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泽琴
兰州及周边地区方言中的“闲”类词语
李泽琴
(兰州城市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
“闲”类词语主要指“闲着哩”“闲的”“闲闲的”等含有“闲”的词语。除了“闲着哩”普通话用例较少外,“闲的”“闲闲的”在普通话和兰州及周边地区方言中均较为常见,但两者的用法和意义却有一定的出入。这种差别能较好地解释王小波《黑铁时代》涉及“闲”类词语的歧义现象。兰州及周边地区方言中的“闲”类词语的特殊用法是近代汉语用例的留存,现则为以西北方言为代表的兰银官话和中原官话方言词汇特征的具体体现。
“闲”;句法;语义;语用;“普-方-古”视角
当代作家王小波的《黑铁时代》有这么一段话:“猛然他感到很悲哀,难道这一辈子就这么吃了干,干了吃就完了吗?好像应该是这样,岂有他哉。但是他又想到,上辈子是感到还该有点别的,当然了,那是闲的。上辈子他好像是个城里人。他妈的,城里人就这么闲得难受!”[1]
这段话中出现了一个词语“闲的”,对于其意义的理解,根据上下文,一般认为是表“空闲”“有时间”的意思。笔者通过语料检索,发现“闲的”在现代汉语里,也都表示此类意义,比较单一。然而对于兰州及周边地区的人来说,此处“闲的”却有不同的理解:既可以理解为“空闲”,也可以理解为“没用处”。即使语境有“闲得难受”作为提示,也无法消除歧义。这种现象,反映出同一个词语在共同语和方言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语义差异。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闲”在现代汉语中有6个义项,其组合形式多样,常见的有“闲的”“闲闲的”,偶尔也会用“闲着哩”等,现代汉语中“闲”的这几种形式及其义项在兰州及周边地区方言中也存在,但后者的这几种含“闲”词语(下文统称“闲”类词语)还有与现代汉语明显不同的用法。本文以此为出发点,拟结合句法、语义和语用的层面,从“普—方—古”角度[2],对兰州及周边地区方言中的“闲”类词语的特殊用法及相关问题作一解释说明。
下面要讨论的兰州及周边地区方言中的“闲”类词语,指的是“闲着哩”“闲哩”①“闲哩”为“闲着哩”的省略形式,普通话中没有,但作为兰州及周边地区方言“闲”类词语特殊用法的常见形式,本文一并加以解释。“闲闲的”“闲的”这四种形式。其中,“闲着哩”和“闲哩”使用频率较高,“闲的”和“闲闲的”次之。“闲”类词语既有普通话表示“空闲、闲置”之义,也有自己独特的含义和用法。具体如下②若无特殊说明,文中“闲”类词语皆为方言特殊用法。:
就内部构造来看,兰州及周边地区方言中具有特殊含义的“闲”类词语不尽相同。其中“闲着哩”和“闲哩”包含了实词语素“闲”和虚词语素“哩”,并且“哩”不可省略,不能分别说成“闲着”和“闲”。这两个词语已经凝固成词了,故而不适用句法分析。“闲的”和“闲闲的”与现代汉语构词特点一致。这四种形式就句法表现上来看,既有共性,也有差异。
1. “闲”类词语在兰州及周边地区方言中只做谓语,后面不能加任何成分。如:
(1)你不要管,我闲着哩。
(2)掌柜的不在,他来闲哩!
(3)事情做得不行,说得再好闲闲的。
(4)你说得再多闲的。
2. “闲着哩”“闲哩”和“闲闲的”还可出现在“把”“拿”等处置句中,“闲的”用例较少。如:
(1)他把/拿我闲着哩!
