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奕明,廖丽芳,钟平玉
龙岩市第一医院消化内科,福建龙岩 364000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是一种长期、无特效药的慢性炎症,其病灶主要位于结肠、直肠黏膜和直肠黏膜下,症状以持续性和复发性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等为主,且病程较长、反复发作、难以根除,还有可能发生癌症[1-2]。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节奏快,生活压力大,生活环境发生改变,UC的患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对患者的身体和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威胁,因此必须尽快制定相应的治疗措施。UC的治疗方式是以药物为主。有学者研究表明:美沙拉嗪与肠道益生菌的应用效果较为显著,其具有抑制细菌滋生,增加肠内抗炎细胞含量的作用[3]。基于此,本研究随机选择龙岩市第一医院2020年1—12月收治的UC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分析美沙拉嗪与肠道益生菌联合治疗UC患者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随机选择本院收治的UC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单药干预组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32~78岁,平均(47.12±2.12)岁;病程 2~6年,平均(4.01±0.12)年。联用益生菌组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33~78岁,平均(47.21±2.44)岁;病程2~6年,平均(4.21±0.21)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并批准。
纳入标准:①诊断符合《炎症性肠病诊断与共识意见(2018年,北京)》;②患者本人及家属在知情下参与研究,配合医护人员的诊疗和护理工作并填写各项调查表。排除标准:①近4周内服用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益生菌制剂者;②存在肝肾功能严重受损者;③哺乳期及妊娠期女性;④有肠道手术史及合并其他感染性及非感染性结肠炎,如志贺菌、沙门菌、肠阿米巴、结核、血吸虫、真菌、缺血性结肠炎等。
单药干预组的患者给予美沙拉嗪(国药准字H19980148,规格:0.25 g×24 s)治疗,1 g/次,口服,4次/d。治疗4周。联用益生菌组在该基础上增加肠道益生菌,采用双歧三联活菌胶囊(国药准字S10950032,规格:0.21 g×24 s),500 mg/次,口服治疗,3次/d,治疗4周。
①比较两组黏液脓血便、腹痛、大便性状、腹泻消失时间(从开始用药至症状消失的时间)。
②比较治疗前后两组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水平,CRP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PCT采用免疫发光测定法测定。
③比较两组不良反应,监测肝肾功、血尿常规、心电图等异常情况。
显效:患者的临床表现彻底好转,经内窥镜观察,肠道黏膜未见任何疾病的恶化、痊愈;有效:与治疗前后相比,病情改善;无效:与治疗之前的临床表现相比,没有显著的改变和加重[4]。显效率+有效率=治疗有效率。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联用益生菌组黏液脓血便、腹泻、腹痛、大便性状消失时间短于单药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黏液脓血便、腹痛、大便性状、腹泻消失时间比较[(±s),d]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disappearance time of mucous pus and blood stools, abdominal pain, stool character and diarrhea,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s),d]
表1 两组患者黏液脓血便、腹痛、大便性状、腹泻消失时间比较[(±s),d]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disappearance time of mucous pus and blood stools, abdominal pain, stool character and diarrhea,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s),d]
组别单药干预组(n=40)联用益生菌组(n=40)t值P值黏液脓血便6.51±1.45 4.01±0.24 10.758<0.001腹痛5.21±1.18 3.05±1.51 7.129<0.001大便性状9.24±2.91 6.45±1.25 5.571<0.001腹泻4.21±1.18 3.21±1.21 3.742<0.001
治疗前,两组患者CRP、PC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RP、PCT水平均优于治疗前,且联用益生菌组CRP、PCT水平低于单药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RP、PCT水平比较(±s)Table 2 Comparison of CRP and PCT level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RP、PCT水平比较(±s)Table 2 Comparison of CRP and PCT level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s)
