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树宇
摘要:乡村产业振兴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关乎乡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当前河南乡村地区有一定的产业基础,但是产业发展也面临着农业全产业链培育不足、三产融合不充分、同质化竞争和特色产业培育不足等问题。从基层推动河南乡村产业振兴的实践中可以看出,积极培育集体经济、依托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发展产业以及发挥好头羊效应等对于解决产业发展中的种种问题具有良好的路径指导意义。同时,加快集体经济培育、“三农”队伍建设以及土地综合整治、金融扶持、资本下乡等也有助于乡村地区解决产业发展受土地、人才、资本等要素约束问题。
关键词:乡村振兴 产业振兴 乡村产业
*基金项目:河南省社会科学院2021年度基本科研费项目“产业扶贫与乡村产业振兴有效衔接的机制创新及政策优化研究”(21E24)。
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乡村地区是我国目前发展最为薄弱的地区,乡村问题也是我国矛盾最为突出的问题,也是建国后我国一直致力破解的重要難题。纵观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的乡村发展实践,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历了“乡村改造、乡村建设、乡村改革、乡村振兴”四个发展阶段,围绕乡村现代化这一主题构建了“革命——建设——发展——转型”的乡村发展之路。随着百年来的乡村发展建设,中国广大农村地区的物质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精神面貌也得到了极大地提升,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开始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2017年党的十九大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并连续出台一系列政策,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部署,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解决农村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共享发展成果,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乡村振兴主要设涉及五个方面,即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其主要目的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在乡村振兴战略中,乡村产业振兴是首位,实现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首要目标。河南是农业大省,也是人口大省,将近5000万人生活在农村,乡村振兴的潜力和空间巨大,任务也很繁重。产业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目前河南乡村地区产业发展还不充分,农业现代化水平不足,农业全产业链等尚未打通,乡村地区产业发展还有诸多空间。当然河南乡村产业发展也面临着诸多难题,比如受土地、资金、人才等资源约束给乡村振兴工作带来了一些阻碍等。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如何破解乡村产业发展的难题,如何培育乡村产业发展全产业链,释放更多的发展空间,找到一条乡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显得尤为重要。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经济增速和经济规模快速增长,三次产业发展都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和规模,乡村地区发展面貌也焕然一新,乡村产业发展随着河南经济发展的进步也呈现出星星之火之势。但是,河南乡村地区由于受人、财、物、交通等基础资源禀赋的限制,乡村产业发展大多都呈现出小而不精的状态,以至于在新发展阶段转型升级困难重重,全产业链培育、产业融合发展、特色产业培育等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阻碍。
(一)全产业链培育不足问题
全产业链培育是推动乡村产业融合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乡村产业做大做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全产业链涵盖了研发、设计、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通过培育全产业链引导乡村产业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领域升级,从产业单项生产环节向全产业链持续增收拓展,由以往“卖原料”向“卖产品”“卖服务”转变,产业的抗风险能力将在附加值提升中逐渐增强。目前,河南乡村产业链式发展还不够充分,产业与产业之间互动不足,全产业链培育面临诸多难题,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各地方链式招商不够理想。