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阴潜阳法对风阳内动型帕金森病患者睡眠障碍的疗效观察*

2022-04-02 03:25倪云凤颜丽清程云帆俞晓岚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2年2期
关键词:帕金森病障碍疗效

倪云凤 颜丽清 程云帆 俞晓岚

(福建省福州市第二医院神经内科 福州 350007)

帕金森病(PD)是中老年人常见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首发症状存在特异性,疾病早期除典型的运动症状,还出现睡眠、情绪和自主神经功能变化等非运动症状。与其他神经退行性疾病相比,睡眠障碍成为困扰患者病情的重要问题,对患者日常生活带来了巨大影响[1]。帕金森病睡眠障碍病因为多因素,包括调节睡眠的区域退化、药物引起和帕金森患者夜间症状影响等[2],给治疗带来很大困扰。帕金森病合并睡眠障碍西医治疗方法较局限,一般采用与失眠症患者相近的治疗方案,如镇静催眠药、抗焦虑药、抗抑郁药等,但疗效难以令人满意,且有较高次日残留、戒断反应痴呆等不良反应[3]。目前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合并睡眠障碍取得良好疗效,能有效改善患者运动功能及非运动症状,在疾病预后及患者身心健康方面均有积极作用,为临床诊治帕金森病合并睡眠障碍开辟新思路[4~5]。本研究选取风阳内动型帕金森病睡眠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育阴潜阳法对风阳内动型帕金森病睡眠障碍患者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6月医院收治的64例风阳内动型帕金森病睡眠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男17例,女15例;年龄51~69岁,平均(62.28±5.18)年;帕金森病病程1~6年,平均(3.43±1.19)年;失眠病程1~24个月,平均(11.13±4.54)个月。观察组男19例,女13例;年龄51~69岁,平均(62.44±5.13)年;帕金森病病程1~6年,平均(3.59±1.24)年;失眠病程1~24个月,平均(11.25±4.99)个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西医符合帕金森病相关诊断标准[6],合并睡眠障碍,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7分;(2)符合《中医老年颤证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7]中风阳内动型帕金森病睡眠障碍诊断标准;(3)依据《中医内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诊断为不寐[8];(4)能够独立完成调查问卷;(5)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继发性帕金森综合征;(2)有重大精神疾病;(3)合并阿尔海默病;(4)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存在严重功能障碍;(5)有酗酒和滥用药物史。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给予常规治疗,包括日常康复锻炼、睡眠卫生宣教等,依据患者病情使用左旋多巴、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等抗帕金森药物治疗,并根据患者病情适当调整剂量。

1.3.2 观察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育阴潜阳法,滋肾育阴、平肝潜阳安神。方剂组成:山茱萸15 g、熟地黄15 g、天麻10 g、钩藤15 g、石决明20 g、生龙骨20 g、生牡蛎20 g、川牛膝10 g、白芍10 g、珍珠母30 g、川芎6 g、夜交藤15 g、桑寄生10 g、山栀6 g、黄芩10g、益母草10g、泽泻10g。院方代煎,水煎200ml,每日1剂,分2次服用,观察周期为28d。

1.4 观察指标(1)临床疗效。参照《中医内科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评定[8]。根据临床睡眠障碍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治疗结束中医证候量化积分减少≥95%分为治愈;中医证候量化积分减少70%~95%分为显效;中医证候量化积分减少30%~70%分为有效;中医证候量化积分减少<30%分为无效。减分率=(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睡眠质量。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对患者睡眠质量进行评估,总分21分,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同时采用Epworth嗜睡量表(ESS)对患者日间嗜睡情况进行评价,总分24分,得分越高提示日间嗜睡情况越严重。(3)客观睡眠质量指标。采用多导睡眠监测仪(澳大利亚康迪出厂型号:Grael)于治疗前后对患者睡眠进行监测,按2016年美国睡眠医学会(AMSM)修订的标准进行睡眠分期,并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客观睡眠质量指标包括入睡潜伏期、总睡眠时间、觉醒次数、睡眠效率。(4)负性情绪。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评价,其中HAMD有17个条目,HAMA有14个条目,评分采用5级评价标准,以0分、1分、2分、3分、4分进行评价,得分越高提示焦虑或抑郁情绪越为严重。(5)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8.12%(25/32),高于对照组的43.75%(14/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例(%)]

