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彩云
【摘要】从实际的小学数学教学情况来看,教师要想保证教学的效率与质量,就必须要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去,发挥出学生自身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这就使得每堂课的新课导入变得至关重要。教师应当牢牢地把握住这一环节,运用科学、有效的导入策略—如问题导入策略,以此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力,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教学效果获得显著的进步与发展。基于作者自身的实际教学工作经验与学习认识,本文首先简单分析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导入新课的必要性,然后主要就如何实现新课教学问题导入提出了部分探讨性建议,希望能够为教学工作的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数学教学;新课;问题导入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将如何开展好新课导入作为一个关键课题,积极加强研究、探讨与实践,通过科学的课堂教学导入策略应用,来激发学生对于数学新课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主动性,启发他们的思考,鼓励其探究,从而深化其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理解,提高教学的效率与质量,促进学生实现更好的成长与发展。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导入新课的必要性
数学是小学教学课程体系当中相当关键和重要的一门学科,其不仅可以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理工学习奠定基础,同时更能够切实增强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与学生的核心素养与主体性发展紧密相关。但就小学生的特点来讲,其年龄多在6岁到12岁,身心发育较为稚嫩,对自我的管理与控制能力较弱,抽象思维能力也不强。所以在面对具有一定抽象性的数学知识时,他们会感到学习过程枯燥、困难,因而对数学的学习积极性较差,这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推进造成了很大的阻碍。
每堂课的导入,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的的关键环节,很多时候一堂课的最终教学成效,都依赖于新课导入的效果。而“提问”不仅是一种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其同时也是一种新课导入的有效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只要能够科学的设计、合理地发出提问,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新课教学内容,便能够有效激发出学生对新课教学内容的主观学习兴趣、学习动力,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来。通过积极地参与教学,自主地思考、探究,深化对新课教学内容的理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这对于促进学生实现更好的学习、成长与发展来说,是至关必要的。
二、小学数学教学创设问题导入新课的策略
第一,通过提问设置悬疑,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的导入环节当中,通过创设提问,能够为课堂教学设置悬疑,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来激发出他们对新课教学内容的学习兴趣,这对于整堂课的教学成效,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例如,在“概率”的教学中,如果一开始一开课就直接开始对概率的概念、含义教学,就肯定会让学生感到枯燥而抽象。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教师可以在新课的导入中,为问题的创设,设置一个与新课教学内容有关的悬疑。“我们现实生活中,有着很多少见的事情发生,如有的人中了彩票、有的人竟然被雷击中过等,那么为什么这些事情很少发生、很少见到呢?”这就设置下了一个巧妙的悬疑。教师所描述的这些事件,对于小学生来说都是具有吸引力的,他们会被这些事件和问题吸引,产生好奇心和兴趣。然后教师再逐渐引入新课教学内容,告诉学生通过对“概率”的学习,大家便可以知道为什么这些事情这么少发生了,让学生认识到通过学习便可以满足自身的好奇心,这样他们便会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来,通过自身的学习、思考,来解答自身的疑问。
第二,通过提问启发思考,增强学生新课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学生能否在学习过程当中进行有效的思考,能否表现出良好的主观能动性,同样紧紧关系着教学的成效。毕竟在教学活动当中,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体,其大脑应当高效地运转起来,并对学习内容进行主观探究,这样才能深化理解,形成深刻的主观学习认知,获得更大的学习进步。为此,在新课导入中,教师同样可以通过提问,来启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在整堂课中,围绕教师最开始提出的核心问题,进行不断地自主思考、自主探究。
例如,在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的大脑思维能够高效地运转起来,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导入阶段,便可以提出一个核心、关键的问题:“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具有哪些共同点?它们各自有着哪些特征?”这样的问题简单却高效,紧扣着教学的主要内容,可以有效启发学生的思考。为了更好的配合教学开展,教师还可以提前准备好若干平行四边形、梯形的教学模型道具,让学生在学习中可以通过对模型道具的实际探究,来认识、分析和总结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异同与特点,全面发挥出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有了这样的思考与探究过程,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必然会更加深入,认识也会更加的形象与主观。
第三,通过提问营造生活化教学情景,强化教学与生活的联系。
小学数学教学的一個重要目标和要求是“学以致用”,即要让学生通过对数学的学习,更好地应对现实生活,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是学生主体性发展与核心素养提升的一项重要指标。为此,在新课导入中,教师应当通过提问来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情景,以此强化教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以解决生活问题为目标迈进,积累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应用经验和能力,为解决实际的生活问题做好准备。
如在现实生活当中,很多问题都会涉及到对面积的计算,为此在面积计算的教学导入时,教师可以根据生活中的各种真实情况涉及提问:“某某同学的家中需要进行装修,重新对墙壁进行粉刷。粉刷前需要准确地购买涂料,而为了避免涂料浪费或是不足,购买时需要首先测算出整个房屋的墙壁面积,那么房屋墙壁面积应当如何测算呢?”这一提问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可以让学生将数学的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在脑海中构建起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关系。有了这个问题作为导入,学生不仅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同时还会联系生活进行思考,围绕如何解决生活中的相似问题进行探究。在这样的问题导入和课堂教学下,学生解决生活现实问题的能力便会显著增强,进而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
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对整堂课的教学成效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重视并切实地开展好新课导入,通过对提问导入等策略的科学应用,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增强学生新课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强化教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这样,才能让学生通过数学课堂学习,实现更好的学习、成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邓培培.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优化路径[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9):249-250.
[2]何贵林.如何发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导入技巧的作用核心探究[J].才智,2020(16):149-150.
[3]魏巍.精心设计导入语言——敲响小学数学教学的“第一锤”[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0):167-168.
[4]杜丽萍.从课堂导入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C].教育理论研究(第十辑),2019:2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