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吉林 梁国南 林祥麒 王正午
摘要:“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十九大的创新理论成果,也是全世界人民的心声。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源自于中华传统思想文化中的儒家文化,二者密不可分。儒家的思想在我国的历史舞台上也独具特色,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与实现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儒家思想又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有指导性的作用,本文主要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背景下对儒家文化的传播与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翻译问题、人才培养问题、文化差异性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与方法,在传播儒家文化的同时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
关键词:人类命运共同体;儒家文化;传播;发展
1.引言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2012年习总书记首次会见外国友人时提出的关于当今世界形势和全球性问题的理念。这一理念体现了传统儒家文化体系中的"兼济天下"的文化担当情怀和"尚和合、求大同"的治理思想。儒家精神文化传承是拯救当代人类灵魂的一剂文明良药,必须深刻的了解我国优秀儒家文化价值在当前人类命运共同体时代蕴涵的历史文化价值,更好地挖掘现代儒家文化中的价值精髓,探寻当代儒家文化精神所蕴含的核心文化传承引领力量,推动中国儒家文化成为未来人类命运共同体社会承担起人类更大使命的伟大文化。
2.儒家文化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概述
2.1儒家文化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简介
儒家文化是一门以现代儒家伦理学说体系为指导研究思想内容的哲学文化流派,为历代儒客信众推崇。儒家阴阳学说为我国春秋百家争鸣时期的孔丘人所独创,倡导血亲人伦、现世事功、修身存养、道德理性,其基本中心思想都一样是恕、忠、孝、悌、勇、仁、义、礼、智、信[1]。
人类命运共同体(a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立足于人类社会只有一个地球,各国人民共处于同一个世界上的最根本客观的实际,结合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等国际形势特点,最早于中共十八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旨在追求保护本国发展利益时也兼顾到他国合理关切,在坚持立足于实现本国全面发展需要的同时积极促进周边世界各国经济共同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精神和这两种三一主义全球价值观中都要包含有一种全球相互依存与共生价值的现代国际权力观、共同全球经济利益观、可发展持续型社会战略发展观和一种现代国际全球关系治理能力观等[2]。
2.2儒家文化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积极启示
儒家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很深,几千年来封建社会所传授的不外乎"四书五经"等传统责任感思想,节制思想等都是它不断与不同政体结合的成果并一直顺延灵活发展至今。中国在如今国内外的治理中也有儒家文化体现:近年来中国在国际上争做富有大国责任感的社会主义国家,在他国受到疫情侵害时中国也秉持"道义"给予人道主义援助,拯救了数以亿计的世界人民。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政治领域也有儒家文化功劳,正是有了儒家文化的参揉中国才能有条不紊的面对各种挑战;中国处置新冠疫情的策略、方式和方法为世界提供了一个个优秀的抗疫范例。因此儒家文化有利于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传播与发展,有利于推动全球化的发展。
