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菁菁
摘 要:基于我国社会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老龄化现象不断加深的现状,对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中出现的一些现象进行设计策略的分析研究。通过对现有的相关理论、政策以及研究成果进行分析探究,结合当下老年群体的实际需求,对老年群体的心理、生理及行为进行探究,从而通过适老性景观的设计,更好地提升老年群体在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幸福感。
关键词:老龄化;城市;公共空间;适老性;景观设计
人口老龄化不是我国独有的现象,西方一些国家针对老龄化现象所带来的多种问题早已开始了研究,在经济、养老、医疗等诸多方面也都提出了多种完善措施,致力于完善老年群体在社会生活中的保障体系。而针对当下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老年群体的数量不断增多的情况,在城市公共空间的景观设计中,如何更加充分地将适老性的思想理念融于其中,是当下应对老龄化现象必须思考的方向。因此,对于城市公共空间适老性景观设计的思考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
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使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升,也得我国人民的平均寿命逐步提高,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2021世界卫生统计报告》中指出:人类社会的平均年龄已由2000年的66.8岁提高到73.3岁。从人口结构上看,截至2020年,中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总量为2.64亿人,已占总人口的18.7%;自2000年步入老龄化社会以来的20多年间,老年人口比例增长了8.4个百分点。就上述世界以及国家权威机构发布的调查报告来看,我国现阶段的老年人口数量占比在逐年增高,老龄化所带来的养老、医疗等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也逐步凸显。而就老年群体的生活环境而言,我国近年来在社区养老、医疗等方面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一线城市比三、四线城市在资源的把握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那么,是否可以将适老性景观设计的标准水平逐步提升,通过对于适老性景观的设计更新,切实优化老年群体的生活环境,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二、老龄化背景下城市公共空间景观存在的问题
(一)功能性景观基础设施的欠缺
当下国内在公共空间中的景观设置以观赏性为主,对于景观基础设施的功能没有充分的认知,如一些广场、商业空间等场所内的座椅、路灯、信息栏等,这些对于老年群体的日常生活有帮助的景观设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短缺,同时基础设施的安全性也无法达到全面统一的标准。
(二)景观布局的不合理现象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各式各样的交通工具的普及率越来越高,然而老年群体的出行以步行为主,但是城市中的人行道路却被日渐拓宽的街道景观设施不断压缩,消火栓、电力供应箱等也大大占用了人行通道的空间。这种不合理的布局不仅影响了本应通畅的交通系统,也使公共空间的正常使用率大大降低。同时,在植物景观布局当中,也出现了大量简单堆砌的现象,没有形成合理的配置,未能将植物景观的观赏性与功能性进行充分糅合。
(三)景观营造的相似性现象
从国内现有的景观设计来看,绝大部分的景观营造能体现出实用性和观赏性的结合,但由于我国的快速发展,出现了大量的景观设计相似性现象,从而忽略了景观营造中对于文化思想的表达,导致景观设计者对于场所精神的把握出现了一定的模糊性,无法充分体现公共空间中的个性和文化特色,也就使老年群体对公共空间产生了一定的陌生感。
三、老年群体的特征与需求分析
(一)老年群体的特点
