伶仃洋夏季叶绿素a 时间变化特征及分析

2022-03-31 01:01曾滇婷李君益谢玲玲叶小敏周达
热带海洋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盐度波段流速

曾滇婷, 李君益,2,5, 谢玲玲,2, 叶小敏, 周达

1. 广东海洋大学, 海洋与气象学院, 近海海洋变化与灾害预警实验室, 广东 湛江 524088;

2. 陆架及深远海气候资源与环境广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广东 湛江 524088;

3. 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 北京 100081;

4. 国家海洋技术中心, 天津 300112;

5. 自然资源部空间海洋遥感与应用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81

河口是海陆相互作用的耦合带, 具有独特的环境和生态特征(曹振悦 等, 2005), 其复杂的水文和生态特征一直是河口系统研究的关注点。近年来随着人类生产活动的日益增加, 陆源物质由河流不断向海洋输送, 使近海海洋环境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日益加剧, 河口作为河流与海洋的过渡带, 其生态环境和水质状况更加引起关注。叶绿素a质量浓度(Chlorophylla, Chla)的变化与水环境质量密切相关,是水体理化性质动态变化的重要指标。

前人对河口区叶绿素a的时间变化特征有了一定的研究。沈新强等(1999)在1996 年9 月和1997年5 月对长江河口区进行综合调查发现, 盐度、潮流、浮游植物细胞数量、营养盐类、光照、海水浊度等环境因子与叶绿素a的分布和变化关系密切。车志伟等(2007, 2014, 2015)利用三亚河口2007 年4月20 日10 时至21 日11 时连续26h 的水文及水质同步监测资料, 发现叶绿素a变化趋势与潮汐变化趋势相反。沙慧敏等(2009)利用中等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MODIS)获取的2002 年7 月—2007 年12 月中国东海海域的海表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和叶绿素a质量浓度数据, 发现东海叶绿素a质量浓度的分布与SST、河口径流、季节等因素有关。李荣欣等(2011)研究了九龙江河口2009 年春、夏、秋季节水体叶绿素a含量和初级生产力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 在高无机氮和高可溶性硅酸盐含量状态下, 水温与活性磷酸盐含量对九龙江河口水体叶绿素a和初级生产力的时空变化起调控作用。黄云峰等(2012)对珠江口叶绿素a进行了取样调查, 结果表明叶绿素a质量浓度与营养盐浓度、温度呈现出一定的正相关关系, 与盐度、溶解氧呈现出一定的负相关关系。孙越峰等(2020) 2013 年8 月、2013 年10 月和2014 年5 月先后3 次对辽河口海域进行航次调查, 发现辽河口叶绿素a质量浓度的季节变化特征表现为夏季最大、春季次之、秋季最小; 春季硝酸盐与叶绿素a呈负相关, 夏季硝酸盐、磷酸盐、硅酸盐、总氮及悬浮物浓度均与叶绿素a呈显著负相关, 表层水温与叶绿素a表现为显著正相关, 秋季悬浮物与叶绿素a存在显著正相关。综上研究可以看出, 河口区叶绿素a的浓度变化与河口径流以及外海进入河口的海水营养盐有关, 同时还受海水温度的影响。

伶仃洋位于珠江河口外侧, 位于 113°33′—114°09′E, 22°12′—22°45′N, 水域面积约为2110km2(李孟国 等, 2019), 是华南最大的河口湾。深圳、珠海、广州、佛山、东莞、中山、香港和澳门等经济发达城市环绕伶仃洋, 湾内航运发达。伶仃洋湾头有珠江4 条大支汊虎门水道、蕉门水道、洪奇沥水道和横门水道注入, 湾口与南海相接, 水动力状况复杂, 主要受潮流和珠江径流共同作用。伶仃洋属弱潮河口湾, 潮差小, 无涌潮, 潮汐属于不正规半日潮类型。径流年际变化不大, 但年内分配不均, 与降水季节变化相适应。盐度随季节变化明显, 与径流大小密切相关, 同时还存在半日周期和半月周期的变化, 变化趋势和周期与潮位基本一致(陈冰,2009)。海表叶绿素a质量浓度季节变化明显, 径流量是影响其空间分布的主要驱动因子(刘华健 等,2017)。

