光是简单的地理概念的区别,两位作者都力图将自己的理想与信念深深地扎根于本民族的精神内核当中,因此不管是沈从文还是张承志都力求在自己的作品中以更加生动和形象的笔法,来表达少数民族关于人性美的深层文学作品诠释。本文通过小说中所描绘的民族地域文化差异探究,以及两部书中所描绘的爱情与亲情的情节发展,寻找出其中所诠释的人性美的差异。
一、不同地域文化所展现的人性美对比
沈从文与张承志的创作风格用委婉与豪放去区别最合适不过,二者同为乡土少数民族作家,但作品中所呈现出的风格可谓大相径庭,这与他们所生活的地域文化差异有着很重要的关系。湘西山川河流纵横,地大物美,盛行巫楚文化,屈原被贬于此作浪漫长诗《离骚》,因而此地又为“楚辞”的发源地,充满着浓厚的浪漫气息。并且湘西远离政治因素的困扰,成为一个人皆向往、浪漫神秘的“桃花源”,因此沈从文能够写出湘西世界中美好纯良的人性。而张承志所在的内蒙古大草原地广人稀,气候复杂多变,游牧民族的生活给予其充满活力的冒险精神以及顽强的生命力,将当地牧民的生活以及勇敢顽强的精神写进了自己的作品当中,为外界展示出一种神秘而勇敢的民族文化底蕴。
沈从文的《边城》展示出一个秀美而又浪漫的湘西世界,“茶峒地方凭山依水筑城,近山一面,城墙俨然如一条长蛇,缘山爬去”。这里的村民纯良而美好,渡头虽为公家但是渡客还是会在坐船之后扔下一把钱,而管渡船的必会一一拾起,塞回到扔钱人的手中,还会为渡船的人准备烟草和茶叶。在生活中人们没有钩心斗角,也没有利益的矛盾纠葛。吊脚楼里的女人们工作虽然并不光彩,但也不令人生厌,她们也是有情有义的女子,“人既相熟后,钱便在可有可无之间了”。每逢端午中秋佳节之时,都会看到热闹繁荣的景象,家家户户张灯结彩,人与人之间笑脸相迎,俨然一幅“世外桃源”的美好景象。沈从文用优美委婉的笔法将湘西世界中的种种美好在《边城》中一一描绘,呈现出善良勤劳的人民纯朴的天性以及人与自然天人合一的美丽画卷。
张承志在小说《黑骏马》中用热情豪放的创作风格为读者展现出一幅苍茫广阔的异域画卷,“河湾里和湿润的草地上密密地丛生着绒花雪白的芦荻,大雁在高空鸣叫着,排着变幻不定的队列”。小说以蒙古民歌《钢嘎·哈拉》作为开篇,将草原人烟稀少的场景展现于读者面前,牧民与牛羊为伴对抗着草原上未知的恶劣气候与不时出没的狼群。《黑骏马》是一首蒙古长调,也是一种牧民精神的象征,书中描绘了蒙古族牧民的生活传统,河流的哺育以及神圣的蒙古包,展现出张承志对内蒙古大草原的赤子之心以及深沉和诚挚的眷恋之情。在地域文化以及不同的生存环境的影响下,张承志的表达没有沈从文那样的婉约优美,更多的是热情豪放,这里没有浪漫秀美的山川河流,日日夜夜坚守在这里的游牧民族为了生存与希望和自然野兽进行着勇敢的抗争。
二、爱情的人性美对比
《边城》和《黑骏马》都是以爱情悲剧故事将整部小说串联起来,《边城》中傩送和翠翠的爱情悲剧以及《黑骏马》中白音宝力格和索米娅的爱情悲剧都是故事的精华所在,在爱情悲剧的氛围中作者将小说主旨进行了不同类型和程度的升华,从而让每一个主人公散发出特有的人性美。《边城》展现的是内在的、原始的、本质的“爱”,《黑骏马》所展示的是勇敢的、激情的、善良的“爱”。
在《边城》中,傩送和翠翠在端午节的龙舟赛上相遇,二人一见钟情。初次见面在傩送的心中留下了翠翠善良、天真、单纯的美好形象,而在翠翠第一次见到傩送的时候,虽然因为傩送的一句话而红了脸,但是从此之后无数个日夜里不止一次地想起傩送。傩送是当地掌水码头顺顺的二儿子,家境殷实,他还是镇里出名的划船高手,为人勤劳善良,被居民称为“小岳云”,当地的团总以新磨坊为陪嫁,想把女儿许配给儺送。但傩送对于翠翠的爱是纯真而无私的,不掺杂任何杂质,所以傩送为了翠翠放弃了那几座碾坊,甘愿为翠翠做一名船夫。傩送知道自己的哥哥天保也喜欢翠翠之后,没有退缩也没有敌视哥哥,而是和哥哥用唱山歌这种浪漫的方式公平竞争,天保自知唱歌的水平不如弟弟,为了成全傩送和翠翠,天保决定离开茶峒却不幸遇难。弟弟傩送认为是自己的过失导致了哥哥的死亡,因此选择远走他乡,在故事的最后,翠翠一个人守候在码头上,等待着傩送的归来。两个人的爱情散发着一种纯洁质朴的人性美,令人惋惜与悲痛。