老年群体最大的特征在于其年龄较大,因此无论是在生理层面还是心理层面都与其他年龄人群有着较大的差异。
从生理层面来说,人体的生理机能会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大而逐渐衰退,主要表现为动作迟缓、形态老化以及器官和组织功能不同程度的衰退,而在日常生活中突出表现为免疫系统、味觉、嗅觉、触觉等多方面的弱化。这就使老年群体在不同环境中的适应能力以及对于外界信息的获取与输出等交互层面的能力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从心理层面上来讲,老年群体大都脱离了全职工作,进而逐步回归家庭,生活中的主要活动由于身份的转变也逐渐变成了休闲、养老等活动,而身份的转变也会使其同周围的亲友、同事等的交流产生变化,他们的生活方式也会随之发生改变。这都会使老年群体在心理层面受到一定的影响。
从日常的行为习惯方面来讲,老年群体的日常生活状态同其他年龄层的人有所不同,所以他们在日常的活动中所选择的区域、活动时间都有着特殊的规律。而活动的主要环境中,公共空间的选择尤为重要,老年群体大都会选择具有安全性、聚集性的交互场所,活动的主要内容也转变为康养、锻炼等方面。受当下社会快节奏生活的影响,老年群体对于场所的选择大多是基于认同感和归属感。
(二)城市中老年群体对公共空间的需求
城市对于公共空间的建设主要是基于功能化的需求,例如商业空间、休闲广场、城市道路、城市绿地以及各类基础设施的建设。这些空间是面对全部人群建设的,而针对老年群体的生理条件来讲,他们对于公共空间中景观的需求与其他年龄层面的人群相比有着较大的差异。我国将60岁以上的老年群体细分为了三个级别,即自理老人、介助老人、介护老人;国际上根据日常生活中的六项指标将老年群体划分为轻度失能、中度失能、重度失能。将老年群体进行不同类别的划分旨在更加细致地为老年群体生活质量的提升做出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而充分满足老年群体的需求。
首先是老年群体对于公共空间中道路环境的需求。老年群体对于道路中的景观需求同其他年龄群体的需求有着明显的差异,这就需要在进行道路景观规划时根据老年群体的生活习惯与特点进行更加细致的分析。相较于其他年龄层次的人群,老年群体的行动速度较慢,对于周遭环境的信息获取率相对较低,因此,道路景观的设计中应该重视安全性和辅助性,要使道路景觀建设更加贴合老年群体的需求,道路中的景观设计应充分从适老性角度考量。其次是老年群体对于公共空间中交互空间的需求。城市中交互空间的景观设计大都以全年龄段的人群为目标群体,功能上也只是偏向休憩等,但根据日常的使用频率来看,往往是老年群体对于此类空间的使用率最高。对于当下大量涌现的各种新型交互方式,老年群体的接受能力也都逊于其他年龄阶段的人群。这说明了交互空间与老年群体的联系密切性。再者,城市绿地中的植物配比对于满足老年群体的观赏需求有着重要的影响。
四、城市公共空间适老性景观设计的相关概述
(一)适老化设计概念
适老化设计是将老年群体作为客观对象,通过对老年群体的特点进行研究分析,深入研究老年群体在生理层面、心理层面、行为特征方面的特定需求,最终将适老性理念充分运用于城市景观设计之中,以更高的标准来充分满足老年群体的需求,制定更加具有包容性的设计策略。
(二)城市公共空间概念
城市公共空间是相对于人们日常生活所用的室内空间而言的场域。从狭义上来讲,它可以是人们日常使用率最高的街道、广场、公园等,这些公共空间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休憩、聚集、交互的场所;从广义的角度来说,城市的公共空间可以是公共设施用地,可将其分为城市中心区、商业区、城市绿地等。城市公共空间所囊括的场所众多,它是支撑一个城市正常运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质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一环,其目的是构建更加适宜人们使用的、功能良好且具有特色的场所。
(三)适老性设计原则
1.安全性原则
鉴于老年群体的生理以及心理特点,对于公共空间的安全性要进行充分的考虑。首先要从老年群体的日常行为习惯出发,例如出行空间、休憩空间、交互空间中的设计安全标准都要提高,可以通过设立安全通道、增加活动空间、设置警示标志等,切实提高老年群体在日常活动中的安全性。
2.便捷性原则
由于老年群体在人体机能方面的减退与缺失,城市公共空间中的交通系统、活动场所等都应该以便捷性为基础性设计原则之一。同时,也因为其信息接收、辨别能力的下降,在公共空间景观设计中也应当对识别标志进行强调,将图形与色彩等易识别的元素融于标志的设计中,以期为不同程度的老年群体提供更加便捷的生活环境。
