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东盟国家与广西各项事业合作又上新台阶, 随着各领域的交流和合作范围的不断扩大,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语言文化等交流越发频繁,越发向深层次迈进,对于掌握东盟语言又熟悉中文的高素质人才需求将会越来越大。本项目研究开发利用互联网共享+自媒体技术,建立一个关于东南亚语言学习的平台,旨在研究新媒体技术与多方面文化交流的结合可行性的操作,利用区位优势,尝试架构起中国与东南亚国家语言和文化间的桥梁。
关键词:东南亚;微信公众号;新媒体
引言: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广西与东南亚各国在经济、教育、科技等多方位的深化合作,也为广西的高等教育深层次多样化发展创造了机遇。“随着东盟国家与广西交流次数的增加, 随着各领域的交流和合作范围的不断扩大, 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艺术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 对于掌握东盟语言又熟悉中文的高素质人才需求将会越来越大。”[1]项目研究开发利用互联网共享+自媒体技术,研究开发面向东南亚国家语言学习者的语言学习的综合性平台,主要是通过设置不同的学习板块,供大众挑选适合自己的学习模式,为外语学习者提供一个多样化的学习平台。大多外语学习者接触的平台太过单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习者的学习效率。本项目旨聚焦外语学习者的语言学习的情况和语言学习需求,致力于研究集语言学习、文化学习、实时新闻报道、旅游攻略等为一体的新媒体平台,打造多样化,多板块,专业化学习平台,尝试搭建起文化沟通的桥梁。本项目将极大利用区位优势,打造东南亚国家语言文化站,在文化中“求同存异”,建构起“中国—东盟”国家语言文化间的桥梁。
一、研究目的
(一)在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不断深化的背景下,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全面建设与深入推进,各高校在培养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过程中均体现了外向型的特征,平台发布的相关内容旨在研究新媒体技术与多方面文化交流的结合可行性的操作,聚焦外语学习者的语言学习的情况和语言学习需求,帮助学习者形成国际视野,稳固理论知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以及方便语言爱好者深入学习。
(二)目前微信公众号平台虽多,但语言学习平台较少,且具有模块学习、知识了解较为单一,内容不够专业,更新速度慢等问题。本项目将致力于研究集语言学习、文化学习、实时新闻报道、旅游攻略等为一体的新媒体平台,将平台学习多样化;不断提升推送文章质量和频率,形成稳定发文机制;分析对比不同语言间语言文化背景的异同,综合文化背景对东南亚国家语言文化知识进行“汉译”,促进文化转化,便于文化学习交流。
(三)本项目旨在为外语学习者提供学习平台,但由于平台太过单一,以及自身原因等,难以坚持学习外语,因而本项目研究在面向东南亚国家语言学习的方面是否能实现同一平台,多种语言学习的构想,帮助使用者巩固专业知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实现文化交流和学习。
二、研究内容
(一)外语学习市场较大
经过调研,调查人群里84%的同学有学习外语的想法(见图1),外语学习需求较大,33%的同学学习外语的目的为了解语言国家的文化历史,50%的同学学习外语是为了适应市场和自身需要(见图2),提升个人素养层面和未来经济需求层面成为想学习外语的重要原因。从数据来看,创立一个多样化外语学习平台满足学习者需求是可行的。
(二)外语学习平台多样化可操作性较高
经过调研,调查人群中95%的同学表示需要多样化的学习平台(见图表3)。“充分借助‘互联网+’和新媒体的时代优势,打破课程间彼此孤立、彼此封闭的现象,集中优质师资,立足学生的现实需求”。[2]针对于此,我们开通了集语言学习、文化学习、实时新闻报道、旅游攻略等为一体的自媒体平台,形成多模态、多信息、多面体、独具特色,具有吸引力、内容多元的外语学习的微信公众号平台,整合资源,讲究“点面结合”,通过在微信公众号平台上传微信推文、发布教学视频、整理文化知识等,分析对比不同语言间语言文化背景的异同,从文化的异同出发,综合文化背景对东南亚国家语言进行“汉译”,促进文化间的交流,让平台使用者能够在一个平台,学习多种语言(主要面向东南亚国家的小语种语言),了解多种资讯,提高自身文化素养。
(三)形成稳定发文机制
项目初期旨在搜集相关材料和素材,进行教学视频和知识文化传播视频的拍摄,备好素材库。通过举办相关宣传活动,联合校内社团组织扩大影响力、提高关注度,吸引部分粉丝群体。在具有稳定的粉丝量时,定时定期发布推文素材。平台管理员采取轮班制,与粉丝做好互动、关注读者阅读动向,接收反馈意见,及时调整推文发布方向
三、研究结果
(一)架构文化桥梁
本项目研究的语言文化学习平台主要面向东南亚国家,利用区位优势,尝试架构起中国与东南亚国家语言和文化间的桥梁,“充分利用校外实训基地、中国-东盟博览会等资源, 通过不断实践来强化对语言的熟练运用。”[3]“互联网+”平台让学习者感受到语言学习的多样化,不同的专栏设置不同学习模式,适应不同人群的需求,分析对比不同语言间语言文化背景的异同,综合文化背景对东南亚国家语言进行“汉译”,实现文化的“转化”“释义”和“再现”。
(二)栏目多样化、内容多元化
目前平台拥有一定量的使用者,将继续重视使用者的数量,提高使用者的质量,扩大公众号的关注度。为满足学习者需求,促进文化间的交流,语音专栏提供发音技能;双语美文欣赏专栏提供阅读技巧和阅读篇章;新闻专栏提供时事新闻,加强对国内外新闻关注;重点挖掘语言文化育人功能,实现语言文化数字化转型。
结语
为了更好地培养语言学习者和爱好者的兴趣,我们所创建的小语种学习微信公众号采用实时热点与持续性内容结合的方式,推出相关话题的小语种教学,我们致力于构建中国与东南亚国家语言和文化间的桥梁,促进文化的交流转化。在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小语种学习模式研究中,总结得出:在“互联网+”成为国家战略和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传统的小语种学习模式并不能满足如今社会发展需求,将微信公众平台作为一个输出点,进行一种全新的小语种学习模式,满足学习者需求,使小语种学习者可以真正学好外语,开口说外语。
参考文献:
[1]尹淑兰.“音乐+东盟小语种”教学模式探析[J]. 才智,2014,(08):175.
[2]魏小迪,蒲丽灵.基于“互联網+”的东盟小语种新媒体课程共享平台研究与应用[J]. 广西教育,2020,(07):152-154.
[3]谭顺清,曾姗姗. 东盟小语种应用型人才培养探析——以广西高校为例[J]. 经济与社会发展,2012,10(04):126-129.
作者简介:
蒋黎玉(2001-),女,汉族,广西桂林人,南宁师范大学本科在读,汉语国际教育方向。
基金项目:
202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202110603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