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摩擦力》课堂探索对话教学

2022-04-02 12:37王文娟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摩擦力科学探究

王文娟

随着中小学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学模式也越来越多样化,但对话教学一直扮演着经久不衰的角色。借助对话教学模式,教师可以有效发挥课堂的主导作用;创建平等、和谐的对话氛围,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现自己的主体性,调动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课堂。

新课标提出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因此,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愈发重要,对话教学的模式有利于新课标理念的落实。笔者将采用课堂观察法、教育反思法、行动研究法等研究方法,以小学四、五年级的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采用对话教学策略前后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参考国内外对于对话教学的研究资料和一线教师反馈的问题,精心设计教学,深入探究对话教学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应用的有效性和策略。

一、对话教学的内涵

早在古希腊时期,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就提出了“助产术”,旨在通过双方的交谈对话,不断揭示对方谈话中的矛盾之处,从而逐步从个别的感性认识提升到普遍的理性认识。对话教学的理念从古至今一直是教育学、语言学、认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领域研究者关注的热点,旨在打破传统课堂单向传输的教学模式,倡导建立一种师生平等、尊重包容和协商的知识共建型教学模式。对话教学强调知识是动态的而非静态的,教学是生成的而非预设的,课堂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而不是以教师为中心。在这一理念下,最终促进学生理解能力、分析推理能力的培养。

小学科学的对话教学,是在突出该课程特征的前提下,即突出科学课程的基础性、综合性、实践性,结合对话教学的相关理论,构建“对话式”小学科学课程教学形态。对话主体间以民主、平等的合作关系为前提,在主体间开展互动对话与交往,实现有意义的建构,最终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

二、对话教学的意义

对话教学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具有显著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

根据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语言互动在个体认知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媒介作用。语言作为一种心理工具,可以塑造学生的思维过程与内容结构。学生在对话的过程中,可以做到认真倾听、分享交流以及批判性思考等。

(二)有利于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

有效的对话可以刺激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促进元认知的发展,增强论证能力等。对话教学重视在对话过程中促进学生思考和学习,善于引导学生利用批判性思维看待问题,重视实际问题的解决。在这样的方针引领下,通过有效的交流,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能够逐渐得到发展。

(三)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语言产出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和交流工具,语言可以促进思维,深化思维。学生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中,通过语言表达、阐述、论证自己的观点,语言表达能力逐渐得到加强。虽然思维是看不见的,但思维决定语言,语言深化思维。学生在表达的同时强化思维,思维也优化语言,提升了语言产出的质量。

(四)有利于促进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学生进行生生对话的常见且有效的途径。学生之间通过交流分享、合作协商,能相互完善;通过合作学习,能产生新的理解和思考方式,也能在活动中与参与互动的同学共同发展。

三、小学中年级学生的特点

思维:小学中年级学生大多处于10~12岁的年龄段,他们的思维正从具体形象阶段向抽象逻辑思维阶段过渡,但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其思辨能力相对较弱。

行为:相较于低年级学生而言,经过几年行为规范的训练,他们自我行为的约束能力增强了,学习的目的性增强了,注意力保持也能更持久,因此往往能胜任更复杂的学习任务。

语言:他们语言能力有一定提高,表达也更流畅、清晰。但却正处于由第一系统向第二系统转换的过渡阶段,常常也会有“说不清楚”的情况。

心理:处于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最明显的变化是自我意识突然萌发并逐渐增强,其主要表现为,对外界事物开始有了自己的认知态度,开始尝试自己作出判断。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在自由、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学习。在科学课堂上,深入的对话教学有利于落实这样的目标,其主要形式有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和生己对话。本文以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摩擦力》一课为例,对中年级科学课堂对话教学提出一些具体、可操作的策略。

四、小学科学中年级课堂对话教学的方法

(一)在实践互动中促进师生有效对话

课堂中,想要有效地进行师生对话,这就要求教师巧妙地采用形式多样的对话技巧,让学生在愉快、充满趣味的氛围中参与对话。以游戏进行实践互动便是一种。根据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师应搭建桥梁,在师生对话过程中,需要教师提出具体的、有明确目的的要求,与学生之间的对话要注意增强内在联系,通过循循善诱的对话为学生搭建思维的支架,助力他们找到事物的内在联系、规律和特征。