前人使用周日连续观测数据, 对该区域及相关海域叶绿素a的变化做了详尽的研究, 不过受限于观测的时间长度, 很难把叶绿素a受潮汐的影响分离出来。同时, 前人关注点为叶绿素a同环境生化参数(如营养盐)之间的关系。本文基于2019 年7 月5 日—20 日伶仃洋连续定点观测的水文要素数据,利用小波分析和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EEMD)方法分析叶绿素a的时间变化特征, 分析叶绿素a的潮周期变化及其影响因子, 分析叶绿素a的低频特征事件及其影响因子, 探讨研究区环境水文参数对叶绿素a的影响和两者之间的关系。

1 数据和方法

1.1 数据

2019 年7 月5 日—20 日在内伶仃岛西北侧(113°46′48.5″E, 22°25′22.4″N)使用浮标搭载综合气象站、流速流向监测仪和水质监测仪, 对海面以下0.5m 深度处的叶绿素a质量浓度、温度、盐度、流速、流向及海面2m 处的气温、气压、风速、风向进行了定点连续观测, 观测站位如图1 所示。数据的采样频率为1h。观测完成后, 对缺测或无效的数据进行线性内插, 得到完整的时间序列。

图1 伶仃洋观测站位分布图该图基于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标准地图服务网站下载的审图号为GS(2019)4342 的标准地图制作, 底图无修改Fig. 1 Distribution of observation station in Lingding Bay

叶绿素a质量浓度、温度和盐度数据利用Seabird 与Wetlabs 联合开发的WQM 水质仪进行观测, 叶绿素a的测量原理为内体荧光法, 分辨率为满量程的0.04%, 精度为满量程的0.2%, 温度的测量精度为0.002℃, 分辨率为0.0001℃, 电导率的测量精度为0.0003S·m–1, 分辨率为0.00005S·m–1。风速、风向、气温和气压采用德国Lufft 公司的WS600一体式气象站进行观测, 风速的测量精度为测量值±0.3m·s–1或最大值的 3% (0~35m·s–1)、5% (>35m·s–1), 分辨率为0.1m·s–1, 风向的精度<3° (风速>1.0m·s–1), 分辨率为0.1°, 气温的测量精度为测量值±0.2℃(–20℃~+50℃), ±0.5℃(<–30℃), 分辨率为0.001℃, 气压的测量精度为0.5hPa (0~40℃),分辨率为0.1hPa。流速和流向由挪威安德拉公司生产的4100 多普勒海流传感器测得, 流速的测量精度为0.5cm·s–1, 流向的精度为5° (倾斜角0~15°)、7.5°(倾斜角15°~35°)。

降水资料来自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 NASA)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的TRMM 数据(https://gpm.nasa.gov/data-access/downloads/trmm), 时间分辨率为3h, 空间分辨率为10km×10km。

MODIS 可见光波段影像来自NASA 的MODIS系列产品(https://atmosphere-imager.gsfc.nasa.gov/products), 时间分辨率为1d, 空间分辨率为250m×250m。将影像转为灰度图像后, 灰度值大于180 的像素判定为云。

1.2 分析方法

1.2.1 集合经验模态分解

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EMD)是Wu 等(2009)为了克服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MD)的模态混合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噪声辅助数据分析方法。EEMD 方法实质上是对EMD 算法的一种改进, 主要是根据白噪声均值为零的特性, 在信号中加入白噪声, 仍然用EMD 进行分解, 对分解的结果进行平均处理, 平均处理的次数越多噪声给分解结果带来的影响就越小。设信号为s(t), 具体的分解步骤如下:

1) 将s(t)设定平均处理次数为m。

2) 给s(t)添加具有一定幅值的随机白噪声ni(t),组成新的一系列信号:

1.2.2 小波分析

小波分析是用一簇小波函数系来表示或逼近某一信号或函数, 它通过伸缩平移运算对信号或函数逐步进行多尺度细化, 最终达到高频处时间细分,低频处频率细分, 能自动适应时频信号分析的要求,从而可聚焦到信号的任意细节。

1) 连续小波变换

2 叶绿素a 的时间变化

叶绿素a质量浓度的小波功率谱如图2 所示,由5%显著性水平实线围成的黄红区域代表了叶绿素a高能量事件, 即叶绿素a变化剧烈的事件。由图2 可以看出, 叶绿素a的能量主要集中在4~6h、12h 和24h 波段。此外, 叶绿素a在周期80h 附近, 虽然没有通过置信度检验, 但存在高能量分布。从时间分布看, 叶绿素a变化主要发生在2019 年7 月9日—18 日。其中, 在周期4~6h 附近, 叶绿素a在7月9 日—12 日、7 月15 日—17 日发生了浓度变化。在周期12h 附近, 叶绿素a在7 月9 日—18 日存在浓度变化。在周期24h 附近, 叶绿素a在观测区间内均存在变化, 但变化主要集中在7 月9 日—17 日。在周期80h 附近, 叶绿素a变化主要发生在7 月9日—15 日。