2.2 两组PSQI、ESS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PSQI、ES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SQI、E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PSQI、ESS评分对比(分,x±s)

2.3 两组客观睡眠质量指标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入睡潜伏期、总睡眠时间、觉醒次数、睡眠效率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入睡潜伏期短于对照组,总睡眠时间长于对照组,觉醒次数少于对照组,睡眠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客观睡眠质量指标评分对比(x±s)

2.4 两组负性情绪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HAMA、HAMD量表评分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HAMA、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负性情绪评分对比(分,x±s)

2.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治疗期间出现恶心1例(3.12%),对照组出现头痛1例(3.12%),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帕金森病首发症状个体差异较大,而睡眠障碍也可作为其首发症状出现,发生率占比60%~98%,会加重患者原有的运动症状、情绪及认知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及精神负担,因此了解帕金森病患者睡眠问题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帕金森病患者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经常醒来、睡眠碎片、入睡困难、早醒及非恢复性睡眠。视频多导睡眠图研究显示,帕金森病患者睡眠潜伏期延长,夜间频繁觉醒,睡眠中的觉醒时间延长,睡眠效率低,慢波睡眠期及快速动眼期睡眠比例及睡眠纺锤波密度和慢波振幅低[9]。帕金森病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高、临床类型多样,且随着病程进展逐渐加重,目前帕金森病合并睡眠障碍西医治疗方法局限。因此,如何用其他方法替代治疗,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睡眠障碍有重大意义。

帕金森病合并睡眠障碍在中医学归属“颤证”合并“不寐”。颤证在临床上主要分为痰热动风、风阳内动、气血亏虚、血瘀生风和阴阳两虚5个证型[10]。而这5种证型均可导致不寐。其中风阳内动型所占比例较高,肾阴不足、肝阳上亢,极易化火生风,外扰筋脉而致颤证,内扰心神而不寐。因此,治疗当以滋肾育阴、平肝潜阳安神为准则。本研究应用育阴潜阳法,方中熟地黄、山茱萸共为君药,具有补肾育阴之功效;天麻、钩藤具有平肝熄风之功效;石决明、生龙骨、生牡蛎具有平肝潜阳、除热明目,与君药合用,加强平肝熄风之力;川牛膝引血下行,并能活血利水;白芍滋阴柔肝舒筋;珍珠母平肝镇静安神;川芎、夜交藤养血安神,全方疏散肝气而不伤肝血,以上诸药共为臣药;桑寄生补益肝肾以治其本,山栀、黄芩清肝降火折其阳亢,益母草合泽泻活血利水,有利于平降肝阳,均为佐药。全方配伍相辅相成,滋肾育阴、平肝潜阳安神,改善睡眠。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钩藤、熟地黄具有抗氧化、抗衰老、神经保护作用[11];天麻具有抗焦虑、镇静催眠以及神经保护作用[12];夜交藤对小鼠有明显的镇静、催眠,延长慢波睡眠时相作用[13]。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入睡潜伏期缩短,睡眠时间延长,觉醒次数减少,睡眠效率提高,睡眠质量、睡眠效率明显提高,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SQI及ESS评均分低于对照组,表明中医药在改善睡眠质量的同时对患者白日嗜睡也有改善作用。焦虑、抑郁及睡眠障碍三者可相互影响,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HAMA、HAMD评分均较对照组低,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显著差异,表明中医药在临床治疗上有较高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对风阳内动型帕金森病睡眠障碍患者采用滋肾育阴、平肝潜阳安神治疗疗效确切,可提高其睡眠质量,缓解不良情绪,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猜你喜欢
帕金森病障碍疗效
为何中年婚姻障碍多
关注帕金森病患者的睡眠障碍
改善生活方式,延缓帕金森病进展
手抖一定是帕金森病吗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以苦参为主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芝麻素酚或能预防帕金森病
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及全胃切除术用于胃上部癌根治术的疗效
跟踪导练(四)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