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顺兴,王广辉,莫梓荣,罗伟
汕尾市第二人民医院(汕尾逸挥基金医院)骨科,广东汕尾 516600
全髋关节置换术是通过人工材料将股骨头及髋臼置换,以达到治疗效果的一种方法,通过安放人工假体,能够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恢复,促进关节活动度及稳定性的提高,但若假体安放不当,容易导致假体撞击、松动、脱位等问题的发生,预后效果较差[1-2]。传统方法对髋臼假体前倾角、外展角设定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关节活动度,但在改善髋臼角度方面存在一定局限性。使用FPP导向器指导安放髋臼前倾角、外展角作为一种新的方法,能够精准分析前倾角、外展角变化,进而促进患者更好地改善,减轻手术损伤,加快髋关节功能的恢复[3-4]。本研究对2021年1—12月汕尾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60例患者进行分析,旨在探讨运用FPP导向器指导安放髋臼前倾角及外展角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随机选取本院收治的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摸球法分为A组(30例)与B组(30例)。A组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40~64岁,平均(50.19±5.30)岁;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24~28 kg/m2,平 均(26.42±1.45)kg/m2;病程2~7年,平均(5.02±1.04)年。B组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39~64岁,平均(50.27±5.38)岁;BMI 24~29 kg/m2,平均(26.40±1.43)kg/m2;病程2~8 年,平均(5.05±1.01)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家属及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指征者;②入院前未实施其他治疗者;③认知及语言能力较好,能够正常沟通者。
排除标准:①存在明显手术禁忌证者;②存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史者;③凝血功能或免疫功能异常者;④患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全身严重感染、恶性肿瘤等重大疾病者;⑤研究中途自动退出或转院者。
两组患者均进行X线检查,评估患者髋关节屈曲、挛缩程度,根据实际情况准备术中所用医疗器械及设备。
B组使用传统方法设定髋臼假体前倾角、外展角,手术开始后辅助患者取侧卧位,常规对前骨盆实施固定,找到髋臼旋转中心位置,去除髋臼软骨,软骨下骨床出血后对髋臼假体前倾角、外展角进行安装,再使用自体骨水泥进行填充,注意以侧卧位时躯体的冠状面、横韧带等综合考虑。
A组使用FPP导向器指导安放髋臼前倾角、外展角,具体如下:①麻醉与显露。对患者手术部位进行常规铺巾,麻醉后由患者后外侧入路,做一条长为11 cm左右的切口,逐层分离皮肤及组织,使髋关节囊充分暴露,直至真臼水平后,对部分臀大肌实施玻璃松懈,直至大粗隆后缘粗线止点,对前方股直肌及内收肌止点进行适当松懈,沿着关节囊的远端对真臼内软组织进行清理,将下肢进行内旋,松懈前方关节囊,松懈过程中使用手指对结缔组织探查,判断是否存在组织增厚硬化问题,以保证关节囊松懈彻底。②髋臼重建。充分暴露股骨颈、大转子及小转子,在最接近小转子上缘的位置上进行截骨,探查真臼的臼缘,同时将髋臼内充填的脂肪组织及瘢痕清理干净,在C-臂X线引导下对髋臼旋转中心实施定位,使用小号髋臼锉磨臼底及髋臼窝,依次去除髋臼软骨,使软骨下骨床显露并出血;指导患者屈膝外旋股骨,外旋角度为90°,使用髋头骨翘将股骨近端抬高,使大转子及小转子完全暴露,对股骨前倾角后开槽进行观察,依次实施扩髓,与假体型号符合后再根据盆前平面支架(APP)对髋臼前倾角、外展角的功能性骨盆平面进行设置并安装;辅助患者取侧卧位,将APP导向装置(“T”形)的3个尖分别与耻骨联合及左右髂前上棘进行接触、固定,实施常规消毒后,根据APP导向装置对FPP导向器进行确定,安装后观察髋臼假体,在FPP引导下,安装髋臼假体前倾角、外展角。③复位与调整。使用Hoffman拉钩,在杠杆作用下,使患者屈髋,实施髋关节的复位,对关节实施复位后,对髋关节活动度及稳定性进行检查,使用C-臂机对假体位置进行透视,判断复位良好后将引流管置入,缝合、包扎切口。④术后处理。术后6 h后将引流管夹闭,术后24 h内将引流管拔出,术后48 h给予抗感染药物(头孢呋辛等),为患者制订康复训练计划,指导患者适量进行肢体活动。
①手术相关指标:分析并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②髋臼假体前倾角、外展角:术前及术后1个月进行骨盆片及骨盆CT+三维重建复查,判断两组患者髋臼假体前倾角、外展角度数。③疼痛程度:术前及术后24 h使用数字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 NRS)评估,分值在0~10分,0分表示无痛,10分表示剧烈疼痛无法忍受,NRS评分与疼痛程度呈正比。④髋关节功能:术前及术后1个月使用髋关节评分量表(Harris Hip Score, Harris)进行评估,包括疼痛、行走、功能、关节活动度4个维度,总分为100分,Harris评分越高,说明髋关节功能越好。
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与B组比较,A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s)Table 1 Comparison of surgery-related indica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s)
表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s)Table 1 Comparison of surgery-related indica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s)
组别A组(n=30)B组(n=30)t值P值手术时间(min)92.34±5.48 104.51±5.87 8.301<0.001术中出血量(mL)185.42±6.96 219.31±7.34 18.351<0.001
术前,两组髋臼假体前倾角、外展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髋臼假体前倾角、外展角较术前明显改善,与B组比较,A组改善程度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髋臼假体前倾角、外展角对比[(±s),°]Table 2 Comparison of acetabular prosthesis anteversion and abduction angl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s),°]
表2 两组患者髋臼假体前倾角、外展角对比[(±s),°]Table 2 Comparison of acetabular prosthesis anteversion and abduction angl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s),°]