《黑骏马》的开篇是讲述白音宝力格离去多年之后的归来,在寻找索米娅的途中穿插着二人爱情故事的回溯,白音宝力格和索米娅在老额吉的身边度过了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岁月,当二人萌生了爱情之时,白音宝力格十七岁那年到旗里学习兽医,因此匆匆告别了心爱的姑娘和老额吉。在白音宝力格学成归来之时,却发现爱人被当地的一个流氓希拉强暴之后身怀有孕。纯洁的爱情和对未来美好的憧憬都付之一炬,伤心的白音宝力格选择了离开,多年之后他又返回草原,寻找到当年的心上人,才发现老额吉早已去世,心上人已成为人妻。而当索米娅见到曾经的恋人之时,并没有像白音宝力格想象的那样流露出对往事的感伤和对他离去的抱怨,而是默默承受着生活的艰辛繁重。
不管是在《边城》还是《黑骏马》中,作者都力图塑造一段令人感动的单纯、没有任何杂质的爱情故事,最终男主人公因为受到了不能承受的打击而选择了离开。但是二人对于爱情到来之时所散发出的人性美是让读者为之动容的。首先,二人都展现出对于爱情最为坚贞与执着的人性美。傩送为了翠翠可以放弃当地的团总家女儿的碾坊,甘愿为翠翠当一名船夫。白音宝力格为了索米娅甘愿留在地广人稀、气候恶劣的草原上当一位牧民,让操劳一生的老额吉安度晚年。其次,二人都展现出对于“承君此诺,必守一生”的人性美。傩送答应了翠翠的爷爷选择了以走“马路”的方式来向翠翠示爱,站在渡口对岸的高崖上,为翠翠唱三年六个月的歌。而白音宝力格答应了老额吉的请求,老额吉将白音宝力格和索米娅都视为自己的宝贝,希望二人能够结婚,这样老额吉的宝贝一样也不会少,因此白音宝力格在结束兽医学习之后,怀着憧憬回到了索米娅和老额吉的身边准备完婚,永远留在内蒙古的大草原上。最后,两部小说都展现了最为纯洁、质朴、单纯的人性美。傩送与翠翠一见钟情,白音宝力格与索米娅两小无猜,这种爱情超越一切世俗的渲染显得格外的纯洁与珍贵。《黑骏马》更像是《边城》的延续,在《边城》的结尾傩送最终选择了离开,翠翠在码头上苦苦等待着心上人的归来,而在《黑骏马》的开头白音宝力格在离开草原多年之后成为畜牧厅的科学工作者,多年之后当白音宝力格重回伯勒根草原之时看到了当年的黑骏马——钢嘎·哈拉,决定骑着黑骏马去寻找远嫁他乡的索米娅。《黑骏马》所展现的人性美是《边城》中傩送所不具有的,草原与湘西文化之间的地域差异——豪放与委婉,在这里有了明确的体现。白音宝力格为了当初索米娅对他说的那句话:“等你真的走遍了锡林郭勒和全部草原以后,你会像奶奶唱的那样,骑着你的钢嘎·哈拉回到这里,来看看我吗?”他决定去寻找索米娅,并且在见到索米娅之后认下了当年希拉与索米娅的孩子,因为孩子是无辜的,他不想让孩子在新的家庭中感受不到一丝的温暖,从这一点看来,白音宝力格要比傩送更加勇敢与有担当。或许傩送在若干年后也会回来寻找翠翠,那个时候翠翠会不会像《黑骏马》中的索米娅一样嫁为人妻,傩送会不会像白音宝力格一样勇敢与担当,这一切或许还是一个未知数吧。
三、亲情的人性美对比
《边城》与《黑骏马》都依托祖孙二人相依为命的生活方式推动剧情发展,《边城》中是翠翠和掌管渡船的爷爷,《黑骏马》中是索米娅和守护草原的奶奶。因此翠翠和索米娅在文中的宿命都被上一代人牢牢地拴在了一起,翠翠继承了其母亲的结局,成为纯美爱情的牺牲品;而索米娅同样继承了奶奶的宿命,一辈子要与草原为伴,不得嫁到远方。作者试图用两个物品来使主人公冲破命运的枷锁活出自己的样子,如《边城》中的“渡船”以及《黑骏马》中的“马”,“渡船”可以载着翠翠和心爱之人离开这个地方,去寻找自己的幸福,而“黑骏马”则可以帮助索米娅离开草原,与白音宝力格一起进入文明的大城市,但两个故事最终的结局均是这两个物品被男主人公所占用,体现出宿命不可逆转之规律,这也让两位女主人公永远地留在了故乡,与祖辈的亲情描写便由此展开。
