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孝龙
摘要:21世纪是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迅速发展的新时代,社会与经济日新月异的变革,使得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思考如何培养社会所需人才这一问题。围绕“为明天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主题,世界各国相继拉开了教育改革的帷幕,在这场教育改革中逐步形成了核心素养这一观念。基于这样的教育大背景,本文结合自身高中生物教学实践,以渗透作用的教学过程为例,对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生物教学展开了研究,
关键词:高中生物;2019人教版;核心素养;渗透作用
引言: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结合具体的学科课程实践,同时提出相关的教学建议。我国对核心素养的研究经历了构建核心素养总体框架、修订基础教育课程标准、落实发展学科核心素养以及改革教育教学方法和评价,由总目标逐级细化,目前理论方面的研究成果较多,但实践层面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对高中生物核心素养有了更加深入地思考和理解后,本文秉持着明确的教学目标和努力方向,对培养学科核心素养开展了系列教学实践。
一、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生物的教学原则
生物学科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许多生活现象里都蕴涵着生物学原理知识,如我们美丽多样的大自然是富有层次的生命系统,存在着千姿百态的生命个体;我们每天的日常活动需要体内的多种细胞协调配合,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这样的实例不胜枚举,生物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因此,生物学课程的教学必然依据生活而展开,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与生活相联系的素材,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提升学生的理性思维,让学生树立学以致用、用知识指导生活的理念,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
二、核心素养导向下渗透作用的教学案例
1.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探讨进行分析讨论,能够理解渗透作用的概念及发生条件;
(2)通过分析细胞吸水与失水的情况,了解半透膜概念,建立结构与功能观;
(3)通过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能够养成自主思考和主动探究的科学精神,发展科学思维;
(4)依据所学知识能联系生活提出相关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法,为实际生活提供指导。
2.教学思路
课堂上教师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以问题探讨为铺垫,引导学生分析渗透现象并理解渗透作用的概念和发生条件。在此基础上,通过细胞膜制备实验分析水分进出红细胞的情况,联系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通过分析物质跨膜运输的情况,最后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动脑思考,主动获取知识,并使学生各方面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和发展。
3.教学过程
(1)课堂导入与问题探讨
活动目的: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确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观点。还原科学史上的探究历程,带领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思路和方法。
师:细胞膜是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边界,承担着控制物质进出的重要功能,你们认为细胞膜具有什么样的结构?科学家当年是如何开始对生物膜的研究并逐步深入探索的呢?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隧道,沿着科学的足迹去探索生物膜的结构。
生:根据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对细胞膜的结构进行猜想,提出细胞膜由蛋白质分子组成。跟随教师一起展开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究历程。
(2)课堂教学
活动目的:为学生呈现研究生物膜结构的开篇实验,在打开学生思路的同时为下一个实验做好铺垫;渗透相关的化学知识,鼓励学生对生物膜结构展开想象,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素养的分析推理和创新能力。
实验演示:1895,欧文顿的植物细胞通透性实验;哺乳动物红细胞中提取细胞膜的实验;1925 年,丙酮抽提红细胞膜脂质实验;1959 年,罗伯特森用超薄切片技术获得了细胞膜电镜照片,显示暗——明——暗的三层结构;1970 年,人——鼠细胞融合;冰冻刻蚀电子显微技术,观察膜断裂面的蛋白颗粒和膜面结构。
学生的思考与讨论:通过对实验的思考和分析,结合化学知识的相似相溶原理提出细胞膜中含有脂质成分这一结论,并思考推理分析得出结论后需要设计实验加以验证。在此基础上继续深入探究。通过对实验的思考分析,在已知细胞膜成分的基础上进入对膜结构的研究,依据相关的化学知识展开想象,推断磷脂分子的排列方式。对这一实验初步建立生物膜的结构模型,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讨论,提出单位膜模型的优势和缺陷。通过最后两个新技术下的实验,明确生物膜的基本组成和结构,根据已有生物知识或生活经验,说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的实例。
(3)课堂总结
师:请同学完成本节课概念图,纵观建立生物膜模型的探索历程,你能得到什么启示?(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创新,必将不断完善和发展。)
生:设计完成本节课概念图,利用小组讨论的形式,思考讨論教师提出问题,各抒己见,阐述生物学发展带来的启示
4.教学反思
实验设计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师要避免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以注重知识的发生发展为主要教育目标,引导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教学时间有限,未能做到由浅入深步步启发学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加强,留给学生整理时间比较少,给学生独立归纳总结的空间,并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深化课堂知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消化吸收。
结束语:综上所述,生物学科与生产生活联系紧密,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价值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支柱。科技的发达、社会的进步、生活的提高让我们转向对教育深刻的思考,作为生物老师要积极围绕“渗透作用”进行探究性的教学活动,优化教学情境,促使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种教育背景下培养的学生才能更好地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裴生美.核心素养下高中生物高效课堂的构建研究[J].数据,2021(12):121-122.
[2]梁馨云,刘玉萍,苏旭.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师素养的初探[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1,40(12):22-24.
[3]丁甜甜.高中生物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培养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07):128.
[4]洪勇刚.“渗透作用”更应渗透“情境教学”[J].生物学教学,2021,46(02):72-73.
[5]陈洁.围绕“渗透作用”组织探究性教学活动[J].生物学教学,2015,40(10):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