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秀丽
[摘 要]阅读古典名著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且还能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帮助学生对立文化自信,使学生自觉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教学统编语文教材的古典名著单元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教给学生阅读名著的基本方法,把握好古典名著教学的度, 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古典名著单元的教学价值,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古典名著;教学策略;解读文本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2)34-0039-03
古典名著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一部分,它如璀璨的明珠,闪耀着光芒。阅读名著,不仅能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等,有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而且能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认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为古典名著单元。古典名著单元的编排不仅是为了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几篇古典名著选文,还为学生由课内走向课外、由单篇阅读走向整本书阅读奠定基础。那么,在统编语文教材古典名著单元教学中,如何才能让学生感受到阅读名著的乐趣,充分发挥出古典名著單元的教学价值呢?
一、深入解读文本
没有对阅读文本的深入解读,就没有深刻的体验与感悟。在古典名著单元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入解读,为学生的阅读奠定基础。
(一)品味语言的精妙
阅读名著首先要关注文本的语言。古典名著是古典文化的精髓,不仅情节曲折、跌宕起伏,而且语言精妙、意味隽永。教师要认真解读文本,精心选择文本中语言精妙的地方,引领学生品味赏析,让学生感受到名著的语言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例如,《景阳冈》一文中,武松打虎的部分是全文最精彩的地方,也是语言表达最为讲究的地方,值得学生仔细品味。面对老虎的“一扑、一掀、一剪”三大招,武松避其锋芒,以三“闪”的动作进行应对。教学时,教师可采取换词比较的方法,让学生想一想:“能不能把‘闪字换成‘躲、避、跳?为什么?”经过深入品析,学生发现“躲、避、跳”这些字表达的意思虽然都和“闪”字相近,都有避开的意思,但“闪”字表明武松是主动的,显得机敏从容,而其他的字则是被动应付,是在危急情况下不得不做出的反应。在这里,三个“闪”字的运用,不是无意义的重复,而是充分表现了作者在捕捉人物动作、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独到之处。在《景阳冈》教学中,教师从文本的动作描写入手引领学生品析文本内容,让学生对武松的认识从表面走向深处,获得对文本内容的深刻认识。古典名著作品中有许多精妙的语言,教师教学时可从语言入手,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进行剖析,这样能实现语言文字训练与人物性格体会的双重目标。
(二)理解人物形象的塑造
小说是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的。阅读古典名著,要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是如何塑造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的。因此,教师要仔细研读文本,提出能促进学生深入思考的有价值的问题,以激活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对文本人物形象的理解。仍以《景阳冈》一课的教学为例进行说明。引领学生理解武松的形象是这篇小说教学的重点。在学生对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上,首先,教师结合课后练习第四题,让学生说说自己对武松的评价。在教师的鼓励下,有的学生认为武松很勇敢,有的学生认为武松很要面子,还有的学生认为武松有些鲁莽。其次,教师让学生从文中找出相关描述来印证自己的观点。最后,教师要求学生相互进行评价。在评价中,学生或支持,并表明自己的理由;或反对,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这样,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得到了提升。在古典名著教学中,教师要精心研读文本,引导学生理解人物形象,并相互评价,这样能启发学生深度思考,使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提升。
(三)领悟文本的独特意蕴
四大古典名著的题材、内容、主题、艺术各不相同,有着自己独特的意蕴与价值。这些意蕴与价值需要学生细细研读才会发现。教学时,教师可依据名著选文的特点,带领学生深入文本,深切感悟文本的意蕴,这样能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例如,《猴王出世》一文的第一自然段写道:“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先让学生说说自己从中读懂了什么。有的学生读出了石头很大。然后,教师追问:“仅仅看出这块石头很大吗?你还读出了什么?”在教师的追问下,学生再读文本,从“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有灵通之意”等描写中感受到这块石头的不同寻常,知道这样为猴王的出世创造了条件。在名著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读懂名著的表面意思,还要关注其内涵,这样才能真正读出名著的味道来。
二、习得阅读方法
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紧扣语文要素教会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基本方法,为学生的整本书阅读奠定基础。
(一)关联事件,拓展阅读
古典名著是章回体小说,事件前后有着一定的关联,而选入统编语文教材的课文大都是以叙述某一事件为主。教学时,为了让学生对选文的内容有更全面的了解与认识,教师以前伸后延的形式,适当地为学生补充相关的资料,使学生把它们与文本内容串联起来,从而对文本内容有更为深刻的了解,真正把文章读通、读透。例如,教学《草船借箭》一文时,在学生学完课文之后,教师把诸葛亮的其他故事介绍给学生,如“三顾茅庐”“空城计”“三气周瑜”等。这样,学生对诸葛亮的了解就不再停留在“这一篇”上,而是从单一走向综合、从平面走向立体,不仅使诸葛亮的形象在学生的头脑中更加丰满、鲜活,并且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期待,为学生今后的整本书阅读奠定基础。再如,《景阳冈》一课叙述了武松打虎的故事。教学时,教师可以把“武松威震平安寨”“武松夜走蜈蚣岭”“武松醉打蒋门神”等故事推荐给学生,并让学生说说从这些故事中看出武松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在拓展阅读中,学生对武松的侠肝义胆、重情重义、勇猛顽强、敢作敢当、知恩图报等思想品质有了更好的了解与认识。教师以选文为立足点,引导学生关注主人公的相关故事,不仅使学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更深入、更全面,而且能让学生产生阅读整本书的期待。