对中年级的学生而言,其思维模式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较弱。虽然一些阅读量大的学生对摩擦力这个名词并不陌生,但由于力是无形的,具有看不见摸不着的特点,所以他们对于摩擦力也只是一知半解,认知还是比较模糊抽象的。为了突破这一难题,笔者采取将问题分解的办法:首先找一找生活场景中哪里存在摩擦;其次自己动手制造摩擦并感受摩擦力。在这样一个游戏互动中,教师提出明确的、环环相扣的问题,将概念层层剖析、深入浅出,助力学生自己建构概念。在这个片段的师生对话中,学生思维在互动中循序渐进、步步深入。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出了学生中心模式,又称为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在这个模式中,教师最富有意义的角色不是权威,而是“助产士”和“催化剂”。在这一环节里教师充分扮演了引導者的角色,通过精心设计的环节,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和激发了学生思考,化繁为简地帮助学生建立了概念。gzslib202204021247

(二)在质疑中促进生生对话

为了避免出现教师独白式的教学课堂,新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教师能够“扶”更要学会“放”,要尊重学生课堂主体的地位,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合作学习便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学生在相互合作的过程中,学会了倾听与表达,能用批判的精神去相互质疑、相互完善。根据该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师在此过程中,主要是提出可供学生深入讨论的开放性话题,让学生自由阐述自己的观点,在对观点的质疑、分析与讨论中发展学生的思考力、创造力与表达能力。通过创造平等、尊重、和谐的环境,让学生做自己的小主人。在“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环节,生生之间有这样的对话。

师:首先给大家五分钟时间思考这样两个问题:1.实验过程中需要改变的是什么?保持不变的又有哪些?2.你打算怎么利用材料进行实验?

(小组交流讨论)

师:哪个小组来说一说你们的想法?

生1:实验过程中改变的是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的是物体的重量,拉木块的速度。我们的实验方案是,先把木块放在光滑的桌面上,测量它所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然后再把木块放到粗糙的桌面上,测量它所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比较一下,得出结论。

师:你们觉得他们小组的实验方案可行吗?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吗?

生2:我觉得在他们方案的基础上,每次摩擦力都得测三次,取平均值,这样可以减少实验误差。

生3:我还有补充,在测摩擦力时,每次都要用木块相同的面。

师:同学们,你们同意他们的说法吗?通过大家的合作,我们一起制订了一个完整的实验方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按照我们的实验方案进行探究吧。

四年级学生相较于低年级而言,语言表达能力更强,逻辑思维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因此他们有更强的表达欲,更愿意展现自己的想法。但相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独立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还欠缺,思考问题还不够全面,容易忽视细节。正是由于这样的年龄特点,他们还存在不完美的地方。不完美并不是坏事,它是变完美过程中的一个必经阶段。教师在课堂中主要担任引导者,通过促进学生去倾听、理解和质疑,让学生自己在生生互动中不断补充与完善,最终实现教学目标,促进科学思维的发展。

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是本课的主体活动。为了防止课堂成为少数人的课堂,笔者首先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让学生都参与到方案制订中,并与同组的小伙伴大胆地分享自己的想法。通过想法的相互交碰,思维误区得以修正,科学思维在这过程中逐渐提升。在汇报交流时,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穿针引线,让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偶尔教师也可以“装装傻”,对学生都没有注意到的地方适当地提出来;教师还可以通过高阶反馈,帮助学生思维进一步提升,促进学生批判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在独立判断中促进生己对话

生己对话不可见,但往往是发生最多的。生己对话以反思为核心,其实质是学生对自己所学的知识、经验、观点和想法等自我审视、探究和合理追问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再次感悟体验、增加认识、提升价值,最终有助于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学生探究了影响摩擦力的因素后,教师给出了一项挑战任务。

师:这些行为是增大还是减小摩擦力呢?为什么?(图片分别为冰壶比赛中擦拭冰面、举重运动员在手上抹镁粉、给汽车轮胎绑链条、给车轴抹油)

生:一开始我以为举重运动员在手上抹镁粉是为了减小摩擦力,因为镁粉很细腻光滑。但后来我一想,举重运动员需要紧紧抓住杆子,镁粉虽然细腻,但它抹在手上的时候,一粒粒粉末其实是增大了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所以他应该是增大摩擦,这样也有利于举重运动员比赛。

判断生活中的现象是增大还是减小摩擦是对之前探究环节的应用。上面学生的发言其实是一种隐形的生己对话。学生在自我判断的过程中,思考問题也产生了新问题,再次分析问题和解决新问题。他们自己与自己的对话促进了对影响摩擦力因素更透彻的认识,同时理论联系实际,做到学以致用。

在学生与自己对话的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进行更深入的自我对话,多问一些“为什么”,帮助学生在自我对话中有理有据地进行分析。当学生遇到认知发展区瓶颈时,教师要适时地为他们搭建教学支架,给予及时的支持和指导,帮助他们顺利通过最近发展区。

四、结语

猜你喜欢
摩擦力科学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神奇的摩擦力
科学拔牙
衰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