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洁
企业在管理与运行过程中,极易产生风险问题,风险管理不到位,影响企业发展,甚至会导致企业产生经济损失与破产。风险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内容,企业应明确风险类型及影响,制定应对方案,减少风险对企业产生的不良影响,为企业营造出安全的发展环境。由于风险管理较为复杂,管理难度较大,为提高风险管理水平,企业可通过内部审计工作,实现整体管理与监督,加强风险管控,降低风险发生概率,实现企业发展。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中具有促进作用,但从企业实施效果来看,仍存在多种问题,如内部审计运行监督不到位、审计人员风险管理意识薄弱,导致风险管理效果低下。在本次研究中,将深入探究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作用,继而提出优化措施,提高内部审计质量,做好风险管理工作,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内部审计是企业内控管理手段之一,主要是采用系统且规范的方法,对企业各项业务活动及风险管理的有效性进行审查与评价,形成科学审计报告,为企业管理者决策与管理提供详实的信息参考,便于企业采取相应措施,强化管理,做好治理工作,实现企业价值增值,落实战略目标。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的本质则是提高企业运行效率,在审计工作落实中,审计人员能够及时发现管理薄弱环节,明确潜在风险要素,通过详细评价与分析,结合企业发展现状与需求,做好风险管理工作,采取解决措施,将风险保持在可控范围内。风险管理质量是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企业对风险管理十分重视,发挥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消除风险,为企业高效运转保驾护航。
一、企业运用内部审计开展风险管理的意义
内部审计主要是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依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及内部规范要求,对企业生产、运营及管理活动展开合法评价,从全面性角度出发,审核财务数据信息的真实性与准确性,为企业管理决策提供详实数据信息。企业通过开展内部审计工作,不仅能够提升财务管理水平,确保内部资产安全,强化资产监管力度,还能够提高风险管理水平,为企业发展打造安全环境。内部审计对风险管理的意义,主要可从以下几方面论述。
(一)有利于完善企业风险控制制度
企业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其主要目的之一则是判断现有风险控制制度是否健全。在大部分企业中,虽然重视风险管理,也构建了风险管控制度,但制度并不完善,无法对风险进行全面管控。开展内部审计,有利于进一步完善企业风险控制制度。内部审计工作落实中,通过深入分析并探究企业相关资料,明确当前风险管理及控制中存在的問题,继而提出完善意见。首先通过对企业当前所实施的风险控制制度进行深入分析,对比现行风险控制制度与其他企业所采取的制度,吸收经验,改善当前制度中的不完善之处,实现制度优化。其次内部审计能够区分不同部门及员工的风险控制制度内容,并制定改进方案。不同岗位员工工作内容不同,在风险管理中的责任存在差异性,为调动员工积极性,依据风险控制制度参与风险管理工作,可对风险控制制度进行详细划分,明确各部门及员工的职能,发挥内部审计优势,完善风险控制制度,提高制度执行效率,实现风险强化管理。
(二)有利于提高风险预防与控制质量
企业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有利于提高风险预防与控制质量。首先审计人员在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审计时,一旦发现潜在风险问题,则需要编制相应风险控制报告,将风险信息递交至上级管理部门,还应依据工作经验,详细分析风险问题,结合企业发展现状,提出预防及管控措施。通过这一操作,有利于降低企业经济活动中的风险发生概率,推动经济活动有序开展,同时企业也能够总结更多经验,提高经济效益。其次在企业不同项目实施中,通过开展内部审计,能够控制风险。在项目实施环节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对项目展开全过程审计,能够全面评估项目落实中的风险问题,制定解决方案,便于企业相关人员做好风险预防与管控,保证项目质量。最后为促进企业做好重大决策风险预防与控制。在内部审计过程中,一旦发现重大决策风险,会对风险展开评估,明确风险诱发因素,分析内外部环境,制定处理措施,提高企业决策的科学性与准确性。
(三)有利于规范风险管理流程
企业在日常运营中,积极开展并落实内部审计工作,其主要目的则是采用一种独特的咨询方式,优化并规范内部风险管理流程。企业所面临的风险问题具有客观性与复杂性特征,风险管理是一项长期工作,在管理过程中,需要搭建出完善的风险管理架构,助力风险管理工作落实。内部审计是推动风险管理架构建立的不竭动力,并以咨询及保证等方式,提高企业风险管理水平。从内部审计部门层面概述,该部门对企业经济活动与管理流程较为熟悉,因充分发挥部门优势,积极参与到风险管理工作中。首先企业通过开展内部审计工作,能够规范风险管理流程,明确风险管理流程中的薄弱环节,采取弥补优化措施,打造出符合企业实际情况且具有一定操作性的管理制度。并且内部审计工作还需要结合企业发展现状,制定发展战略目标,完善风险分级指标体系。其次企业在风险管理过程中,将明确自身风险承受范围,并发挥内部审计作用,将风险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同时内部审计部门还需要定期编制审计报告,便于管理者掌握当前运营现状,采取相应措施,消除风险。
二、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审计整体运行监督不到位
企业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时,为保证审计质量,提高审计结果的准确性,则需要建立完善的监督措施,推动内部审计工作规范开展,对审计人员的行为进行监督。内部审计工作的充分落实,从而强化风险管理,实现企业发展。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在企业管理中,虽然内部审计工作得到了推广与落实,但企业对内部审计工作认知不到位,忽视内部审计对风险管理的促进作用,并未构建相对应的监督机制,导致内部审计监督不充分。内部审计工作的落实,其主要目的则是针对企业日常经营过程中产生的风险因素进行有效把控,及时发现潜在风险问题,实现企业高效运转与稳定经营。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进行内部审计,需要对内部审计进行监督,但由于企业监督不到位,审计行为不够规范,甚至出现内部舞弊等行为,审计结构无法为企业决策提供参考,风险管理不佳,内部审计工作流于形式,未发挥实质性作用。
(二)内部审计人员风险管理意识薄弱
