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苏
摘 要:初中散文教学在基础语文课堂教学中占有了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同时新课改又对初中语文散文教育的基本目标做出了规定。本文力图通过探索中学生在语文学习课堂中对散文教育板块优化的研究策略进行实践,以此帮助学生从潜意识中建立对语文教育内容的掌握力量和对散文思想艺术作品的欣赏,并以此提高初中生学好散文作品的动机。
关键词:初中语文;散文教学;策略探究
引言
目前的教育从小学就有了启蒙意义的散文学习,尽管学校很早就有了相应的熏陶教育,可是由于学生们的散文阅读水平并非总是很乐观,了解程度也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对于阅读过度的应试化,甚至什么时候也没有感受到其中的生动形象的内容。其主要原因就是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学生们并没有重视阅读,也不能很好的看到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所以,教师们必须要在课程中开展关于中学语文散文学习板块优化措施的研究,通过积极指导学生们对生活素材的阅读与获取。
一、初中散文的内涵与特征
1、寫实而又优美
散文并不是单纯现代文艺类的作品,因为散文的内容基本是日常生活写实,而写实则接近现实社区日常生活,易于形成情感,它拥有着独特的现代文艺特点,精炼深刻却又洒脱自如。而经典的散文,总是可以在日常生活片断中发现出不一样的审美,现代文艺源于日常生活又高出日常生活在散文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散文写实代表追求日常生活中真,追求真的同时又发现着日常生活中的美[1]。追求真与美的人往往有着炽热的善良的心灵,对真善美等人世上最美妙事情的向往和探求,也就成为了散文的主要特征
2、散文主体性强
很多人都称赞袁宏道等散文家的小品文作品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实际上这二句话也很好地归纳出散文艺术的一个特点———主体强。前文曾经讲过,散文艺术是写实的,它又是崇尚美的。但在各个撰稿人的眼中,日常生活中蕴含的美是不尽一样的,而作者描绘美的手段又是多种多样的,这也就使得散文艺术的作品主体非常强,每一种散文艺术都表现了创作者的学识、心态、个性和倾向。而对于主体较强的散文艺术,老师抓住了创作者思想感情和心态就变成了学生理解散文艺术的一把钥匙。如果老师以散文作家的心态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进入作家所展示的具有作家主体性色彩的整个世界中去,那么学生就会把散文的行文线条都了解得明白了。散文艺术的欣赏一定要以研究作者在写作时的日常生活感想为基准的,当然牵强附会的看法也是不提倡的。因此本文要在了解作家生活背景和散文艺术创作背景的基础上合理推断,将作者写作的原因逐步引导下去,并抓住作家的情感起伏[2]。
3、题材广泛,形式灵活
散文作品的散就体现在主题与形式的不拘一格上,只要是写实、追求美的,那么什么主题可以激发作家的灵性和冲动都是可以写到古典散文作品中去的;什么形式可以更好地表达作家的意愿和思考,也都是可以拿出来用的。由于散文艺术作家表达自我的方法是很随意的,而古典散文作品的形式又和作家内心所想是完全吻合的,于是散文艺术作家就象中国李白文化的我国古体诗人一样,不拘泥于旋律、长度,在错落洒脱中体现出真性格来。那么在鉴赏散文作品的课堂教学中,把散文作品的艺术表现形式和作家的情感态度结合在一起分析就是必不可少的,而如此一来,对于作家为何要进行这种形式的教学问题也就获得了回答,而并非仅仅从文学的视角上去进行枯燥乏味的欣赏和理解。因为这样的课堂形式对学生而言既是生动有趣的,又可以调动学生对阅读散文作品的热情。而总体上把握住了散文作品的基本特点,散文教学也就有了具体的方向指向,而老师的课堂设计和课堂教学决策也就可以有的放矢了。
二、初中语文课堂散文教学板块优化的策略研究
1、通过朗读,感受散文内部节奏
朗诵是学习散文艺术的必要技能,只有学习恰当的朗诵,学会恰当的方法,才能真正把散文作品中的美欣赏到位,因为散文艺术作家经常运用有节奏、有旋律的话语来表达作家的情绪,从而表达作家的思想与感情,作家情感丰富、想像充实。所以,作家在利用朗诵进行学习的时候一定要讲究节奏感,跟着文学作品的旋律逐步进入作家的心灵,而这样的感觉就需要借助朗诵来表达,所以不管老师的示范性朗诵或者学生的探索性朗诵,都一定要找准散文作品的旋律,体会散文作品的魅力。通过诵读时脑海中需要有形象的感觉,老师就能够借助某一个词或者某一个字、某几句话,让学生体会到散文作品用词的妙处,从而体会语句所运用的美,并把这些美透过脑海中的文字画面表现出来,通过诵读时需要有情感代入情境感知[3]。
二、引导欣赏,以多种角度看待散文
散文和其他类型的文章有所不同,是富有美感的,是由作家一字一句斟酌出来的,蕴含着作家丰富的情感。正是通过此,老师才能够更有效的引导学生鉴赏散文,并了解作家在散文中所融入的情感,使整个课堂教学流程得以优化,从而提高了散文课堂教学效果。也因此在《背影》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欣赏的角度看待散文,不要以以往的方式去阅读散文、理解散文,不然不仅无法将散文揣摩透彻,还会丧失阅读的兴趣。里面最关键的场景便是作者父亲让他等着,为他去买橘子。这件事情对作者来说意义非凡,所以作者进行了详细的描写,还将情至深处几次落泪的场景展开了刻画。在故事里面,无一不表示了作者父亲的感情深沉。但老师如果一味让学生冷眼旁观,以局外行的眼光看待文字,则学生就很难认识作者的所作之行为,也就很难了解作者的感情。而形成这样状况的主因就是学生不能与文字形成共振,也不能换位思维。所以,在教育过程中,老师一定要想到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心理情感,通过联系生活经验也好,写作情境也好,使学生学会了换位思维,并在读书过程中去感受作者和父亲的思想与精神情感。
结束语
语文教学应该既是灵动的,又是可以探寻美的场所,体悟美的剧场,感知美的圣殿。中学语文与散文教材的综合优化战略中,唯有让散文教育成为美的享受,也才能让对经典散文的阅览与经典散文的鉴赏成为重要之义,也才能让经典散文的美好与情感被更多的学生所感受到。
参考文献:
[1]王鹤鹤.初中语文散文教学主问题设计研究[D].淮北:淮北师范大学,2017.
[2]杜丽君.初中散文教学设计策略研究[D].黄冈:黄冈师范学院,2018.
[3]欧茂华.初中语文现代散文教学优化策略初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