图2 2019 年7 月5 日—20 日叶绿素a 的小波功率谱黑色细线表示影响锥, 黑色粗线表示对红色噪声5%的显著水平Fig. 2 The wavelet power spectrum of chlorophyll a

由小波功率谱可以看到叶绿素a质量浓度变化的波段和时间分布。进一步对叶绿素a进行EEMD分解, 获取叶绿素a变化的具体量值, 结果如图3所示。图3a 为叶绿素a的原始时间序列, 图3b~3e为分解出的4 个IMF 分量, 计算各分量相邻极大(小)值的距离, 取其均值和方差来表示该分量的周期。经计算后, 前3 个IMF 分量的周期分别为6.1±1.8h(6h 波段)、12.4±4.3h (12h 波段)和24.5±3.1h (24h波段), 第4 个分量为持续时间为80h 左右的特征事件。各IMF 对应的周期与叶绿素a的小波功率谱结果一致,f为趋势项。由图3a 可知, 观测期间叶绿素a的变化范围为 0.44~1.75µg·L–1, 平均值为0.80µg·L–1。叶绿素a存在日变化, 变化幅度约为0.5µg·L–1, 极值位于7 月11 日, 增幅约为1µg·L–1。从图3b 可见, 在6h 波段上, 7 月5 日—9 日叶绿素a变化振幅约为0.05µg·L–1, 7 月10 日叶绿素a质量浓度变化的振幅存在明显增加, 最大达到0.17µg·L–1,之后变化振幅为0.05~0.13µg·L–1。从图3c 可见, 叶绿素a的IMF2 分量的平均周期为12h, 7 月9 日—18 日变化振幅较大, 最大为0.15µg·L–1。IMF3 为叶绿素a信号中周期为24h 的分量(图3d), 7 月10 日—15 日振幅较大, 最高达到0.15µg·L–1。由图3e 可以看出, 叶绿素a的IMF4 分量为非平稳信号, 7 月5日—8 日叶绿素a质量浓度减小, 9 日—11 日叶绿素a大幅度上升, 达到0.3µg·L–1, 11 日之后叶绿素a质量浓度逐渐下降, 17 日叶绿素a有一个小的升高,增幅为0.1µg·L–1。图3f 显示叶绿素a浓度的变化趋势是在观测期间先升高, 7 月13 日后逐渐降低, 浓度增加量值为0.4µg·L–1。

图3 2019 年7 月5 日—20 日叶绿素a 质量浓度(Chl a)的EEMD 分解结果a. 原始时间序列; b~e. 本征模函数(IMF)分量; f. 趋势项Fig. 3 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of chlorophyll a

叶绿素a的小波功率谱和EEMD 分解结果均显示, 在观测期间, 观测站位海表面叶绿素a质量浓度在4~6h、12h 和24h 波段存在波动变化, 在7 月9日—13 日存在一个异常增加的事件。4~6h、12h、24h 与潮周期相同, 分别对应了浅水分潮、半日分潮和全日分潮。同时, 叶绿素a的异常增加事件与叶绿素a在周期4~6h、12h、24h 的事件同步增加。因此, 叶绿素a的变化与潮密切相关, 并且与低频异常事件有关。

3 叶绿素a 变化的影响因子

3.1 叶绿素a 潮周期变化特征

海水表层叶绿素a质量浓度、温度、盐度和流速的时间序列如图4 所示。海水表层温度存在明显的日变化, 平均变化大于1℃。海水表层温度日变化在7 月9 日—11 日较小, 小于0.5℃, 在15 日—20日变化较大, 大于2℃。海水表层盐度同样存在明显的周日变化。海水表层盐度在7 月9 日—11 日整体明显减小。海流东分量与北分量变化趋势大体一致,北分量流速较大。叶绿素a质量浓度同样存在日变化, 与温度、盐度及海流存在较为明显的对应关系。7 月9 日—11 日海水表层叶绿素a增加的同时, 海水表层温度变化幅度减小, 海水表层盐度降低。

