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小学德育工作的挑战与突破

2022-03-31 07:55晋英王烁
关键词:小学德育班主任工作挑战

晋英 王烁

摘   要:近年来,網络以其传播的高速性、便利性、丰富性、趣味性和普遍性深刻影响着社会大众的生活方式和价值选择,伴随着迅猛发展之势,德育面临着困境,小学生作为网络的“原住民”并处于道德成长的关键期,小学班主任的德育工作迎来众多挑战。思想道德教育是小学班主任工作的重中之重,网络视域下网络信息的海量化、人机空间的虚拟化以及网络管理的缺失化加大了德育难度,小学班主任应更新德育理念与方式、沟通生活与网络以及形成家校间合力,从而提高自身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与针对性。

关键词:小学德育;班主任工作;网络视域;挑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2)01-0055-04

一、问题的提出

“德为才之帅。”德是立人之本,是一个人的成长根基。当今我国正处于开放的国际环境与多元文化的背景之中,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小学生接触网络的频率只增不减。青少年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刻,网络已成为制约小学生德育发展的瓶颈,德育为先更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八大基本理念:更加注重以德为先,更加注重全面发展,更加注重面向人人,更加注重终身学习,更加注重因材施教,更加注重知行合一,更加注重融合发展,更加注重共建共享。可见,国家将德育放在教育育人的首要位置,必须充分认识德育与教育现代化的关系。2020年5月15日,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清华大学新闻学院沈阳教授团队以游戏平台、社交平台、短视频平台这三类青少年网络参与程度最高的平台为评估对象,联合发布《青少年互联网平台参与风险研究报告》,指出当前网络游戏平台、社交平台和短视频平台在青少年群体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衍生出一系列风险因素。可见,网络作为新兴载体与工具,在给小学生提供学习帮助和娱乐体验的同时,所隐藏的负面隐患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这无疑加大了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难度。鉴于此,网络时代下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研究具有极大的时代意义和学术价值。本文基于现实情况下网络发展的趋势和特点,通过探究《道德与法治》学科在实际教学中的运用,针对有关德育的政策效果与政策目标的差距,深入剖析了网络对小学生德育带来的挑战与风险,并探讨了突破困境的对策与方法。

二、网络对小学生德育发展带来的挑战

德育工作重在思想道德教育,植根于中华五千年传统优秀文化的深厚土壤,立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旨在通过学校课内课堂教学与课下实践活动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与行动进行指导,深化学生内在的爱国意识和集体主义观念,增强中华民族的自信感,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观与人生观,提高服务人民、贡献社会的社会责任感。

近年来,现代移动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呈现飞速发展之势,网络顺应这一趋势,已成为了向公众提供分享信息的新平台,并渗透到社会的各个群体以及各个领域。毋庸置疑,网络在提升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小学生作为新时代的主人,成为了网络的“原住民”,学习生活也因此产生深刻的变化。小学班主任应理性认识这一变化,从而更好地开展自身的德育工作。

(一)网络信息的海量化,影响价值判断

网络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传统信息在获取、整理、传播上的方式和速度,以更直接更高效的方式呈献给大众。大众不仅可以成为媒体信息的接收者,还可以成为媒体信息的发布者和传播者。小学生作为网络受众,一方面可以在网络中及时获取学习资料,丰富自身学识,放松身心,缓解焦虑。另一方面小学生处于身心尚未健全发展的阶段,面对大量无用、低俗有害甚至虚假的信息,极易造成一系列负面影响。真假信息交织在一起,加大了价值观尚未形成的小学生的困扰。小学生处于“完人”的成长阶段,内心如“白纸”,对世间万物缺乏基本的事实判断能力,沉迷网络容易迷失自我。小学班主任主要负责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为确保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理应注重提高小学生在网络中辨别是非的能力。

(二)人机空间的虚拟化,影响人际交往

网络作为新兴的德育载体,依托高速发达的互联网通讯技术,实现了人们生活、学习和交往的便捷化与虚拟化。时下,QQ、微信、微博、陌陌等多种APP交流软件,凭借其隐私性、便捷性、互动性而深受小学生的喜爱,为小学生表达情感、寻求认同提供了重要途径。小学生借助网络可以广交朋友,追星,获取独有的体验。与此同时,这种具有虚拟化特征的网络交流脱离了社会生活实践,小学生缺乏面对面交流所带来的碰撞,在“人机”交往中缺少了人际互动,甚至有可能被网友带偏突破法律的底线从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导致毁掉一生。尤其在当前新冠肺炎疫情背景的线上教育热潮下,小学生接触与使用网络时间更长,大大加重了这一隐患。小学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中坚力量,理应观察小学生在校期间的心理表现与沟通能力,课下有的放矢地提升学生的交流能力。