组别联用益生菌组(n=40)单药干预组(n=40)t/P值联用益生菌组前后比较t/P值单药干预组前后比较t/P值两组干预前比较t/P值两组干预后比较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CRP(mg/L)21.21±2.22 4.11±0.45 21.17±2.02 8.21±0.56 46.485/<0.001 32.873/<0.001 0.084/0.933 36.095/<0.001 PCT(μg/L)6.21±2.51 1.01±0.11 6.25±2.52 2.33±0.21 9.373/<0.001 6.855/<0.001 0.071/0.943 35.216/0.001
联用益生菌组治疗有效率为95.00%,高于单药干预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Table 3 Comparison of treatment effectivenes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两组均有不良反应,单药干预组出现2例谷丙转氨酶指标异常,联用益生菌组患者出现1例谷丙转氨酶指标异常,1例心肌炎,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63,P=0.608)。治疗期间患者均未出现肝肾功能损害及尿常规、心电图变化。
UC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且容易反复发生,对患者的身体和工作、学业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UC的发生机理至今没有定论,主要与环境变化、生活压力增加、饮食结构改变等因素相关。UC具有复发性,不受年龄因素的制约,对其生存品质有一定的不利作用[5]。UC损害主要集中在大肠和黏膜下,以乙状结肠和直肠最为普遍,也可侵犯到降结肠或整个结肠。在这种情况下,会对患者的生命和安全造成很大的危害[6]。UC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黏膜充血、黏液性脓便等。UC进展后易发生继发性严重并发症,比如继发结肠息肉、中毒性巨结肠。
UC的风险在于:①便血。便血是UC的一个重要特征,其危害很大。可通过粪便中的血样来判定疾病的严重程度。本报告所述的粪便中有较多的鲜血是短期的肠出血,同时患者也会出现血压及血红蛋白下降。出现这样的状况,要立即进行血液输送。②肠腔狭窄。通常情况下,肠道狭窄以病程5~25年为特征,多见于左侧结肠或直肠。在临床上没有明显的表现,但是会导致肠道阻塞[7-8]。另外,在肠管狭窄的情况下,也有可能出现肿瘤。③肠穿孔。急性肠炎是急性毒性肠道扩大所致的一种合并症,多见于左侧结肠。在临床上,治疗肠穿孔的风险是使用激素。
UC的发病原因尚未完全明确,通常与感染、遗传、氧自由基损伤等因素有关。肠促炎因子动态平衡失调是引起本病的重要原因[9]。但临床认为UC的主要原因有:①感染源。因为结肠黏膜的临床表现与细菌性痢疾类似,且因个体的身体素质及免疫功能的差异而导致。②心理原因。应注意并加以分析。在这些疾病当中,神经功能障碍、痉挛和肠道肌肉的不规律的收缩都会造成肠道黏膜的溃疡。③遗传原因。欧美等国家的UC属遗传病。
UC患者早期的表现较轻,随着病情的加重,可导致腹部疼痛。腹部疼痛以左侧下腹部为主。如果是轻度,一般不会出现腹部疼痛。有些人会出现厌食、饱胀感,甚至出现呕吐、恶心等症状。在急性危重患者中,会有发烧、电解液不平衡等症状[10]。而且,若不及时的处理,还会引起皮肤色素沉着等情况。
水杨酸酯类、糖皮质激素主要用于临床治疗UC,具有良好的抗炎效果,能有效降低大肠中的白蛋白和前列腺素的分泌,减少或修复肠道的损害。最近,UC与微生物的生态失衡之间的联系已被证明。为了实现对UC的有效控制,需要对其进行适当的控制,调整其病理生理功能。肠益生菌是一类调节机体内菌群结构的重要生物,其作用是抑制多种消化系统和传染性疾病[11]。美沙拉嗪与肠道益生制剂联合使用,对 UC的临床表现有显著的疗效,并可显著减少美沙拉嗪引起的多种不良反应[12]。研究发现:UC急性期、缓释期患者的排泄物中的厌氧菌数目明显下降,但在康复期间,它们的数目明显增多,但仍然比正常人低,说明肠道微生物与UC的发生密切相关。
本研究选择的三联益生菌双歧活菌颗粒能与小肠黏膜上皮结合,从而阻断细菌的入侵,促进小肠上皮细胞相互间的相互依存,从而在黏膜上生成一层保护薄膜,抑制细菌的滋生,增加肠内的抗炎细胞含量[13]。通常情况下,人体的肠道中含有很多的双歧杆菌、酸性细菌以及一些有益的细菌,它们的含量都是固定的,不会出现太大的变化。这对于保持肠内的功能及正常运作具有十分关键的意义。但是,如果机体抵抗力下降,导致肠道受损,使肠道中的有益菌数目异常。通过对多种疾病的调查发现,UC的临床表现与机体的微生物功能紊乱有关[14]。在进行治疗时,多用药物来调整细菌的种类,以保证细菌的数目。为此,本研究提出采用益生菌双歧三联活菌胶囊治疗UC,并对其疗效进行初步研究。同时,大量的临床试验也证明了其与传统疗法相比具有明显的优越性。要特别提醒,在处理期间,如果发现任何不正常的状况,一定要第一时间向主治医师和护士报告,并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检,以便及时处理各种不良事件。
本研究结果显示,联用益生菌组黏液脓血便(4.01±0.24)d、腹痛(3.05±1.51)d、大便性状(6.45±1.25)d、腹泻(3.21±1.21)d消失时间短于单药干预组(P<0.05),治 疗 后 CRP(4.11±0.45)mg/L、PCT(1.01±0.11)μg/L水平低于单药干预组(P<0.05),治疗有效率95.00%高于单药干预组75.00%(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是因为益生菌的联合应用能改善患者胃肠道状态,平衡微生物菌落,从而改善肠道环境,有利于溃疡愈合。吉强[15]在研究中表明联合用药的观察组总体治疗有效率94.29%显著高于单一用药的对照组74.29%(P<0.05)。王云滨等[16]学者的研究中指出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时联合美沙拉嗪与肠道益生菌治疗的联合组CRP(2.75±0.42)mg/L、PCT(0.60±0.13)μg/L 显著低于单用组(P<0.05),本研究结果与吉强、王云滨等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美沙拉嗪联合肠道益生菌对UC的治疗效果确切,可加速症状的消失且可改善机体炎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