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峰
摘要:在现代高中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教师的关注点不能只局限在学生卷面成绩的发展上,更要注重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师不仅要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还要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他们今后的物理知识学习与应用活动奠定知识和能力上的基础。但是在当前的高中物理课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本文主要探究了高中物理课程互动课堂的构建策略,以期提升高中物理课程教学实效。
关键词:高中物理;互动课堂;构建策略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2)-10-
物理课程知识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很多高中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发展有限,在学习物理课程知识的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的困难。这就要求教师思考如何在高中阶段帮助学生突破物理学习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教师需要指导学生提升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增强课堂互动的方式提高学生物理成绩,培养其学习能力,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
一、利用课程教具,推动师生互动
高中阶段的学生个人思维能力发展有限,很多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不足,而高中物理课程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特点。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借助一些实物,以直观的教学内容,降低问题的难度,增强师生互动,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
比如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牛顿第一定律》的相关课程知识时,可以为学生展示是三个表面材料不同的小车斜坡跑道,比如较为光滑的模板面、较为粗糙的砂纸面和其他的褶皱面等等。然后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就可以对学生提问:同一辆小车从相同的位置出发,在不同的路面上滑行的距离相同吗?学生们会回答小车在不同的“路面”上滑行的距离是不同的,然后在此基础上教师再提問学生造成滑行距离不同的因素,学生们在直观的教具展示下很快就指出路面的粗糙程度不同导致的摩擦力不同。然后我再引入摩擦力为零的假设,为学生讲解牛顿第一定律的相关内容。这样,学生们就能够在教具的直观影响下对物理课程内容形成更为直观的理解,同时也能够在此过程中与教师进行有效的互动。
二、创设课堂情境,推动师生互动
高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推动学生在物理课堂中进行积极发言,并且为学生构建良好的互动条件,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那么教师可以通过多角度、多层次创设物理情境的方法推动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首先,物理教师可以创设具有“疑义”的课堂情境,抛给学生一系列的开放性问题,将知识内容蕴含在物理情境中,培养学生的空间感和个人想象力。其次,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些具有“争议”的情境,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引起争议”,学生只有面对知识内容中的疑点形成争论,才能够充分发表个人的见解,从而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
比如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的课程知识内容时,为了深化学生对能量守恒定律内容的理解,在课堂上我结合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了“火烧开水”的内容,然后向学生提问在这个图片中主要的能量转化,以及热能的变化形式,首先增强学生对能量守恒定律的了解,然后在此基础上我向学生提问:“既然能量在运动过程中是守恒的,那么为什么人们找不出永动机呢?”让学生们在不同的情境中对势能的转化以及做功情况相关题目进行了分析,使学生在主动探究题目答案的过程中,明白无论是势能还是电能都是能量的一种,都要遵从能量守恒定律。通过这样的课程方式,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分类对比思想。
三、优化题干阅读,推动师生互动
课前预习不只是单纯的体现在学习知识方面,这也为学生物理阅读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有部分教师将课前预习作为一种形式,知识笼统的布置一些预习任务,学生会按照老师布置的任务按部就班完成,中间没有思考和探究的过程,学生对课前预习的动力也不足。因此,高中物理教师要结合教材大纲和课程标准来衡量,再通过学生的实际学情以及学生之间的个性化差异进行安排,具有针对性的去实施课前预习。关于一些比较容易理解、难度较低的物理内容可以放置课前讲授前进行预习,教师要提出一些关键性、引导性较强的物理问题,让学生在预习中进行重点阅读,梳理物理思路,从中发现问题,并尝试独立解决,以此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物理阅读能力。
比如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电阻的相关课程知识时,可以为学生展示相关的例题内容:
如图1所示的数学图象中,倾斜的直线表示y与x成正比,直线的斜率h=y/x。在物理图象中,横轴、纵轴表示的物理量不同,图象的物理意义不同。那么在图2中,倾斜直线的斜率k=y/x=U/I,而同学们通过实验已经得知,电阻与电流关系的图像与图2这一图像之间具有一致性,也就是说我们可以通过这一图像可以得出基本公式R=U/I。通过这样的课程教学形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电阻知识的理解能力,同时养成良好的数理结合思想。
结语
综上,在高中物理课程中促进师生互动,教师不仅要重视基础物理理论的讲解,同时也要构建课程情境、创新课程内容、优化题干阅读,总结师生沟通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形成针对性的物理教学内容,通过不同的课堂互动方式,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季华伟.初中物理教学中互动式教学的实践策略[J].新课程,2022(02):144.
[2]陈爱华.基于和谐对话的高中物理互动式教学模式探索[J].试题与研究,2021(36):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