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 荣 王 斌 高 昂 乔夕瑶
公立中医院是“健康中国”战略规划的重要参与主体[1],承担着传承发展中医药临床经验、提升中医药科技创新能力和促进科研创新成果转化的任务。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SCI-Expanded)是全球广泛使用的科技文献索引系统,准确地理解其指标并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对机构发表的SCI论文进行分析,能客观地评价机构的学术影响力。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学的分析指标,利用统计学方法对我国中医院SCI论文产出情况进行分析,揭示其论文的创新水平和科研价值,分析医院的科学研究水平和国际学术影响力,为中医院的学科发展和科研评价工作提供参考和建议。
根据中国医学科学院发布的《2019年度中国医院科技量值(综合)》排名,选取进入前100名的8家中医院(以排名先后顺序排列)[2],对其发表的SCI论文产出情况进行分析研究。
文献数据来源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中SCI-Expanded,检索限定时间为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
本文选取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收录论文数、篇均被引频次、平均影响因子、H指数、论文被引百分比以及学科规范化引文影响力(CNCI)等文献计量学分析指标对8家中医院发表的SCI论文进行统计。相关数据采用SPSS 22.0软件系统进行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中位数[M(Q1-Q2)]表示,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Z值),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双变量相关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P<0.05表示两变量之间具有相关性。
8家医院近5年发表的SCI论文文献类型包括Review、Article、Correction、Editorial Material、Letter、Meeting Abstract、Proceeding paper、Retraction。对各医院发表的Review和Article进行统计, 8家医院年度发文数量较少,发文数量均呈稳步增长态势,2018年以来年度发表论文数量增长迅猛。
对8家医院发表论文的数量、被引频次、期刊分布情况进行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论文被引频次作为反映一个机构学术影响力的重要指标,是文献计量学中用来反映国家、地区、机构、期刊或个人论文影响的重要依据,结合论文的篇均被引频次可以消除不同机构论文总数对被引次数的影响[3]。从篇均被引频次来看,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篇均被引频次最高,为11.72次,其他7家医院篇均被引频次在5.7~7.2次。
表1 2016-2020年8家中医院SCI论文影响力指标情况
从8家医院发表SCI论文的5年平均影响因子来看,排名前三位分别为广东省中医医院(IF=4.117)、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IF=4.083)和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IF=3.67)。在Q1区发文量占比较高为广东省中医院和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高被引论文是指近10年, 同年同学科被引频次排名位于全球前1%的论文[4]。从统计结果看,8家医院5年中发表的高被引论文数量较少,高被引论文数量最多的为中国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n=8)。
将近5年8家医院发表的SCI论文分别建立数据集,导入Incites数据库,选取学科规范化引文影响力(CNCI)、H指数和发文数量进行分析。
学科规范化引文影响力是科瑞唯安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提出的规范化引文影响力指标,为同学科、同出版年、同文献类型的全球出版物的平均表现[3]。机构(论文合集)的CNCI值等于该机构论文CNCI值的平均值,若CNCI>1,说明引文影响力已经超过全球平均水平;若CNCI<1,说明引文影响力不足全球平均水平。从结果来看,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CNCI=1.09)和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CNCI=1.02)的学科规范化引文影响力超过了世界机构平均值的水平,其他医院的CNCI值均在0.75~0.95。
对机构H指数的统计结果显示,广东省中医院h指数位居榜首(h指数=35),其次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h指数=30)和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h指数=30),8家医院的h指数差距较小。