(2)他把/拿我闲哩。
(3)我又没背后说你,你把/拿我闲闲的。
现代汉语中的“把”字句要求动词具有较强的处置性,而兰州及周边地区方言中的“把”字等处置句却没有这样的要求,因而处置性极弱的“闲”类词语可以与处置标记共现。
3.均可单说。如:
(1)现在马路上车很多。大家都爱买车。哎,闲着哩。
(2)卬没车就不能去了吗?闲哩。
(3)那没关系,闲的。
(4)累有啥害怕的?闲闲的。
4.“闲着哩”“闲哩”“闲的”等都可受范围副词“都”修饰,但是“闲闲的”不能。如:
(1)你再不唠说唠,这些都闲着哩。
(2)已经成了这个样子唠,拿来多少东西都闲哩。
(3)这个娃娃滋得很,要是嚎起来,给啥好吃的哄都闲的。
5.“闲的”能出现在强调句中,其他“闲”类词语则没有这样的用法。如:
(1)老人活的时候不好好孝顺,发引得再好都是闲的。
(2)人家不情愿,你再情愿是闲的。
综合“闲”类词语的句法特点,可以得知,“闲”类词语在功能上接近不及物动词,但在不能做定语这一点上,又与后者有明显区别。
在兰州及周边地区的方言中,“闲”类词语有以下几种意思:第一种表示“有时间”“空闲”的意思,如“这两天闲着哩”;第二种表示“徒劳”“没用处”“没意义”,如“他要那么多钱,闲的!”;第三种表示“对某人无可奈何”,如“他把我闲哩!”;第四种作为宽慰之词,表示“没关系”“不要紧”等,如“你先忙你的,不要管我,我闲闲的”。第一种意思无论是在方言中,还是在普通话中,都比较常见,不足为奇。后三种意思,与普通话的意义相差甚远,但在兰州及周边地区使用频率非常高。
1.表徒劳、没有意义
“闲”类词语表“徒劳”“没有意义”的时候,经常会出现在会话或自言自语中。如:
(1)甲:老王前两天嫁姑娘,彩礼干干地要了八万八!乙:闲着哩,总要亲家人好哩!
(2)甲:你看,我今个做下的菜多哩吧?乙:菜关键要炒得好吃哩,不好吃炒得再多都闲哩。
(3)甲:虽然这个房子远些,但是小区环境好呀!乙:环境那个都闲的!
(4)做个事邋里邋遢的,长得再好闲闲的!
以上例句中的“闲”类词语均表示“徒劳”“没实际意义”的意思。值得注意的是,“闲的”在表示“没用”“徒劳”意思的时候,多用“是”字句,表强调。同时,“闲”类词语与“都”组合或其主语是“NP1+VP+NP2”结构时,只能表示“徒劳”“没用处”。
2.表(对某人)无可奈何
这一意义与上述意义有一定的关联,但又有所差别。一般采用的形式是“闲着哩”和“闲闲的”“闲哩”,“闲的”很少有这种用法。因为表这种意义的“闲”类词语为二价谓词结构,所以往往出现在处置句中,用处置标记“把”“拿”引出与事。如:
(1)我又没干啥,他把我闲着哩。
(2)甲:老李人家说他要自己来跟你指正一下。乙:他不占理,就是来了也把我闲闲的!
(3)甲:今个这个事情我要跟你好好说。乙:我确实没拿你的东西,你把我闲哩。
在上下文语境明确时,“闲”类词语的配价成分有时也可以省略。如:
(1)甲:人家把你告到法院哩唠!家怎作哩?乙:闲闲的!
(2)甲:我要到他们屋里去跟他讲一下理。凭啥胡说八道?乙:人家不讲理,闲着哩!
(3)再是别的原因,你先动下的手,就是到人家家里去了也闲哩。
以上例句中的“闲”类词语在独用时,由于省去了处置标记及配价成分,有时候会在语义上体现为“徒劳、没用”的“闲”类词语同构。我们之所以认为这些语境中的“闲”类词语是二价词,原因在于其处置标记和配价成分可以复位。下面,我们对相关例句分别进行“X把Y”的插入测试。如:
(1)甲:人家把你告到法院哩唠!家怎作哩?乙:[他把我]闲闲的!
(2)甲:我要到他们屋里去跟他讲一下理。凭啥胡说八道?乙:人家不讲理,[你把人家]闲着哩!
(3)再是别的原因,你先动下的手,就是到人家家里去了[你把人家]也闲哩。
而作为一价词的表“徒劳、无用”的“闲”类词语在独用时就无法进行此类句法操作:
(1)甲:老王前两天嫁姑娘,彩礼干干地要了八万八!
*③表示该句说法不合法。乙:[X把Y]闲着哩,总要亲家人好哩!
(2)* 菜关键要炒得好吃哩,不好吃炒得再多都[X把Y]闲哩。
(3)* 现在的娃们,大人说上再多都是[X把Y]闲的。
(4)* 做个事邋里邋遢的,长得再好[X把Y]闲闲的!