(二)比较阅读,感悟形象
四大名著是我国古典小说艺术的集大成者,塑造的人物形象个性鲜明、立体丰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怎样才能使学生真正走进名著中,对名著的人物形象有深刻的理解呢?比较阅读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例如,教学《草船借箭》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文中的两个主要人物进行比较,并说一说:“周瑜与诸葛亮都是杰出的人物。从言行中,你看出他们有哪些不同之处呢?”经过比较阅读,学生发现课文是围绕着周瑜的“忌”与诸葛亮的“智”这两方面进行描写的。周瑜问诸葛亮:“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这句话是周瑜因妒忌而对诸葛亮的试探。而诸葛亮呢?他没有像周瑜那样绕来绕去,而是直接果断地说:“用弓箭最好。”听了诸葛亮的话,周瑜顺水推舟:“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希望先生不要推却。”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周瑜不仅极其狡猾,还显得自傲。然而,诸葛亮对周瑜的要求一口应承“都督委托,当然照办”,并问“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诸葛亮的回答,有礼有节,充分表明了他才智的高超。诸葛亮的做法完全出乎周瑜的意料。这样,教师从对话入手引导学生比較阅读,品析人物形象,使学生理解了人物的性格特点。
(三)由此及彼,表达延伸
古典名著小说在表达方面有着独特的方法。阅读古典名著时,不仅要让学生关注名著的内容,还要让学生对名著的表达方法有一定的了解,这样才能使学生感受到经典的魅力。例如,《景阳冈》一课中的“三碗不过冈”,是用来表现酒的纯度很高,山路难走,喝三碗就过不去了。在学生对此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教师相机告诉学生:“古典名著用‘三来叙述故事的不少,如《三国演义》中的‘三气周瑜‘三让徐州,《水浒传》中的‘三打祝家庄‘三败高太尉,《西游记》中的‘三打白骨精‘三调芭蕉扇等。”这样,使学生明白“三”是古典名著中常用的表达手法。教师关注古典名著中独特的表达之处,并由课内延伸课外,不仅可以让学生从中感受到这样表达的好处,而且能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名著的魅力。
三、把握教学的度
由于统编语文教材名著单元中的课文选自我国的四大名著,有很多内容值得学生探究。这就需要教师把握住教学的度,既不拔高也不降低,真正从单元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教学,逐步提升古典名著单元的教学质量。
(一)精心选择内容,凸显精度
选入统编语文教材的每一篇课文都有许多值得教学的内容,尤其从古典名著中选编的课文。如果教师面面俱到,耗时费力不说,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这就需要教师精心选择教学内容,精准施教,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学有所获,感受到阅读名著给自己带来的快乐。例如,教学《草船借箭》这篇课文,依据课文特点,教师可以确定这样的教学内容:一是默读课文,厘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二是找出文中描写诸葛亮和周瑜对话的语言,说说诸葛亮和周瑜各是怎样的人;三是交流学习名著的基本方法。这样的教学内容明确,有利于精准施教,能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又如,《猴王出世》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师如何确定教学内容才能让学生真正学有所得、学有所获呢?教师可以这样确定教学内容:一是默读课文,遇到不理解的词句可以猜读,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二是积累自己喜欢的词句;三是用自己的话把课文的内容讲一讲。这样确定教学内容,目标明确,契合课文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学习心理,能有效促进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的发展。
(二)精选教学方法,凸显效度
为了提升名著阅读教学的质量,教师要从学生的兴趣、爱好、特点出发,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真正沉入文本,进行体验、理解。例如,教学《草船借箭》一课,教师可先把“草船借箭”的历史背景介绍给学生,再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把魏、蜀、吴三方的人物代表呈现给学生,最后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的视频。这样,让学生对魏、蜀、吴三方的人物有了直观深刻的认识,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使学生把文字还原成鲜活的画面,真正对诸葛亮与周瑜的形象有了更全面、具体的理解。这样的学习形式,形象直观,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古典名著阅读教学的质量。
(三)搭建学习支架,降低难度
由于古典名著以半文半白的形式表达,加上古今文化背景的差异,学生阅读时常常会感到有些困难。教学时,教师可根据学生阅读的难点,搭建学习支架,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难点,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例如,阅读《红楼春趣》一课时,由于描写的人物众多,学生既容易产生混淆,也很难对人物产生深刻的印象。教学时,教师先让学生借助思维导图厘清人物之间的关系;然后就自己感兴趣的人物,说说从他们的语言、动作中感受到了什么。这样,借助思维导图支架把复杂的人物关系清晰有条理地梳理出来,降低了学生的理解难度,为学生更好地品析人物形象的特点奠定基础。教师从学生的学习难度出发,为学生搭建适切的学习支架,对学生进行精准的阅读指导,能有效促进学生阅读质量的提升。在古典名著阅读教学中,学生的关注点不同,遇到的学习难度也不同,需要教师提供的阅读支架也应不同。
综上所述,在统编语文教材古典名著单元的教学中,教师要认真揣摩编者的意图,引导学生深度解读文本,使学生初步掌握阅读古典名著的基本方法,这样能充分发挥出课文的教学价值,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 参 考 文 献 ]
[1] 章琴.古典名著单元教学语文要素如何落实[J].小学语文教学,2021(8):16-17.
[2] 孙瑛.名著选读教学的逆向设计与思考: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名著选读单元教学例谈[J].小学教学参考,2021(1):17-19.
[3] 刘荔.古典名著单元教学要适度:浅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教学[J].小学语文,2021(Z1):81-86.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