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廊坊燕京职业技术学院 高艳红
(一)创新型技能人才的内涵。在高素质人才需求的背景下,创新型技能人才是兼具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双核”人才。他们不仅要掌握熟练的操作技巧,拥有精湛的操作技能,还要有利用新知识以及新技能来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二)高职院校培养的创新型技能人才应具备的素质。1.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创新型技能人才要有充沛的体力、旺盛的精力、敏捷的思维等。2.要有精湛的专业技能。创新型技能人才要有从事一线生产、服务以及管理等工作所需要的规范的操作实践,精湛的专业技能以及娴熟的操作技巧。3.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创新型技能人才要善于从一线的生产、服务以及管理等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方法,探索新路径。4.要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创新型技能人才需要对一线的生产、服务以及管理等工作具备创新能力,在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5.要具有创新思维。创新型技能人才应该能够从生产的全过程出发,找到存在的问题,并能够运用多种创新思维提出可行的新方法及新方案,服务生产一线。
(一)利用高职院校学生成长的影响因素提高其创新能力。1.影响创新型技能人才成长的因素。创新型技能人才的成长离不开社会、家庭等方面的影响,良好的环境有利于个人的发展和成长,更有利于创造能力的形成。因此,高职院校在进行创新型技能人才培养时,首先要理清影响其成长的各种因素,以及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找到这些影响因素之间的最优组合,这样才能找到更为有效的培养路径。影响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成长的因素主要有四大方面:个人因素、学校因素、家庭因素以及社会因素。个人因素具有独特性,主要包括个人性格、创新能力、意志因素等;学校因素具有主导性,主要包括学校学习氛围、教师的创造力、学校的交往环境等;家庭因素具有差异性,主要包括父母的教育方式、家庭经济条件、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等;社会因素具有普遍性,主要包括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政策法规等。2.创新型技能人才成长影响因素优化模型构建。通过调查发现,影响创新型技能人才成长的因素有很多方面,归纳起来一共有18个方面,根据这18个方面的影响因素建立优化模型方程如下:
其中x是自变量,表示创新型技能人才成长的影响因素,S表示创新型人才的总分数,t表示第i个影响因素的评价分数,v表示第i个影响因素的权重,i表示影响因素的序号。把创新型技能人才的质量分成五个等级,为了便于分析,将这五个等级分别用数值1、2、3、4、5来表示。对上述模型赋值进行计算,计算出来的S值越高,说明创新型技能人才的质量越高。
(二)将基于工作过程的六步教学模式应用到创新型技能人才培养中。1.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践创新模式。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践创新过程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活动过程。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目的是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当中,所以将工作过程的理念融入创新型技能人才培养中是非常有效的途径(详见图1)。2.课程实施过程。高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将整个教学实施过程按照工作过程来对待,分成若干个小的工作过程,对于每个小的工作过程由教师下发相应的工作任务书,学生根据工作任务书的要求,通过自己查阅资料或者团队协作的方式解决,对于已经解决的小任务,其他同学可以提出疑问或者提出其他解决的方法。在布置任务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分层布置学习任务,让所有的同学都能参与进来。在教学中可以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和评估”这一完整的“行动”方式进行教学,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可以将所教内容与工作过程紧密联系在一起,将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这两种不同类型知识的循环转化融合到教学程序中,促进学生工作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图1 基于工作过程的创新实践过程
(三)遵循三重螺旋理论,充分发挥政府—产业—高职院校的作用。1.三螺旋理论。三螺旋概念首次出现在生物界,美国学者Henry Etzkowit将此概念应用于社会学中,用来研究“政府—产业—大学”三者的互动关系,后来荷兰学者Loet Leydesdoff在前人基础上构建了三螺旋理论模型。三螺旋理论将处于不同价值体系的政府、产业和大学三者有机结合在一起,实现了行政领域、制造领域和知识领域的三力合一。2.三螺旋定理应用于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路径中。高职院校是创新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创新型技能人才的培养需要政府、企业和高职院校三方的共同作用。首先,企业要加大高职院校的参与力度。企业和高职院校在管理上应该实行一体化管理,企业要以主人翁的身份全方位、深层次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中。其次,高职院校要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高职院校本身具有很好的硬件条件和雄厚的师资力量,还具有强大的科研团队,当企业遇到技术性问题或者进行技术革新时,高职院校应及时给予技术帮助,保证企业的竞争优势。再次,政府要发挥好组织协调功能,提供资源支持。政府要重视高职院校的基础研究,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提升高职院校的科技创新能力,使其创新成果向企业转化。同时,制定合理和完善的政策,吸引更多优质的企业参与。
(四)实施“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学赛结合”的教学模式。将“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学赛结合”的教学模式应用到实际中。首先,高职院校可以自行组织一些比赛,让大多数师生都有机会参与,实现在过程中学习;其次,高职院校可以和企业一起组织比赛,这种比赛可以在企业里举行,师生可以体会到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现实意义;最后,对于能力较强的师生,高职院校应该予以经费上的支持,让他们可以参加更高层次的比赛。通过参与各级各类的比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强化学生对未来就业岗位的认知,为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五)专业设置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1.紧缺性专业人才分析。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发生改变,人才的规格越来越高,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体系越来越完善。科技的进步促使国家对创新型技能人才的需求量在不断增加,对所需的专业类型也在发生变化,所以要通过调研以及对网络数据的分析,找到国家所需要的紧缺性人才。这是来自万宝盛华发布的中国大陆地区近几年来人才短缺调查报告中最紧缺的几大行业(见表1)。2.调整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高职院校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进行专业设置,对于一些人才过剩的专业应及时削减,对于一些紧缺专业应适当扩容或增加,比如技术工匠如电工、焊工、机修工等专业,学生数量在严重减少,应采取一些奖励性政策扩大学生的招生数量,增加经费以及硬件设备的投入,壮大师资力量。
表1 中国大陆地区人才短缺调查报告中最紧缺的行业
1 销售与市场人员 2 技术工匠3 技术人员 4 生产制造5 专职人员 6 管理层/高管7 会计及财务 8 工程师
在进行专业设置时,应通过充分的市场调研,适时修改人才培养方案,更新人才培养模式,调整课程设置,分配好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授课比例和时间,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