3.表没关系、无所谓
(1)甲:帮我买个菜,家这是钱。乙:那闲着哩。
(2)甲:这两天一直忙着哩,都忘了给你说唠!乙:闲的。
(3)甲:今个没来得及买肉,就将就吃个素面吧?乙:那闲哩。
“闲闲的”相比“闲着哩”“闲哩”和“闲的”,有较强的语气,因而在表示这种意思的时候,使用频率较低。
“闲”类词语在兰州及周边地区方言中,出现的场合往往是家庭和邻里闲聊或朋友寒暄中,使用频率较高,在会话中也形成了其丰富多彩的语用功能,是方言区人们常用的一种语用手段。综合语言环境,我们可将“闲”类词语的语用功能归纳为以下三种:情绪宣泄功能、面子维护功能和话论延续功能。
1.情绪宣泄功能
(1)我说得再多有啥用哩?闲着哩。
(2)往一百岁活闲哩啊。
(3)我就不明白了,为撒学生娃娃熬夜学习才叫刻苦?没效率,花的时间再长都闲的。
(4)掌柜的不下话,卬答应下闲闲的!
例(1)和例(2)都是说话人的自言自语,表达说话人对事实无可奈何的一种感慨或者自嘲;例(3)和例(4)是说话人对某种事实的评价,包含着强烈的主观倾向性。这些例子中的“闲”类词语在语用上发挥的是一种情绪宣泄功能。
2.面子维护功能
面子维护功能涉及对他人面子的维护和自我面子的维护。他人面子的维护指的是听话人为了照顾说话人的情绪,采用一种委婉的话语,既不违反自己的内心,又照顾对方的面子。如:
(1)甲:这两天我害病,也给你没帮上啥忙。乙:闲着哩!
(2)甲:卬屋里尕得很,不要嫌昂!乙:那闲哩。
(3)甲:炒的菜有些咸了,家你就将就吃哈。乙:闲的!
(4)甲:最近我要盖房子哩,可能到时候还麻烦你哩。乙:闲闲的!
例(1)中,甲生病了,给乙添了一些麻烦,于是对乙表达了歉意。此时乙有三种选择,要么承认甲确实给自己添了麻烦,要么不说话,要么选择其他词语表达谦虚之意,表示礼貌,以便安抚甲,维护甲的面子。一般来说,基于会话原则和对对方面子的维护,乙会选择最后一种。在普通话中我们可以说“没关系、不要紧”,而在兰州及周边方言中,则常常会用“闲”类词语表达。例(2)、例(3)和例(4)同样如此,“闲”类词语的使用是基于对他人面子的维护。
此外,在维护自我面子的时候,说话人也往往采用“闲”类词语,尤其要表达强烈的维护情绪的时候,多用“闲闲的”。如:
(1)甲:我听着这两天老张人家准备把那些羊全部卖掉哩!乙:闲闲的!我看他能干个啥?
(2)甲:你不让我去,我偏要去哩!我看你做个啥哩?乙:随你的便!爱怎做怎做!闲闲的!
说话人语气更为强烈,表达的是对自我面子存在的可能威胁进行反驳,以此来坚定地捍卫自我的面子。
1.话论延续功能
此类功能多出现在随意闲谈中。有时候,“闲”类词语并没有实际意义,只是起一个话论延续的功能,从而保证邻里、亲戚及朋友之间的闲聊、寒暄或闲谈等能够进行下去。如:
(1)甲:听说最近粮食涨价了,你种的庄稼多,今年光阴(收成)好得很!乙:闲的。你最近干啥哩?忙里没?
(2)甲:你今年春上那些地还种哩不?乙:种哩。
甲:娃上学开怎做哩?(娃开始上学怎么办?)乙:闲着哩。
甲:呒你冬上肥料上了没?乙:没来得及,闲着哩。
(3)甲:你今个穿得洋气地很哪!乙:家就买了个裙子。样子好看,但颜色稍微有些艳喃!
甲:家闲的。样式还好看,穿上好看就行了。乙:闲哩。呒你这两天也没出去浪门去吗?