以世界平均值为基准,将8家医院的CNCI值分8个组,对8家医院的论文影响力全貌进行分析。8家医院发表论文CNCI值低于世界机构平均值的占比均大于70%,CNCI值大于2的论文占比均未超过13%,8家医院的论文影响力全貌并没有实质性差异。
对8家医院近5年发表的SCI论文进行去重合并,文献类型选取Review和Article,共得到5 837篇文献,来源于993种期刊。对收录论文排名前十的期刊进行统计分析,5年内8家医院SCI发文排名前十的期刊,共收录论文1 709篇,占论文总数的29.28%。收录发文量前三的期刊分别为Medicine(n=378)、Evidence based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n=355)、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n=232),占8家医院论文总数的16.53%,三种期刊均属于Q3区,影响因子在1.5~1.9。在发文排名前十的期刊中,有4种期刊在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2020年发布的《国际期刊预警名单(试行)》之列。
对期刊的影响因子和论文被引频次分别进行K-S检验,两组数据均符合正态分布。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对5 837篇论文的来源期刊影响因子和被引频次关系进行分析[4],结果显示,论文的被引频次与期刊影响因子呈正向相关(P<0.01),相关系数为0.415,表明论文的被引频次与其所发表期刊的影响因子存在着中度相关关系。
国际合作论文是指论文作者中含一位或多为国际共同作者的论文。8家医院近5年发表的非国际合作论文(n=4 827)显著高于国际合作论文(n=1 010),国际合作论文占比较少。在学科规范化引文影响力上,国际合作论文(CNCI=1.19)高于非国际合作论文(CNCI=0.84),国际合作论文篇均被引频次为9.65次,高于非国际合作论文,论文被引百分比(76.99%)略高于非国际合作论文(68.9%)。
对国际合作论文和非国际合作论文的被引次数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国际论文的被引频次为4.81±4.26,高于非国际合作论文(t=-19.552,P<0.05)[5];对二者的学科规范化引文影响力进行秩和检验,国际合作论文的学科规范化引文影响力为1.19(1.27)高于非国际合作论文的学科规范化引文影响力0.84(1.03)(Z=-9.399,P<0.05),国际合作论文的被引频次及学科规范化引文影响力均高于非国际合作论文。
在国家坚持“中西医并重,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战略部署下[6],中医药作为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近几年在科技创新领域取得了新的成就。公立中医院作为提供中医医疗服务的主体,拥有丰富的临床资源。随着国家对中医药自主创新研究的投入不断增加,中医院的临床医学和基础研究水平不断提高。一方面,中医院整体科研创新能力的持续增强,医院的临床和科研人员不断在国际期刊上发表高质量的研究论文,分享中医药学最新的研究成果[7];另一方面,在国家各级各类科研成果申报、奖项评定、机构和学科的科研评价以及人员的职称(职务)评聘中,医院临床及研究人员也将高质量的SCI论文作为展示团队研究实力和研究成果的标志之一。
从出版物来源的分析结果来看,8家医院发表的SCI论文来源期刊比较广泛,大部分论文发表在影响因子较低、JCR分区较弱的期刊上,发表论文的被引频次较低,高影响力论文的数量较少,8家医院的H指数较低,学科规范化影响力的总体水平低于全球平均水平,论文总体的学术价值和创新价值不高。
引文数量被视为论文质量的重要衡量指标[8]。本研究发现论文的被引频次和期刊的影响因子有正相关关系,这说明高影响力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影响力较高,这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9]。2020年,教育部、科技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文,强调要破除论文“SCI至上”,准确理解SCI论文的相关指标[10]。由此可见,具有引领创新作用的高质量SCI论文对传播中医药领域的研究成果,扩大中医药学的国际影响力有着积极的作用。中医院具有丰富的临床资源,要以临床应用为导向,鼓励医院临床及科研人员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和协同创新,加强在中医的优势学科领域中创新的深度、广度、力度,推动高质量原创科研成果的产出,提升我国中医院的国际学术影响力。
通过对近5年8家医院发表的SCI论文统计分析,发现国际合作论文的学科规范化的引文影响力和论文的被引频次明显高于非国际合作论文[11]。由此可见,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研究,对提高中医药研究的论文质量和学术影响力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当前,中医药在防治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及新发、重大传染性疾病中的疗效和作用逐渐被世界各国医学界同行认可,中医药融入国际医学体系的步伐正在逐渐加快,这些都为医院在未来开展全方位、多角度、高层次的国际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