图4 2019 年7 月5 日—20 日温盐和流速的时间序列a. 温度和盐度; b. 海流流速东分量和北分量及叶绿素a 质量浓度(Chl a)的时间序列Fig. 4 Time series of temperature, salinity and flow velocity

由于叶绿素a质量浓度存在4~6h、12h 和24h的潮周期信号, 这里对海流流速和叶绿素a质量浓度做交叉小波分析和EEMD 分解, 结果如图5 所示。由图5a、5b 可知, 海流东分量、北分量和叶绿素a的交叉小波能谱主要分布在6h、12h、24h 及80h 的周期波段。其中, 通过5%置信水平检验的区域主要分布6h、12h 和24h 周期波段, 并且主要发生于7 月9 日—18 日。在6h 的周期波段海流与叶绿素a的延迟时间为0~3h, 两者基本为同相位。在12h的周期波段, 7 月5 日—8 日, 海流与叶绿素a关系呈反相位, 以北分量为例, 海流向南流(极小值),叶绿素a质量浓度为极大值, 海流向北流, 叶绿素a质量浓度为极小值; 9 日—14 日, 海流与叶绿素a同相位; 15 日—18 日, 海流滞后叶绿素a0~3h; 19日—20 日, 海流与叶绿素a的变化恢复为反相位。在24h 周期波段, 7 月5 日—12 日海流(尤其是南北分量)与叶绿素a呈负相位, 13 日—20 日海流滞后于叶绿素a5~8h。

叶绿素a质量浓度和海流流速经EEMD 分解后的浅水分潮、半日潮分量结果同交叉小波变换结果类似。在全日潮波段海流东分量(图5c)于7 月5 日—7 日与叶绿素a基本呈反相位; 9 日—10 日, 滞后叶绿素a4~8h; 11 日—12 日, 与叶绿素a呈反相位;13 日—15 日, 与叶绿素a同相位, 16 日—20 日, 与叶绿素a呈反相位。海流北分量在全日潮波段(图5d)于7 月5 日—12 日, 与叶绿素a呈反相位关系; 13日—18 日, 滞后叶绿素a4~8h, 19 日—20 日, 与叶绿素a呈反相位。

3.2 事件特征分析

3.2.1 天气的影响

气温、气压、风速与叶绿素a质量浓度经EEMD分解后的低频分量如图6 所示。可以看出, 7 月9日—13 日叶绿素浓度大幅度上升阶段伴随着气温气压降低, 风由西南风转化为东北风的现象。而随着气温气压升高, 风由东北风转为西南风, 叶绿素a逐渐减少。气象参数经EEMD 分解后的潮波段分量对叶绿素a潮波段分量影响较小。

3.2.2 降雨的影响

观测期间, 珠江流域存在强降雨过程, 7 月10 日珠江流域降雨分布如图7a 所示。珠江流域(范围如图7a 中黑框所示)总降雨量的变化如图8a 所示, 降雨总量自 7 月5 日开始增大, 至 9 日达到最大, 为507.9mm·h–1, 之后逐渐减少, 至17 日开始增加, 19 日达到极值。珠江口附近海域7 月12 日云覆盖情况如图7b 所示, 除去7 月9 日数据缺测以外, 7 月10 日云层近似覆盖了整个珠江口, 其他时间的覆盖比例基本在0.2 以下(图8b)。图8c 为叶绿素a质量浓度的低频事件分量的日平均变化。从降雨、云覆盖和叶绿素a的时间变化上看, 珠江流域在7 月6 日—20 日均存在降雨, 7 月9 日珠江流域总降雨量达到最高, 7 月10 日珠江口的云覆盖率达到最大, 7月9日—11日伶仃洋海表叶绿素a质量浓度大幅度增加。从以上结果看出, 降雨过程伴随了珠江河口叶绿素a质量浓度的增加。

图7 研究区域7 月10 日降雨分布(a)和珠江口7 月12 日的云覆盖范围(b)图a 中地图来自MATLAB 软件自带底图, 黑色框线为珠江流域, 红点为观测站位; 图b 为MODIS 可将光影像Fig. 7 Rainfall distribution in the study area on July 10 (a); Cloud cover over the Pearl River Estuary on July 12 (b)

图8 2019 年7 月5 日—20 日降雨量、云覆盖率和叶绿素a 质量浓度(Chl a)低频事件分量的日变化图a. 降雨量; b. 云覆盖率; c. 叶绿素a 质量浓度经EEMD 分解的IMF4 的日平均Fig. 8 Diurnal variations of rainfall, cloud coverage and the low frequency event component of chlorophyll a

