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共享电单车发展的中小城市慢行系统改善策略研究

2022-03-31 21:20殷佳明董洁霜
经济研究导刊 2022年3期
关键词:中小城市改善策略

殷佳明 董洁霜

摘 要:共享电单车是在物联网、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的高新科技技术结合下,在满足城市居民3—5公里的中短途需求上而出现的新型的绿色共享两轮出行方式。在结合共享电单车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针对中小城市的慢行交通系统现状,合理地分析共享电单车在城市慢行系统里存在的问题,探讨并提出有效的改善策略,以期实现共享电单车的规范化管理、城市空间路权的平等,推动未来共享电单车的健康发展,保障共享电单车用户的出行需求和体验。

关键词:中小城市;慢行系统;共享电单车;改善策略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2)03-0071-03

共享电单车,即互联网租赁电动自行车,也可以称为共享助力车、共享电动自行车。它是在电动自行车基础上,集合了互联网技术的新型交通出行工具,用户可以通过网络租赁的方式,循环共享使用。共享电单车在受到一二线城市政策限制等因素条件下,主要面向的是我国的中小城市及乡镇地区,并且很好地弥补了中小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不完善,出租车出行费用偏高的缺陷,填补了中小城市居民在中短途出行上的需求,有效促进了中小城市慢行交通的回归和发展。

一、共享电单车的现状分析

目前来说,共享电单车行业走过了探索期和缓慢发展期,如今已经步入了加速发展期。特别是在2020年疫情以后,共享电单车发展势头更盛。艾媒咨询的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共享电单车测数量已经超过了100万辆。未来五年内,共享电单车的投放布局也会将在各中小城市持续展开。伴随着中小城市出行需求的进一步激增,共享电单车在中小城市的渗透率也将呈快速增长的趋势,预计2025年共享电单车投放车辆将会超过800万辆,2019到2025年共享电单车的复合增长率也将达到41.4%。

艾媒咨询调研数据显示,共享电单车用户出行的距离最大程度上集中在3—5公里的范围内。所以当下人们在出行上已经从工具选择过渡到对出行体验的追求,面对5公里内的步行距离,人们会更倾向于选择使用共享电单车。

二、共享电单车的骑行特征

(一)用户骑行量增势迅猛

武汉市交通发展战略研究院大数据团队与美团电单车联合发布的全国首份共享电单车行业大数据报告《2020年共享电单车出行观察报告》(以下简称《观察报告》)通过在2019年11月至2020年7月期间对昆明、长沙和银川三座城市的出行大数据调查统计后显示,日均出行超过2次的共享电单车用户超过了41%,也反映出共享电单车已经形成了与城市的公共自行车、共享单车等慢行交通出行方式互为补充的发展新局面。通过《观察报告》发现,随着投放时间的增加,高频用户占比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一个月内累计出行10次以上的高频用户占比高达11%,甚至还出现仅单日骑行最高13次的用户。

(二)共享电单车的骑行区间优势明显

《观察报告》调查显示,共享单车单次骑行距离80%以上都在1.8公里以内,而共享电单车则80%以上都在3.5公里以内;二者在1—2公里距离区间重合度最高,2公里以上骑行共享电单车骑行比例显著增加,而共享单车则在1公里以内骑行显著占优。

(三)共享電单车使用群体较为集中

调查显示,共享电单车目前所面向的用户大多数集中于“80后”“90后”身上,且“90后”共享电单车用户的占比高达43.9%,“80后”的占比达26%。在男女比例上,男性的占比率为57.6%,而女性相比而言占比率较低,为42.4%。

(四)共享电单车出行效率较高

中国城市通勤距离分布数据显示,五公里范围内的通勤人群占比高达67.5%,也就可以侧面反映出大部分城市居民完全可以使用共享电单车来完成自身日常的通勤需求,并且出行效率上也是高于汽车出行。

三、用户体验感受

艾媒咨询的调研数据分析,受访用户在出行选择使用共享电单车的过程中,在体验方面仍然存在有许多有待优化的内容。不难发现,停车难、电池续航差和平台收费高、退押金难这些用户体验问题超过了受访用户总数的三成,另外,投放数量较少、运营范围较小和调度费较高等问题也成为共享电单车降低用户体验感受的几大痛点。

四、问题发现

(一)共享电单车的停放问题

共享电单车的无序停放现象在中小城市各处屡见不鲜。很多用户在使用完共享电单车之后不按照规定停放于专用站点,甚至有些共享电单车直接占用了汽车停车位,还有些用户为了图一时的方便停在了路边的机动车车道之上,严重侵占了城市内的公共资源,影响了过往车辆的安全通行。

