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家璧二十七岁时那部《中国新文学大系》

2022-04-02 00:50卢劲
博览群书 2022年2期
关键词:大系导言新文学

卢劲

上世纪初,新文化运动与白话文创作几乎同步出现、发展,内里充满蓬勃的理性力量和革新的诉求。在那个风云疾卷的大动荡日子里,中国作家、编辑和出版家,依势而动,表现出强烈的责任感和历史感,完成了中国新文学历史的首次建构。

1916年,具有很大影响力的《新青年》杂志编辑部迁到北京,和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与白话文创作的主要阵地。1919年5月4日前夕,陈独秀在其主编的《新青年》刊载文章,提倡民主与科学(“德先生”与“赛先生”),批判封建文化,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以胡适为代表的温和派,支持白話文运动,主张以实用主义代替儒家学说。以上为新文化运动滥觞。

1923年10月,胡适给高一涵等写信,他说:

二十五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是创造了三个新时代:一是《时务报》,一是《新民丛报》,一是《新青年》。

1936年,在给上海亚东图书馆重印《新青年》杂志的题词中,胡适再次肯定:

《新青年》是中国文学史和思想史上划分一个时代的刊物,最近二十年中的文学运动和思想改革,差不多都是从这个刊物出发的。

1918年开始,《新青年》的主持人陈独秀和李大钊等在北京创办《每周评论》;毛泽东在湖南主编出版了《湘江评论》;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党人在上海出版《建设》和《星期评论》;梁启超、张君劢等组织的新学会,出版了《解放与改造》;瞿秋白等在北京创办《新社会》;北京国民社、新潮社也分别出版《国民》和《新潮》。同时,北京《晨报》《国民公报》、上海《时事新报》《民国日报》等报纸,也出版支持新文化运动的副刊。这个时期各地涌现 500种左右新报刊,在中国报刊界形成了一个反帝反封建的思想斗争热潮。

这些报刊在以下几个方面表现了它们的历史作为:一,开展各种思想观点的自由讨论, 实现百家争鸣;二,发扬中国报刊重视政论的传统,发挥政论的公共舆论功能;三,提倡白话文,确立了白话文在报刊上的主导地位;四,改革副刊,把副刊办成介绍新知识、传播新思想的园地;五,报刊文体的创新,“随感录”“新闻述评“等是最受读者欢迎的新的文体;六,新式标点符号开始在报刊上使用。

编辑、出版家、翻译家赵家璧(1908 -1997),初入上海良友图书出版公司就因主编出版《一角丛书》而声名鹊起。此刻,身为良友图书出版公司负责人的他深刻感知这场文学变革的价值、分量与珍贵,弱水三千,只取一瓢,他与同好鲁迅、徐志摩、郑伯奇、阿英、施蛰存、曹靖华、郁达夫、巴金、傅东华、耿济之等反复磋商、筹划,终于创意并主编10卷本的《中国新文学大系》。

当时年仅27岁的赵家璧动用他的各种资源,东奔西走,南来北往,不揣冒昧,上门拜访。

1934年,赵家璧来到中央研究院找到蔡元培先生,他向先生介绍了《中国新文学大系》的规划和编选者名单后,蔡元培先生说:“这样一部有系统的大结集,早应有人做了,现在良友公司来编辑出版,很好。”赵家璧对文学的见地、酷爱和执着,感动了蔡元培先生,终于同意为大系作总序。

同年夏天,蔡先生从青岛寄来了长达7000字的《新文学大系总序》,赵家璧将其手稿与十位编选者的编选感想,及叶圣陶、林语堂、冰心等名人为大系的题词,一起编了一本《大系样本》,向社会上广为发送、宣传广告、征求订户。

在蔡元培先生的启示下,赵家璧向许多朋友和翻译家们请教后,赵家璧决定请胡适编《建设理论集》,郑振铎编《文学论争集》,茅盾编《小说一集》,鲁迅编《小说二集》,郑伯奇编《小说三集》,周作人编《散文一集》,郁达夫编《散文二集》,朱自清编《诗集》,洪深编《戏剧集》,阿英编《史料索引》。并请他们撰写分卷导言,都获得成功。《大系》完成了几乎是“完美”的“角色搭配”。

披肝沥胆,矻矻终日,穷工极变。

《建设理论集》 《文学论争集》和《史料·索引》选编近200篇理论文章,系统地反映了新文学运动和新文学理论建设从无到有、初步确立的历史过程。编选创作成果的7卷,共收小说81家的153篇作品,散文33家的202篇作品,新诗59家的441首诗作,话剧18家的18个剧本。其中不少篇什是对新文学的创建起了积极作用和脍炙人口的名作,其他的也大多在思想或艺术上有一定的代表性。