4 讨论

由以上分析结果可知, 观测期间伶仃洋表层叶绿素a质量浓度的变化范围为0.44~1.75µg·L–1, 平均值为0.80µg·L–1, 其变化周期主要为6h、12h 和24h,除此之外, 还存在一个持续时间为80h 左右的低频事件。

前人研究表明, 伶仃洋的潮汐属于不正规半日潮, 主要分潮有全日分潮、半日分潮和浅水分潮(王彪 等, 2012), 周期分别为24h、12h 和6h。这与本文的观测结果一致。同时, 伶仃洋表层叶绿素a质量浓度与潮流在6h、12h 和24h 周期波段存在一定的关系, 并且在发生降雨时两者存在相位关系的转换。其中, 叶绿素a和潮流在24h 周期波段上的相位关系转换最为明显: 7 月5 日—12 日海流流速与叶绿素a质量浓度呈负相位, 7 月13 日—20 日海流滞后于叶绿素a5~8h, 两者在7 月13 日发生相位变化;而在7 月8 日—13 日期间珠江流域有大量降雨, 7月8 日—12 日叶绿素a变化振幅由之前的0.03µg·L–1增加到0.15µg·L–1。如果潮流各个分量与叶绿素a呈线性关系, 那么叶绿素a与潮流不会存在相位转换, 因此可能的原因是降雨导致了两者相位关系的转变。

珠江流域于7 月8 日—13 日发生了一次强降雨, 伴随着风、气压和气温的变化, 变化的周期约为80h, 这与叶绿素a质量浓度的变化周期相近。因此, 叶绿素a的变化应该是强降雨造成的。强降雨过程给河口带来大量陆源营养物质(朱建荣,2004; 柯志新 等, 2013; 马方方 等, 2019), 造成了叶绿素a的增加。

对叶绿素a质量浓度与温盐做交叉小波变换,结果如图9 所示。叶绿素a和温盐的交叉小波能谱主要分布在12h、24h 和80h 的周期波段。其中, 通过5%置信水平检验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叶绿素a与温度的交叉小波谱中的12h 和24h 周期波段, 且主要发生在7 月11 日—18 日。在温度与叶绿素a的交叉小波谱中显示: 12h 周期波段, 7 月5 日—10 日温度与叶绿素a的相位关系随时间变化, 无明显规律, 7 月11 日—20 日大部分时间叶绿素a滞后温度4~6h (反相位); 24h 周期波段, 7 月5 日—13 日叶绿素a滞后温度约为3h (近乎同相位), 7 月14 日—18日叶绿素a与温度间存在相位转换, 7 月19 日—20日叶绿素a滞后温度约9h; 在80h 周期波段, 虽然两者的交叉小波没有通过置信水平检验, 但是两者交叉小波的能量较高。7 月5 日—13 日温度滞后叶绿素a约30h, 7 月14 日—16 日温度与叶绿素a存在相位转换, 7 月17 日—20 日温度与叶绿素a基本呈正相位。

图9 2019 年7 月5 日—20 日叶绿素a 质量浓度和温度、盐度的交叉小波变换a. 温度与叶绿素a 质量浓度的交叉小波谱; b. 盐度与叶绿素a 质量浓度的交叉小波谱。黑色细线表示影响锥, 黑色粗线表示对红色噪声5%的显著水平, 箭头表示两个时间序列之间的相位关系, 前后两个曲线同相(反相、滞后、超前)指向右(左、上、下)Fig. 9 The cross wavelet transform of chlorophyll a, temperature and salinity

盐度与叶绿素a质量浓度的交叉小波谱显示,在12h 的周期波段, 7 月5 日—10 日盐度与叶绿素a基本呈反相位, 7 月11 日—14 日盐度与叶绿素a基本呈正相位, 7 月15 日—20 日盐度滞后叶绿素a4~6h; 24h 周期波段, 7 月5 日—12 日叶绿素a滞后盐度6~12h (反相位), 7 月13 日—15 日叶绿素a与盐度存在相位转换, 7 月16 日—20 日盐度滞后叶绿素a0 (正相位)~3h; 80h 周期波段, 7 月5 日—15 日叶绿素a与盐度基本呈负相位, 7 月16 日—20 日叶绿素a滞后盐度30~40h。温度、盐度与叶绿素a质量浓度的相位关系不相同的主要原因是河口区海水表层温度和盐度之间也存在一定的相位关系。