河南虽然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土地等投入成本比沿海地区低,但是由于产业基础、工资水平不如沿海地区,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现象突出,劳动力相对也比较缺乏,外地企业对落户河南的意向并不强烈;此外,土地成本低但是受耕地红线限制,可开发土地也比较受限,链式招商受可开发土地限制也较大;而且环境因素也影响链式招商的进行,北方地区秋冬季节受雾霾天气影响,年开工天数较东部地区少,迫于环保压力停工现象较多给链式招商带来不少阻力。二是乡村产业基础薄弱,缺乏农产品加工产业群。河南农村地区传统的种养结构还未打破,农业生产还是以种养为核心,大部分农民缺乏经营理念或者缺乏经营资金,对研发、设计、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比较陌生而不敢轻易涉入,迟迟走不出传统的种养圈子,所以在农村地区加工厂零星存在现象比较突出,而且要么缺乏农产品加工产业群要么农产品加工产业群集中于城市的产业园区,相对脱离农村地区不易于全产业链的形成。三是城乡二元结构导致乡村地区产业萧条,全产业链培育难以成势。规模以上企业全部进驻产业园区,导致乡村产业向城市地区靠拢,乡村地区只残留一些小规模的作坊式加工厂,乡村和城市之间的相互割裂导致产业链各个环节相互脱离,全产业链培育难以成势。
(二)产业融合发展不充分问题
推进产业融合发展是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手段,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新时代农村改革发展面临的新问题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推动农业增效、农村繁荣、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但是河南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还存在诸多问题导致融合发展一直不充分。一是利益联结机制松散问题。乡村产业融合发展中,三产深度融合涉及到的利益分配问题是关系到产业融合是否顺畅的重要问题,以及如何确保人、财、物、土地等要素投入得到合理的回报是乡村产业融合主体推动者最为关心的问题,而当前松散的利益联结机制无法满足主体推动者的利益需求,农民群体在融合发展中获益不足,农民的积极性大大降低,进而导致产业融合不畅,阻力重重。二是产业融合缺乏系统的引导,政府引导不足。河南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大多数是在市场的作用下的自发的低端的产业关联,农业生产与作坊式的加工及电商平台的结合是一种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的融合模式,当前河南各地存在的三产融合示范园区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并且在农业生产上也投入巨大,但是效益并不乐观,农业生产的机械化程度不足、加工、销售、推广等力度远远不够,产业模式也比较低端,政府在引导方面明显不足,对整个三产融合缺乏系统的规划和引导,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并且使得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流于形式而缺乏实际收益。三是集体经济在三产融合中缺位。当前河南乡村产业融合主要的参与者是一些引入的大型企业而非本地的集体经济,大型企业虽然资金量雄厚,但是其对于做实做好三产融合发展并没有相应的规划,大部分企业仅仅是看中了当地的土地和劳动力资源,受利益的驱动其加工和销售等环节一般都转移到了外地,三产融合到最后也只是流于形式,对于当地来说还是从事低端的农业生产,并未给当地带来相应的回报,集体经济的缺位使得本地的产业融合缺乏活力和积极性,农民群体的利益也很难得到有效地保障,当地乡村产业体系也难以形成。
(三)产业的同质化竞争问题
产业的同质化竞争是一个很普遍的问题,河南的许多地方都存在产业的同质化竞争。一是受当地的资源禀赋的影响。一方面平原地区的资源特点相似,尤其是乡村地区种养形式比较普遍,所以在产业上很难形成特色,各地区主导产业大致雷同,尤其是农产品加工等普遍存在,导致同质化竞争的问题;另一方面河南乡村地区产业细分的不够明显,延链拓链工作成效不显著,政府缺乏对主导产业的系统梳理,很容易形成竞争性的产业形态。二是缺乏链式思维。受跟风习气的影响,河南特别容易形成产业扎堆发展的趋势,而且河南的企业家们与南方的企业家相比普遍缺乏链式思维,当某一个产业兴盛时缺乏对其上下游产业的探索,不注重产业链、供应链的打造,因此特别容易形成同质化竞争的问题。三是脱贫攻坚时期的遗留问题。脱贫攻坚时期为了确保贫困户全面脱贫,各地纷纷采取了各种脱贫措施,产业扶贫作为较为有效的扶贫方式在各地备受推崇,各地市纷纷建立扶贫车间、扶贫产业等带动贫困户脱贫,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贫困户的就业和收入问题,也为乡村产业发展奠定了产业基础。但是,脱贫攻坚时期的扶贫产业更加注重产业的社会效益,以实现脱贫为主要目标,对经济效益的要求相对较低,这与乡村振兴阶段产业兴旺的目标和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原则还有一定的差距;而且脱贫攻坚时期的诸多扶贫产业主要由政府主导,在市场化竞争上略显不足,在缺少政策扶持的情况下很容易遭到市场的淘汰,扶贫产业的基础并不牢固,其很难形成产业体系,在乡村振兴阶段有流于形式和难以持续发展的风险。四是特色产业培育不足。河南虽然乡村地区资源禀赋差异较小,但是在农产品种植、加工等方面不同地区也有着不同的特色。
基层是推动河南乡村产业振兴的主要力量,是落实乡村振兴政策的推动者和实践者。为充分了解基层在推进乡村振兴中遇到的困难和普遍存在的好的做法,课题组前往荥阳、巩义、辉县等地,深入各乡镇进行调研。通过荥阳、巩义和辉县等地的调研,可以发现,凡是乡村振兴工作较为突出的地方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积极培育农村集体经济