3.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儒家文化对外传播与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国社会主义的整体综合国力建设正在不断增强,在努力发展好"硬实力"战略的同时,对"软实力"的建设发展规划也在越来越地被重视。而最能代表我国"软实力"的便是儒家文化。"当今时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够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3]积极对外传播推广中华文化已经成为当务之急。而在儒家文化对外传播的过程中却遇到了诸多挑战。主要有以下三点:
3.1儒家文化传播中遇到的翻译问题
在实现儒家文化得以对外传播的这个過程中的最为重要的一环就是翻译,翻译无疑是系统且完整准确地传播中国儒家文化的唯一可行途径。一种文化要用多种不同的语言将它表达、描述出来,其含义极易出现偏差,儒家文化涉及范围广、内涵丰富、历史悠久,在翻译的过程中有时很难找到对应的外文词来准确的表达其含义,因此常常导致原本的奇文瑰句失去灵魂。21世纪初之后,很多西方现代汉学家也将诸如《四书》等大量儒家重要经典进行了几次重译,但至今其总体翻译质量也没有明显的提升,主要的原因在于其几个本质问题始终没有根本解决,译者对于原文儒家思想经典不能及时正确深入地理解,以及译者对于其中所提供参考性的注释与资料缺乏辨别能力。据了解,西方国家对于儒家文化的了解比我们预想中的还要少,平日里我们常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并不是妄言。因此,我们要想将儒家文化更完整地传出国门,依旧还要着重于解决在翻译上遇到的问题。
3.2关于儒家文化传播人才培养问题
如今社会我们缺乏了一支能了解儒家优秀文化且同时精通外文阅读的知识主力军,要真想更好地在对外界传播中国儒家文化,我们也要主动出击。我国过去关于儒家文化理念的口头传播活动多是一种个人行为,传播者本身良莠不齐,传播活动效果通常也不尽如人意。在口头传播儒家文化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同其他国家进行合作和交流,所以外文学习十分重要。要做到外文学习与儒家文化传播相结合,我们需要培养一批对于儒家文化高度了解,并且掌握多国语言的高素质人才。要想培养出这类人,这就需要一批专业素养高、知识储备丰富、对于儒家文化内涵了解透彻、外语水平足够的优秀教师。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营造儒家文化学习的适宜环境,让更多人投身到儒家文化学习和传播中去。所以,探索在传播儒家文化时如何开展语言教学,以及人才培养所需制定的具体策略,和营造优良的学习环境,依旧是我们目前所需研究的内容。
3.3儒家文化与西方文化存在的差异
如今,我国一直是处于同周围世界人民的正常交往过程中,儒家文化知识也得以更加广泛地传播至世界各地,同时还深入持久地影响着西方世界。而两种或多种文化相融合也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文明与文明之间交流与对话的基础在于不同文明之间所建立的认同感。现在西方文明是世界文明的主流,对西方当前的政治经济体制、文化思潮、科技知识的深入研究是必要的。但当前国人盲目推崇西方强势文明,却对西方文明的历史背景、现实意义、价值指向缺乏细致、深刻的研究,对儒家文明与西方文明之间的本质性差异也不甚明了[4]。可见儒家传统学说跟当今西方近代资本主义文化之间也还是存在着某些本质思想上深刻的差别,儒家理想文化以"仁"为理论核心思想,以"仁、义、礼、智、信"为主要行为准则,注重国家权力意志与人民义务观念的辩证统一,尊重现代人共同的思想本性价值与内在情感,关注个人现世生活,试图在建立出一个人与自然相互和谐,秩序井然,人人逍遥自得,彼此尊重相爱的大同世界。而西方资本主义思想倡导的是自由民主思想,但这只是他们追求霸权的华丽外衣,热衷于利益和地位的个人主义才是本来面目。所以,如何处理两种文化间的差异,使其相互融合,依旧是我们目前需要攻克的一大难题。
4.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儒家文化对外传播与发展的建议
在如今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跨文化交际显得尤为重要。众所周知,国家综合国力由"硬实力"和"软实力"所构成,而能够代表国家软实力的便是传统文化和软综合实力。根据我国国家领导人的指示,在发展国家硬实力的同时,国家"软实力"也要进一步增强。如今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犹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在儒家文化百废俱兴的今天,儒家文化对外传播与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在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儒家文化对外传播与发展存在着上述三个重要问题,因此在充分分析海内外文献和相关书籍后,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4.1以加强培养掌握多语言人才的力度为基点打通加翻译传播的道路。