(三)网络管理的缺失化,影响网络安全

网络以其独有的开放化、便捷化、虚拟化和大众化特征为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但也面临着新的矛盾与问题。当前网络中小到浏览页面中的广告、动画片中的错误诱导情节,大到低俗不堪的网络视频、充满暴力的杀人游戏,网络灰色地带层出不穷。网络管理的缺失严重影响小学生使用网络的安全,小学生沉迷游戏为游戏充值,打赏短视频平台主播,见网友时遭受人身攻击等事件已不是新鲜事,这些行为不仅威胁着小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更与正向价值观相背而行。这些都需要小学班主任将其纳入班级德育管理,从而更好地为学生的德育发展保驾护航。

三、网络视域下小学班主任突破德育工作困境的对策

如何帮助小学生在网络获取正面知识教育的同时,引导他们学会恰当有效地抵制网络中的不良诱惑,做到安全文明上网,加之如何对已沉迷网络、产生沟通困难和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及时有效的科学咨询辅导与救助,帮助小学生培养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既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又是摆在小学班主任面前的一个神圣的时代使命。尤其在网络与德育发生碰撞的情况下,如何平衡网络时代背景下的机遇与挑战,就需要小学班主任在师生互动以及家校长效合作机制上下苦功。

(一)更新德育理念与方式,正视网络带给德育的挑战

当前部分班主任在开展德育工作时出现了一些认知偏差。小学班主任长期处于传统应试教育的牢笼中,学校要业绩,家长要成绩,造成一些小学班主任对德育工作抱有轻视甚至无视态度,将自身德育工作作为附属内容,开展德育实际工作时敷衍了事。加之有些班主任缺乏对网络的全面认知,注重运用多媒体强化教学功能,却忽视了德育的渗透,这样带来的后果更是不堪设想。尽管近年来“五育并举”教育方针的提出有效缓解了这一现象,但根除仍任重道远。网络给德育带来的挑战对小学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

小学班主任不仅要改变传统德育观念,重视德育方面的工作,重新审视德育,立足于小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身心需要,尊重学生在德育工作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主动性的积极发挥,提高德育工作的有效性与趣味性,更需要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意识到网络已是大势所趋,不能一味否定网络,应该积极发挥网络的正面教育功能,引导学生安全健康地使用网络。在德育工作中小学班主任不仅仅要更新德育观念,更要落实行动创新方式。传统德育工作方式局限于线下说教和理论灌输,新型德育工作方式要突破传统德育方式的窠臼,扩展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

例如,在开展德育工作过程中,依托互联网平台组织开展德育工作,制定针对性德育方案,对德育组织规划模式进行优化调整。考虑到小学生各年龄阶段的独特性,班主任可利用班会针对时下的德育困境设计班会主题,展开德育讨论,举办德育知识竞赛,鼓励学生在征得教师同意的前提下在班级墙面和黑板上粘贴和书写积极向上的标语与名人事迹等,组织学生创办“好人好事”黑板主题报,实现日常生活中的潜移默化。课下借助微信公众号与微博互动平台,创建班级德育管理公众号与微博号,定期推送法律常识与道德楷模等先进人物事迹,推荐阳光向上的电影,增添德育评价功能,保证德育的实效性,为道德品质成长提供丰富的信息支持,进而提高小学生的媒介素养与信息素养能力。

(二)加强师生互动,沟通现实生活与虚拟网络

互动是加强师生间交流的重要渠道,贯穿于整个德育过程,有效的师生互动可以促进彼此情感间的心灵碰撞,增强彼此的信任,进而更好地展开德育工作,提升德育实效。互动的前提是教师是否有威信,即能否让学生信服。班主任要以身作则,不断提升自身思想道德素养,为学生树立光辉正直的形象,提高自身的感召力与影响力,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管理。