语言顺应论认为,交际是动态顺应的过程,任何语言形式的选择都不是固定的。在一定交际目的的支配下,说话人需要根据交际意图和对方的反馈灵活地进行语言形式的选择,以此顺应交际的发展[3]。以上例句中出现的“闲”类词语,均是顺应语言交际的结果。从语言信息传递功能上看,这些“闲”类词语实际上可有可无,但从语用角度来说,“闲”类词语作为话论延续的一个重要手段,是说话人意图继续交际而采用的必要语用策略。
例(1)中甲询问乙收成的情况,乙并没有直接回答,只说“闲的”。显然,这里“闲的”无法提供甲所需要的信息,没有实际的语义内容,其功能在于延续话论,以此让双方的闲聊继续进行下去。例(2)和例(3)也多次出现了“闲”类词语,作用同样在于语用方面。
就兰州及周边地区方言内部来看,“闲”类词语的使用分两种情况:一种与普通话一致,为一般用法;另外一种就是上文重点讨论的特殊用法。正因为兰州及周边地区方言中“闲”类词语这种多重用法,使得同一形式的“闲”类词语,在普通话中没有歧义,在方言中却有歧义。
句法和语义在语言形式序列中同时并存且始终互动,兰州及周边地区方言也不例外。一般来说,特殊用法的“闲”类词语在句法、语义和语用三个层面都有着与一般用法的“闲”类词语明显的差异,因此,方言区内“闲”类词语多数情况下并无歧义。除此之外,有两种情况比较特别,往往会出现歧义:一种是独用或与“NP指人”组成主谓结构;另一种则为“NP1指人+V+NP2指人是闲的”结构。我们以此为例,着重从语义特征分析角度,对兰州及周边地区方言中的“闲”类词语的歧义形成及分化机制作一说明。
2.(NP指人)+“闲”类词语
当“闲”类词语单说或与指人名词短语组合成主谓结构时,会引起歧义。如:?④“?”表示该句有歧义。(1)a.闲着哩。 b.我闲着哩。
? (2)a.闲哩。 b.你闲哩。
? (3)a.闲的。 b.他闲的。
?(4)a.闲闲的。 b.卬闲闲的。
对于以上例句存在的歧义,我们可以根据特殊用法“闲”类词语的句法特点,通过句法成分的添加与移位等变换分析法操作来分化歧义。由于上文已有所提及,此处不再赘述。我们重点从语义特征角度进行分析,特殊用法的“闲”类词语在语义特征上凸显以下两种:
一种是内聚性,多用于会话或复句中,对前后语境的依存性较强,语义上往往关联一个述谓结构。如:
(1)地再多,你自己不出去下苦闲着哩。
(2)我说了闲哩。总要人家说了算。
(3)东西再便宜,质量不行闲闲的。
(4)人总要实在些才好。嘴上花里胡哨的闲的。
一种是主观性。“闲”类词语大都表示说话人的心理和对客观世界的态度,具有强烈的主观性特征。如:
(1)只要娃们争气,房子再多闲着哩。
(2)这些都闲的,你先要把自己的事情处理好。
(3)你先回去吃饭,不要管我,我闲哩。
(4)你叫他来啥,不要嫌麻烦唠。大不我晚上把他送呢回去,闲闲的!
例句中的“闲”类词语均非对客观事实的陈述,而是反映了说话人的主观态度,具有明显的言者印记。
相比之下,一般用法的“闲”类词语本身并不关联命题,往往只是对某人某物的一种客观状态的陈述,不具备以上两种特征。因此,当“(NP指人)+‘闲’类词语”格式中的“闲”类词语在语义特征上凸显[+内聚性]和[+主观性]时,其理解为特殊用法;否则为一般用法。
3.NP1指人+V+NP2指人是闲的
兰州及周边地区方言中,“NP1指人+V+NP2指人是闲的”并不都有歧义。当NP1指人非第二人称时,若V为强处置动词或弱处置动词,整个结构没有歧义。如:
(1)a.我打你是闲的。 b.我喜欢你是闲的。
(2)a.他不叫你是闲的。 b.他埋怨你是闲的。
否则,就会出现歧义。如:
?(1)a.我看你是闲的。 b.我说你是闲的。
?(2)a.他看你是闲的。 b.他说你是闲的。
当NP1指人为第二人称时,无论动词V处置性如何,整个结构均不会因此而产生歧义。如:
(1)a.你看我是闲的。 b.你说我是闲的。
格式“NP1指人+V+NP2指人是闲的”的歧义可以从句法角度得以分化。比如,当“闲的”为一般用法时,其结构层次在“NP1指人+ V”和“NP2指人是闲的”之间;若为特殊用法,则层次在“NP1指人+V+NP2指人”和“是闲的”之间。这正好与前文所提的特殊用法“闲”类词语的语义特征相一致,即一般用法的“闲的”只是对NP2指人状态的一种客观描述,不关联命题;而特殊用法的“闲的”则反映的是言者的主观态度,往往会关联一个命题结构,即“NP1指人+V+NP2指人”。
综上可知,特殊用法“闲”类词语在语义特征上主要具备[+内聚性]和[+主观性]两种。我们回到王小波的《黑铁时代》,“那是闲的”一句中,“闲的”有一定程度的内聚性和主观性特征。“那”指代的是“闲的”所关联的命题,即“他又想到,上辈子是感到还该有点别的”。“闲的”在这里是主人公“他”对所谓的上辈子无可奈何的自我嘲讽,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当然,“闲的”也还可以理解为是对主人公自身状态的一种客观描述,导致其胡思乱想出了“上辈子”。方言中出现而普通话中没有出现的歧义,诚如上文所言,根源在于“闲”类词语在共同语和地域变体之间的语义差异。
