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娇娇 刘瑶
摘 要:教育改革在学前教育领域不断推进,在转变了幼儿教育思维的同时,也使得人们对幼教职业从业者的专业水平、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前教育人才缺口逐步扩大。基于此,通过本科阶段学前课程的针对性学习,让学生正确认识幼教事业的职业需求,并基于教育行业的就业形势与学生差异化的职业发展需求,对精品课程内容、目标进行科学设置,积极引进现代学前教育思想、技术与教学模式,为学生的就业发展提供专业性、灵活性的指导,优化幼儿教育人才的整体培养机制,成为当前高校深化学前教育现代化改革,提升教育培训实效性的重要路径。
关键词:学前教育;教师;创新教学;精品课
中图分类号:G65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2)03-0129-03
学前教育作为幼儿接收系统性教育的初始阶段,对于培养幼儿的基础技能、思想认知、道德理念等有着关键性的影响。而幼师作為幼儿教育目标落实的重要实践主体,其教育心理素质、语言沟通能力、职业态度、责任意识、专业技能等,是决定教育课程整体质量的重要因素。现代大学在开展学前教育学科教育时,应以当前幼儿教育事业建设的需求、幼教人才市场需求变化、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目标等条件为参考,构建精品课专业教育课程体系,积极探索学前专业人才培养的优化创新方向。
一、学前教育从业者应具备的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
(一)幼儿教育专业技能与认识
由于学前阶段受教育幼儿群体的思想认识不成熟,在教育的过程中,为提升课程教学的实效性,学前教育从业者应在掌握幼儿发展特点的基础上,优化教学设计流程,动态了解前沿的幼儿教育基础。大学在设置幼儿教育课程内容时,应紧紧围绕学前教育领域人才需求,引导学生不断夯实专业基础,树立起端正的职业认识,能够让儿童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更好地学习知识,根据儿童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为此,在专业教育阶段,学前专业的学生应结合精品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不断对自身的专业知识结构进行调整,熟练、深入地掌握幼儿教育专业技能,提升职业认同感。
(二)创新教学与自主学习意识
现阶段,教育体系的整体改革政策逐步推进,在引导学前教育行业规范性、标准化建设发展的同时,也使得原有幼儿专业教师的培养体系受到冲击,需要进行针对性、系统性的调整改革,更好地满足学前教育人才多样化引进与培育需求。基于此,幼儿教育专业相关学科课程体系的设计与建设过程中,高校应充分认识新时期幼师从业者的不同需求。在建设专业精品课程时,强化学生创新意识、自主学习意识、探究思想等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在设计幼儿教育方案时,融入艺术手段、审美思想、美育教育原则等,做好幼儿价值引领工作,提升幼儿教育课程的新颖性、趣味性与教育性。
(三)高效的语言沟通与表述能力
在学前阶段的幼儿专业教学中,对幼师的能力有着多元化的要求,需要学前专业从业者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基础上,可以搭建高效沟通的课堂,及时了解幼儿思想、行为的动态变化,同时还能够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儿童易于接受的教学方法。由于教学方法都是在课堂教学基础上经过教师个人思考后产生的,因此,在大学教育阶段,学前教育的学生应注重自身沟通、理解、分析与逻辑思维等方面综合素养的培养与强化,运用规范性、科学性的教学语言,开展教学引导工作。同时,在课程体系的建设方面,高校也应加强实践教学环境的建设,合理创设实践教学客观条件,为学生训练、巩固自身语言沟通、表述能力提供更广阔的平台。
(四)幼儿教育相关心理学知识
幼儿群体相较于其他阶段的学生来说,普遍具有探究意识强、自制力差、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等方面的特点,在培养幼儿教育教师时,高校应适当增加、调整心理学相关内容,在课程设置时融入现代幼儿教育理念与技术,针对不同阶段幼儿的发展特点,对幼师教材进行补充、删减,对精品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进行调整。作为未来的幼师从业者,学生充分掌握不同时期儿童心理发展特点,有助于教师优化幼儿教学设计,增强教育课程的价值引导功能,提高自身教育能力与教学组织、安排能力,让学前教育课堂质量不断提升,更好地帮助学生科学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二、学前专业学科精品课程的整体建设原则
