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金珠
摘要:为了适应“新课标”对小学数学教学的要求,使小学生能够在优化的教学内容和完善的教学形式支持下,形成发散思维模式,教师应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策略进行分析和解读,并具体落实在教学中。基于此,对小学数学课堂培养发散思维的策略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发散思维;培养策略
引言
在现代科技发展过程中,创新意识具有关键性价值,此时,发散性思维的科学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具体开展教育工作时,需要对学生的发散思维进行科学培养,确保学生能更为高效地解答数学问题,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价值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不仅能增强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还能提升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首先,将培养学生发散思维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鼓励学生利用多元思维思考和分析问题,为他们提供多样的教学资源,使小学生产生创新意识,形成多元思考的习惯,这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其次,有助于提升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背景下,学生会掌握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根据不同类型的数学问题选择对应的解题方法,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解题的速度及解题正确性,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和现实生活问题的能力也会大大提高。
二、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策略
(一)强化多种形式训练
为了强化学生发散思维,完成培养目标,不仅需要教师对学生变通能力和求异心理高度重视,还需要明确学生学习近况和教材版本,针对具体情况设置培训方法。一题多变是基于剧情、问题和题目条件共同设计的,只需要对其内容进行比较、顺逆、收缩、延伸,确保学生能进入不同情境模式,基于不同角度分析数量关系,使学生能全面了解相同问题的解題思路和问题框架,进而确保学生能对传统思维模式进行有效突破,实现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进一步提升。与此同时,还需要对学生一题多问技能进行科学培养,学生在分析具体事物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基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和探索,确保学生对事物具有更为全面的认识,从而保障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新知识,对学生思维灵动性和敏捷性进行科学培养,实现学生发散思维的进一步提升。
(二)培养学生质疑能力,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活动的开端,就是改变学生之前的惯性思维,引领学生大胆质疑,并在思考的过程中产生新的想法,最终实现自身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具体来说,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1)为了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质疑兴趣,教师在组织和开展教学时,可将问题隐藏在特定的情境中,促使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产生质疑的想法,并结合自己在学习中的思考,提出自己的想法。(2)为了最大限度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学习和思考的过程中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向其他学生或教师求教。(3)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其自身的认知程度导致其在日常学习中还不足以提出有价值的问题。面对这一情况,教师应关注教学方法引导,促使学生在学习时围绕知识的节点展开联想,在联想的过程中从事物发展规律中寻找到突破口,并借助已知的数学知识寻找新的解决方法;还可以指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结合所学的知识,对其展开猜测、估计,并据此提出问题,并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合理的验证。
(三)应用现代教学技术,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
现代教学技术不仅能为数学课堂带来更加丰富的教学内容,还能以形象化的方式呈现抽象的数学内容,对于培养和发展小学生的发散思维具有重要作用。所以,为了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教师可以应用现代教学技术开展数学教学,让学生在直观教学资源的辅助下发挥空间想象力和直观联想力,使他们在空间思维和创新性思维的引领下形成发散思维。而在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中,大多数教师对现代教学技术的认识存在偏差,他们不仅将现代技术简单地等同于多媒体教学设备,还将其作为展示教材内容的载体,所以在数学课堂中,学生只能通过多媒体了解教材中的内容。在这样局限性的数学课堂中,学生的思维呈现出固化的状态。因此,教师要深化对现代教学技术的理解,在课堂中全方位应用多媒体、教学平板、智慧白板等多样化的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形象化资源,使学生掌握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从而让他们在数与形的有机转换中发展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
(四)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已被广泛应用于教学活动中,这一方式在数学教学中同样适用。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帮助学生高效学习。首先,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让全班学生都能参与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动性和参与度。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了解学生之间的差异,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小组中发挥自身的优势。其次,教师需要合理安排小组合作学习内容,设计小组合作学习任务,提高小组学习效率。最后,教师需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进一步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五)展开综合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发散思维
实践活动能够为学生提供验证和应用数学知识的机会,对于增强小学生的发散思维也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可以展开综合性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检验和巩固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产生创新化的思想,探索出多元化的解题方法,由此,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就会不断提升。然而,出于多方面原因和条件的限制,大部分教师未能根据数学教学的要求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不利于培养和增强小学生的发散思维。对此,教师可以从教学内容和现实条件出发,设计和组织实践活动,为学生营造体验式和开放式的学习氛围,让他们在自由的环境中形成发散思维,使得他们能够更加高效、准确地解决数学问题,由此,创设高效数学课堂教学。
结束语
基于学生思维能力受到束缚的现状,教师应转变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聚焦创新思维优化教学设计、开展多样化课堂教学活动、开展实践活动,让活动引领学生思考,放飞学生的思想,让学生的思维在活动中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马滨.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J].科普童话,2020(17):31.
[2]陈晓波.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做法[J].新课程,2020(08):173.
[3]王雄和.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策略[J].新教育,2020(02):77.
本论文为连江县2020年度课题《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中“绿趣”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编号:LJJKXB20-019)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