在小说《边城》中最早的亲情描写体现在翠翠的母亲身上,十五年前翠翠的母亲同一个茶峒的军人相恋,有了翠翠,军人想带着翠翠的母亲远走高飞,但最终翠翠的母亲放心不下已成为渡船夫的父亲,一直守候在父亲身边,而父亲知道后也没有去责备和埋怨女儿,还是过着平静而平常的日子,最终翠翠的母亲在生下翠翠之后自杀离去,老人将所有的宠爱都放到了翠翠的身上,祖孙二人过起了相依为命的生活。翠翠虽然调皮任性,但是在端午节的时候总会想着爷爷,用尽各种办法陪爷爷一起去感受热闹的节日气氛,她不想留下年迈的爷爷独自一人在热闹的节日氛围中守候在渡船边上,想与爷爷一同分享节日的热闹与愉快。翠翠每时每刻牵挂着爷爷,而爷爷也爱护着翠翠,爷爷担心自己离世之后翠翠无依无靠,所以一心想替翠翠找一个好人家,但是爷爷也不会擅自做主,在天保和傩送都对翠翠投来爱意之时,爷爷让翠翠决定自己的终身大事。最后因为天保遇难的事情爷爷内疚自责、抑郁而终之后,翠翠决定一生守护着爷爷的坟山,守候着那个渡口,等候着傩送的归来,这一份亲情中所体现出的人性美,让人为之动容与感动。
在《黑骏马》中索米娅体现出来的是对老额吉的一种精神传承。在小说中,作者将亲情的描写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体现在老额吉和孙女以及白音宝力格三人之间的亲情。老额吉在草原上与孙女索米娅相依为命,过着朴实而又简单的游牧生活,白音宝力格的父亲因为没有时间管教他,怕他成为公社镇上的小流氓,将白音宝力格送给了老额吉去抚养。老额吉无微不至地关照着两个孩子,并且将白音宝力格从一个淘气的小男孩培养成了一个可以独当一面的男子汉。她将索米娅和白音宝力格都视为自己的珍宝,希望他们能结为夫妻永远地在一起,陪在自己的身边。老额吉辞世之后,索米娅带着琪琪格远嫁他乡,索米娅接受了作为草原女儿的命运,传承了老额吉那种对于子女以及孩子真诚无私的人性美,一边养活着自己的儿女,一边将爱扩散到了当地的学校,她将无私的爱散发在各个角落,尊重每一个生命个体的存在,学校里的孩子都亲切地喊她“妈妈”。她在多年之后遇到白音宝力格,对白音宝力格说:“你知道,我已经不能再生孩子啦,可是,我受不了!我得有个婴儿抱着!我总觉得,要是没有那种吃奶的孩子,我就没法活下去……我一直打算着抱养一个,啊,你以后结了婚,工作多,答应我,生了孩子送来吧,我养成个人再还给你。”
无论是《边城》中的爷爷,还是《黑骏马》中的老额吉,他们身上都散发着慈祥而尊重生命的人性美,作者也力求塑造出能让读者感同身受的亲情美,让人们在读后为之感动。“两位老人对于天意的顺从和对于自身悲剧(儿女死亡)的承纳,其静默、仁爱中掩藏的生命痛楚以及人们对于生命的庄严坚守,已然成为坚韧的边地世界的人格化存在。”两位老人都默默承受着儿女死亡所带来的巨大伤痛,并且将所有的爱都转移到了自己的孙女身上,亲情在他们的身上显得格外珍贵,突显了两位弱女子身上那种勇于承担的强大动力,展现了女性的坚韧与不屈。因此两部作品中都体现出祖孙两代人对于亲情的守护,体现在孙辈面对亲情时候所展现出的温情与美好的人性美,还体现在祖辈对于孙辈的格外珍贵与无私的人性美。不同的是,《边城》中翠翠选择了守候,她决定默默地守候在埋葬爷爷的坟山,代替爷爷执掌渡船,等待着傩送的归来,体现出这个出生在柔美的湘西水乡的女孩子对于亲情的眷恋与不舍。《黑骏马》中索米婭则选择一个人在草原上背着襁褓中的琪琪格埋葬老额吉,继而远嫁他乡,传承着老额吉对于生命的尊重以及哺育生命的义务,她从作为母亲的索米娅成为一个散播母爱的索米娅。相比较之下索米娅比翠翠更加坚强和勇敢,多了一种在疼痛中坚韧求生的力量。沈从文在《边城》的最后给人留下了一个残缺的结局,让人们无法猜测傩送的归期以及翠翠如何坚强地成长,如何去面对生活中的挫折,翠翠最终会不会也像《黑骏马》中的索米娅那样在疼痛之中顽强向上?这一切都是未知数,给人以无限的遐想,这或许就是作者的用意所在吧!
参考文献:
[1] 沈从文.边城·长河[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3.
[2] 张承志.黑骏马[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2018.
[3] 张春燕.生命之痛:《边城》与《黑骏马》的互读[J].名作欣赏,2015(24).
作 者: 王宇,内蒙古师范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编 辑: 曹晓花E-mail: erbantou200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