内部审计人员是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有效落实的基础与保证,由于内部审计人员自身并未形成良好的风险管理意识,对风险管理工作缺乏促进作用,必然会影响企业整体风险管理质量。在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审计要求中,对审计人员提出了高要求,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知识与技能,还需要掌握管理知识,形成风险管理认知。但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专业技能不足,虽然能够掌握专业财务知识,但却对无法正确认知风险,风险导向意识与风险解决能力低下。其次在部分企业中,审计人员忽视自身在风险管理中的职责,对本职工作认知不充分,认为内部审计工作开展仅仅只是对企业账目进行检查与审计,并将大量时间应用在企业财务数据准确性的审计中。审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审计方法落后,仅关注企业历史记录的真实性,无法发现企业未来可能面临的风险,制约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促进作用。
(三)忽视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企业在发展中,忽视了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也会制约风险管理质量。在部分企业中,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影响,形成了错误思想观念,忽视风险管理工作开展的重要性。虽然部分企业逐步转变认知,认为应当开展风险管理工作,但也仅仅只是针对风险问题,被动采取措施,在风险管理与防范工作中,缺乏积极性与主动性,并未全面评估风险,采用系统风险管理措施。其次大部分企业均对忽视了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之间的关联性,未采取内部审计措施,提高风险管理水平,严重限制企业进一步发展。最后企业风险管理意识低下,管理者对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缺乏重视与支持,导致内部审计作用难以发挥,无法实现对风险的合理管控。
三、强化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措施
(一)增强风险管理意识
企业为提高风险管理水平,降低风险对企业运营的影响,应当不断增强风险管理意识。不仅需要内部管理者树立风险管理意识,基层员工也需要创新意识,明确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当企业内部所有人员均能够形成风险管理意识后,在日常工作中,能够及时且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企业需要全面提高员工风险意识,树立良好的风险观念。首先企业应组织宣传及培训工作,引导所有员工参加,在宣传与培训工作中,重点宣传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明确风险对企业运营产生的不良影响。当员工形成正确理念后,在日常工作中才能够采取风险防范措施,规避风险问题。其次需要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审计人员能够与财务部门及其他部门进行直接沟通,当内部审计人员形成风险意识后,在日常审计中,对合同付款及财务凭证进行审计,树立责任意识,将风险意识贯穿在不同环节中,提高审计质量与风险规避能力。
(二)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
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不仅能够为内部审计工作开展提供制度保障,还有利于管控不同风险问题。在部分企业中,对财务相关审计工作较为重视,但却忽视了内部审计制度建设工作,导致制度不健全,审计质量受到影响。基于此,企业应做好内部审计制度建设工作,强化监督管理,在制度建设中,应将企业实际发展现状为基础,结合自身需求,在不违反我国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制定符合企业需求的审计制度。审计制度构建后,能够进一步完善企业治理机制,强化内控质量。例如在落实内部审计工作时,企业对员工审计缺乏重视,导致审计工作存在薄弱环节。在内部审计制度规范下,企业开展离任审计,对企业管理者与领导进行审计,便于接任者能够及时了解企业实际情况,明确工作思路,有效划分前后任的责任,便于管理工作交接,提高各项工作的连续性。其次在内部审计制度支持下,能够明确内部审计工作流程,有效划分权责,对审计人员行为进行规范及约束,调动其积极性,提高审计质量。
(三)选择恰当内部审计模式
企业在运营及管理的各个环节中,均有可能产生风险问题,其风险管理相对复杂,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时,若所选择的审计模式存在单一性及落后性问题,不仅会影响内部审计效果,同时也不利于风险管理。基于此,企业在新时期背景下,应选择恰当内部审计模式。基于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模式在企业中的应用较为广泛,在这一审计模式下,主要将风险管控作为主要内容,积极参与到企业运营管理的全过程中。通过这一方式,发挥审计优势,及时发现潜在风险问题或已经发生的风险问题。针对潜在风险问题,通过动态监控,实施风险预警,便于企业管理者及时发现风险。而针对已经发生的风险问题,通过制定控制措施,对风险管理工作进行引导,保证风险管控质量。
(四)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综合素质
针对企业内部多样性风险问题,只有通过开展合理的内部审计工作,起到风险防范与规避作用。审计人员综合素质是影响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重要因素,企业为保证内部审计质量,强化风险管理,则需要从审计人员层面出发,提高其综合素质,构建出高质素、复合型审计队伍,推动内部审计工作开展。首先企业应调整审计人员结构。在大部分企业中,通常由会计人员兼任内部审计工作,若会计人员对审计知识掌握不充分,必然会影响审计工作开展。基于此,通过调整审计人员结构,在审计队伍构建时,应提高人才选拔门槛,选择具有良好管理能力及专业能力的人员,提高审计队伍整体素质。其次企业应开展审计人员培训工作。由于风险管理较为复杂,对审计人员专业性要求较高。企业通过定期开展学习培训工作,邀请专家开展讲座,教授最新审计理念与技能,还能够培养其风险管理意识。通过这一方式,丰富其知识体系,提高审计人员专业性,形成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 语
市场经济高速发展,为企业提供发展机遇的同時,也带来了诸多挑战,企业在运营中所面临的风险类型更加多样,限制企业发展。为提高风险管理质量,企业应将内部审计工作作为出发点与落实点,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选择恰当内部审计模式,规避风险,实现企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