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振迎
摘要: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数学是最为基础的一门教学课程,不管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今后的学习以及生产实践中,数学都有着非常广泛的运用。而计算教学作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切数学实践活动的核心,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计算能力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应积极地进行计算教学的优化,以此实现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有效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能力;逻辑思维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2)-10-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教学是最为基础、最为关键的教学内容之一,学生是否具备计算能力直接关系着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因此,这就需要教师进行进一步地优化与创新教学方式,以此实现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有效提升,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简要阐述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一、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过程中,学生对计算教学、计算训练的兴趣及参与积极性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在因素,其影响着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效果。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应注重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计算兴趣的激发与培养。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多元化且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情境来优化计算教学的过程,实现学生计算兴趣的培养。情境教学模式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项教学模式,对于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都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教师就应就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通过创设趣味性的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例如,在进行“20以内加减法”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趣味性的游戏活动,使每个学生都拿着标有数字的卡片,并通过随机的组合,来进行计算训练,这样就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计算训练的参与积极性,增强了学生计算的兴趣以及计算能力。其次,教师还可以通过实施激励策略,来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小学阶段的学生自尊心强,教师的激励和表扬对于其学习心态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对学生进行计算兴趣培养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对学生在计算教学方面的优秀表现进行积极地表扬与激励,使学生获得学习成就感,促进学生计算兴趣的激发。
二、夯实学生的数学基础
在对学生进行计算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地传授学生数学基础知识,在夯实学生知识基础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教師应引导学生对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基本理论知识进行深刻地理解与掌握。学生的计算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建立在数学知识基础之上的,学生只有对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概念、定理、公式等基础的知识、理论进行了深刻地理解与掌握,才能正确地进行问题的计算与解决。例如,学生在对四则运算的题目进行计算时,就应对四则运算中的一些规则进行掌握,才能按照“先乘除后加减,先括号内后括号外”的计算顺序进行正确地计算。其次,教师还应注重对学生进行算理以及计算法则的传授。在对学生进行计算能力培养的过程中,算理、计算法则以及一些简便运算方法的掌握非常重要,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计算效率,同时更能提高学生的计算准确率。因此,教师就应积极地将一些算理知识进行传授,例如,凑十法、破十法、括号法以及小数点位移法等。这样学生就能在掌握这些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做到举一反三,从而可以灵活地运用数学知识,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目的。
三、开展多元化计算教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多元化的计算教学方式,来实现对学生计算能力的有效培养。首先,教师应注重口算教学的开展。口算又称为心算,是通过思维直接得出计算结果的一种计算方法,其具有高效、实用的特点,同时,它对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就应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积极地开展口算教学。一方面,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口算算理的理解。例如,在进行500+800的口算时,学生就可以先进行5+8的计算,得出结果13以后,在进行100倍的计算,得出1300的答案。另一方面,教师还应科学合理地对学生开展口算的训练。口算训练的开展应根据学生年级的不同,有针对性地开展,同时,口算训练还应得到长期、持续地进行,通过每天课前或课后3—5分钟时间,来对学生进行多样化的口算训练,从而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其次,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进性估算的训练。估算是一种非精确的计算方式,它只是对计算结果的粗略推断或预测,对于数学学习中快速地检查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就应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估算算法的掌握以及估算训练的开展。例如,在对396+411的估算过程中,学生就可以将396看成400,将411看成410,进行400+410的计算,再进行396+411的估算。这样,学生就能通过估算,进行计算区间的确定,并通过比对来实现计算结果正确与否的科学判断。最后,教师还应加强笔算的引导。笔算是通过书写的方式来进行计算的方式,是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教学内容,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良好计算习惯培养的重要渠道。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应积极地进行笔算教学的引导,使学生在对笔算进行有效掌握的基础上实现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至关重要,不仅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计算准确率,同时也能使学生的计算能力得到有效提升。首先,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完整计算步骤的进行,来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学生在进行数学计算时,应通过题目阅读、题目理解、计算、验算这一完整的程序,缺少一个步骤都会导致计算结果的错位。其次,教师还应对学生计算书写的规范性给予严格的要求。计算是学生思维活动的集中体现,计算过程书写的规范性能使学生的逻辑思维变得更加严谨,对于学生计算效率及准确率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教师应积极地规范学生的计算书写,以此实现对学生计算能力的有效培养。
五、结语
综上所述,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最为核心的素质能力之一,计算能力的培养不仅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数学综合素质能力的全面发展。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开展多种教学方式,来有效地促进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与提升,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生活以及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曹高鹤.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有效培养[J].天津教育,2020(11):33.
[2]李忠权.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上),2016(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