相对于海水而言, 径流中营养物质丰富, 陆源物质随径流进入河口会导致河口区叶绿素a质量浓度增加。因此, 一般来说, 涨潮(海水上涨)时叶绿素a浓度低, 落潮(径流入海)时叶绿素a浓度高。7 月5 日—12 日叶绿素a与潮流的日周期波段分量(尤其是南北分量)基本呈反相位关系, 涨急时, 叶绿素a浓度最低, 落急时, 叶绿素a浓度最高。降雨导致河水浑浊, 营养盐增加, 径流中的物质组成被改变,从而导致叶绿素a和潮流之间的相位关系发生转变。7 月13 日—20 日潮流滞后于叶绿素a约6h, 由于珠江河口潮流特性为前进潮(丁芮, 2015), 流速由涨急向落急转换时(即高潮时)叶绿素a浓度最低,低潮时叶绿素a浓度最高。

Correia 等(2020)经观测发现河口悬浮物、盐类和水位呈现一定的相位延迟, 在落急时, 叶绿素a硝酸盐类、悬浮物呈现最大值。这与本文观测结果相同, 在降雨之前, 在涨(落)急时, 叶绿素a呈现最小(大)值。不过由于降雨会改变上述关系, 由相差 12h (反相位)转换为相差 5~8h。Southwell 等(2010)年发现在光照条件下, 无机盐经过很短的时、间就可以从悬浮物中分解出来。分解出的无机盐将引起叶绿素a的增加。径流中的物质组成被降雨改变, 造成了叶绿素a和潮流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转变。由图8b 可以看出, 在7 月12 日—13 日, 云覆盖率确实较小。这样的相位转变在12h 和24h 周期波段较为明显, 对于6h 周期波段, 周期相对于反应时间可能过短。

5 结论

综上所述, 本文利用2019 年7 月5 日—20 日在珠江河口内伶仃岛西北部连续观测得到的表层叶绿素a质量浓度数据以及气温、气压、海表温度、盐度、海流数据, 研究了内伶仃岛西北部表层叶绿素a的时间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 结论如下:

1) 内伶仃岛西北部表层叶绿素a质量浓度的变化周期主要为6h、12h 和24h。叶绿素a与相对应波段的潮流存在明显的相位关系。其中, 在 6h的周期波段, 海流流速与叶绿素a的延迟时间为0~3h, 两者基本为同相位; 在12h 的周期波段, 7月5 日—8 日海流流速与叶绿素a关系呈反相位, 9日—14 日海流流速与叶绿素a同相位, 15 日—18日海流流速滞后叶绿素a0~3h, 19 日—20 日海流流速与叶绿素a的变化恢复为反相位; 在24h 周期波段, 7 月5 日—12 日海流(尤其是南北分量)流速与叶绿素a呈负相位, 13 日—20 日海流流速滞后于叶绿素a5~8h。

2) 伶仃岛西北侧表层叶绿素a质量浓度在6h、12h 和24h 周期波段的振幅在降雨前后均发生变化,都是由0.02~0.09µg·L–1增加到0.15µg·L–1左右, 叶绿素a质量浓度增加约3 倍。

3) 本次研究期间, 珠江流域存在一次强降雨过程, 对珠江河口的叶绿素a质量浓度造成了一个增加事件, 事件持续时间为 80h, 浓度增加了0.3µg·L–1。该事件对叶绿素a浓度在12h 和24h 周期波段影响较大。7 月5 日—12 日叶绿素a与潮流基本呈反相位关系, 涨急时海水占优, 叶绿素a浓度低, 落急时河水占优, 叶绿素a浓度高; 13 日—20日潮流滞后于叶绿素a约6h, 水位最高时叶绿素a浓度最低, 水位最低时叶绿素a浓度最高。

猜你喜欢
盐度波段流速
盐度对吉富罗非鱼受精卵孵化及稚鱼生存的影响
Ku波段高隔离度双极化微带阵列天线的设计
最佳波段组合的典型地物信息提取
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影响海水盐度的三个因素
新型X波段多功能EPR谱仪的设计与性能
最佳波段选择的迁西县土地利用信息提取研究
刺参“参优1 号”新品种在不同盐度下的代谢特征和适应性研究*
保护母亲河
山雨欲来风满楼之流体压强与流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