注:与同组术前比较,aP<0.05
组别A组(n=30)B组(n=30)t值P值前倾角术前28.26±5.15 28.32±5.34 0.044 0.965术后(21.21±3.94)a(25.83±4.87)a 4.040<0.001外展角术前32.49±5.15 32.51±5.21 0.015 0.988术后(45.23±6.87)a(40.15±6.27)a 2.992 0.004
术前,两组N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NRS评分较术前更低,与B组比较,A组NRS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NRS评分比较[(±s),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pain level NRS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s), points]
表3 两组患者NRS评分比较[(±s),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pain level NRS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s), points]
注:与同组术前比较,aP<0.05
组别A组(n=30)B组(n=30)t值P值术前6.78±1.25 6.82±1.31 0.121 0.904术后(2.31±0.58)a(4.02±0.87)a 8.958<0.001
术前,两组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Harris评分较术前更高,与B组比较,A组Harris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 Harris评分比较[(±s),分]Table 4 Comparison of Harris scor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s), points]
表4 两组患者 Harris评分比较[(±s),分]Table 4 Comparison of Harris scor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s), points]
注:与同组术前比较,aP<0.05
组别A组(n=30)B组(n=30)t值P值术前54.87±9.45 54.79±9.39 0.033 0.974术后(81.26±10.25)a(70.34±9.88)a 4.201<0.001
全髋关节置换术在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髋关节炎等疾病的治疗中较为常用,是通过置换人工髋臼、股骨柄、股骨头假体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能够替代病变股骨头及髋臼发挥作用,减轻关节疼痛问题,通过恢复关节稳定性,进而促进髋关节功能的恢复[5-6]。但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假体的放置角度会对髋关节的脱位率及屈伸活动度产生影响,主要是由于髋臼假体前倾角、外展角对髋关节生物力学的稳定起决定作用,若髋臼前倾角、外展角不合适,则会导致假体稳定性下降,影响关节功能的恢复[7-8]。因此,合适的髋臼前倾角、外展角对病情的康复至关重要。
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传统方法设定髋臼假体前倾角、外展角,虽然能够纠正髋关节畸形问题,但术中若假体安放角度不合理,则会导致术后容易出现假体磨损、松动等问题,严重者还可能发生碰撞、脱位,进而引起周围骨溶解、内衬磨损加剧等并发症的发生,严重影响髋关节功能的恢复[9-10]。将FPP导向器指导安放髋臼前倾角、外展角应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通过对APP平面进行观察,能够准确判断对骨盆旋转的影响,通过FPP进行角度确定,在促进髋臼假体功能性前倾角准确性的提高方面效果较好[11-12]。覃文报等[13]研究发现,采用自制金属髋臼假体安装导向器进行髋臼假体的安放,前倾角为(14.54±5.25)°,外展角为(41.82±3.61)°,明显优于传统手术安放(P<0.05)。本研究中,术后前倾角、外展角明显改善,A组前倾角(21.21±3.94)°、外展角(45.23±6.87)°明显优于B组(25.83±4.87)°、(40.15±6.27)°(P<0.05),说明FPP导向器指导安放髋臼前倾角、外展角应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中更有利于前倾角及外展角的改善。
本研究中,A组手术时间(92.34±5.48)min短于B组(104.51±5.87)min;A 组术中出血量(185.42±6.96)mL少于B组(219.31±7.34)mL(P<0.05),提示FPP导向器指导安放髋臼前倾角、外展角应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在手术相关指标的改善方面效果更好。究其原因,运用FPP导向器指导能够促进手术安全性的提高。通过FPP导向器的指导使手术精准度进一步提高,减少对手术部位周围组织的影响,促进手术相关指标的改善,促进手术时间的缩短及术中出血量的减少[14-15]。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NRS评分低于术前,A组NRS评分(2.31±0.58)分低于B组(4.02±0.87)分(P<0.05),充分说明FPP导向器指导安放髋臼前倾角、外展角应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可降低疼痛程度。究其原因,运用FPP导向器指导能够改善手术相关指标,降低手术损伤,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中应激反应,最终减轻术后疼痛程度[16-17]。
国外研究指出,在髋关节屈曲活动中,若前倾角、外展角合理,则可使髋臼完全覆盖股骨头,若前倾角过大,随之外展角缩小,则会导致患者活动范围减小,影响髋关节功能[18]。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Harris评分高于术前,A组Harris评分(81.26±10.25)分高于B组(70.34±9.88)分(P<0.05),充分体现出FPP导向器指导安放髋臼前倾角、外展角可提高髋关节功能。究其原因,运用FPP导向器指导能够有效缩小髋臼前倾角,扩大外展角,将其角度尽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当假体前倾角的范围逐渐缩小时,能够增大髋关节的稳定性,降低脱位风险,还可以减小关节接触面积,使局部应力减小,减轻关节磨损,最终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19-20]。
综上所述,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运用FPP导向器指导安放髋臼前倾角、外展角,能够促进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及髋臼假体前倾角、外展角的改善,对疼痛程度的降低及髋关节功能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