尽管现有的有关兰州及周边地区的方言论著鲜有描述这种具有特殊用法的“闲”类词语,但是,通过以上语言事实,我们依然可以看到方言区内这种“闲”类词语的广泛性。并且本文所讨论的“闲”类词语不仅在兰州及周边地区使用频率较高,而且在整个甘肃汉语方言也有较高的使用频率。至于省外其他方言区有没有类似的说法,笔者详细查阅了《汉语方言大词典》《新华方言词典》《汉语方言常用词词典》等,均未发现具有此种用法的“闲”类词语。以收录较全的《汉语方言大词典》为例,该书(第4583—4585页)收录各大方言区含有“闲”的词语,无一表示“没关系、无可奈何、没用”等意义[4]。事实上,即使有该语言事实的方言相关论著,如《近代西北方言文献集成》《陇右方言发微》及《陇右方言》等也没有收集此类词语,仅有一处记载可见刘梦凡《海原方言词语汇释》:“闲闲儿的ɕiæ35ɕiær44ti21,表示不要紧,无所谓。”[5]
为了进一步厘清“闲”类词语的分布,笔者又查阅了李荣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及分卷《北京方言词典》《山东方言词典》《四川方言词典》《太原方言词典》《苏州方言词典》《长沙方言词典》《南昌方言词典》《梅县方言词典》《福州方言词典》《厦门方言词典》《广州方言词典》,以及许皓光、张大鸣编著的《简明东北方言词典》等,进一步排除了南方各大方言和官话方言中的东北方言、华北方言、西南官话及晋语等有此种用法的可能性。除此之外,通过问询,笔者最终将“闲”类词语的方言分布锁定在了以西北方言为代表的兰银官话和中原官话上。现以文献查阅和询问调查结果为依据,将“闲”类词语在西北方言中的大致分布总结如表1所示。
表1 “闲”类词语的方言分布
①“?”仅在表1中表示存疑,尚待深入调查。
“闲”类词语在西北汉语方言区内的表现形式无外乎前文所讨论的四种,只不过各地表现形式和数量略有差异。这些差异较为明显的有两点:一是兰银官话金城片中的“闲闲的”在银吴片中表现为“闲闲儿的”,有儿化,这是受方言自身特点制约产生的调适:金城片无儿化现象,而银吴片有;二是有些方言点“闲”类词语的表现形式较少,甚至只有一个,意义也有所差别,如陇中片庄浪方言中,只有“闲着哩”,仅表示没关系,没有“徒劳、对某人无可奈何”的意思。同时,其他几种形式与普通话意义一致。再如秦陇片武山话中只有“闲的”,也仅表示没关系。虽然“闲”类词语在西北方言区内有形式和意义的差别,但其所反映的“闲”类词语的特殊用法是以西北汉语方言为代表的兰银官话和中原官话的一个共性特征,这是其他方言所没有的。
到目前为止,除以西北方言为代表的兰银官话和中原官话外,其他方言及普通话都没有发现“闲”类词语以上特殊用法。那么这种用法是从哪里来的?是否是“闲”的本来意义在语言演变过程中逐渐消失,最后只在西北方言中被保存了下来?我们查阅了汉典中有关“闲”及相关词语的全部义项,发现多为“空闲”的意思,无一例与我们本文讨论的方言意义相关。我们又搜索了北京大学汉语语料库、汉籍、登楼等在线语料库,并重点关注元明清俗文学语料,发现无方言中“闲哩”“闲闲儿的”做独立句法成分的用例,检索出带有“闲着哩”的例句只有如下几条:
(1)不知什么缘故,荆父台说不用挂,因此匾还闲着哩。(佚名)
(2)张类村道:“站着说罢。我问你,当初惠先生住的那攒院子,闲也不闲?”绍闻道:“闲着哩。”(《歧路灯》)
作为独立句法成分的“闲的”也都表示“空闲、有时间”的意思。如:
(1)展昭对玉堂道:“如何?我说你断不能闲的,顺风收帆,原是好事,无奈你的风太顺了。”(《续侠义传》)
(2)世上人无一个敢闲的,须要斡运营生日月也。(《真仙真指语录》)
“闲闲的”用例较少。如:
(1)看他一领蓑衣,把没篷子的打鱼船,闲闲的划到藕花外去。(《杭州志》)
(2)一时饭罢,大家坐到院子里乘凉,闲闲的又谈起制造局来。(《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以上检索出的“闲”类词语意义均与普通话一致。
我们又根据“闲”类词语的语法特点,进一步设定条件,扩大语料检索范围,终于在BCC语料库中检索出明代通俗小说中“闲的”的类似用例:
(1)奏名真人,神通广大,法力无边,你岂奈得他何?今日与吾伸说亦是闲的。(明·邓志谟《萨真人得道咒枣记》)
(2)他若无钱。纵是贵公子也是闲的。(明·徐霖《六十种曲绣襦记》)
(3)夜不收道:“……两只三寸长的小金莲,又着实会走,急走如飞,一日可以走得千百里路。”元帅道:“会走也是闲的。”(明·罗懋登《三宝太监西洋记》)