3.舒适性原则
通过对老年群体日常活动的行为分析可以发现,在当下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的背景下,满足老年群体生理和心理方面的需求应以更加舒适的社会环境為基础。在同样的物质条件下,应当打造更加舒适的环境,减少老年群体对于公共空间的距离感,通过植物配置、景观营造等手段将公共空间打造成为更加舒适的交互空间。
4.多样性原则
在公共空间的景观营造中,要结合区域性文化的特点,不能简单粗暴地照搬国内或者国外现有的成果来进行设计,应当以“因地制宜,以人为本”的理念进行公共空间景观的构建,使城市公共空间与老年群体产生共鸣,使之成为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交互空间。
五、城市公共空间适老性景观设计策略
基于对老龄化背景下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的调查研究,对未来老龄化社区的公共空间景观设计进行了思考,进而为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提出部分设计策略以作参考。
(一)营造无障碍化的适老性公共空间景观环境
城市公共空间的环境中,无论是道路交通系统还是具有休憩交互功能的停留空间,都应该充分考虑老年群体在日常活动中可能会遇到的阻碍,增强道路系统的通达性,为老年群体中需要辅助出行的人群提供更加便利的空间环境,设置专用通道、盲道、停留空间等,道路铺装也应当采取防滑措施等。对于空间中的植物景观配比也应当从视觉角度来进行考量,合理运用植物配比,营造空间环境私密性的同时,增加空间辨识度。安装声音装置,让老年群体在听觉、视觉等感官信息接收能力较弱的情况下,能够在城市公共空间中尽可能地避开障碍,更加方便快捷地进行日常活动。
(二)构建具有文化性的适老性社交空间
老年群体的社交活动相对来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他们更加需要一个良好的轻量化的活动空间。作为公共空间来讲,适老性应该同时兼备私密性和文化性。老年群体之间的互动大多基于群体之间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作为城市公共空间,居住区内老年群体数量以及人员的更迭依赖于很多的外部因素。增强城市公共空间的文化属性有助于增强老年群体与环境之间的联系度与认同感,加强城市公共空间的人文属性,有利于形成更加融洽的适老性社交空间。
(三)打造具有康养性质的绿化景观空间
对于公共空间中绿化景观区域的功能表现,良好的绿化景观空间的营造不仅能够满足视觉观赏效果,更能够营造和谐舒缓、氛围良好的空间环境。要想合理地绿化空间环境,就要结合周围地形来进行构建,充分考虑城市公共空间的完整性,避免千篇一律,良好的层次划分有助于满足老年群体对于公共空间环境的需求。同时,应充分考虑四季的气候变化,运用多种植物的搭配,使环境更加贴近自然空间属性,达到愉悦身心、放松精神的效用,进而更好地满足老年群体的康养需求。
六、结语
城市公共空间的适老性景观设计要以老年群体的切身需求为出发点,针对老年群体生理和心理层面的特点进行具体分析,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情况下,以“因地制宜,以人为本”为核心来进行城市公共空间景观的营造。在将安全性作为前提的基础之上,通过对于便捷性、人文性、舒适型、多样性特点的把握,将城市公共空间中的适老性进行突出表现,充分满足老年群体在日常生活的需求,形成更加完善的适老性景观设计。
参考文献:
[1]陈倩倩.社会工作视角下的老年公寓老人的行为调适[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
[2]田蜜,张杰.老龄化背景下城市户外座椅使用分析研究[J].工业设计,2019(10):91-92.
[3]范新浩.城市社区公共空间的老龄化适宜性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3.
[4]王萱.基于老年使用需求的城市社区绿道景观设计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4.
[5]于博,张琪,牛舒俊.养老社区室外景观设计探究[J].居舍,2018(8):82.
[6]侯绪芳,张振.国内养老社区的未来发展研究:以丹麦多世代混居社区为例[J].青年时代,2020(6):114-116.
作者单位:
南通理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