《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1927)》,1935年由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隆重印行。

煌煌十大卷,树立了中国文学、编辑、出版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它不仅是文化积累,还是开创时代风气、引领思想潮流的“大书”。成功的编辑出版事业,必须在思想革新或文化创造方面有所建树,这样的成功先例不能说绝无仅有,但也并非俯拾皆是。

“诗成半醉正陶然,更用如椽大笔抄。”赵家璧作为编辑出版大家的眼见,胆识、胸襟、气魄,可见一斑。他如椽大笔写历史,赢得金牌编辑之称。

作为近代史上最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蔡元培先生,在《中国新文学大系》总序中,开宗明义:

欧洲近代文化,都是从复兴时代演出,而这个时代所复兴的,为希腊罗马的文化;是人所公认的。我国周季文化,可与希腊罗马比拟,也经过一个烦琐的哲学时期,于欧洲中古时代相埒,非有一种复兴运动,不能振发起衰;五四运动的新文学运动,就是复兴的开始。欧洲文化,不外乎科学与美术;自纯粹的科学:理,化,地质,生物等等以外,实业的发达,社会的组织,无一不以科学为基本,均得以广义的科学包括他们。狭义的美术:建筑,雕刻,绘画等等以外,如音乐,文学及一切精致的物品,美化的都市,皆得以美术包括他们。而近代的科学美术,实皆植基于复兴时代;例如文西,米开郎基罗与拉菲尔三人,固为复兴时代最伟大的美术家。而文西同时为科学家及工程师,又路加培根提倡观察与实验法,哥白尼与加立里建立的天文学,均为开先的科学家。这些科学家与美术家,何以不说为创造与复兴?这因为学术的种子,早已在希腊罗马分布了。例如希腊的多利式育尼式科林式三种柱廊,罗马的穹门,斐谛亚,司科派,柏拉克希脱的雕刻以及其他壁画与花瓶,荷马的史诗,爱司凯拉,索福克,幼利披留与亚利司多芬的戏剧,固已极美术文学的能事,就是塞勒司,亚利司太克的天文,毕达可拉斯,欧几里得的数学,依洛陶德的地理,亚奇米得的物理,亚里斯多得的生物学,黑朴格拉底的医学,亦都已确立近代科学的基础。

蔡元培总揽全局,高屋建瓴的超凡气势,意在对五四新文化运动和西方文艺复兴存在的区别进行探究,理出两种文化运动的不同思路;并且用中西比较的文化眼光进行对比。欧洲近代文化是从文艺复兴而来,而中国文化自先秦以至近代,自有其发展轨迹;陈独秀主持《新青年》以及胡适、钱玄同等提倡白话文,既是思想革命,也是文学革命,可与欧洲文艺复兴相比拟。

蔡元培将新文化运动定位于“中国文艺复兴”,文章阐述其“中国文艺复兴”观的主要内容,并论述这一观点产生的思想背景及代表的价值取向,这一主张对于传统文化的态度和对新文化创造开辟的道路,不仅对当时新文化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而且对我们当下社会具有深远的借鉴意义。

蔡元培在总序的结尾写道:

我国的复兴,自五四运动以来不过十五年,新文学的成绩,当然不敢自诩为成熟……吾人自期,至少应以十年的工作抵欧洲各国的百年。所以对于第一个十年先作一总审查,使吾人有以鉴既往而策将来,希望第二个十年与第三个十年时,有中国的拉飞儿与中国的莎士比亚等应运而生呵!

此说可谓高屋建瓴,对未来抱以极大希望。《中国新文学大系》,不只保存了大量珍贵史料,更提供了一幅相当完整的“文学史”图景。除了蔡元培高度概括的总序,胡适、郑振铎、茅盾、鲁迅、郑伯奇、周作人、郁达夫、洪深、朱自清、阿英等为各卷所撰导言,都是相当精彩的文学史论。各篇导言,对于新文学的发生、发展、理论主张、活动组织、重大事件、各种体裁的创作,或作历史的回顾,或为理论的阐述。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这些导言的影响比《中国新文学大系》本身更为深远。

《建设理论集》,胡适编选并作导言,收倡导新文学运动及探讨如何建设新文学的文论51篇;

《文学论争集》,郑振铎编选并作导言,收107篇,涵括新文学发轫期的响应与争辩,与林琴南、学衡派、国故派、甲寅派的论争,文学研究会与创造社对旧文学的批评,以及围绕白话诗运动、小说革新与戏剧改良的讨论,等等;