新时期,在设置专业精品课程时,高校应从整体统筹、打造优势、多元发展的角度出发,基于课程建设的系统效应,从课程目标、内容、结构等几方面出发,优化课程规划,提升学前教育的针对性与科学性。
(一)多元化教学形式建设
学前教育属于学生接受系统教育的基础教学阶段,幼师在开展教育实践的过程中,对其教学设计、组织管理、语言沟通、职业素质与专业能力等有着不同的要求。在本科教学阶段,精品课程的设计与实行需要对多种要素进行规划,包括教学团队、课程内容、教学模式、技术手段、实训形式与相应的客观教育资源等。为满足现代学前教育优化创新发展的需求,具体的课程教育形式应遵循多元化、创新性的原则设计。如在实践基地的建设方面,要有各种层次的实训基地,如校内模拟实习基地、企业顶岗实习活动、专业实训基地等几个层次,基于学生群体差异化的发展需求、技能水平与学习表现,让学生在不同的实训基地,实习活动中接触不同的实际工作,拓展学生的职业视野,帮助学生明确自身优势与不足,进行针对性调整。
(二)教学组织规模的科学性
在精品课堂教学人数、实训基地建设、实践活动的组织方面,应遵循规模效应的控制与管理原则,保证教学资源与实际目标群体的专业教学需求匹配。规模效应的分析应从正面与反面两个层面分析,避免盲目扩大规模导致资源匮乏,或是规范达不到标准导致教育资源浪费的现象。学前教育专业在精品课程规模的设置方面,应按照教学任务、教学对象等方面的条件配置教学资源。同时,作为实践教学的校外实习基地的幼儿园不能只局限于特定的几个,而是应该加强与相关幼教单位、培训企业的联系,拓展教学样本的覆盖面,才能满足精品课程对实践教学的要求。
(三)教学资源结构的优化设计
精品课程的结构设置也可以称为顶层设计,即基于整体发展的角度对各项教育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学前教育课程的顶层设计需要基于长效发展、规模效应、组分效应与结构效应等原则进行,确保课程体系的整体协调性、科学性。课程教育系统的结构需要从多个视角去考察,确保多种教学因素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激发作用的合理发挥。为此,在精品课程多方面教育资源整合的过程中,应根据系统科学的设计规划原则,将教育理念、目标、资源与内容等各项课程质量影响因素有机结合成一个整体,在教育改革战略的具体实行过程中,合理分工、协调配合、统筹规划、优势互补,提升精品课程的整体教学效果,推进高校现代专业教学体系的有序、高效建设。
三、学前教育专业精品课程的具体建设路径
(一)优化精品课程的教学体系规划,细化教学改革目标
学前专业学科教育内容的优化设计与安排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指导原则,为此,在推动精品课程体系的优化建设时,需要对教学内容与目标进行科学统筹、合理配置。
1.优化课程体系顶层设计体系。在开展精品课程体系的实际建设工作中,首先需要站在全局发展的角度,对学科教育的顶层设计框架进行确定,转变学前教育原有的专业教育思想,注重新时期幼教事业发展对人才引进要求的转变,以创新性、系统性、实效性为建设指导标准,积极探索教育改革的实践路线。此外,课程设计的专项评价过程中,将精品课程在该项目上的各种相关信息与标准信息对照,及时发现误差与不足,提出修改意见,从根本上提升精品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质量。
2.科学设置课程教育目标。在学前专业的具体教学目标设定方面,高校应紧跟教育改革形势,找准当前学前专业教育市场人才需求标准与自身教育发展定位,设置阶段性课程建设目标。同时,在精品课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方面,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掌握学前教育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具备学前教育心理学、教育学知识,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合作意识,还能够耐心、细心地对幼儿发展进行规范引导。基于课程教育目标,对相应的教学内容、技术、任务、团队、实践资源等进行科学统筹,对课程建设进行专业化、系统性的指导。
(二)对精品课程的规划与建设进行全过程督导,创新专业教学模式
1.做好过程督导。为有效提升精品课程的整体建设质量,高校可以通过组织专项督导人员进行全过程追踪、反馈、控制与评价的形式,对课程质量进行动态监管。一方面,高校应结合学前专业新时期人才培养目标的调整,确立合理的过程督导规范管理与控制机制,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及学生学风进行评价,加强精品课程课堂教学质量监控,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确保精品课程的规范化、科学性建设;另一方面,高校应逐步完善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对教师的教学设计、课堂管理、教学成果等内容进行综合评价,并与原有的课程教学效果进行比较分析,为精品课程的优化建设提供真实、客观的信息参考。