纵观现阶段我国英语教育体系现状,在目前对一些小语种进行的语言教育设计上仍然存在着一个巨大的技术漏洞问题和管理缺陷,例如目前在现阶段我国目前的高考教育政策体系规划里面,参加全国普通全日制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的外语语种目前仍仅限于英语和日语,即使不可否认的问题是目前英语仍是现在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一个语言,也是当今世界通用的语言,但是在人类命运共同体大势当头的今天,仅靠英语对外传播儒家文化显得十分弱势,培养小语种型双语人才的任务迫在眉睫。而在如今中国的教育体系里,对于东南亚,非洲,欧洲等一些国家小语种的教育仅在一些知名外语类院校如西安外国语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里才有相关专业学科的设立。基于此,在对于小语种的教育是非常不够的。在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的今天,若想使儒家文化在对外传播中的效果更显著,推动我国优秀儒家文化走向世界文化舞台的中央,就必须加大对小语种教育的投入,比如在高中可以设立不限于英语一个外语语种,可设立多个语种供学生选择,从高中开始全方位培养掌握一门或多门外语的双语甚至多语型人才,加大对外语教育的经费投入。据观察可以知道,中国学生九成以上学习了"哑巴外语",即在读和写方面足够优秀的前提下,在听和说方面却如烂泥一摊,因此聘用相关外国教师对学生进行0中文教学锻炼的建议可以实行。
4.2以着重培养儒家文化对外传播人才为重点,打造传播儒家文化的汉语国际教师主力军。
在建议5.1的基础上,掌握语言只是传播儒家文化的第一环,而在如今问题中我们缺乏了一批全方位掌握儒家文化的主力军,此时便需要一批具备相当高外语水平且深度掌握儒家文化的对外汉语教师。国家教育局更应该加大对儒家文化的学习投入,在大学阶段课设立相关儒家文化对外传播专业,着重培养全方位连接儒家文化且掌握双语或多语言型人才。将对外汉语教学语儒家文化对外传播相结合,例如在教学中国最基本的汉字时,对外汉语教师可以将《论语》的汉字作为教学例子进行汉字拼写教学,如此一来在教学中国汉字的同时,也可以传播优秀的儒家文化,并进一步引申儒家文化中深层含义,历史背景,现实意义等,使外国学生深受儒家文化的熏陶,感受其中存在的道理,对其人生观的构建也会较为产生深远的影响。
4.3以巧妙融合双方文化为剑,疏通双方文化差异之路-以对柬埔寨传播为例
柬埔寨文化深受佛教文化的影响,其传统文化与我国许多优秀文化文化具有相似性[5]。通过进一步查阅资料还发现,柬埔寨的亡人节的祭扫活动与中国的清明节十分相似,旨在追思逝去亡灵,祭拜缅怀先人,但也保留着较为浓厚的柬埔寨风俗和宗教色彩。儒家文化对外传播时,可以在亡灵节之后随即开始儒家文化中"尊重长辈"一项进行传播,结合亡灵节的传统习俗,讲述清明节祭拜先人的由来,体现在人们对先人长辈的尊重,倡导学生在平常生活对对家中长辈要毕恭毕敬,尊重长辈的同时引申儒家文化中"尊老爱幼"的文化。在对待其他国家的儒家文化传播中,儒家文化传播使者(对外汉语教师)应该细心观察自己身处的国度的一些传统的节日文化与儒家文化是否存在着相似之处,恰当的利用当地的本土民俗文化与儒家文化的巧妙结合,起到对儒家文化潜移默化的传播,并以此来缩小双方存在的文化差异,推动儒家文化的对外传播与发展。
5.结语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中,儒家思想作为最具特色的代表之一,象征着中国特有的精神品质。面对错综复杂的全球形势,中国作为人类命运共同體的提出及倡导国,也作为世界上声誉极高的国度,须具备应有的大格局,将儒家思想的内核推向世界。儒家文化既是一种理想的文化、希望的文化,更是一种让人类长久幸福快乐的文化,儒家思想文化不仅是需要我们关乎“人文思想”,更要“化成天下”,以儒家思想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弘扬儒家思想的发展与传播,有助于提高我国的文化自信,有助于彰显中国智慧。
参考文献:
[1]罗康.儒家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J].汉字文化,2018(10).
[2]赵建国.论共识传播[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9,41(05):36-41.
[3]胡锦涛.在中国文联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R].2006-11-10.
[4]周晓.全球化视域下儒家文明的对外传播困境[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15-02-20.
[5]石培翠.儒家文化在柬埔寨的教学与传播[D].兰州大学,2015.
作者简介:
吴吉林(2002-)男,汉族,广西玉林人,桂林理工大学本科在读,英语专业翻译方向。
基金项目:
2021年桂林理工大学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支持项目(202110596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