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培育农村振兴的主体,是保证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如巩义明月村、竹林镇长寿山、辉县孟庄镇、冀屯镇等普遍都有较好的村集體经济,通过盘活闲置土地、三块地改革等激发土地要素活力,土地要素与工商资本结合为村集体积累了一定的集体收入,在村集体经济的激发下推动组织振兴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也使村民获得一定的创收。这其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土地要素与工商资本结合的细节问题,其中的利益联结机制如何既能维护工商资本的利益又能保证村民、村集体的持续性获益值得深入挖掘探讨。人和地是农村值得挖掘的可利用的优势资源,但是目前农村人力资源普遍存在空心村问题,劳动力的大量外出对农村地区的人力资本供给和消费潜力释放带来不少的影响,需要政府的关注和引导。地的问题目前通过盘活、资产清查核算、三块地改革等使得土地资源潜力释放有了一定的空间,可以作为推动农村发展的一个突破口。但是土地问题也需要关注两个问题。一是土地流转问题,土地以货币形式流转而非以入股形式流转,如果价格较低流转周期较长会造成村民的不满和损失,后续隐患较大,以入股分红的形式流转,对于一些盈利周期比较长的项目,村民土地收入短期内无法保障,此外如何平衡村民和承包商利益,保障双方利益也需要基层政府做好合理引导。二是村集体建设用地问题。调研中有提到说目前虽然多规合一了,但是农村地区建设用地指标依然紧张,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是否考虑在建设用地指标上给予一定的倾斜,乡村振兴局和国土部门是否可以适当对接下,在不越耕地红线的情况下做出一些切合实际的调整。
(二)依托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发展产业
如巩义的竹林镇,旅游资源丰富且镇域内有一定的产业遗留,虽属上世纪遗留产业,面临转型升级的压力,但是传统产业发展也为当地带来了一定的创收和就业,加之旅游开发、政府资金注入等,乡村振兴工作较好开展,年轻人愿意留下来,有较好的条件实现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再比如冀屯镇,拥有金针菇、纺织等产业,乡村振兴工作从产业入手开展,整个乡镇的面貌就大不一样,乡村振兴推进明显也会比较顺畅。所以以产业振兴为突破口推进乡村振兴是一条比较科学可持续的路子。但是目前从调研情况来看,大部分乡镇还是比较缺产业的,谈起产业就发愁,要么对于产业发展无动于衷要么就是选错产业发展方向。对于乡村产业发展政府不缺规划,各类规划一步步出台其实已经很到位,只是规划一般都是指导性的,会造成基层干部只知其可为不知其不可为,进而对本地区缺乏深度思考,缺乏对本地的科学可持续谋划,盲目上一些高大上的项目。另外,对于乡村产业发展我们可以探索一下三产融合方面的路子,将镇政府、村集体、村民和三产融合产业园入园企业联系起来,建立一套利益联结机制,一方面可以激发村镇经济活力,另一方面也更有利于农业全产业链的打造。关于三产融合涉及的利益联结机制方面的问题也可以进一步探讨,由此能够进一步延伸出工农互补、城乡互促、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兼顾、政府缺位补位、市场功能发挥等各类问题。
(三)头羊带动效应助推乡村产业振兴
领头人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非常突出,一个好的村支书是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主心骨,但是从调研中也可以看出在村子里有说话分量的,能够带着村民一起干的村支书一般都是有较好的村集体经济基础、有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以及有国家资金扶持的村子。对于那些缺乏要素支持的村或者说还没有起色的村来说村支书的作用会小很多,一些比较普通的村子里的村支书基本上就是镇政府的传话筒。目前这种普普通通的村子还是乡村振兴中的主体,如何更好地发挥村支书的作用,如何让村支书在乡村振兴中迈出领头羊的第一步,政府该如何引导,基层党组织建设该怎么推进,比如辉县的“红分”管理、巩义的五星夺旗,基层村支书队伍怎么建,比如辉县的五个一批等等,这类经验我们还需要继续总结探讨。
乡村振兴需要一系列要素的支持,比如人力资源要素、资本要素、土地要素等等。因此在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中一定要注重对各类要素的把握,出台相应的政策培育、激活各类要素,使其成为推动乡村产业发展的活力源泉。以集体经济盘活各类乡村资源、以“三农”队伍建设激发人力资源、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盘活土地资源、加大金融扶持引导资本下乡等助推河南乡村产业振兴。
(一)支持发展乡村集体经济
出台专项扶持引导政策,安排专项资金,完善考核和奖励机制,支持乡村发展集体经济。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盘活乡村土地资源、生态资源、文化资源、旅游资源、产业资源以及农村集体性资产,在党组织领导下,以村集体、合作社为组织载体引入农业企业、旅游企业、文创企业,通过吸引投资、合作开发、租售开发等模式,将闲置资源转化为产生经济效益的资本。加强政策指导,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按照“乡(镇)抓产业、村抓特色”,建设“一村一品”或“多村一品”,推行“农业+”等新业态,集中发展一批竞争力强的特色产业项目,让集体和农民有更多的收入。
(二)加强“三农”工作队伍建设
