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智宏
摘要:近些年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不断飞速发展,我国教育行业也迎来了全新的变革,面对当代学生较大的学习压力,以及家长对孩子教育高投资的情况,我国开始施行双减政策。主张减少学生的学习压力与课后作业压力,纠正了我国课外补习班的乱象。因此在双减政策下,学生拥有了更多自主支配的时间,学生也能够参与到自己喜欢的事物当中去,学校也越来越注重学生的综合化发展。
关键词:双减政策;竹竿舞传统文化;拓展延伸;策略探究
引言:竹竿舞作为我国特有的一种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包含有跳:跑、跨、投等运动元素,教师要特别注重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本篇文章基于双减政策,对竹竿舞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开深入的探讨分析,并对此提出相应具体的扩展与延伸策略研究。
一、双减政策下竹竿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扩展与延伸的积极作用
“双减”立足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旨在通过“双减”,使中小学教育不再紧盯分数,而真正认识到发展的多元性以及素质发展的主导性价值。要通过改革使“人是教育主体”的价值立场得以强化,使教育过程中学生作为意义主体的价值得以呈现,实现人性启迪、思想启蒙与精神塑造。在近些年教育过程中,我校一直在打造“竹韵”特色文化,学校主张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切实有效的加强体育教学工作,关注学生身体的健康发展。我校地理位置优越,走出校园,周围随处可见大片的竹林,学生置身于这一环境当中,自然要受到“竹”文化的影响。竹彰显气节,不畏严寒酷暑坚韧挺拔,在双减政策下,就要抓住我校的这一特点,积极发展“竹韵”文化,合理利用学校环境与教育器材,开发更具特色的体育校本活动,竹竿舞教学也就应运而生。竹竿舞作为我国特色传统文化,它的有效扩展与延伸,不仅仅能够增强学生体质,还能加强学生音乐感、节奏感的培养,对学生成长起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在双减政策下,教师积极组织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学生就不会沉迷于游戏当中,能够走出家门,走到大自然当中。
二、双减政策下竹竿舞中華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扩展与延伸策略探究
(一)鼓励创新,尊重学生主体性
“双减”政策主要是使教育过程中学生作为意义主体的价值得以呈现,实现人性启迪、思想启蒙与精神塑造。要通过教育使人成为彰显和谐性、独特性与主体性的全面发展的人[1]。学生正处于青少年阶段,在学生脑海中有着无穷无尽的想法,在课堂中只有一位教师的想法,但是每位学生的想法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在竹竿舞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性,鼓励学生大胆创新,给予学生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提高课后服务水平,致力于校本特色课程的构建
学校社团是文化传承的一种重要方式,竹竿舞社团的成立与发展是长期的,他会长久存在于学校当中,而不是忽然的建立与忽然的显示。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要根据校园特色文化,积极组织学生构建社团,积极彰显社团文化与社团精神。因此在“双减”政策下,必须提高校内教育教学质量。通过促进优质均衡发展,规范教育教学秩序、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学校的育人质量[2]。
例如,在学校当中,教师一直鼓励学生参与到竹竿舞社团当中,社团中具有本社团的文化与精神,同学们精心设计社团团徽,构建社团口号,社团就像是一个大家庭一样,同学们团结在一起,将自己的兴趣爱好不断发扬光大。在一个团结友爱的社团当中,同学们敢于创新、勇于探索、热爱科学,拥有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眼睛,将竹竿舞这一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在校园内绽放光彩。
(三)利用“双减”政策,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展示平台
“双减”政策出台的目的是通过加强学校教育,提高学校课堂教学质量,提升课后活动质量,达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建构教育良好生态的目的[3]。使学科教育重新回归学校主阵地。竹竿舞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应当具备广阔的发展空间,在我校深厚的竹韵文化底蕴当中,教师就要为学生竹竿舞提供更为广阔的展示平台。在丰富多样的竹竿舞活动当中,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在竹竿舞中找寻自我,寻找快乐。
例如,教师可以鼓励同学们将竹竿舞带到更大的平台当中去,在网络中积极搜寻关于竹竿舞竞赛活动,为同学们提供相关信息,充当学生坚强的后盾。在学生准备竞赛节目期间,教师要积极做好辅助工作,与同学们共同出谋划策,编排竹竿舞,追求创新的同时,保证竹竿舞的赏析性。同学们思维十分开拓,力求创新,同学们从竹竿舞文化背景出发,学生了解到黎家经过辛勤耕作,身穿节日盛装,家家户户炊制新米饭、酿造糯米酒,宰杀家养禽畜,祭祀祖宗和神灵[4]。学生就将其融入到自己设计的竹竿舞当中,十分的精彩。在全校同学的努力下我校形成了全校有规模和特色的竹竿舞大课间,获得2017年韶关市中小学大课间评比一等奖,参加了韶关市南雄站英东杯足球赛开幕式表演,参加了南雄市2019年青少年舞蹈大赛三等奖和2018年中小学文艺汇演三等奖。获得韶关市公开课《校园竹竿舞》优秀奖。
(四)凝聚沉淀,形成课题
经过多年的能力,竹竿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的扩展与延伸取得了一定成绩,部分研究形成了论文。例如《打造竹韵文化构建和谐校园》获得2017年南雄市中小学德育论文一等奖;《浅谈农村学校文化建设》获得2019年德育论文一等奖;《巧用竹韵文化创新学校德育管理》获得2020年南雄市中小学德育论文一等奖;《竹尖上的旋律》获韶关市中小学教育教学成果三等奖;《以竹韵文化建设引领学校德育创新》于2019年3月1日在广东教学报发表;《课间操引入竹竿舞的可行性研究》获得韶关市教师技能大赛一等奖和广东省第十五届运动会论文报告会三等奖。我继续努力专研竹竿舞优秀传统文化,于2021年11月获得韶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同意,获得了《传承传统文化背景下的竹竿舞在中小学大课间应用与延伸现状研究》课题立项。课题编号为sgjky21044最终形成课题。我将一如既往地专研竹竿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的扩展与延伸。
结束语:总而言之,竹竿舞当中蕴含有丰富的民族文化教育内涵,学生能够通过这一体育运动活动,了解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双减政策下,教师要特别注重竹竿舞教学所富有的独特内涵,借助竹竿舞教学全面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长思,杨建营,张长念.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教育传承的目标、内容与方略[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22,34(01):24-33.
[2]王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理论及实践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21(12):24-26.
[3]姚蕾,李铭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体育教材的历程回眸与困境纾解[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21,44(09):114-122.
[4]崔乐泉,张红霞.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缘起与特征[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20,54(07):1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