网络环境下轻易实现了人机交流,但有一点不容忽视,人机交流在带来便利的同时,小学生进入虚拟化网络会减少自身生活化的体验,带来沉迷网络的危险,因此如何正确对待现实生活与虚拟网络成为小学班主任开展德育的重要问题。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小学生对网络的敏感度存在差别。低年级学龄群体喜欢在网络上观看动画片,高年级学龄群体热衷于电影、电视剧,男生一般会沉迷于电子枪战等暴力性游戏,女生则对网络小视频感兴趣。班主任可以经常与学生互动交流,了解学生的心灵世界以及网络的使用情况,掌握学生群体的实际特征差异,进而设计出兼具趣味性与丰富性的德育互动,寓教于乐,促使学生在良性的活动环境中接受思想品德教育,才能更好地提升德育的实效性与针对性。例如,针对低年级阶段群体,在互动中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做力所能及的好事;针对高年级阶段群体,在互动中了解心理需求,解决网络信息复杂化、多元化带来的困扰问题。针对全体学生,教会其区分生活与现实,挖掘学生本性的“善”。总之,小学班主任需要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倡导学生科学分配用网时间并进行生活化的德育实践,帮助学生理清网络虚拟与现实生活的矛盾冲突,推动德育生活化,形成网络德育良态化。

(三)加强家校合作,多管齐下提升德育实效

家长是子女的第一位老师,家庭是子女成长的关键场所。家庭德育以家庭环境为施教场域,以父母、长辈及家庭其他的年长者为施教主体,由他们通过有意识的道德教育或无意识的行为影响,对年幼者施以一定的道德规范、价值观念、思想意识、人生信念方面教育和引导的活动。科技的日新月异,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时下家庭电脑、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的大量普及,大多数学生在家庭中有大把机会接触网络,但很多家长并没有就具体使用情况与子女制定规则,缺乏沟通交流,不但影响了子女的身心发展,而且破坏了家庭的和谐。现实生活中,家长没有与班主任及时沟通学生的德育情况,重智轻德,重养轻教,明显更关注小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小学生的情感需要以及使用网络的情况,造成小学生使用网络极端化现象的出现,引起家校间德育的不一致,无法真正传达网络德育的重要性,导致德育效果不理想。

众所周知,網络管理的开展是一个多向互动的过程,一方面需要政府及媒体的努力,做好“媒介”的把关人,为净化网络出关键力量。另一方面就需要教师、家长以及学生间的有效配合,通过多种活动形式在课内外增进彼此之间的沟通和理解,为学生创造积极和谐的、适合身心健康发展所需的生活学习氛围。班主任是沟通学校和家庭的桥梁,是管理班级德育工作的主导者,理应自觉担当起重任。首先,班主任自身要树立良好的正面形象,与家长共同建立班级德育管理方法,塑造德育良性发展环境。其次,建立常效联系机制,宣传网络的负面隐患与灰色地带,让家长从思想上重视家庭德育,利用网络优势,做好家长和学生沟通的桥梁,及时了解学生使用网络的状况,可以设置“小树洞”,通过匿名书信来关怀学生的心理健康建设。与此同时,古语有云“天下之本在家”,鼓励家长重视家风家教建设。言传身教,传承良好家风,丰盈孩子的“人生第一课堂”。最后,布置亲子作业,鼓励家长学生参加学校举办的社会实践活动,激发其主动创造性的产生,在实践中发现道德问题、体悟道德内涵、升华道德情感、深化道德意识,落实道德行动,让德育回归生活,回归社会。

网络时代势不可挡,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状况愈发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网络给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带来挑战的同时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顺应这一趋势,小学班主任应勇敢正视机遇与挑战,帮助小学生在人生关键阶段体验人性的真善美,自觉抵制网络不良风气与诱惑,树立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从而实现网络与德育的并驾齐驱,推动自身德育工作的顺利展开。

参考文献:

[1]陈茂礼.家庭德育对青少年成长发展的影响[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20,(05):125~127.

[2]刘   沛.分析如何在小学阶段有效开展德育教育[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4):176.

[3]骆瑜好.网络时代对班主任德育工作提出的挑战与对策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0,(12):201~202.

[4]次旺平措,张艳红,吴志勇.网络环境影响下德育工作创新研究[J].中学政治教学考,2020,(02):81.

[5]武文颖,侯庆敏.加强网络思想政治隐性教育注重网络道德内化[J].中国高等教育,2018,(21):44~45.

[6]胡   澜.网络环境下反馈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传播中的应用[J].教学与管理,2014,(15):11~13.

猜你喜欢
小学德育班主任工作挑战
“浅谈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及推行措施
新形势下小学德育教育浅析
探究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新课程改革下初中班主任工作方法
如何在小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德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爱在字里行间
第52Q 迈向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