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领创办人、农业职业经理人及骨干农民为重点,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造就大批种植养殖能手、能工巧匠等“土专家”“田秀才”,造就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的职业农民,让农民成为一种让人向往的职业。深入开展乡土人才联络和回归工作,打好“乡情牌”,念好“人才经”,建立有效激励机制,支持企业家、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技能人才、党政干部等参与到乡村振兴中来。加快构建“三农”人才教育培养体系,特别是要重视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充分利用高职院校的资源,培养“三农”工作人才。
(三)强化发展要素保障
加强土地综合整治,在一定区域内,按照土地利用總体规划,确定目标和用途,以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为平台,破解工业企业、基础设施建设用地指标短缺的难题,推动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最终实现“政府得土地、农民得实惠、城乡得发展”。省一级加大对乡村产业发展金融扶持力度,在配套资金安排、融资政策等方面多向基层倾斜,为加快乡村产业发展营造更加宽松的环境。
参考文献:
[1]顾仲阳.培育农业全产业链[N].人民日报,2021-6-18(018)。
[2]程凌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农村三产融合发展路径研究[J].农业经济,2021(08):50-52。
[3]汪三贵,冯紫曦.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逻辑关系、内涵与重点内容[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5):8-14。
[4]郭文力,张旭.重振农村集体经济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J].农业经济,2021(08):3-6。
[5]郑瑞强.新时代推进乡村益贫性产业发展的学理阐释[J].内蒙古社会科学,2021(04):121-128。
Problems and Paths of Henan Rural Industry Development under the Strateg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Han Shuyu
Abstract: The revitalization of rural industrie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mot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it is related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ural areas. At present, rural areas in Henan have a certain industrial foundation, but industrial development is also faced with problems such as insufficient cultivation of the entire agricultural industry chain, insufficient integration of the tertiary industries, homogeneous competition, and insufficient cultivation of characteristic industries. From the practice of promoting the revitalization of rural industries in Henan, it can be seen that actively cultivating the collective economy, relying on the industrial foundation and resource endowment to develop industries, and exerting a good head sheep effect have a good path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solving various problems in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t the same time, accelerating the cultivation of collective economy, the construction of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farmers" as well as comprehensive land consolidation, financial support, and capital to the countryside will also help rural areas solve the problem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being restricted by factors such as land, talents, and capital.
Key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 Industrial revitalization, Rural industry
(作者单位: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责任编辑:李政