(二)路权空间不足引起的出行安全问题

一大批共享电单车在城市各处的无序投放,使得许多城市原先规划的公共自行车区域、绿道系统等城市慢行系统都已经难以满足。非机动车道设置宽度不够,路面质量欠佳,不能满足当下共享电单车发展下的非机动车规模的道路通过需求,部分电单车、自行车不得不骑行到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上,从而引发路权冲突。

在中小城市的部分道路上,时常会发生有非机动车道忽然断头的现象,导向用的护栏迫使电单车、自行车冲上人行道,在这些区域与行人抢夺路权。

(三)共享电单车用户违规问题

尽管在许多城市已经提倡落实了“一盔一带”的安全出行规定,但还是会存在部分用户在使用共享电单车时忽略头盔的佩戴,闯红灯、占用机动车道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四)机非混行现象严重

城市里部分等级较低的道路上,因为缺少专门的慢行车道,机非混行成为一种常态,道路的通行能力受到极大影响。不少自行车与电单车在机动车间隙穿梭行驶,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

(五)共享电单车制度的制约和不完善

早在2017年在共享单车的那段时间,交通部就曾在《关于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中非常明确地提出了“不鼓励发展互联网租赁电动自行车”。后来隨着2019年新国标对全国电动自行车的使用、管理及后续处理提出了明确指示,共享电单车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尽管部分地方政府已逐渐放宽对共享电单车的管制,但在国家层面仍未给予共享电单车明确定位,缺乏准确的发展政策导向和鼓励发展的政策环境,也就导致了如今的共享电单车仍是“一城一策”的局面状况,缺少宏观政策的指引。

五、解决策略研究

(一)协调中小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和共享电单车之间的发展关系

早期绿道的理念是在节点处布置自行车服务点,并提供自行车租赁服务。现今随着共享电单车在城市的投放布局,可以有效利用共享电单车数据能够挖掘出适合作为绿道的走廊,并且可以串联沿线骑行热门的生态斑块,有助于提高绿道网络的使用效率,增强居民的慢行出行意愿。优化公园规划设计,尤其是对于滨河公园景观带,分离步行道和骑行道可以显著降低两者的冲突。拓宽骑行车道,打造沿路景观,可以极大地提高电单车用户的出行体验感受。

(二)加强适应共享电单车发展的慢行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城市的慢行系统建设,构建完整的由“非机动车快速路+主廊道+连通道+休闲道”组成的非机动车网路体系,对城市具备条件的现状道路可以增设非机动车道,布设隔离设施,尽量使得非机动车道布局合理化、标准化,能够衔接成网。

中小城市也可以根据具体的道路空间情况对机动车通行空间进行适当压缩,将释放出来的空间用来分配非机动车以及两侧街区景观和沿街活动等需求,从而有效扩大城市的慢行空间,部分主干次路实施林荫化改造,提升林荫效果,为用户出行提供优质的慢行环境。

(三)构建中小城市共享型电单车系统

中小城市共享型电单车系统采用“线上服务、自助租车、动态管理”模式,主要为用户提供免押金、易查询、易支付、易追踪、易骑行、易归还的多重动态服务体验。在城市的公共服务设施、社区及各生活空间的衔接处合理布设站点,方便中短距离的休闲娱乐和通勤。形成长短相接、优势互补,构建公共自行车、共享电单车及城市公交“三位一体”的交通出行网络体系。通过“GPS+北斗”高精准定位定向技术、电子围栏、越界提示等科技手段,完善网格化现场巡检规范服务,从根本上解决非机动车乱停乱放问题,让用户体验到“手机在手、出行无忧”的绿色、低碳便捷出行。

(四)依“大数据”而行,优化设置电单车停放点、停放控制

当今数字化浪潮之下,可以有效借助数字技术和大数据分析,在车站、公交站台附近、商业广场、办公区和医院等公共场所充分挖掘城市内可利用的公共空间,新增设共享电单车停放区来有效缓解电单车对城市道路、市政设施带等公共空间的无序挤占。对于新建的公共活动区域,在起初规划阶段就预留较为充足的非机动车停放区。综合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实现对电单车的车辆状态和从非热点区域回到热点区域的实时位置的精准把控。

(五)保障非机动车的基本路权

借鉴北京在保障城市的电动自行车路权方面做的规划标准,一方面要求各级城市道路两侧设置非机车道与人行道,并明确规定既有道路不得挤占人行道、非机动车道,尽量恢复已被挤占道路。另一方面应完善道路路面缺失、模糊的交通标志引导标志标线,并且采用白色步道砖设置电单车停放区,遏制电单车乱停放的现象。对于有条件的非机动车道,可以将最低有效通行宽度由2米适当提升至2.5米,保障非机动车道有效宽度,从根本上改善非机动车道路行驶环境。