《小说一集》,茅盾编选并作导言,主要收文学研究会作品29家58篇;

《小说二集》,鲁迅编选并作导言,主要收《新青年》、新潮社、浅草—沉钟社、莽原社、未名社以及属于“乡土文学”的作品33家62篇;

《小说三集》,郑伯奇编选并作导言,主要收创造社的作品19家37篇;

《散文一集》,周作人编选并作导言,编者称此集“不讲历史,不管主义党派,凭主观偏见”而编,收有徐志摩、梁遇春、郁达夫、陈西滢等17家71篇散文;

《散文二集》,郁达夫编选并作导言,编者也称此集编选不以派别,而“以人为标准”,以编者个人喜好为归旨,收有鲁迅、周作人、冰心、林语堂、丰子恺、朱自清等16家148篇作品;

《诗集》,朱自清编选并作导言,大致采取编年的方法,以体现“启蒙诗人努力的痕迹”,收诗人59家诗作390首;

《戏剧集》,洪深编选并作导言,收初期话剧18家18部作品;

《史料索引集》,阿英编选并作导言,收有关第一个十年文学史的综合性研究论著、主要刊物、社团的发刊词、宣言、简章等文献,作家小传、创作、翻译、杂志编目以及资料索引。

这10卷的导读,具有鲜明的作为作家兼编辑个人独特视觉和独特风格。包括取舍标准,评论角度,叙事方式,都各有千秋。他们选择作品的眼光和写作“导言”所体现的不尽相同的文学史观点。

作为大系主编的赵家璧,拥有一个编辑出版家的见解和本领。他把这种风格、叙事的参差,作相对有序的整理,融汇成多元互补的整体感、均衡感,形成了复调的对话,使《大系》成为20世纪中国文学谱系研究的思考,成为一个既阳春白雪又下里巴人的文学史“论坛”。因为大系的“选家”同时是文学史家(以作家和历史参与者特殊身份),赵家璧在注重编选经典文学作品、强调文学发展脉络、构建文学自身考察体系的同时,有效地保留了原评论不可替代的鲜活性和真切性,又将编选人的角色,搭配出微妙平衡、立体,因而凸显一种丰富性。使大系具有一种“现身说法”与“自我证明”,构成一个流动的文学现象。

赵家璧主编的《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1927)》,其文学和编辑出版的地位、功绩是既定的,持续效应是有目共睹的。1935年的出版的时间节点也恰逢其时,跟随而来的连天炮火,将阻碍他的雄心。

1983年,當75岁高龄的赵家璧回顾其出版生涯时,认为自己27岁时集结诸名家编选的《中国新文学大系》,仍是其一生中最了不起的成就。于是因应上海文艺出版社《中国新文学大系》影印本“重见天日”,赵家璧写作长文《话说〈中国新文学大系〉》,以历史当事人的身份回顾五十年前的编纂经过。《中国新文学大系》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收获,它巩固了新文学的发展成果,扩大了新文学的影响。为使之成为当之无愧的畅销书。 赵家璧把中国古代文学“总集”和“丛书”的体例加以融合,创造出一种全新的现代文学总集的编纂方法,并将这种囊括理论、作品、史料的套书,不用“丛书”,而用日本常用的“大系”命名。

“中国新文学大系”这一富于创意和新鲜感的书名,以及按照编辑出版人的编选意图,使整套书在内容上具有统一性与系统性,各单册之间彼此呼应、相互补充,成为一个有机整体的编辑理念和体例方法,在出版界和新文学界都引起了轰动,对其后近现代文学总集的编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陆续出现了一系列以“大系”命名的丛书式总集。如今,“大系”已经成为编纂同类丛书的行业标准,“大系”开创的出版编纂体例和分期法,更成为自《昭明文选》以来传统文学总集的编辑和出版创新。

赵家璧的历史作为,是值得当今编辑出版人认真思索、学习和借鉴的,在新的历史环境中,编辑出版人如何保有定力,保有职业操守,担当起历史赋予之责?

(作者曾任《足球周刊》杂志执行主编、《博鳌观察》杂志副主编。现供职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

猜你喜欢
大系导言新文学
“盛世修典
——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先秦汉唐、宋、元画特展
小报文学与新文学的论战
论教学中的导言
迟到的文白交锋:胡适与中国现代文学概念之生成
50枚纯银《中国百年银元珍藏大系》1折限时领取
“导言式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实践分析
论“言文互动”对中国新文学的建设意义
序言、导言、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