从上述仅有的三个例子可以看出,兰州及周边地区乃至西北方言中的“闲”类词语的特殊用法早在明代就有用例。值得注意的是,罗懋登的籍贯、生平虽暂无可考,但邓志谟为江西人,徐霖是苏州人,两人的作品里面均出现表示“没用处”的“闲的”,应该不是偶然事件。我们在此推测,本文所讨论的具有独特含义的“闲”类词语至少在近代汉语里并非兰银官话和中原官话特有词汇。
上文讨论的“闲”类词语及特殊用法反映了兰州及周边地区方言词汇的一些特点。与普通话的单一语义模式相比较,其在语义上呈现出一个二分系统,使得同样一个含有“闲”类词语的语言形式,歧义的有无和可接受度的高低在普通话和方言中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别。
我们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在“闲”类词语的意义产出及理解上,其表空闲的意义占上风,其后才是方言特有的用法。如笔者向一位说地道兰州方言的中年男性咨询兰州方言中“闲”类词语的意思时,得到的回答与普通话的意思一样,然后通过笔者提醒,发音人才说出了笔者想要的答案。可以说,随着普通话的逐渐普及和方言使用群体的减少,“闲”类词语的使用也在逐渐式微。
[1] 王小波.黑铁时代[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90.
[2] 刑福义.“起去”的普方古检视[J].中国语文,2002(2):97-107.
[3] 何自然,冉永平.新编语用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297.
[4] 许宝华,宫田一郎.汉语方言大词典[M].北京:中华书局,1999:4583-4585.
[5] 刘梦凡.海原方言词语汇释[M].银川: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270.
On the “Xian” Words in the Dialects of Lanzhou and Its Surrounding Areas in China
LI Zeqin
The “xian” words mainly refer to the expressions containing the idea of leisure, such as “xian zhe li”, “xian de”, and “xian xian de”, ect. Except for “xian zhe li”, the other two are common in both mandarin and dialects of Lanzhou and its surrounding areas. Yet there are differences of their usages and meanings, which explain well the ambiguity of the word “xian de” in Wang Xiaobo’s. The special usages of “xian” words in these dialects are remained from the modern Chinese language usages and are now specific realization of the vocabulary feature of Mandarins in Central China and Lanzhou-Yinchuan area, which are represented by the northwest dialect.
“xian”; syntax; semantics; pragmatics; “Mandarin-Dialect-Ancient” perspective
H136
A
1009-8135(2022)02-0118-11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汉语方言语法资料汇编及其语料库建设”(20CYY006);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兰银官话金城片和银吴片语法比较研究(20YB075)”。
李泽琴(1990—),女,甘肃白银人,讲师,西北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汉语方言学。
(责任编辑:邹建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