(六)交叉口电单车过街优化

《观察报告》指出,共享电单车用户在骑行过程中长时间是处于低速状态,其中静止状态约占到骑行时间的18%,也就反映出共享电单车的用户在骑行中更加容易受到交叉口信号指示灯的约束和管制。

中小城市中较多的交叉口面积较小,无法设置交通岛,在针对这种情况下,采用隔离护栏分隔开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对非机动进出口车道可以进行适当的展宽设计,提前将左转、直行的非机动车和右转非机动车进行分离,为电单车提供更加充足的驻足空间,有效减少电单车用户挤占道路空间的违规行为。

(七)保障中小城市非机动车道的连续性

在关键的通行节点如交叉口、过街设施、与城市绿道衔接点等处,应保持平顺衔接,保证行驶在内的非机动化交通方式连续通行,减少电单车驶入机动车道的风险。以“窄马路,密路网”的理念,加密城市路网,分片区、分层级完善非机动车专用道以及集散通道,可以通过增建非机动车专用道、非机动车高架、环岛非机动车道以及下穿隧道等方式来提供时空连续的非机动车道网络。

六、政府引导及企业运营管理层面

(一)政府引导

1.完善管理体系。出台系统且完善的共享电单车的运营和管理的相关规定制度,在共享电单车系统运行上实行反馈措施,整治共享电单车停放乱象,加大监督力度,严防非机动车空间被侵占,保障非机动车的路权。

2.搭建公共慢行交通管理平台。对共享电单车的运行数据进行融合管理,同时结合视频分析、嗅探、数据自动监测和预警、开锁管控等技术手段,辅助相关部门有效进行管理,降低人力输出成本。管理平台能够与运营企业间形成调度响应处置流程,系统可以检测发现超停违规情况并下发给企业进行处理和解决。

3.营造绿色出行的氛围。利用广告牌、电视和网络等传播媒介,宣传和引导市民选择共享电单车等慢行交通出行方式,增强市民的绿色出行意识,践行低碳环保的理念,同时开展相应的示范骑行活动。

4.线下联动,精准指导。借鉴共享单车成熟的发展经验和理念,像电子围栏、潮汐调度以及期限考评等措施可以同样应用在共享电单车领域。另外,根据共享电单车自身特性,结合大数据分析技术,有针对性地根据城市早晚高峰、节假日或者大型商业活动等情况,分析热点位置的出行人次以及出行需求量,指导运营企业对共享电单车的精准投放和数量控制。

(二)企业运营管理

相关运营企业应当不断提升科技技术水平,推广使用5G、北斗等新兴技术,对电单车的管理进行精准定位,有效通过智能车载硬件与系统管理后台的数据通讯,智能分析运营区域内的车辆使用规律并给出最佳调度方案;借助电子围栏技术规范停车,协助城市交通管理部门治理乱停乱放,从培养用户的良好使用习惯出发,通过实名制方式,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建立具体化的诚信制度,杜绝违停乱放现象的发生。

总之,共享电单车浪潮的兴起正在倒逼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加快建设与完善,而中小城市的公共交通网络相对松散,面积较小,居民的日常活动半径相对较短,共享电单车的出现以及长距离、高效率、低空间占用等特征恰好方便和满足了中小城市居民的日常出行需求,所以实现共享电单车发展与城市慢行交通出行环境的共建和改善,也将更好引导中小城市居民选择绿色、低碳、共享的出行方式,助力城市慢行交通体系结构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若兰,郑琰.共享电单车发展现状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物流科技,2021,(2):78-80.

[2]  一二线城市发展遇阻,共享电单车下沉市场寻出路[J].电脑知识与技术(经验技巧),2019,(12):114.

[3]  刘松洋,兰玉琪.浅析共享经济模式下共享电单车的发展现状及问题对策[J].工业设计,2018,(2):14-16.

[4]  任衍方.考虑电动自行车影响的道路设计研究[J].城市地理,2015,(18):210.

[5]  任红波.关于进一步完善上海市慢行交通网络的建议[J].隧道与轨道交通,2021,(1):1-3+60.

[6]  武汉市交通发展战略研究院,美团电单车.2020年共享电单车出行观察报告[R/OL].凤凰网,2020-10-14.

[责任编辑 文 峰]

猜你喜欢
中小城市改善策略
中小城市餐厨垃圾处理调查研究与对策分析
关于配电线路施工管理现状和改善策略研究
数控专业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策略
城市化进程中未来城市发展趋势
关于高校行政管理现状的思考与研究
探析中国中小城市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探析中国中小城市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基于消费视角下的高铁经济给中小城市带来的产业变革
国内中小城市中服装的“快时尚”文化现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