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无抗养鱼技术应用与探索

2022-04-03 20:23:43黄丹
江西水产科技 2022年1期
关键词:质量安全

黄丹

摘要:无抗养鱼是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重要措施,通过养殖环节各项技术措施综合应用,可以较好实现这一目标,本次应用和探索较好的实现了生产全程病害控制,做到养殖过程无抗生素使用,既取得了较好的生产效益,也确保了水产品生产的质量安全。

关键词:无抗养鱼;综合措施;质量安全

中图分类号:S964.3        文献标识码:C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情况

自有50亩养殖池塘,池塘条件良好,池塘四周水泥护坡,池底无淤泥沉积,底泥保持在10~15 cm,池塘水深2.5 m左右,池塘进排水系统完备,水源充足,水质良好。生石灰、EM菌水质调节、底质改良剂、抗虫害中成药、无抗生素药饵、饲料等。放养鱼种包括青、?、鲢、鳙、彭泽鲫等常规养殖品种,采取混合养殖模式。池塘增氧设备。

1.2  主要做法

1.2.1  主要措施

一是清塘改底,有效杀灭原生病害生物和改善池塘底质条件。二是把好鱼种投放,确保群体体质水平和减少病害带入。三是适时加强预防,有效控制和防止病害的发生。四是加强水质调节,控制病害生物环境。五是物理措施调节水质环境。六是杜绝抗生素使用,实现无抗养殖要求。

1.2.2  措施实施情况

1.2.2.1  做好清塘及把好苗种投放关

元月份完成存塘鱼的处置工作,腾出塘容,并及时施用生石灰150 kg/亩,全池遍洒。15天后池塘进水,做好鱼种投放准备。提前结合目标产量及后期饲喂管理水平做好苗种投放的计划和组织。严把鱼种质量关,选择體质健壮、体表无伤、规模均匀个体,鱼种做到尽量自主培养,外购鱼种避免长距离长时间运输,选择适当气温、水温条件下投放,本次鱼种投放在水温10℃以下完成,于2月底前完成种苗的投放。苗种投放前做好鱼体的消毒工作,下塘前经过消杀药物的浸泡处理,防止各类病害的带入。再是合理利用养殖品种的习性及食性特点、做好养殖品种、规格的搭配,做到即充分利用水体空间,又确保营养物质的有效利用,并能有效保护水质环境。本次投放鱼种品种及规格情况:投放花鲢4~6尾/kg鱼种100尾/亩,总投放量约5000尾;投放草鱼鱼种0.5~1 kg/尾鱼种200尾/亩,总投放量约1万尾;白鲢4~6尾/kg鱼种60尾/亩,总投放量约3000尾;彭泽鲫10~20尾/kg鱼种1000尾/亩,总投放量约5万尾;青鱼1 kg/尾约20尾/亩,总投放约1000尾。后期适量补充上述品种的夏花鱼种约1万尾/亩。

1.2.2.2  适时生物制济调节水质

3月初开始用EM菌载体400g(乳酸片球菌≥5×108 cfu/g酿酒酵母≥5×108 cfu/g,纤维素酶≥100 u/g,木聚糖酶≥100 u/g及粪肠球菌、屎肠球菌、反消化细菌≥100×10 cfu/g)EM菌载体500 g+75 kg玉米粉+25 kg水+30 kg红糖,发酵7天,pH在4左右,每亩10 kg兑水300 kg左右全池泼洒,隔10天用1次。4月1日、5月1日分别制作了1次。通过泼洒自制的发酵碳源,使渔塘水体形成优质乳酸菌相,从而控制孤菌、链球菌、大肠杆菌等病菌的发生,水体水质得以有效改良、水色保持嫩爽状态,整个春末夏初,无赤皮病、肠炎病等的暴发情况。

1.2.2.3  中成药物控制虫害

3月至5月初,特别是4月份,正是鱼虫病高发期,尤其指环虫、斜管虫、车轮虫、小孤虫、纤毛虫等,4月15日采用植物驱虫净驱虫,该药物选取的相对温和的中?药,如洋槐花、乌梅、南瓜子、贯众、槟榔、苦参等,采用中?药物杀虫、驱虫,无需解毒,不伤水体,发挥了良好的抑虫作用。

1.2.2.4  适时底质改良剂改水

随着养殖进程水体有害化学物质的增加及水温的升高,引起水体环境恶化,影响鱼的觅食或疾病发生,通过每月投洒1次底改制剂(过硫酸氢钾复合盐、过氧化物、离子螯合剂)降解底泥有机质,减少耗氧因子,控制池底环境恶化,通过离子交换,净化水质,降低水体中重金属离子氨氮、亚硝酸盐、藻类毒素、有毒胺类等有害物质的含量。

1.2.2.5  物理措施改善水体环境

鱼类生长旺季结合增氧机的使用改善水质环境,做到合理有效使用增氧机,增氧机使用从4月末开始到10月初做到晴天中午开,阴天清晨开,连续阴雨天半夜开,并加强日常巡查,发现缺氧及时开。并适时补充新水,确保做到从5月下旬到9月下旬每半月加水10~20 cm。

1.2.2.6  合理饲喂和无抗生素使用

养殖过程杜绝抗生素治疗药物的使用,同时全程使用无抗生素添加的治疗和预防性饲料。饲料投喂做到:①定质:保证新鲜、适口、营养全面、稳定性好。②定量:每天投喂饲料要有一定的数量,做到均匀投饲,不能忽多忽少,以免鱼类时饥时饱,影响鱼类消化与生长。③定时:有一定的投饲频率和时间,养成鱼类的吃食习惯,同时在水温适宜、溶氧较高时,可提高养殖鱼类的摄食量,增加饲料的利用率。③定位:固定投饲地点,防止饲料散失,有利于提高饲料利用率和了解养殖鱼类吃食情况,并便于食场消毒、清除残饲,保证养殖鱼类的吃食卫生。

2  结果

生产过程中,通过一系列措施的应用,在无抗生素使用的前提下,养殖全过种未出现暴发性病害发生,并且饲喂充分,投放鱼类品种整体生长良好,养殖产量得到有效的保证,本次综合产量实现了亩产1000 kg目标,同时生产效益也得到明显的提高。

3  小结

猜你喜欢
质量安全
发达国家畜禽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的发展与启示
肉类研究(2016年12期)2017-01-12 23:04:44
关于消费者对流通领域中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信心度的研究
农产品供应链核心企业质量安全管理探讨
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构想分析
浅谈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及管理对策
恩施茶叶质量安全现状及保障措施
进一步加强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思考与对策
茶叶在种植环节的质量安全及对策探讨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混合模式研究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的创新策略分析
科技资讯(2016年18期)2016-11-15 20:4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