2.创新专业教学模式,积极引进现代学前教育技术与思维。精品课程的整体教学质量是确保学前专业教学质量的前提保障,为此,在精品课程建设与全面落实的过程中,专业教师应在动态掌握学生群体差异化学习表现、职业发展需求等方面变化情况的同时,注重教学手段的创新。具体来讲,学前专业教师应积极、主动了解与学习最新的幼儿心理学、教育学、语言学等先进知识,并合理引进教育技术、信息技术等对原有的课堂教育、实践教学模式进行优化。如,教师可以在讲解精品课程教学内容时,适当地应用多媒体、在线教育资源等,丰富课程教学资源,营造积极、活跃的教学氛围。
(三)注重专业实操训练,提升教学资源的整合效率
1.拓展实践教学活动的参与路径。由于学前教育对专业实践要求较高,因此,在精品实践课程的设置方面,高校应科学设置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比重,针对以往课程教育空间、时间的局限问题,通过信息技术、互联网平台等现代技术的灵活性应用,为学生提供更多元的实训机会,使他们能够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并且使学前儿童的体、智、德、美等各个方面得到充分的发展。如,教师可以运用项目驱动法,基于精品课程的教学内容设置不同的教学主题。学生在确定试教课程主题后,制订教学计划,通过自主搜索、观摩学习、小组讨论等形式,学习如何在实训过程中运用生动、规范的教学语言进行幼儿教育。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主要扮演引导者的角色,针对性地为学生专业技能、实践能力的运用提供指导。此外,在实践课程的组织与安排过程中,高校还可以通过校内模拟教学实训室建设、组织学生进行实践调查活动、安排专家讲座等形式,拓展学生实践教学活动的参与路径,打造更高水平的精品实践课程体系。
2.强化实践教学全过程督导调查与分析。在实践教学指导的全过程中,为全面、动态的把握精品课程的设计与实行成效,高校应强化实践教学全过程督导调查与分析,通过校内教学、实践指导、校外实训活动评价等工作的有机结合,实时、深入掌握学生参与精品课程实践教学活动的问题,提供专业的指导意见。此外,高校还应加强对毕业生整体就业情况的调查,建立毕业生跟踪调查制度,定期了解毕业生知识、能力、职业素养等方面与岗位要求之间的误差,多角度、全方位地对学生实践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调研、分析,基于实践数据提出改革建议,对精品课程的实践内容安排进行合理调整。如在“学前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精品课程中,可以适当增加实践教学活动的比重,每学期为学生提供两次以上的实践教学机会。在课后,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实践教学课程的形式、内容、各环节安排等,重点讨论试教课程的优点和缺点。让学生在自主备课、督导教学、课程评价的全过程中深化知识的理解与运用,为学生职业规划与发展奠定坚实的专业基础。
结语
教育事业发展迈入转型的关键时期,人们对幼儿学前教育的关注度逐步提升,多元化的教育发展需求也对原有的人才培养机制提出了创新改革的要求。本科学前教育作为培养高等幼教人才的重要阵地,在课程的具体建设方面,应结合幼儿学前教育的现代化改革需求,在充分调查、了解当前幼教从业者综合素质要求的基础上,优化精品课程的实际建设形式,细化课程体系规划目标,创新学前专业实践教学形式,注重精品课程的实行过程督导,进一步提升学前专业的人才培养质效。
参考文献:
[1] 李芹.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基础英语》课程改革探索——学前教育专业精品课程建设方案[J].长江丛刊,2020,(18).
[2] 宣兴村.“学前儿童卫生保健”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思路,措施与展望[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9,(7):69-73.
[3] 任永瑞.翻轉课堂教学模式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中的应用与思考——以“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为例[J].教育观察,2020,(8):144-146.
[4] 周海珍.精品意识:学前教育网课的质量管理[J].未来教育家,2020,(Z1):34-35.
[5] 甘璐.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方法与策略分析[J].精品,2020,(8):1.
[责任编辑 晓 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